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235章

宗明天下-第1235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些年来,臣族中的丝行却极少从农户手中购入生丝,多购入蚕茧,由自家的缫丝工场缫丝后供给纺织工场。陛下鼓励民间工商业发展,又曾言工场的生产效率比一家一户的小作坊要高、鼓励开办工场,所以臣从设立苏州产业园区起始,就在园区内设立缫丝工场与纺织工场。”

    “原本这也不会引起百姓不满。缫丝工场与纺织工场虽然缫丝与编织绸缎的效率比一家一户要高些,但也高不了多少,而且工场要向机工开工钱,民间的丝户与纺织户只要卖出的价儿比自己缫丝或纺织花的本钱略高些就愿意卖,所以虽然因为工场开工致使市面上生丝和绸缎的价钱降低了,但他们也只是抱怨几句。尤其随着与拂国家商路的再次打通,许多拂商人来到西北的秦藩或者上沪市舶司,绸缎的销量比从前更大,价钱降低也不大。”

    “但前年,臣族中经营的纺织工场中的一名机工发明了一种新的纺织机,编织绸缎的效率比过去提升了数倍,一名机工同样的时间能编织出来的绸缎比过去多了三倍有余;也不仅是绸缎,编织棉布的效率也有数倍提升。”

    “既然效率提升这么多,工钱又不必增加,平均每匹绸缎和棉布的本钱就更低,也能卖的更加便宜,甚至低于纺织户编织绸缎、棉布的本钱,这就使得纺织户要么只能赔本卖,要么只能烂在手里。二年过去,许多纺织户都破了产,要么不得不转行,要么也进纺织工场做工,只有少数能够编织特殊花色的纺织户还在经营。所以纺织户们都十分痛恨纺织工场。”

    “因纺织效率提升极大,所以对生丝的需求大增;但缫丝效率却没有提升,使得生丝的价格大涨。臣族中管着工场的人就对缫丝工场的机工说,谁能改进缫丝的机器或工艺,就重赏一千贯钱。受赏钱激励,机工们努力改进机器,提升工艺,竟然短短不到半年就改进了机器,使得不仅缫出来的丝质地比过去更好,产量也有所增加。”

    “这样一来,生丝的价钱又落了下来;不仅如此,缫丝工场即使算上机工的工钱,平均到每一石生丝的本钱也比丝户要低,能够压低价钱出卖,这又让丝户们日子越来越艰难。尤其是入冬前最后一次缫丝后,嗯,几家开设缫丝工场的士绅,也有臣的族中,联手压低了丝价,使得许多丝户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得不靠借贷度日。”

    “前几日正月十五,有一家丝户因过年没钱,置办不了任何年货,这一天又被亲戚们嘲讽几句,一时想不开自尽了。听闻此事,丝户们不论是否与他熟悉都前来吊唁,在灵堂前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过年的窘迫,越说越生气。这时又有人火上浇油说缫丝工场的机器又被改进了,能产出的生丝更多,明年会比今年日子更难过。丝户们顿时群情激奋,有人提起去打砸缫丝工场,捣毁了害人的机器,顿时一呼百应,丝户们回家拿起榔头、木棍甚至擀面杖,就向缫丝工场所在的产业园区走去。”

    “苏州的工匠户极多,丝户就有数千户,形成的人潮浩浩荡荡。见到这么多人聚集起来气势汹汹的,有人忙打听缘故。听闻是去打砸缫丝工场,破了产的纺织户也激动起来,几千上万人拿起东西也跟着去了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即使是休沐日也有人看门,但看门的差人平日里吓唬吓唬小老百姓还成,面对少说上万、又气势汹汹的工匠岂敢阻拦?拿起自己的家当就跑的没影了。工匠们当然也不会与一个看门的人为难,几个力气大的踹开大门,就向缫丝工场、纺织工场跑去。”

    “之后,园区内的缫丝工场、纺织工场被打砸,所有机器都被砸毁,储存的生丝、棉花、绸缎和布匹被焚烧殆尽。看守工场的人大多数逃走了,但有的想要阻拦,被工匠们乱棍打死,尸首被打得不成人形,家人都辨认不出来。”

    “因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街上值守的警察害怕闹出大事,赶忙禀报了汤知府。汤知府也不敢怠慢,将在家休息的警察都叫来,又派人告知了苏州卫的李指挥使。李指挥使也马上集合数百将士,随时注意之后发生的事。”

    “丝户与纺织户的工匠们也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毁掉让他们生活变差的机器而已,让自己的日子能变得和从前一样,在毁掉机器后这一口气已经发泄出来,不再激动;又见到许多差役向园区跑来,似乎要抓人,心里害怕起来,四散奔逃跑回家。差役抓住了几个跑在最后的工匠,带回府衙。”

    “因对这些被抓住的工匠进行审讯,又询问了城中一些商户,查清了事情的缘故。苏州城内的士绅对此十分愤怒,坚决要求严惩捣毁机器、焚烧生丝、棉花、绸缎与棉布的工匠;但城外乡下士绅却反对严惩,主张宽宥;汤知府最终决定宽宥工匠,不追究任何工匠的罪责,抓到的也放了,只是罚了纺织行会与丝业行会一笔钱,用于赔偿工场被焚毁之人的损失。”

    “之后,臣与子赶来京城,请求面见陛下,当面解释此事的缘故。”李泰元最后说道。

第1785章 工业时代——工人的待遇()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行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各种行业组织之间的分工随着各个作坊内部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

    ‘……,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他们不仅仅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且攻击生产工具本身;他们毁坏那些来竞争的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工人的地位。’

    听完李泰元的解释,允心中浮现出这样几段话。他又蓦然想起几年前他召练子宁回京,听他说起杭州的产业园区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经营刺绣的人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开设工场,同时公开一些原本传男不传女的家传手艺之事。

    ‘大明的手工业,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相当于新航路开辟后弗的工业水准。捣毁机器的行为已经出现,难道羊吃人也要发生了?不,羊吃人不至于发生。毕竟大明人少地多,羊吃人发生的时候不列颠虽然只有四百多万人,但领土更小只有英格兰加威尔士总共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比大明更大;何况大明商人还有从蒙古人那里用铁锅、茶叶换便宜牛羊的法子,不至于羊吃人。’

    允的思维发散性想着的时候,李泰元与李孝行惴惴不安的站在他身前。这次苏州民变闹出的动静不算大,只死了十来个人、损失的财货也不多,至少对于开设工场的士绅不算多,但不论李泰元,亦或是其他苏州经营工商业的士绅都非常重视。这是大明第一次发生打砸工场的事情,对此事的处置很可能会被以后的官府遵循,成为惯例;而汤宗的处置对他们来说太不利了,一旦成为最终判罚,岂不是以后只要工匠认为工场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就能去打砸机器?他们还怎么赚钱?至于雇佣护卫保护工场,工匠一来就是数千人,得雇佣多少人保护?他们不得赔死;缫丝或纺织工场与其他工场也不一样,机工以女人为主,也不可能让机工来保护工场。为了自己的利益,士绅们一定不能让汤宗的处置成为最终判罚。

    实际上,在此事刚刚发生,汤宗将士绅们都请到衙门里面商议如何善后的时候有些人就觉得不妙。汤宗这人是很有本事的,任是谁都要称赞一句,但他对于开设工场的士绅一直很有意见。汤宗坚信儒学,认为农为本,发展工商只不过是为了多收点儿工商税、减轻对小老百姓的盘剥,对于士绅们开设大工场赚许多钱早就不满,这次民变多半会倾向工匠。

    城里的士绅在前往府衙前先开了个小会,决定府衙里李泰元不要说话,由其他人负责和汤知府交谈;若汤知府的处置对他们太不利,就由李泰元去京城求见陛下,请陛下处置。他们认为陛下鼓励发展工商,定然不会像汤宗一样偏袒工匠。李泰元本不愿担这件事,但其他几家都认为他曾经被陛下接见过,身上也有爵位,坚决要求他承担重任,他推脱不过只能答应。

    事情的发展正如他们所想,汤宗极其偏袒工匠,城外以放债收租为生的士绅又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支持汤知府的处置,使得汤宗能够无视他们的意见,决定宽宥工匠。再三争辩无果的情形下,李泰元不得不赶来京城求见陛下。

    过了好一会儿,李泰元不见陛下说话,只能乍着胆子问道:“陛下,臣敢问陛下,对此事如何看待。”

    “李卿,你所说可都是实话?”允回过神来,出言问道。

    “陛下当面,臣岂敢犯欺君之罪?若是适才有一句假话,臣愿受凌迟之刑。”李泰元跪下说道。李孝行也再次跪下。

    “不必如此,二位爱卿赶快起来。”允待他们起来后,又问道:“你们对工场的机工,待遇如何?”

    “待遇?”李泰元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就是给机工的工钱,逢年过节有没有给机工其他钱,机工们每天要上多长时间的工,伙食如何,等等。”允说道。

    李泰元大概明白了陛下的意思,说道:“陛下,臣族中开设的缫丝工场,对机工的工钱是按缫丝多少给,缫丝一合给二十钱,每月初一发工钱。三节(除夕、端午、中秋)各有一贯钱的赏赐,每月缫丝最多的机工也有一贯钱的奖赏。”

    “上工就是从日出到日落,中午歇半个时辰吃饭休息;管中午一顿饭,糙米饭管饱,有炒青菜,还能喝荤汤。若是有机工生病了,帮着请大夫看病,不过只管第一天的药钱,之后要自己掏。家里若是有了什么急事要用钱,可以预支工钱,不计利息。……”李泰元说了许多,尽量把对机工能算作‘福利’的内容都说出来。

    “一个机工一天能缫丝多少?”允问道。

    “不熟练的机工大约是两合上下,熟练的两合半,有机工最多一天缫丝三合。”李泰元回答。

    “可使用童工?也就是十五岁以下的人?”

    “一般不用,除非是身强体壮的。缫丝虽然是坐着干活,但也不轻松,一般的小姑娘受不了,效率也比成年女工要低,不合算。不要说小姑娘,就算是成年女人,太瘦弱的也不要。”

    “夏天天长,寅时天就亮了,戌时才黑,难道上工这么长时间?”允又问。

    “不会。”李泰元忙道:“最早是卯时正上工。机工都是女人,在家还要做饭,太早她们来不了。”

    “这也过了六个时辰。”允轻声说了一句,又自言自语道:“按一天缫丝两合算,就是四十个钱,一个月就是一千二百钱,即使在苏州这样的地方,一个女人一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