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600章

宗明天下-第600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当然。”张玉道。

    他们父子又说了一会儿话,眼看着已经快到丑时,街面上的人也没几个了,他们也招呼店小二过来结账要返回军营。

    张玉最后对张辅说道:“张辅,你现在是咱们家唯一的希望,一定要好好为陛下效力。你爹带着罪身老死在廣西或安南没什么,可你的两个弟弟,你要想办法救他们离开这里。”

    “我知道,爹。”张辅用力点头道。

第870章 年后议事() 
第二日天还没亮,允熥就已经醒了过来。

    “今年已经是建业五年了,又老了一岁已经二十六了。时间过去的还真是快啊,眨眼间,就从十月份到了腊月,又从腊月到了正月。”

    “不过去年还好,与安南开战并且即将控制这个国家,让他的领土、资源和人口为大明做贡献,距离我的目标又进了一步。今年,……”他躺在床上自言自语道。

    他正嘀咕着,忽然熙怡翻了个身面朝着他,睁开眼睛但半睡半醒地说道:“刚才睡梦中恍惚听到有人说话,妾就知道一定是夫君又在嘀咕什么。这样的日子夫君还不多睡一会儿。”

    “夫君睡不了了,今天还有事情。你昨晚上挺累的,休息的也晚,多睡一会儿。”允熥回应一句。

    “嗯,妾还困着呢。”熙怡言罢,就又闭上了眼睛,继续睡觉。

    允熥从床上站起来,将被角给熙怡掖好,慢慢的走到外间,招呼宦官宫女进来给他穿衣服,同时吩咐王喜道:“你去把胡俨、陈继、杨任和钱明林叫来。”

    王喜答应一声,转身退下。

    允熥穿好了衣服,走出寝殿,招呼已经起来的李莎儿一起去用早膳;待早膳用完后,他与李莎儿又说笑几句,离开后院来到前院的书房。

    他到书房的时候,胡俨等人都已经在内等着了,见到他走进来纷纷躬身行礼;允熥挥挥手让他们免礼。

    然后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首先对胡俨说道:“昨日王喜记下的草稿你可看到了?”

    “启禀陛下,臣已经看过了王公公的草稿。”胡俨答道。

    “你依照草稿马上拟一份圣旨,拟好后给朕看。”允熥说。

    “是,陛下。”胡俨答应一声,见允熥没有别的吩咐,拿起草稿到旁边的屋子拟旨去了。

    允熥转过头来,对杨任说道:“你马上传令下去,统计广东省东面北面的几个府,潮州、惠州、广州、韶州、南雄五府的客家百姓人口,占当地百姓的总人口的比例。”

    “陛下,这是要……”杨任抬起头来,对允熥的命令有了些猜测。

    允熥当然不会答话,只是又吩咐道:“若是客家人为主的县,则统计土人的户数人数。”

    “是,陛下。”杨任没有再提出疑问,躬身答应道。

    “陛下可是要迁徙各地的客家人,以避免土客械斗?”陈继却直接问了出来:“可是陛下,避免土客械斗自然好,但这些客家人至少也在当地繁衍了上百年了,早已是当地人,若是强行迁徙他们恐怕会引起民变。”

    前些日子,允熥从雷州府出发,先向西北来到廉州府,入广西南宁府,经柳州府、浔州府、梧州府、肇庆府返回广州府。

    这其中广州府的客家人已经很多了,陈继在跟随允熥出巡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目睹土客械斗,虽然他们看到打着官府旗号的队伍经过会避开,但连停手都不会停手,继续同对面的人打。双方手里都拿着各种各样的凶器,包括《大明律》中会重处的带刃的武器都会使用。

    陈继完全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之前在城内听杨任等人介绍的时候还觉得夸大其词,但自己真正见到了,才知道杨任只是在叙述事实。

    所以他支持将土人与客家人分开。但正因为他们械斗严重,所以都十分抱团,贸然迁徙他们恐怕会导致民变。何况如此规模的迁徙百姓,总要有个合理的借口,这个借口可不好找。

    “一时的民变,总比数百年的持续不断的流血要好!”允熥说道:“若是他们不愿迁徙,就威胁他们,说会让从它地调过去卫所将士协助当地占多数的百姓屠戮他们,逼迫他们迁徙。”

    “朕会将他们分别迁徙到台湾、安南、吕宋、洛藩、苏藩和蒲藩等地,不,台湾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福建土人居住,不将他们迁徙到台湾。”

    “在迁徙过程中,要尽力打乱原来的村寨,在新的地方重新安排村落,不能让他们重新依照口音、血缘抱起团来。”

    “至于迁徙他们的借口,朕已经有了一个,虽然有些牵强,但总比没有要好。”

    “朕还会下令,禁止吕宋等藩随意接收从闵粤二省跑过去的百姓,必须鉴别于本地原来的移民同属一脉后才能接受。以防他们还没和蛮夷打起来,自己先打得你死我活。”

    既然允熥已经决定,在场的官员也不是远在京城对此毫不了解的人,所以对陛下的决定也没有异议,都躬身应诺。

    决定了此事,允熥却没有让杨任马上退下让他在一旁坐下休息,转过头来对钱明林说道:“钱爱卿,巫蛊案的几个人犯,和抓获的撒马尔罕国奸细可还在在监狱里面?没有人病死或者自杀吧?”

    “启禀陛下,乌德等人犯无任何一人自尽或病死。臣请武当张真人对他们说,他已经在监狱施下法力,死在监狱里面的任何一个人犯的魂魄,或者叫做灵魂都不会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是会沦落到他手里。”

    “这些人犯都对死后的世界有一个美好的幻想,其中天方教徒好像是可以在天堂肆意淫乱,极其害怕灵魂落到张真人手里。所以无人自杀,有几个人生了病也极其强烈的要求治病,病都很快好了。”钱明林说道。

    允熥对钱明林的手段哭笑不得。不过,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更何况这些人犯不是外国潜入大明的奸细就是本国的叛徒,案子也没有公开,他也就不会对钱明林苛责。

    但让他表扬也是不可能的。这毕竟不符合社会主流。所以允熥对此没有发表意见,直接吩咐道:“从正月初十开始,慢慢放出有关巫蛊案的情况,今日一条消息,明日一条消息,始终吸引百姓的注意,到正月底差不多将消息都散布出去。”

    “那时朕会命令再次举行公审,就依照采生折割案的方法来。让百姓彻底知晓此事的来龙去脉,包括撒马尔罕国在这其中做了什么。”

上一章的序号写错了,应该是871章() 


第872章 继续议事与南洋诸国的担忧() 
“朕到时候会下旨再次举行公审,就依照采生折割案的方法来。让百姓彻底知晓此事的来龙去脉,包括撒马尔罕国在这其中做了什么。”

    ‘陛下这是打算和撒马尔罕国见仗了么?’数人同时想到。若是对外公开的撒马尔罕参与巫蛊大案,那就只能与这一国开战了。

    “陛下,两个月之前臣就劝阻过陛下,撒马尔罕也是大国,又距京城万里之遥,朝廷派兵征伐未必能胜啊?陛下为何执意与其国交战?”陈继马上进谏道。

    “陈卿,并非是朕要与撒马尔罕国见仗,而是撒马尔罕国要对大明见仗。”允熥说道:“你不知,在查抄了宝安、上沪等地的撒马尔罕国奸细的房屋后,发觉撒马尔罕国国君帖木儿早有不臣之心,意图东犯大明。他甚至已经制定了计划,要在打败西面一个叫做奥斯曼的国家后就出兵攻打大明。”

    “现在奥斯曼国已被其打败,他已经从一个叫做安卡拉的地方带兵返回撒马尔罕,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依照计划,他就会东进与大明交战。”

    “什么!”在场的所有官员,甚至在一旁服侍的太监都十分惊讶的叫出声来。陈继更是控制不住音量道:“陛下,这,怎会如此?”

    允熥的话其实是半真半假。对这些奸细审问后确实得知帖木儿有东进的意图,但并无一个打败了奥斯曼就攻打大明的计划。另外,两个市舶司的撒马尔罕国谍报人员只知道帖木儿正帅兵与奥斯曼打仗,不知胜负:这个年代的消息传播很慢,一件事情从安纳托利亚传到大明,最少要花上半年时间,锦衣卫查抄他们的时候才是十一月初,胜负的消息根本来不及传到大明。不过允熥依照自己有限的历史知识,觉得帖木儿历史上若是没有打败奥斯曼,应该不会出兵进攻大明,所以对大臣们如此说道。

    查抄撒马尔罕国的细作是允熥下令锦衣卫出手,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也是京城的锦衣卫做的,允熥不担心会有真实的消息流传出来,所以放心大胆的对他们撒谎。

    这样的军国大事,大家都不曾料想允熥会说谎话,所以无人怀疑事情的真假,即使是陈继也只是下意识的说出了声,并非是怀疑。

    “虽然之前亦力把里与瓦剌曾告诉礼部的官员撒马尔罕意图东侵大明,但当时朕与知晓此事的众官员都怀疑是这两个番国虚张声势,所以并未深信。可不曾料想,帖木儿竟然真的要出兵攻打大明。”

    他说的这件事陈继等人都知晓。现在已经当了亦力把**国汗王的沙迷查干在当年出使大明的时候曾经多次说撒马尔罕意图东进,可除了知晓史实的允熥外其他的官员并不相信。

    “既然帖木儿意图东侵,那此事也就没有藏着掖着的必要了。公布出来,反而能够激起朝廷上下的同仇敌忾之意,更好的准备与撒马尔罕国之战。”

    允熥说到这里,陈继忽然又道:“陛下,建业三年陛下任命夏原吉为西安知府,派徐晖祖赴西北提调兵马,当时陛下是因为对沙迷查干等人的话半信半疑,所以提前做出预备?”

    陈继忽然怀疑起这件事来。当初允熥派他们到西北的时候,大家以为这不过是正常的调动,都没有在意,包括当时在允熥身边为中书舍人不久的陈继;可现在回想起来,允熥这分明是在为什么事情做着准备。

    允熥神色不变道:“当初朕派他们二人前往西北,本是想相助秦藩征伐亦力把里。朕当时并未想要增派士兵前往西北助战,可西北贫瘠,若是将士们连年征战不休耽误耕种,恐怕会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朕派人在西北各地筑造粮仓,要支援秦藩、肃藩粮草。却不成想,到了现在竟然会成为在西北预备与撒马尔罕国见仗的助力。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将此事分说完毕,允熥就没有旁的事情吩咐他们了,待胡俨拟好旨意让他看过后,加盖此次出巡携带的玉玺,交给王喜让他一会儿送到当地的驿站。当地的驿站将圣旨传到雷州府海康所,海康所的将士再将圣旨由海路传到南定城与乂安城。

    随即杨任等人躬身退下。

    王喜也要退下去将圣旨传给驿站,可这时允熥突然说道:“且慢。”坐在座位上抽出一张信纸写了几句话,将信纸折好装进信封,递给王喜并且嘱咐道:“王喜,你将这封信与一份圣旨密封完好,送到张温手上,不许旁人观看这封信;给赞仪、何荣等人的圣旨盒子中,也不要有这封信。”

    王喜心下奇怪,但面上丝毫不显,恭敬说道:“是,陛下。”然后行礼退下。允熥看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道:“攘外必先安内啊。”

    下午允熥接见了几个海外来的番国使者。今年因为他在广州,所以番国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