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230章

宗明天下-第230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张温马上说道:“这怎么不可?这正是陛下天恩,降恩与兵丁。”

    郭镇之后也出口声援。对于武将来说,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此刻都得开口支持,最少是不反对。这样的事情早晚会传到普通兵丁的耳朵里,此时出言反对让普通兵丁知道了,以后还怎么带兵?

    舍人们马上也进谏起来。并且观点双方的壁垒分明,就是以文武为界限一边反对一边支持。也有像齐泰这样没有说话的,但是绝对没有出言背叛自己所在阵营的。

    齐泰后来觉得自己不说话也不成,也就进谏了几句,但是言辞并不激烈。

    允熥也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改,反正还有武将支持,传旨马上修改。

    茹瑺掂量了一下,没敢当场拒接,但是回去以后把这件事情马上告知了刑部所有的官员和自己的亲友。

    随后,很多知道这件事的文官都上折子进谏,奏折这次真的是如同雪片一般涌向了允熥。允熥这次的命令虽然没有碰到文官的底线,但是也是比较接近的地方了,所以文官们反响激烈。

    当然,也有武将上折子。武将自然是支持允熥的,所以在朝堂之中倒不是一边倒的反对之声。但是武将大多不像是文官每天都刷一刷,上折子的频率低,所以看起来是反对的人居多。

    允熥的对策就是不管来多少折子,都是只当没有,全部留中。同时,允熥下旨督促刑部将修改以后的发至地方。当然,五军都督府那里也是下发了的。那边就容易多了,基本上没有停顿就发到了地方上的每一个卫所。当然,要传遍全国的卫所还需要时间。

    茹瑺不敢硬顶,就同意了。但是刑部的都给事中是个死性子,就是不同意。当刑部的官员在想着允熥会怎样处理的时候,允熥的旨意就下来了,免除这个刑部科长的职务,调到了翰林院。之后这道旨意就顺利的发到了地方上。

    允熥还怕传播的慢,马上下令让罗贯中为首的文人团队编写关于这个的戏曲,并且特意嘱咐了一定要能够吸引百姓、兵丁的注意。

    不过虽然命令是传了下去,但是仍然有文官进谏,每日刷一刷,允熥是不胜其烦。所以允熥经过思考,决定马上公布另一件自己已经琢磨了很久的事情,以转移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可以让仍然在上折子的文官不敢接着上折子了。

第330章 科举新制度() 
四月初八,早朝。允熥等着没有营养的废话说完了以后,站起来说道:“如果朕记得不错的话,今年是乡试年吧?现在,全国各地应该已经开始筛选一二等的秀才了吧。”按照大明的规定,秀才分为六等,只有排在前两等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文官们都没有接话,主要是不知道允熥想说什么,不敢随意接话。现在大明的皇帝权威还是有的,所以在允熥正式下旨之后,虽然上折子进谏的文官不少,但是没有一个敢在上朝的时候提‘保护军婚条例’的事情。

    允熥继续唱着独角戏说道:“朕前几日不由得想起了两年之前的会试。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并且心胸狭窄之人还加上了地域之见,真是一团乱麻。”

    “好在最后太祖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解决了此事,并且划定了南北榜,以求公平。”

    “但是朕这几日想来,觉得即使划定了南北榜,南北各地也是有很多省份,地域之见也是难以消弭。”

    “并且即使是乡试,各府、各县的人也互相之间不能完全和谐相处。”

    “朕又想到,这每省的秀才数是分到各县,每县每科录取多少秀才。”

    “所以朕就想了,为何录取举人、贡士不可如此?”

    “每科乡试,录取的举人数量差不多。朕决定将每科录取的乡试人数分到各府与直隶布政使司的州,每府与直隶布政使司的州每科录取的人数固定,这样就省得一省之内竞争了。”

    “会试同样如此。将每科录取的会试人数分到各省,人数固定,免得激烈的竞争伤了和气。”

    “此外,朕对于科举考试的内容也会有所调整。‘数’是君子六艺之一,但是自从宋代已来科举却从未考过‘数’,朕决定今后在科举考试之中增加对于‘数’的考察。”

    “不过考虑到乡试将近,所以今年的乡试与明年的会试不会增加对于‘数’的考和内容,等到下一次乡试之时再增添。”

    “以上朕所说的,诸位爱卿觉得可妥当?”

    ‘数’就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古代其实华夏还是很重视数学的,列为了君子六艺之一,所以允熥可以直接了当的提出在科举之中增加数学知识的考核。

    若是允熥仅仅只是提出了在科举之中增加数学的考核,少不得在上朝的时候得争辩一番。

    但是刚才允熥还说了分片儿录取的事情,一下子就没有人关注是不是在科举考试中添加数学内容的事情了,大家都不顾礼仪在朝堂之上议论开了。

    洪武三十年的那次科考大案之后已经分过南北榜了,北方占四成,南方占六成。历史上,满清康熙年间正式施行了分省录取制度,开始了华夏分省录取的开端。

    单单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说,分省录取不是一个好办法。江南的那些科考大省,可能随便一个举人都比北方省份一般的进士还厉害。并且历史上明代中后期,除了有过几个山硒出来的首辅之外,其他的首辅都是南方人,足以说明南方比北方要厉害。

    但是科举,或者说选官制度从来不是仅仅是选拔合适的官员。西方国家一直都是封建制度,领地就是封地,所以封到这里的人必然会保护自己封地百姓,哪怕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剥削封地,也会尽量在更为高一级的会议中,比如法国的三级会议,争取利益。

    东方从秦始皇已来都是君主独裁,从汉武帝开始更是完全取消了封建,中央也根本没有西方那样的为了调和矛盾而产生的各种会议。

    不过办法都是人想的,大家很快发现了其实官员就可以起到民意代表的作用。老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本地出来的官员就会出来在朝堂之上声援,保障本地的利益。而一个地方如果长期没有人出来做官,外地来的县官在压榨地方的时候顾忌就小一些,地方上百姓和大家族受到的压榨就会多一些,所以一个地方有没有人在当官很重要。

    对于皇帝来说,至少保证每个省份都有人为官也是很重要的,这可是聚拢人心的好手段。历史上苷肃单独立省以后七十多年都没有人考中进士,玄烨拍板分省录取,然后苷肃全省都呼喊‘圣上天恩’,甘陕绿营也成为了满清最信任的非旗人军队。

    现在允熥看向台下站着的大臣。经过这么一会儿,大家也缓过神来了。齐泰等辅官因为是允熥的亲信大臣,算是内臣,所以不便于首先开炮。所以最先说话的是吏部尚书练子宁。

    练子宁说道:“陛下,科举之事,本为选拔贤才。众所周知,这贤才不是每个省份、每个州府平均分配的,若是限定了地方,那么将有贤才不能脱颖而出,陛下三思啊!”练子宁是茳西人,茳西也是科举大省,虽然分了南北榜,但是挤占廣西等地的名额还是可以的,所以坚决反对分省录取。

    景清马上说道:“陛下此举甚好。虽然科举是要选拔贤才,但是也要注重公平。臣觉得分省录取就是兼顾了公平与选拔贤才,甚好。”他是三秦真宁人,他们甘陕地区即使是分了南北榜,也很难竞争的过山硒、北平、山枺鹊氐娜耍约负跻偎只队恕

    这种利益忧关的事情,人品与品德什么的都不重要了,大家都死命的为自己的家乡争取利益。虽然文官们不可能当众大呼小叫的,但是每一个官员都积极为自己的地方争取利益。

    像方孝孺、暴昭,这样分别出身南北方的科举大省的人,都反对分省录取;而像巨敬这样同样甘陕一带出来的人支持分省录取。

    齐泰身为应天府人,此时两不相帮,不说话;陈性善虽然也是山硒人,但是他的老家山阴县举人出的都少,而这次连举人都是分州府录取,所以支持分开录取。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是一个早朝就能决定的,有资格上朝的人很多,大家回去了和自己的同乡一说,大家纷纷上折子诉说自己的意见。

    总体上讲,支持分开录取的人比不支持的人要多一些。几个科举大省的出来的人,虽然分省录取贡士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举人也是分开录取,所以科举大省偏远地方出来的也转为支持分开录取或者中立。而科举小省却是一边倒的支持分开录取,所以一下子支持分开录取的人就超过了不支持的人,

    所以允熥顺利的推行了这个分开录取的制度。

第331章 改科举与国子监() 
不过虽然是过了几日才正式拟成旨意下,其实在允熥说出这件事的那个早朝,有心的大臣就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可阻挡了。

    现在大明的皇帝毕竟手里还是很有权力的,除非是碰触到了所有官员的底线引起反弹,不然允熥想要推行什么政策都是可以推行的,大不了慢一点而已。当然像朱元璋这样牛逼的皇帝碰触到了所有官员的底线也照样可以将政策推行下去,这种特例就不讨论了。

    并且允熥是上来就直接在早朝的时候宣布,而不是像上次提出军婚保护条例那样先与四辅官以及相关官员私下商量,商议好之后在拟成旨意下。所以说明允熥是势在必行。

    这样两方面的条件齐备,制度一定是推行的下去了。

    所以在正式下旨以后,大家马上投入到了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事情上去了:为自己的家乡尽可能多的争夺录取名额。

    这样一来,不仅是早朝的时间完全被占据了,就连乾清宫也在每日的奏折处理完了之后就有人在向允熥进言名额分配的问题。

    允熥对于省一级的名额怎么分配已经有了腹案了。这个时候科举每一科录取的人还少,一般都在一百人以下,允熥以一百人为标准,先是基本平均的分给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然后依据人口,还有安抚原来的科举大省,还有其他因素,最后调整为:

    直隶十七人,浙茳十一人,茳西九人,鍢建六人,湖广九人,广枺耍瑥V西三人,雲南二人,巴蜀五人,河難六人,山枺耍逼剿娜耍轿耍亓恕W芗埔话偃恕

    其中直隶因为人最多,地盘也大,所以名额最多;湖广是后世的两湖两个省份,允熥预留了拆分为两个省份的名额,所以名额多一些;同理山枺薀自ち袅硕笔》莸拿睢

    名额出来以后那自然是不满意的人居多。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家乡的名额太少,而其他地方的名额太多。而在这其中,遭到重点攻击的自然是湖广和山枺

    此时湖广虽然地方很大,但是人才五百多万,而浙茳有一千四百多万;还有巴蜀,总共才两百多万人,我们茳西有七百多万人好不!还有山枺淙簧綎|是北方第一人口大省,但是也不至于能有十个名额吧。

    允熥是再三调整,反复斟酌,才公布了最终的结果。其中直隶名额虽多,但是人口足有近两千万,要是按照人口来分得分三十个名额,所以其实不多了,很多直隶出身的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