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435章

宗明天下-第435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毅接过这个奇怪的东西,仔细看了看,说道:“陛下,这是戴在脑袋上的头盔?”

    “是,这就是头盔,给普通士兵预备的钢盔。”允说道。

    允拿出来的这个,就是仿照后世一战时期,又增加了耳侧防护面的头盔。西方国家允不知道,但东方国家一向不给普通小兵预备头盔,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武将才有。

    但随着火药武器的发展,头盔又是有必要的。虽然现在开花弹没有发明,允也不知道开花弹什么样的发明不了,但散弹已经有了,头部作为受伤后很容易至死的部位单独给予保护允觉得有必要。另外一个受伤就死的部位心脏可是保护的很严密,即使普通士兵只要不是穷得掉渣也会带着护心镜。

    赵毅轻轻弹了几下,说道:“陛下,这个是用钢做的,怪不得这样结实又不太重。工部的工匠自然可以做,陛下想做多少?”

    “现在上直卫的十一个卫一共一百一十个千户,一千一百个百户,每个百户不算百户长、试百户一百一十二人,一共十二万三千二百名士兵,朕要你做十二万三千二百个钢盔。”允说道。

    “陛下!”赵毅听了这个数字,有些失态的说道:“陛下,现在大明一年的钢产量,根据建业元年的统计,也才十几万石,就算这两年有所增加也不会超过二十万石。”

    “而这样一个钢盔差不多是五斤,一石是一百斤,就算把一年的钢都用在造钢盔上,也只能造三四万个,根本不足够造十二万多个钢盔。”

    “陛下,若是允许使用铁造头盔倒是足够,建业元年统计大明铁产量超过了一百万石,就是头盔的重量增加到十斤也足够。”

    “不行,只能用钢来造头盔,不能使用铁。使用铁就得像你说的一样,将重量增加一倍,那就太沉了。”允说道。

    “可是钢的量确实不足啊。”赵毅道。

    允看了看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前一阵子得知的事情。

    允在继位将朝政大概捋顺后,就鼓捣了一阵钢铁,还在京城附近有铁矿的地方设立了钢铁厂,生产钢铁。

    但最近他得知,钢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竟然无法都卖出去。

    允很奇怪,农业社会生产力这么低下,农村有的地方采用的还是木头农具,这铁为何卖不出去呢?

    他让锦衣卫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之后才发现,原因是农民们买不起。一斤铁一百二三十文钱,也打不了多少农具,可已经超过了一户普通农民一个月的平均收入。虽然铁农具好用一些,但费用也大,很多农户思考来思考去就不出这笔巨款买铁了。

    允结合自己前世看过的一些书,终于明白,原来封建社会的铁产量之所以一直不高,不是因为生产不了更多的铁,而是社会总需求量就这么多,多生产出来也卖不出去,使得总产量一直不高。

    之所以历史上西历十七世纪钢铁产量大增,还引发了工业革命,是因为随着火器的大量使用钢铁的需求量猛增,同时西方国家从美洲和印度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足以购买钢铁,从而形成了一个正循环,刺激了工业的发展。

    允之所以要生产大量的钢盔,之后还要提高京卫大炮的使用量,就是要提供这个需求,正好他手里也有很多钱不管是宝钞还是金银铜不必担心支付不起,从而能够刺激工业的发展。

    不过这些东西允即和他们解释不清楚,也不想和他们解释,只能说道:“朕又没有规定一年内要都造好,朕只是下达了这个命令,两三年内造好即可。并且随着钢盔的制造,钢的产量必定会增加,也许有二年时间就可以将钢盔都造好了。”

    既然陛下这样说话,他们也不能违背允的意思,躬身答应。

    可赵毅刚想退下,允又道:“慢,赵卿。”

    就在允说“慢”的时候,赵毅一只脚悬在了半空。他将脚放下,又道:“陛下还有何事?”

    “工部也要督促生产火器的工匠,朕打算建立一支只使用火器的部队,所以火器的用量会大增。另外,刚才说的钢盔造十个上直卫十一万两千顶就行了,少造一个卫的。”允将上直卫中的一个和京卫中的几个改编成完全的火器部队,类似于前世的神机营,所以又这样吩咐道。

    “是,陛下。”刚才那么惊悚的任务都接受了,建立纯火器部队也就不是那么让人惊讶的事情了。

    允让赵毅退下后,顿了顿,和陈性善悄声说了几句话,把一个奏折塞给了他。陈性善也答复了几句。

    然后允对上直卫的十一个指挥使说道:“你们几个觉得朕对待上直卫如何?”

    “陛下对待上直卫非常照顾。”郭铭赶忙说道。

    “朕也是这样觉得的。不仅增加了军饷,还改善了伙食。就因为他们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自然要有精锐军队的待遇。”

    “可是最近上直卫违法之事越来越多,辜负了朕的期望啊。京城诸卫,不算驻扎在孝陵的孝陵卫,这一年以来以上直卫的将士违法最多,竟然占到了违法之事总数的五成!上直卫可有十一卫,京卫总共有四十八卫!”

    “你们几个,是怎么管的上直卫!”允最后已经是声色俱厉。

    十一个指挥使吓得都跪下了,跪在地上不敢说话。

    允甩手将一堆奏折扔到他们身上,说道:“你们自己看看,这都是应天府等衙门弹劾上直卫一些人奏折。”

    这些人赶忙抖抖身上,从地上拿起一本奏折看了起来。他们一目十行,很快看完了奏折然后跪下说道:“臣治军无方,请陛下恕罪。”

    允又斥责了他们几句,忽然又道:“这倒也不能全怪你们。很多上直卫的人都当了警察,碰到自己人犯事都会网开一面,这你们也管不了。……”

    “但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纵容。你们回去后依照应天府和其它衙门的名单核实,是不是有人真的犯法了而没有收到追究。这样的人依照现在的军纪你们一定要进行处置。”允又道。

    众位指挥使忙低头称是。

    “应天府方面也一样,对网开一面的警察开除,若是有收受贿赂的,一概抓起来交由刑部治罪。”允对黄淮说道。

    “是,陛下。”黄淮躬身答应。

    “陈卿,朕准备在上直卫设立一个镇抚院,管理各卫的镇抚司。现在各卫的镇抚司归属于指挥使管辖,这次没有起到一点儿作用。朕决定将镇抚司剥离出来为一个单独的衙门,虽然编制仍然在各卫,但不归属指挥使管辖。陈卿,朕暂且任命你为镇抚院的掌事官。”允又对陈性善说道。

    “陛下,这,臣恐怕力所不及。”陈性善忙说道。

    “可是朕身边并无适合这个位置的人,只能让你先担任了。”允道。

    “陛下,臣举荐一人,定然可以担任这一位置。”陈性善说道。

    “何人?”

    “山按察使司按察使,铁铉。陛下,之前铁铉与盛庸盛都指挥使联手守住兖州城,之前铁铉也曾在五军都督府担任断案官,可见他善于与武将打交道。他为人又刚正不阿,正是担任刑狱官员的合适人才。”陈性善说道。

    “铁铉?”允思索。路谢之乱后铁铉以功升官,后来被任命为山按察使。允现在手里的著名大臣太多了,历史上建文、永乐两朝的文官都在他手下,一个铁铉也不太重要,所以也没太重视。

    这时听陈性善提起,确实感觉铁铉很适合,允于是说道:“既然如此,就以铁铉为镇抚院的掌事官。”rw

第646章 卫徽() 
允熥做出决定后,又回过头来对地下跪着的十一个指挥使说:“你们觉得如何?”

    允熥设立镇抚院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着这个机会增加一个衙门看着这十一个卫。不说允熥已经做出决定,就是他尚未做出决定,已经看出允熥目的的这些指挥使也不敢反驳,此时纷纷说道:“陛下处置甚是妥当。”

    “既然如此,过一会儿朕就让中书舍人拟旨,等你们在军中惩治过违法乱纪之人后,就下发旨意。”允熥道。

    “是,陛下。”众位指挥使纷纷答应。

    “这里没有你们的事情了,退下吧。”允熥对他们说道。

    郭铭等人忙站起来退下。

    允熥又对黄淮吩咐几句话,也让他退下了。

    之后允熥对陈性善说道:“你回去后和罗贯中说,让他们文宣司的人依据这次的事情,编写几出戏和话本。编写的重点罗贯中明白。”

    “是,陛下。”陈性善答道。

    “还有,朕写个手诏,你从礼部教坊司调几个戏班子过来,划归文宣司。”

    “不仅是普通百姓需要戏曲听书,将士们也需要。但武将也还罢了,普通士兵平日里并无出营的机会,难以出营听戏听书。”

    “朕于是决定在五军都督府设立戏班,去军营演戏,慰劳士兵。”允熥又道。

    “这,陛下,五军都督府管辖戏班不合体统。不如让戏班的编制仍然在礼部教坊司,定期到军营去演戏,慰劳士兵。”陈性善说道。

    “这样也好。”允熥想了想说道。其实也没必要专门设立文工团,民间的戏班子也成。以普通士兵的欣赏水平没准民间三俗的戏班子更符合他们的期望。

    等陈性善退下后,允熥伸伸懒腰,本想马上就去批答今日的奏折,但忽然又想到了什么,把御用监太监李达叫过来吩咐道:“你马上吩咐御用监的工匠开始制造大小在一寸方圆扁平的国徽,先造二十万个。”允熥将来要让全国所有的士兵头盔或者帽子上都有国徽,让国徽成为大明军队的标志。

    李达并没有关心二十万个国徽用在哪里,但半晌皱眉不语没有接话。一直到允熥都觉得不对劲看向他时他才说道:“请陛下恕罪。奴才刚才一直在想应该使用什么东西来制造这些一寸方圆的国徽,所以没能马上应诺陛下。”

    “怎么,使用钢铁不行么?”允熥说。

    “陛下,方圆一寸大小,若是钢铁,奴才觉得无法将国徽的图案画在上面,除非将尺寸增加到二寸甚至三寸。”李达说。

    “不行!二寸甚至三寸太大了。”允熥说道:“使用陶瓷,不行,这么小的陶瓷也没法上釉。”

    允熥在殿内跺起步子来。他猛然间竟然想不到可以用来制造一寸方圆的国徽的东西了。

    ‘使用木头?不行,木头太容易坏了;使用石头?也不成,石头难以雕刻,况且一寸大小的石头也不好找;使用……’

    允熥想了一会儿,忽然想到一种东西,对李达说道:“你知道椰子么?”

    《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br/》

    “陛下,奴才老家是琼州人,知道椰子。”李达答道。

    “那很好,就使用椰子壳来制造国徽。你回去后开始收购椰子。朕知道琼州的椰子树不用人管满地都是,椰子不用花钱捡就行了,完全可以当做填补空仓的货物,只要花钱采购,价钱再低肯定有人愿意运来。”允熥吩咐道。

    他忽然想到前世看过的一本,上面使用椰子壳制造纽扣。纽扣个头也小,既然能用来造纽扣,理论上也可以制造国徽。虽然纽扣和国徽不是一回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