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362章

宗明天下-第362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坐好了,允对她说道:“熙瑶,夫君想,去苏杭一带转一转。……”

    允早就想去苏杭一带转一转了。今年年初他安排练子宁去杭州时,最后对练子宁说的那句话就是说他今年会在秋后前往杭州一巡。

    况且京城虽然一直都是东南大城,但说起繁华地方,大多人还是说苏杭之地。现在开国也已经三十多年,估计这两地的元气也恢复了大半,正好可以去看看。

    况且还有上沪市舶司,开海快两年了,大概应该有后世上沪的三四分风韵了吧,他也想去看看。现在已经是八月份了,天气渐渐转凉,正是出门的好时候。

    但现在允却犹豫不决。

    首先,现在熙瑶和三位皇妃都怀着身子,他总觉得在妻子怀孕的时候离开好像是人渣;

    其次,因为熙瑶在怀孕,熙怡只不过有萧规曹随的本事,允怕自己离开京城后皇宫不太安定;

    第三,允刚刚将应天府的改革铺下去没多久,他也怕自己一离开京城应天府的官吏懈怠。

    但允想去江浙一带转一转不全是去玩,也有正事要办。

    所谓耳闻不如眼见,上沪市舶司到底运行的如何,听分管的户部侍郎杨任和上沪市舶司的主官张彦方上奏折,都不如自己亲眼看一看的好。亲眼看一看上沪市舶司有没有什么问题,也好改正,省的在其它地方设立市舶司的时候犯同样的错误。

    还有杭州,允也要亲眼看一看仿效应天府的警察改革成效如何,是不是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如果达到了,就可以在全国所有的省会推广了。

    况且允还有第三件事情要在江浙一带来做,也非常重要。

    所以允一直处于两难之间,难以决断。一直到今日听到了昀芷的话,才下定决心和熙瑶说一说。

    但允这个说话人显然选的不太对。熙瑶当然看出来允是想在江浙一带巡视一番的,她即使不舍,也不会阻止。所以说道:“夫君必是有正事,臣妾怎会阻止?京城还有开国公,夫君不必忧心。”

    允说道:“可是夫君还挂念你。”

    熙瑶被允的话感动了一下,但越是如此她越不能劝说允留下,说道:“臣妾虽然怀着身孕,但太医每日请脉,宫里的下人也极小心,夫君不必挂念臣妾。”

    允此时也意识到自己找的商议之人不太对,又说了几句安抚熙瑶的话,终止了这个话题。

    可是第二天允下了朝思考找谁商量的时候,却发现他也没有更好的商量之人。好歹现在熙瑶和他的利益是一致的,不会出坏主意;其它的大臣必然会出于各自的利益提出自己的看法。况且与大臣商量,容易泄露此事,让地方上提前知道。

    允思来想去,正打算通过掷色子的方式决定要不要出行,忽然想到了一个人物,眼前一亮,马上站起来转身离开乾清宫,来到了一个颇为清幽的宫殿。

    允刚刚走到宫殿门口,就见到数位宫女守在这里,见到允过来马上就要行礼。

    允忙示意她们不要行礼,几个宫女腰弯到一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王喜忙上前又吩咐了几句,她们才直起身子。

    允也没注意,走进殿内。刚刚走进去,就听到了清朗的读书声:“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只不过,这些读书声全部都是女子的声音。

    允也没有打扰她们,等了好一会儿一个男声说道:“就先到这里,休息一刻钟”,他才对王喜说道:“去,把杨卿叫出来。”

    允所选择的这个谈话之人,就是杨士奇。

    杨士奇并非是科举,也不是学校出身的官员,之前在官场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亲朋故旧,又不是江浙一带的人,正适合商议此事。

    杨士奇马上就出来了,对允行礼。允笑道:“杨卿免礼。”

    杨士奇直起身子,小心翼翼的对允说道:“陛下,陛下有何事召见臣?”

    允也不废话,说道:“朕欲巡行江浙一带,奈何又有不舍之事,依你来看,朕到底是巡行好还是不巡行好?”

    杨士奇听了允的话低头思索半晌,抬头说道:“臣以为,陛下当巡行江浙。”rw

第531章 带谁() 
“为何?”允熥问道。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去江浙一带巡行吧。

    “陛下,臣虽然不知陛下为何要巡行江浙,但首先,江浙就在京城附近,从苏州快马一日可到京城,也无甚危险;”

    “其次,同样由于江浙就在京城附近,京城之事陛下仍旧可以随时处置,送至京城的奏章也可以由京城送至行在,不会耽误朝政;”

    “其三,陛下出巡,必然是有要事,不会是贪图享乐;”

    “其四,陛下多体察民情,知道小民百姓如何生活,也是善事。”

    杨士奇一口气列出了四条理由,还拍了允熥一个马屁,可以说回答的非常好了。

    允熥听他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出巡好像是一个正确的事情。他又想了想,觉得确实应该出巡,说道:“朕没有事情了,杨卿继续教书吧。”随即转身离开了这里。

    杨士奇坐在座位上又思量片刻,然后才回去教导公主读书。他已经决定,在陛下公开之前,不多任何人说这件事。

    允熥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出巡,那马上就命令后宫准备。王喜当然是不愿意允熥出巡,但他也不敢违背允熥的意思,忙准备起来。

    熙瑶虽不舍,也让熙怡去为允熥准备。

    就在准备的时候,他要出巡的事情被昀芷知道了,昀芷马上来找允熥,说道:“皇兄,听说皇兄要出巡江浙?”

    “是有此事,怎么了,莫非你也想出去?”允熥马上猜到了她的目的。

    “嘿嘿,”昀芷笑道:“皇兄,总在京城待着怪焖的,况且京城的四周的著名景色都看过了,想看看外地的景色。”

    “不行!”允熥一口回绝:“这可是要在外面至少待一个月的时候,为兄的怎么能带着公主去!”

    “为什么不能带着公主?”昀芷说道:“之前我还听三嫂说过,想让皇兄带着刘嫔出巡呢!刘嫔是女人,我也是女人,为何就不行了?”

    熙瑶因为自己怀孕,所以不会推荐熙怡随驾。数来数去,后宫有位分的妃嫔只剩下刘嫔尚未怀孕,所以推荐刘嫔随驾,被允熥拒绝了。

    “这怎么会一样?”允熥说道。

    “这怎么不一样?”昀芷问道。

    “这,”允熥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想了想才说道:“历朝历代,有皇帝带着妃嫔出巡的,但是除了像唐太宗这样带着整个皇宫去洛阳就食之事,从未有皇宫出巡带着公主的。”

    “那皇兄来做第一个不就好了?”昀芷说道:“皇爷爷以贫民之身,十五载而成帝业,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我大明本就与历朝历代不一样,做事岂能只会遵守历代的先例。”

    昀芷绝对是有备而来,引用了上的原话,话语的逻辑也很清晰,让允熥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话说。

    允熥正愣神间,昀芷又道:“况且也不必皇兄明面上违背历代的先例。皇兄出巡带着几个宫女乃是应有之意,又不是亲征打仗不可带女子。妹妹假扮成宫女随侍在皇兄身边不就好了。”

    “这不行!你能瞒多久?就算是带上你,也不能使用这个隐瞒的方式。”允熥断然道。

    “这么说,皇兄是同意出巡带着妹妹了?”昀芷抓住允熥话语中的漏洞,说道。

    “不是,这,皇兄还没答应呢。”允熥马上说道。

    “皇兄,妹妹求你了。皇兄。……”昀芷撒娇道。

    “皇兄,两年前的时候还说过让我们这些公主和王爷一样呢,可是在出京这件事就完全不同。”她又道。

    允熥最后还是说不过昀芷,更兼她软语相求,说道:“罢了,皇兄就带上你。”

    “多谢皇兄,皇兄最好了!”昀芷高兴的行了一礼,说道。

    敏儿她们不知道怎么知道了昀芷可以跟随出巡之事,虽然熙瑶坚决制止了敏儿出巡的愿望,但宝庆不同,也来求允熥。允熥想着一个羊也是放,两个羊也是赶,就同意了。

    还有和昀芷住在一起的贤琴,也觉得京中太闷,求着允熥一起带着出去巡行。允熥更不好厚此薄彼,答应了。

    至于其他人,昀兰和昀蕴脸皮薄,况且对于出京也不是很热衷,就没来求允熥;在京的郡主们与允熥不熟,自然也不会来求;思齐要留在京城陪着敏儿,也不去。

    所以最后允熥带着两个公主一个郡主出巡。

    至于带着她们出巡的理由,最后还是妙锦想到:“陛下,吴王殿下封在了杭州,陛下可以二位公主、一位郡主与二哥、二嫂关系好,想去杭州拜会二哥、二嫂为名带着她们出巡。”

    虽然允熥还是觉得有些牵强,但也想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后宫准备的差不多了,允熥对自己的亲信说了出巡之事。众人议论纷纷,不过因为允熥已经决定了,也不敢太过反对。

    事情传到了朝堂之上,引起了很多大臣的反对,尤其是理学派的儒家学者。按照儒家发展后的理论,作为皇帝,就应该高坐于御座之上,将事情都交给大臣们处置,而不是有事没事出宫甚至出京转一圈。所谓垂拱而治,垂就是把手垂下来,不必干事的意思。

    况且这次允熥还要带着三个皇家女子出巡,更是不成体统。

    但现在是大明初年,皇帝的权力还很大,况且当年朱元璋也多次出巡,只是即位之后从未去过边境而已,所以最后这帮理学派的儒家学者反对无效,允熥还是要出巡江浙。

    不过虽然出巡,但却不必设置监国。江浙离着京城这么近,提议设置监国才有问题,大臣们谁也不敢提这个建议。

    允熥因为还要在路上处置奏章,所以自然要带着中书舍人出巡,留四辅官在京,票拟奏折之后再送至行在。

    胡广和夏原吉已经被允熥送到杭州辅佐练子宁改革去了,允熥想了想,点了杨子荣、王艮、苏友学、金善四人跟随他一起出巡,吴溥和杨溥被留在了京城。

    虽然只是出巡不是亲征,允熥也是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礼仪后才出了京。

    出京当日,熙瑶对允熥说道:“陛下,臣妾知道陛下必有要是出巡,可陛下还要记得,京中还有宫妃待产,估计十月份该生产了。”

    “此外,宫中还有臣妾等着陛下呢。”熙瑶的最后一句话声音极小。

    允熥听了这句话,握着她的手笑道:“朕知道。过不多时,朕就回来。”

第532章 县试() 
允熥离开京城后,熙瑶下令严守宫禁,连依照惯例每月初一、十五宫妃家人入宫觐见都免去了,对于宦官出宫也严格限制,比上次允熥亲征时候还要严格。毕竟当时允熥下令太子监国但将玉玺交给了她保管,她还要带着文垣驾临乾清宫御事。

    但有一件事情熙瑶实在割舍不下,在允熥正式出京前夕、她严守宫禁之前派人回自己的娘家,对父亲薛宁说道:“爹,一定要督促弟弟读书,过几日就是县试了,稍后还有应天府的府试,一定得过。”

    是的,在她自己怀孕、允熥离京的时候还能让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她弟弟薛熙扬参加科举了。

    这年头文武官员升迁倒也没有一定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