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60章

宗明天下-第60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当一个合适的藩王。

    之后老朱又把尚炳、济熺、高炽等世子叫过来询问功课。没等着他询问完,已经到了正时辰,老朱似有不悦,但是正时辰不能耽搁,还是挥挥手让他们下去了。

    老朱站起来,他的儿孙们也纷纷站起身来,老朱说了几句话,意思是今天是除夕,你们都是叔侄兄弟,不要拘束,以后也要相互友爱之类的。老朱在每一次家族聚会都会强调一遍相互友爱的事情,真是煞费苦心。

    然后老朱传膳。一批批太监宫女穿梭于宫殿内,将精致的饭菜送到各位王爷面前的桌子上。自从宋代以来,中国人吃饭多用合餐,老朱底层贫民出身,也更喜欢合餐;但是现在虽是家宴,但是也是皇家的家宴,今次还是比较正式的宴饮,也不好团团围坐,只能单人独坐,所以分餐。

    饭菜当然是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动的,但是现在允熥已经吃惯了山珍海味,对这些也不在意,他注意的是各人的位子。

    这次除了他和老朱以外其他人都是自己选定的位子,允熥虽然听不到他们说话,但是仍然能从他们各自的位置看出远近亲疏,特别是允熥位于台上,看台下十分真切。

    这一看就看出了不少东西。秦世子尚炳和高煦、晋庶子济熿聚在一起,允熥知道他们平素就好在一起玩。允熥和尚炳、高煦关系不错,但是看不上济熿。

    在他看来,高煦、尚炳虽然为人跋扈,但是心思还单纯,至少现在还单纯,又颇有武力值得笼络;但是济熿可能是因为庶子出身的缘故,比较阴狠,允熥可不是蜜罐里长大的高煦他们,前世混社会的经历虽然不成功,但是也不至于分不出好赖人。

    允熥接着看下去,济熺和高炽,还有还有十九叔朱橞聚在一起。允熥暗暗叹道:这还真是相近的人聚在一起。济熺、高炽和朱橞都是后来不得朱棣喜欢的,朱橞被屡次申饬,济熺一度被废了晋王位,高炽也几乎丢掉太子位。

    不过在这个时空你们就放心吧,不会再有那样的事了。

    允熥一边吃饭,一边细细观察下边坐着的人,时不时还和老朱说两句话。老朱也不好在正式宴饮上单独叫谁上来说话,也就只能和允熥说话了。

    宴饮一直快到到亥时才结束。老朱因与允熥平日里经常见面,今日也不必特意叫过来,而是把宴饮前想要说话的几人留下说了几句话,也就散了。

    允熥谢绝了几个兄弟想与他再亲近亲近的打算,推脱不胜酒力向文华殿走去,但是他出了乾清门没多久,就出乎预料的被允炆拦下了。

第91章 允炆救母失败() 
允熥本来正在想事情。自从从齐泰家里听齐豫说一件事以后,他就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但是今天他还没怎么想,就听见王喜说道:“什么人!”

    允熥抬起头,见王喜一脸紧张的盯着一个角落。王喜手里提着的灯虽亮,但也照不了多远,只能看见角落里影影绰绰的有两三个人。

    角落里的人慢慢走出来,允熥仔细看了看,发现竟然是朱允炆!

    自从他正式册封为皇太孙那天之后,到今天之前他都没有见过允炆。允熥很好奇:允炆今天拦下他是要干什么?

    允炆让自己的宦官退到一边,对允熥说道:“三弟,可否让你的侍从退到一边?”

    王喜叫道:“你应该称呼为皇太孙……”

    允熥没等他说完就急忙说道:“不得无礼!还不住嘴!”又转头对允炆说道:“二哥,我这下人不懂事,还请二哥担待。”

    允熥知道王喜因为吕妃下毒的事情,对允炆非常敌视,所以才出言不逊;允熥虽然不相信允炆会参与下毒,不过对于允炆也不可能亲近。

    但是这里是乾清宫附近,来来往往的人不少,要是王喜刚才的话被别人听去了,或者允炆去告状,王喜今天晚上吃的饭就是他“最后的晚餐”了。所以允熥急忙打断。

    允炆说道:“不妨事。”

    允熥自己接过灯,让王喜等人退下,对允炆说道:“二哥,今天晚上在这里等候弟弟,到底是为了什么?”

    允炆一揖到底,允熥还来不及阻止,他就说道:“三弟,我母妃的事情,真是对不起,我之前一直不知母妃竟能做出如此事来。”

    允熥马上上前扶住允炆,说道:“二哥何必如此,吕,母妃的事情,与你无关,我也绝不会怪罪到你。”

    允炆力气比不上允熥,硬是让允熥给扶起来了,不过他仍然继续说道:“母妃那样行事,无非是为了我;归根究底,都是因我而起,我愿向皇爷爷请求以郡王之位发配边疆,以赎母妃之罪,只求你不怪罪母妃,不连累吕家,不牵连允熞、允熙。”

    他说这话允熥可确实是吃惊了。允炆可不像是能在边疆拉起队伍干翻当朝皇帝的人,他真的这么请求的话允熥将来即位了也可以不把他召回,同样也可以在即位后不升他的爵位,让他顶着郡王之位在边疆呆一辈子。允炆做出这样的表态真的是牺牲非常大了。

    上个月十二月份的时候,寿州(注1)知州奏报称吕家这些年拖欠赋税七百多石。朱元璋大怒,申饬吕本、吕妃等,并将吕妃的亲弟弟吕毅判处流放哈密;前些天传来消息,吕毅死在了半道上。

    允炆就算是单纯,但是并不愚钝,猜出这是老朱因为吕妃的事情在惩罚吕家,并且很可能有其他惩罚;并且这些天他想见吕妃也必须得到老朱的准许,还流传吕妃病重的消息,这是要让吕妃“病故”的预兆啊。

    所以允炆不惜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来求允熥。

    这让允熥犯难了。允熥当然不会同情吕妃和吕家,但是他也不能让允炆就这样去找老朱,不论老朱同不同意,都对他不是好事。

    所以允熥想了一会儿,最终决定‘实话实说’:“二哥,你何必这样!我怨恨母妃不假,但是母妃毕竟抚育过我,我岂会对她如何。现在能惩处母妃和吕家的是皇爷爷,并非是我。允熞、允熙亦是我弟,我岂会对他们如何?”

    允炆听了允熥的话也很有道理,说道:“那现在我应该如何做?”

    允熥沉思片刻,觉得单独让允炆自己去见老朱不好,于是说道:“咱们一起去找皇爷爷,你当面向皇爷爷请求。”

    允炆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也同意了。

    允熥和允炆把自己的侍从叫过来,允熥把灯递给王喜,让他前边带路回乾清宫。

    老朱现在还没有睡觉。听到允熥和允炆联袂来拜见,十分奇怪,忙叫他们进来。

    二人走进乾清宫东阁拜见老朱。允炆按捺住心思,好不容易行完礼坐下,就迫不及待的对老朱说道:“皇爷爷,前段时间我母妃毒害三弟的事情,起因全是为了我,更不干吕家的事,还请爷爷不要继续惩处我母妃和吕家了。”

    允炆的话惊得尚未退出殿阁的苏怀恩和李进忠忙捂住耳朵小跑着出去。

    老朱听了允炆的话,首先看向的是允熥。他见允熥也是满脸悲伤,并说道:“爷爷,母妃虽有大错,但是毕竟多年操持文华殿宫务,还是宽恕他吧。”

    老朱这些日子和允熥接触很多,知道他不是一个十分仁慈的人;前些日子山硒官员上书因大军驻扎,当地负担很大,提请减免明年春赋,允熥和老朱的意见一样:不同意!

    所以虽然允熥的表情和动作、语气都十分到位,但是老朱仍然一下子就猜出了允熥的心理。

    之后老朱才对允炆说道:“吕家不守臣子本分,干预宫务,岂能轻饶?吕氏,你的母亲做了什么事,你也清楚。”

    允炆说道:“爷爷!吕家虽是有错,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有错,惩处犯错的人即可,何必连累全家?”

    然后允炆哭出声来,哽咽着说道:“孙儿之母确实是罪无可恕,孙儿无从辩解,但是一切起因在我,我愿自请以郡王之位分封边疆,求陛下宽恕我母。”

    老朱同样吃惊。但是他毕竟经历丰富,马上反应过来说道:“你是你,是我的孙儿;吕氏是吕氏,岂能混同!”

    不过话虽如此说,但是态度已经软化。允炆继续哀求,老朱终于同意饶吕妃一命,并答应不除掉吕家全家,这件之前老朱已经答应吕妃留吕良一命的事情。

    允炆得到了老朱的允诺,终于离去。之后允熥和允炆的关系也恢复了好些。

    不过这件事的结局并未如允炆所料。初二日,老朱在教导允熥的时候,对允熥说道:“爷爷不会将吕妃这个麻烦留给你的。爷爷已经和吕氏说好,让她自己当着允炆的面,陈述死志;爷爷必定不会让你和允炆留下芥蒂。”老朱当然又承诺了吕妃什么,不过这就没必要和允熥说了。

    ======================================================

    注1:寿州在今皖省,是吕妃的老家。

第92章 讲武堂——最后的准备() 
让我们回到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初一。

    这一天一早,老朱带着允熥拜祭太庙。这是允熥在册封为皇太孙之后第二次拜祭太庙。允熥虽然经历了魂穿,但是仍然不信鬼神之说,认为那是21世纪的科学水平尚未企及的科学原理导致的,所以来拜祭朱家的祖宗并不虔诚,但是面上很诚恳。

    允熥反而注意着配享太庙的一个个牌位: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朱文正、邓愈、刘基……,还有最近添上的沐英和蓝玉,这都是名震后世的人啊!正是在这些人的努力之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从口号变为了现实,“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不是空想,不论他们内心如何想的,他们都应该被永远铭记。

    感情丰富的允熥因为想到了徐达等人的‘历史贡献’,眼泪盈满了眼眶。拜祭完的老朱回头看到泪水滴下来的允熥,先是惊讶,然后倍感欣慰。

    晚上开了大宴,允熥又和老朱一起参加,不过人太多了,允熥根本记不住几个人,也没空和某人单独说话;并且总得按照礼仪行事,比干活儿还累,允熥痛苦不已的结束了大宴,回到文华殿就躺倒床上睡下了。

    在洪武朝,从正月初二开始,假期就结束了,所有的官员都得按时上班按量完成工作,不得懈怠,每年都有人因为正月懈怠被惩处;老朱同样恢复了工作状态。

    允熥也迅速恢复工作状态,并且比之前更忙碌了些;直隶之外的各省来京城讲武堂上学的人已经都有到京城的了,讲武堂的筹备得抓紧了。

    允熥初二就去巡视讲武堂校舍和讲堂的建设情况。校舍已经建好了,教学讲堂的外墙还未刷。这时的装修、刷墙的材料比后世毒性还大,古人虽然不知原理,但是也知道应该通风晾晒。

    不过古代大多数人都没条件对屋内进行装修,讲武堂的校舍秉承节省的概念也没有进行室内装修,所以也用不着晾几天,允熥直接让已经到京城的学生来这里住了。

    然后允熥要考虑上课的事情了。其他课都好办,先生都已经把时间腾了出来,不论是哪天开课,都可以;但是大将在京的只有曹震,总不能三门课都是曹震一个人讲吧;再说,八个陆师班呢,他除非是有三个身子,否则一个人怎么也讲不了的。允熥好说歹说,终于让老朱下令调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