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364章

宗明天下-第364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淮也笑着说道:“尚礼兄,这都是陛下亲自吩咐的事情,岂是我的功劳?”

    这个被称为尚礼兄的,就是现在的户部尚书齐泰了。他今日有些事情来找黄淮商量,正事说完后随口开些玩笑。

    他们二人正说着,忽然一名民警手里拿着一张试卷走了进来,对黄淮说道:“大人,这是薛公子的试卷。”黄淮吩咐他们,若是薛熙扬交卷一定要第一时间将卷子送过来,所以民警即使见到他们二人正在说话也只能打扰了。

    黄淮对齐泰说了声:“抱歉。”然后拿起卷子看了起来。齐泰也知道这件事挺重要,没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黄淮将卷子递给齐泰说道:“你来看一看这张卷子。”

    齐泰有些纳闷:难道一个小小府试的卷子你也不能自己评定么?但他还是接过了试卷。

    但马上齐泰的脸色也有些变化,过了一会儿说道:“这一次你的题目出的是不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一章内的?”

    “确实。”黄淮说道。

    “那,”齐泰看着面前的试卷,说道:“这一份试卷足以为府试的案首了!我就不信,一个小小的府试,还能有比这份卷子还要好的。这足以够得上一个秀才了,还是一等的秀才。”

    “我也这样以为的。但就是这样才难办。”黄淮说道:“我是陛下的亲信,陛下现在对于薛家的这位小公子走科举也是乐见其成,我若是点了他为案首,恐怕会引起非议。尤其县试他已经是案首了,府试再是案首,我的名声和陛下的名声都不会好听。”

    齐泰当然理解他的意思,不就是害怕其他人怀疑他作弊么?

    齐泰说道:“圣人有言,举贤不避亲,何况薛熙扬还不是你的亲眷。他既然文章这样好,点他一个府试的案首才是正理,何必如此瞻前顾后?”

    他见黄淮还有些犹豫,说道:“如果你实在犹豫,就说我和你一起评判的试卷,定他为案首。”

    黄淮心中一喜。齐泰素有清名,也算是朝中有名的儒家学者一枚,只是不迂腐。有齐泰背书,足以让大多数人不怀疑他作弊。

    但口头上黄淮还是说道:“岂能如此?府试我为主考官,岂能连累尚礼兄你?”

    齐泰又说了几句,黄淮只是推脱,让齐泰好生纳闷:‘你让我看卷子的目的不就是这个么?怎么现在还推脱?’齐泰只是不爱想这些事,不代表他不懂。

    黄淮在心中暗笑:‘公开宣扬岂不是让我名声扫地?还是得暗中流传。咱们刚才到现在所说的都不是什么隐秘之事,一旁都有人服侍。’

    ……

    ……

    又三日之后,府试放榜。

    亲自来看榜薛熙扬再次惊喜不已:‘我竟然又中了府试的案首?’

    他身边一同来看榜的县试同年马上恭贺他道:“恭喜薛同学了!”还有其它各县之人过来恭贺他。

    县试、府试的级别还是太低了,虽然是在京城,大家也都知道皇后姓薛,但百姓还是难以将他和皇后联系起来;这一届又没有京卫,也没有京城籍贯的文官子弟参加,所以这些人还不知道薛熙扬的身份,只把他当做普通的军户恭贺。

    薛熙扬也一一还礼,又互相约定了时间在一起切磋文艺,他赶忙赶回家报喜。

第534章 多方的关注() 
深宫中的熙瑶姐妹又一次迅速知道了府试的结果,熙瑶当场赏赐了报信的宦官一个菏北磁州窑的茶杯。如果这个宦官能够将这个茶杯子子孙孙流传下去,等于获得了超过一千万的资产。哎,好像有哪里不对。

    不过不管哪里不对,熙瑶都非常高兴,她不顾自己已经怀孕六个多月的事情,高兴的站起来走着,还对熙怡笑道:“扬儿又中了一个案首,这下子就是两个案首了。若院试仍然能够中案首,就是小三元了。小三元虽然比大三元容易的多,也没有几个人能得到。”

    熙怡当然也很高兴,但她脸上却不只是高兴,还略带忧色说道:“姐姐,扬儿中了案首自然高兴,可是恐怕朝中的大臣会有些异议吧。”

    熙瑶问道:“什么异议?”

    熙怡诧异的看了一眼她,‘我都能想到的事情,姐姐竟然想不到?’

    熙瑶被熙怡的眼神弄得有些迷糊,想了想才想到大臣们可能怀疑薛熙扬作弊之事。她刚才被这个喜讯所冲击,又可能因为怀孕智商下降,所以竟然一时没有想到。

    不过熙瑶作了几年的太孙妃和皇后,虽然对允还是小心,但已经不是之前的她了。她说道:“作为身份不同于普通百姓的人,一举一动本就惹人注目并且引起不怀好意之人的猜疑,即使薛熙扬仅仅只是位列中游考过,一样会有人怀疑他作弊。”

    “不仅仅是咱们家,就是一般的朝廷重臣,县试、府试、院试大家不会怎么关心,乡试和会试同样惹人注意,稍有疏漏也会被怀疑作弊。”

    “现在薛熙扬中了案首反而是好事,因为大家都去争论他该不该得这个案首,而不是猜疑他是不是能够考过。”

    “并且既然要做事,就不必考虑那些只会嫉妒别人的庸人想什么,说什么,自己问心无愧即可。”

    “陛下继位已来对很多事情都进行了改革,可曾考虑过大臣们说什么?陛下只在意这个改革能不能推行下去,只在意能影响改革推行大臣的意见,根本不在意那些除了放屁和捣乱什么也不会的人说了什么。”熙瑶最后忍不住使用了一个粗鄙之词。

    听了熙瑶的话,熙怡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她再幼稚,在宫中这么多年也不会是小白一个。

    “不过,”熙瑶又转身说道:“黄淮定然不会透题,可是我现在也不敢肯定他是不是对扬儿有所偏向。所以,”她提高声音说道:“知易进来!”

    等知易进来后,熙瑶吩咐道:“你马上去府里,让老爷派自家请的先生将府试的试卷都看一遍,看看扬儿的文章到底是不是最好的。”

    知易答应着,行礼退下。

    熙瑶又对熙怡说道:“现在等着结果就行了。只要扬儿的文章确实是写的最好的,其它的不必关心。”

    ……

    ……

    关心薛熙扬科举之路的人不止他的家人,还有许多人关注着。县试之后就有许多来看榜的人是替这些人看榜,府试的时候同样有这么一群人来替他人看榜,看到薛熙扬的名字后马上去汇报了。

    “哦,薛熙扬又得了府试的案首?”刚刚从皇宫中走出,要去史馆看一看编纂进度的解缙就得到了这么一条消息。

    “连得两个案首,就算是江宁县和黄淮有所偏袒,也不敢如此偏袒,可见薛熙扬确实很厉害。看起来,他中秀才定然没有问题,就是举人,也未必不成。”

    “这样,或许将来,我还会借助他的力。”解缙自言自语道。

    解缙是现在公认的大才子,又是科举出身,所以薛熙扬如果遇到了他就会向他请教问题。解缙自然不敢得罪他,每次都认真解答,但其实他也不怎么在意,直到今天见薛熙扬的水平还挺高,起了心思。

    “不过,他总不能未及弱冠就考中进士吧,这几年还暂且用不到他,不过以后他再来宫中清教问题,就要好好回答了。”解缙最后想到。

    跟随允出巡的杨子荣、金善等人也会一样想,只不过他们此时尚未得到消息而已。

    ……

    ……

    宋麟对面前的下人说道:“老爷知道了,你下去吧。”然后马上对身旁的刘政说道:“薛熙扬竟然能够连中两个案首?即使仅仅是县试和府试也了不得。”

    “会不会是江宁县和黄淮故意偏袒他?”刘政有些怀疑。

    “不会。江宁县主持县试之人我不认得,不敢随意评论;但黄淮的为人,要说他稍稍偏袒,这也可能,但绝对不会故意泄题。而他也知道定然会有许多人关注着薛熙扬考试,仍然点他为案首,足以见得薛熙扬的文章确实为本科第一。”

    “一个秀才肯定能够考中,就是举人也未必考不上。薛熙扬以文官出仕,看来是一定的了。”宋麟说道。

    “听说他家里请了先生?也不知这个先生的到底是倾向于咱们理学派,还是其它学派。”刘政说道。

    “不管他到底倾向于什么学派,一定要将咱们自己人派过去为先生。一定要让薛熙扬接受理学。”宋麟说道。

    早在薛熙扬要走文官入仕的消息传来后,宋麟就关注上了他。他可是皇后的同胞弟弟,未来皇帝的舅舅,将来应该会是朝廷重臣,对太子定然会有不小的影响。

    理学派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允不喜欢理学派,十分焦急,可允也不像是会被轻易改变思想的人,想说服允改弦易辙的可能很小。

    但还有皇太子,如果他们能够让皇太子接受理学派的思想,就能在以后‘拨乱反正’,恢复理学派的荣光。

    所以他们重视任何一个会对太子有影响的人,力争将这样的人都发展成理学派之人。

    “可是,将咱们自己人送过去恐怕不太容易。已经致仕的年纪都不小了,请到京城恐怕不容易;在朝官员也不行;至于虽然有些名声但科举不顺的,薛家未必接受。”刘政说道。

    宋麟听了刘政的话,也觉得不会像自己想的这么顺利。半晌,说道:“实在不成,就让他考取秀才后入国子监。国子监有咱们的人。”rw

第535章 初到苏州() 
“哈,薛熙扬竟然连中县试、府试两个案首?江宁知县岳忠绵和黄淮不至于故意漏题,更不至于偏袒薛熙扬到非点他为案首的程度,可见他确实是自己学习非常努力才能够连中两个案首。”允熥高兴的说道。

    薛熙扬可是熙瑶的同胞弟弟,他出彩,熙瑶脸上也有光彩;熙瑶脸上有光彩,允熥也就脸上有光彩;况且允熥现在还很信任薛家。所以他很高兴。

    “陛下,足可见薛熙扬为人聪慧,精擅读书。”杨子荣也凑趣说道。

    “也有你们的功劳,若不是你们教导他,他未必能够考中两个案首。”允熥笑道。

    “今年礼部定下的直隶院试是在何时啊?”允熥又问道。

    “陛下,今年是会试年,京城要举行会试,所以直隶并无院试。下一次院试要到明年三月份了。”王艮说道。

    “这样。朕还想看着薛熙扬连中小三元呢,没想到要等到明年初了。”允熥有些遗憾。

    几人正说着,担任统领这里护卫之兵的人濮屿忽然走进来说道:“陛下,前面就是苏州府了,可驾幸苏州?”

    允熥说道:“当然要驾幸苏州。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朕要看一看这个苏州府是怎样的繁华。”

    ‘其实现在苏州府远不及京城繁华,也就是前朝留下来的那些景色好些。’濮屿在心中想到。他曾经跟随先父在松常苏一带备倭,虽然已经是七八年以前的事了,但当时苏州就不及京城,现在京城愈发的繁华,就算苏州也有所发展,岂能追的上京城?

    不过他也没必要把话说出来扫允熥的兴,答应了一声就退下了。

    允熥遂和身旁的人说起了苏州。他说道:“朕从京城一路东行,应天府与镇江府都是元至正年间就归了先帝的故地,可苏州就不同了,当年苏州是张士诚所辖之首府,一直到皇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