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558章

宗明天下-第558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地方,还真有商人敢跟随大军行进?不怕被当成安南人的探子除掉?何况行军打仗的时候谁还注意保护他们?怕不是有性命之忧。”

    沐晟虽然打仗手艺一般(当然现在他自己还没意识到),不过对手下的将士还是很好的,不许任何武将克扣军饷,同时对武将们私下里做买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深得将士爱戴;对于能让士兵们得到好处的随军商人制度也很支持。

    不过他对于这个制度能不能起作用半信半疑,所以问道。

    “富贵险中求,总有胆大的要赚这份钱。等到地方安稳了确实安全得多,但来挣钱的人也多,钱就不那么好挣了。”张辅说道:“何况……”他说道这里,忽然住嘴不说。

    沐晟心下疑惑,却并未马上问出口,而是又与众人说了几句话,朱楩看着天色已晚让他们各自回去歇息的时候将张辅留下问道:“刚才你说‘何况’,为何停住不说?”

    “这,”张辅刚才其实是失言了,可此时沐晟询问朱楩也在一旁看着,不能不答,只能说道:“跟随末将而来的三个商人各有仪仗,并非是普通商人。”

    “其中一人与蓝帅府里得用的下人是亲戚,另一人论起来是曹国公的同宗;最后一人关系最厉害,据说是宫里一位女官的家人。虽然他们只是商人,可打仗的时候刀枪无眼还罢了,平日里若是无故死了也是麻烦事,我还不得不找人保护他们。”

    “还能这样?”还没有想到过如此高级的官商结合形式的沐晟很是惊讶。

    “这明显对普通的商人不公平,对国家也没有好处。”朱楩说道。他身为王爷,又有封地,自然会从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张辅叹了口气,说道:“岷王殿下,沐侯爷,这些商人虽说和蓝帅与曹国公有关系,但已经是七扭八歪的关系了,陛下就算知道了能怎么办?何况这并非是蓝帅或者曹国公指使,而是他们自己来做生意,为了平安主动拉关系,也怪不得蓝帅或者曹国公。”

    朱楩与沐晟一想也是这个理:他们都是在地方上待了好久的人,知道除了卖针头线脑的小商人外,普通商人谁不贿赂官员?即使当年太祖皇帝还在的时候对贪腐那么严厉,也不能阻挡商人们行贿官员收钱,只不过更加隐秘而已。

    朱楩叹了一口气,让张辅退下了。

    第二日一早张辅起来,让士兵们吃过早饭后开始建造其余的营帐,自己则带着卫兵坐上小船来到河中间,先看了一眼正在与安南水师交战的大明水师,随后举起千里眼看着对面的多邦城。

    多邦城的历史并不悠久,大约在陈朝才出现,但那时也不过是一座小城,用来向过路的商旅之人收税而已。

    胡季犛主政后一直担心大明会为陈朝主持公道,尤其是他废掉一位国君另立他人、导致朱元璋绝其朝贡后,所以大规模扩建多邦城,将城池的面积增加十倍,城墙从不过一丈多高增加到五六丈高,从几尺厚增加到了两丈多厚,还特意在临江的北面修建了伸出去的城墙。

    同时士兵的守备也十分森严。张辅举着千里眼看过去,只见每一段城墙都有数人在把守,并且不时换岗,可见城内的士兵充足。

    ‘河上打下木桩渡河无法携带火炮、冲车甚至脚踏弩,在沙滩上列阵的时候根本无法对付安南人的大炮,除非是像羽林左卫这样的精锐,否则根本不可能在沙滩上列起阵来。’

    ‘即使几个精锐的卫所完成列阵,也能对付安南人的火枪,但等众人到了城附近要攻城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也不难以打下多邦城。’

    ‘若是安南人没有枪炮就好了。木排虽然承载不了多少重量,但搭在几架云梯还能做到。若是没有大炮,于半夜渡河在沙滩上列阵,仪仗兵多同时攻打数面城墙,定然能让安南人顾此失彼一举攻破城池。’张辅叹道。

    他放下千里眼揉揉眼睛,又让船工划船沿着江面行进。只见江南近岸的江面不时荡起波纹。恶补了一番行船知识的张辅知道,那是因为江面下有物品挡住了水流,被挡住的水向两侧流去,是以荡起波纹。

    同时,岸边也多有绿树垂荫,虽然不时有一条条普通百姓开辟出的羊肠小道显现出来,但显然不能让大军进出。

    “老人家,对面的逆贼到底让人打下了多少里的木桩?这沿岸的树林,到底延伸了多远?”张辅问船工道。

    这船工今年四十多岁,乃是安南人,家里世代在这附近以渡人过河为生;大明的军队打过来后军纪还不错,虽然有少许强抢民女、抢劫民财之类的事情发生,但他们家穷他儿子的媳妇长得也不好看,既没有能让人劫的财也没有能让人劫的色,所以对明军也没什么愤恨之情,在沐晟手下的武将赏赐了他十两白银后,更是整日非常积极地为明军效劳。

    此刻这船工听了翻译的话后,叽里咕噜说了一通,那翻译对张辅说道:“参将大人,这人说安南人在南岸定下的木桩足有七八十里,从白鹤向西北、东北方向都能延伸近四十里。”

    “南岸的树林更是绵长,沿江三四百里都是茂密的树林,虽然有一些小渡口能渡人过河,但都是小路,咱们的大军这么多人根本不可能从这样的小路过河。”

    张辅听了翻译的话,皱眉不语。依照这船工的话,根本不可能在其它的地方渡河,若要进攻江南,只能从多邦城前面的沙滩这一处。可是无法带着攻城器械渡河的话几乎不可能攻下多邦城,数万大军就会被堵在沙滩上。

    张辅很想找出进攻江南的法子让大军成功南下。他虽然不在乎其它人对自己的目光,可陛下相当于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能让其他人质疑陛下的眼光,所以想通过在这一仗中好好表现向大家证明自己无愧于参将之职,皇上的眼光是对的。

    可是他让老船工操船在江面上来回转了一个多时辰,好几里水路,都没有发现好的办法,只得又看了一眼正在南岸与安南水师交战的大明水师,返回营寨。

    又过了一日十一月十三日下午,蓝珍带领数万大军来到白鹤。蓝珍来到这里的时候是白日,况且毕竟身份不同,把守营寨的人在查验过信物后就打开营寨大门让他进来。

    蓝珍亲自安排士兵分别住进营帐,又吩咐几个参将安排士兵们吃饭,自己来寻沐晟。

    待二人见到后序礼完毕,蓝珍就急不可耐的问道:“殿下,沐晟,大概的情形张辅已经写信给我说过了,我就问一句,这多邦城当真如此难打?”

    “蓝珍,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这里的地形本就十分险要,更兼安南人在南岸打下木桩阻隔船只,又在城头布置了大炮,绝非能够几日内攻下的。”沐晟说道。

    “夜战不成么?夜晚…………”蓝珍问道。

    “我前几日晚上曾经这样做过,派出去了一个卫,回来不到两千人。”沐晟说道。

    “蓝珍,此地确实易守难攻,我也反复查探过了,绝非短时能够攻下的。”朱楩也说道。张辅的地位低,此时没有他说话的份,但从他的表情也能看出与沐晟和朱楩的意见一致。

    看到张辅也如此,蓝珍只得叹了口气不再询问。张辅的求战之心还在他之上,经过这些日子的了解他也觉得张辅绝对有大将之才,连张辅都赞同沐晟的意见,可见确实一时难已攻下。

    “若是要清除南岸的木桩,需要多久?”他开始考虑稳妥的办法。

    “不好说。”沐晟脸色不太好看的说道:“每日白天安南人的水师都会坐着恰好能通过木桩的小船在江面上巡视,若是咱们的人不靠近木桩他们也不会过来,只要咱们的水师靠近木桩他们就会过来阻止。”

    “我带过来的水师不惯操纵这样的小船,对上安南水师输多赢少,根本不能很快的清理木桩,只能在大船的支援下从最北面一点一点拔除木桩。依照现在的情形,怕是要三五个月才能清出一条能让大船通过的水路。”

第810章 战安南——出发前() 
“三五个月,太长了。”蓝珍说道。

    他并非是自己忍耐不住这么长的时间才抱怨。陛下是个明白人,不会因为他们在多邦城下顿兵时间太长而催促;从廣西到白鹤无水路相连要运送粮食十分不便,路上的损耗太大大明也承担的起;至于外界的那些议论,他也并不在意。他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担心迁延日久后产生的后果。

    大明前期之所以进展顺利,除了将士勇猛卖命、主将指挥得当外,还因为安南人惧怕大明天兵打仗时十成的本事发挥不出一二成;同时大明又打出了替陈朝报仇的旗号而不论世家还是百姓都怀念陈朝,所以如此。

    可若是时候迁延太长,安南将士就会恍然发现:原来上国的战力也不过如此,遇到山高林密的地方一样无可奈何,自信心就会极大增强;人们对于陈朝的怀念也会越来越淡,仗就会越来越难打。

    同时明军这边也会出问题。现在不是刚开国的时候了,将士都拖家带口的,长期不得回乡战意会越来越低,战斗力也会越来越低。若是撑到最后被安南人打出一个大胜仗,他们还有何面目面对陛下?

    “除此之外,若是想攻克多邦城,只有指望城内有内应接应我军了。”沐晟也明白蓝珍的心思,又道。

    蓝珍拿起千里眼看了看远处的多邦城,旋即又放下,说道:“多邦城守兵多达六七万之众,守将也必是胡季犛的亲信,就算有一二试图反正之人也无用,除非他们能炸掉大炮。”可胡季犛也不傻,掌管大炮的士兵必然是他最信任的人,怎么可能轻易让大炮被炸掉?

    话说到这里,他们两个沉默了一会儿,没有说话。其实除了指望城内的内应外,还有一种攻克多邦城的可能,但若是那种情形真的发生,他们两个即使攻克了多邦城,也算不得功劳。

    不过,“即使是算不得功劳,也比被安南人打败要强。”蓝珍说道:“咱们就暂且息了攻下多邦城的心思,等着张叔叔率领的中、后军前来,也等着其它地方传来的好消息吧。”

    “何荣的左军,应该已经出发了。”

    ……

    ……

    同一日清晨,雷州府海康所。

    天刚蒙蒙亮,可海康所附近的一大片房屋已经是人声鼎沸。无数穿着一件薄薄衣服的人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排队上厕所。

    等到天大亮的时候,所有人已经洗漱完毕,在百户千户的带领下去打饭。每人一碗大米饭,浸上肉汤,再打一份黄瓜炒鸡蛋,若是不够还可以再添。虽然简陋,可对他们这些小兵来说已是难得的美味。

    不过正是因为今日的早饭太过丰盛,使得好多人心里惴惴不安。等打完了饭各个百户的士兵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就有好些人偷偷的嘀咕着什么。

    “你们听说了么,今日咱们就要出发渡海去打安南人了。”一个魁梧壮实的士兵对身旁的人说道。

    “早听说了;并且就算没听说,看到今天的早饭也知道了。评书里面不都这么说,三军出发前让将士饱餐一顿?今天的早饭比平时好得多,又随便添,一看就是要出发了。”一个个子高大的人说道。

    “妈的,也不知道安南人仗的打得怎么样,与蒙古人相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