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719章

宗明天下-第719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过了一会儿,允熥收起地图,忽然对他们说道:“朕想要去伊吾城看一看,巡视一番。”

    允熥刚才畅想了一番这场战争后半段的情形。这可是一百四十万人聚在一起打仗!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形,甚至历史上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有上百万人的大战役,想象就令人激动。

    允熥心中的好奇之火顿时就熊熊燃烧起来了。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错过这场战役自己这辈子绝对不可能亲身经历这种规模的战争了,所以他忍不住要去前线,即使不干涉实际指挥也想去亲眼看着大明的军队将帖木儿的大军打的屁滚尿流。

    ‘而且有些事情,得朕亲自安排才好。’他又在心里给自己找理由。

    听了这话,朱柍愣了愣刚要说话,陈继马上激动地说道:“陛下,伊吾兵凶战危,陛下岂可前往!”

    “莫非兵凶战危之处朕就不可去不成?当年太祖亲率大军征伐陈友谅与张士诚,所到之处难道不兵凶战危?”允熥马上说道。

    “这岂能一样?陛下,当时先帝并未正式称帝。先帝正式称帝后,虽然如同陛下这般曾经几次在大军光复土地城池后前往安抚,但未再亲自带兵出征。况且陛下作为一国之君,本就不应该亲自带兵打仗。”陈继说道。

    ‘那是你不知道历史上朱棣篡位后先后五次带兵到大漠上去打蒙古人。’允熥在心里吐槽道。

    不过即使允熥这般吐槽,也得承认陈继说的确实在理。依照从周代传下来的礼仪(不仅仅是儒家),带兵亲征确实不是皇帝分内的事情,历史上朱棣听说蒙古人犯边后的第一反应也是派将领去打仗,但邱褔水平不足,才自己亲自上阵的。

    “朕并未说要去亲自指挥大军,只是去伊吾巡视一番。”允熥辩解道。

    “陛下,伊吾此时就在打仗,太过危险了,还是等到仗打完了再行巡视。”陈继坚持道。

    允熥和他争辩几句,但是如同陈继这样理论非常扎实的学者允熥可辩不过,陈继每一句话要么引用前人的事例,要么引用圣人的话,堵得允熥都不知说什么好。

    允熥最后只能说道:“十四叔,淮南妹妹,你们先出去。”

    待他们出去后,他对陈继说道:“陈卿,你道朕为何忽然想去伊吾?是心里有些担心啊。”

    “整整八十万大军,大明现下战力最为强大的八十万大军,掌控在徐晖祖与秦王、晋王的手里,若是发生不忍言之事,如何是好?”

    “这,这,”陈继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虽然允熥的话不清不楚,但是他岂能不知不忍言的事情指的是什么:造反。若是讲道理,陈继有一万条理由反驳,但允熥直白的说出自己的担心,他还能怎么反驳?

    “陛下,现下过去,就不会……”

    “现下尚未打败帖木儿,岂会如此?军心还不乱了,之后被帖木儿捡了便宜?”允熥说道。

    之后陈继站在原地半晌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才躬身说道:“臣下去安排。”

    “慢。”允熥又嘱咐道:“此事不可告诉别人。”

    “是,陛下。”陈继又行了一礼,躬身退下。

    允熥松了口气:“总算让他不再反对了。”

    其实允熥并不担心带领着这八十万大军的徐晖祖与尚炳、济熺会造反。其一,这些汉人卫所中的大多数都来自内地,家人也都在内地,就是为了家人考虑也不会参与造反,而其他民族的军队没有忠诚度,不能作为主力;二者允熥有没有合法继承人,即使突然死掉了国内也不会大乱;三来尚炳和济熺现在也不是收到迫害要被流放到深山老林中当人猿泰山,反而可以在西域划一块地皮自己当家,脑抽了发动九死一生的造反?

    但想要劝说陈继答应去伊吾还只有这个理由简单明了,所以允熥只能如此说了。‘幸好陈继嘴严,不会将此事往外说,不然朕可不敢和他这样说。但还是吩咐锦衣卫安插人手在陈继身旁,以防万一。’他又想着。

第1045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路上视察() 
    他正想着,就听一个女子的声音道:“皇兄,劝服陈中书了?”

    “嗯。”允随后答应。

    “皇兄,我总觉得你有些害怕陈中书似的。依照大明的礼仪,这样的事情都是皇上乾纲独断,即使有人能劝谏也是言官与朝廷重臣,陈中书不过是一个中书舍人,皇兄为何还要费劲口舌与他解释?”昀芷不解的问道。

    朱听到这话,张了张嘴。依照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昀芷其实不能问这样的问题。但是,‘他们是亲兄妹,我一个叔叔还是慎言的好。’

    允自己并未在意此事。虽然在宫里他也从来不跟除熙瑶之外的人谈论朝堂之事,但和昀英通书信也习惯了,所以回答道:“陈继可不是一般人,在朕看来,他就是下一个陈性善。”

    “替代陈性善?”朱惊讶。虽然陈性善的官职不高,大多数时候好像没什么存在感,从洪武三十一年到现在整整六年都是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兼任兵部右侍郎的正三品官,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非常受到允信任,可以说是最受信任的人了,现在陈继竟然被比作他。

    允点点头,没有多说。在他看来,最值得信任的就是真的将儒家经典读下去并且吃透了的人。这样的人首先十分忠诚,第二对于一些变通也能接受。当然,任用他们处置太过复杂的政务或许不成,但用在更讲究忠心的位置上很合适。

    昀芷并不在意允对陈继的评价,她见允的心情还好,问道:“皇兄,带着妹妹去伊吾吧。”

    “不成!”允斩钉截铁的说道:“伊吾乃是前线,你一个姑娘家的去做什么?没看见尚炳将自己的侧妃、儿女和妹妹都送到甘州来了?此事绝对不成,再求也无用!”

    昀芷听他这话的语气,就知道无可更改,只能有些沮丧的躬身答应。

    允说干就干,第二日六月二十九一早就带领数十个侍卫在两个千户的护卫下前往伊吾。

    从甘州城去往伊吾的直线距离超过一千一百里,实际跑起来超过一千二百里地,饶是允每日奔波一百多里地,经过七日的奔波七月初七来到星星峡。

    过了此地就是西域了,并且地形平坦一望无逾,帖木儿要是知道他前来派人截杀就完蛋了。正好此时还有最后一批军队在星星峡一带休整预备出发前往伊吾,为以防万一,允决定在这里休息一日,第二日一早与这数万大军一起前往伊吾。

    换了身衣服洗了个澡,又吃完晚饭后,允问陈继:“现下伊吾的情形如何?”

    “陛下,依照魏国公与秦、晋二位殿下的奏报,七月初一帖木儿带领西虏之兵从伊吾城下后退一百多里,驻扎在一座原来的卫城附近。魏国公与二位殿下商议过后,决定留安陆侯带兵十万留守伊吾城,带领另外六十余万大军逼进卫城,距卫城三十里扎营。”

    “这几日,每日魏国公都会派兵在阵前挑衅,帖木儿也不退缩,派兵回应。不过都只是在试探,并未大打。至前日伴晚收兵回营之时,已经损兵三四万人,其中阵亡一万三千余人,受伤两万五千余人。西虏损兵大约也相差无几。”

    “另据奏报,帖木儿派兵数万已经攻陷吐鲁番城,为防大明天兵断其后路,留兵七八万驻守吐鲁番城与乌鲁木齐城,又派出数千骑兵在七角井城附近驻扎。”陈继汇报道。

    “这么说,现下在伊吾盆地与我军对峙的西虏大约有五十万,我军大约有六十万?”允喝了口茶,说道。

    “是,陛下。”陈继再次回答。

    允想了想,正要再问几句,忽然守在门口的宦官王恭小声说道:“陛下,代王、英王两位殿下求见。”他们二人这次也亲自带领属下的蛮夷将士前来西北打仗。

    “宣。”允马上说道。

    不一会儿,朱桂与朱松二人走进来躬身行礼,允和往常一样告诉他们不必多礼。

    朱桂和朱松也知道这是允的老做法了,还是恭恭敬敬的行完礼,之后朱桂说道:“官家,我与十九弟听闻官家来到星星峡后就来拜见,不过因我等所部安排在了离着城池较远的地方,所以现在才赶过来,请官家恕罪。”

    允继位已经六年,期间还亲征平定了一次叛乱,发现了已经失传五百年的传国玉玺,皇帝的气场也养出来了,所以不常见到他的王爷对他都恭敬起来。

    “这事何必请罪。”允笑道:“都是平常事,不必请罪。二位叔叔可用过饭了?”

    “我们听闻官家来到星星峡后马上赶了过来,尚未用饭。”朱松回答。

    “这都已经未时初了,可有些晚了。王恭,马上派人去传膳。”允说道。王恭领命退下。

    饭菜还得等一时半会儿,允与他们二人寒暄几句,不由自主说起了西北的战事。

    “官家,依我看,帖木儿用兵谨慎,徐晖祖也丝毫不给他留可趁之机,此战多半会长期僵持,一直到哪一方露出破绽被对方趁机打败。”

    “这对大明来说不是好事。伊吾之地虽然还富庶,但就处在战场附近根本没法耕种,河西之地更是贫瘠;听闻青海还好些,但也供应不起七八十万大军的粮饷。”

    “而帖木儿占据了西域最为富庶的古尔班通古特盆地,可以派兵在此放牧维持将士的吃的,况且他手上的兵也比大明要少一些。”

    “所以在我看来,若是长期僵持,对大明不利。”代王朱桂说道。

    “官家,我也如此认为。大明派出重兵在伊吾与帖木儿僵持,即使现在粮食还够吃,但以后定然会出现不足,所以最好能够尽快击败西虏。”英王朱松也说道。

    “二位叔叔说的当然有道理。但如何尽快击败西虏?下令辉祖带兵强攻么?”允无奈的说道。

    他这些日子研究西北的局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能不能解决却不是大明能够单方面决定的。若是帖木儿一直没有露出破绽,他也不能下令徐晖祖发动自杀式袭击。

    “官家,不如下令徐晖祖带兵经七角井城前往古尔班通古特盆地,逼迫帖木儿带兵后撤在那里对峙。”朱松建议。

    “若是帖木儿不搭理徐晖祖,带兵强攻伊吾城呢?将士们若是得知伊吾城丢失定然士气低落,心生惶恐。即使徐晖祖想去攻打乌鲁木齐也不成。毕竟西虏离着伊吾城近,而徐晖祖离着乌鲁木齐城远。”允说道。

    朱桂与朱松又想了几条建议,都有不妥之处。允说道:“二位叔叔,打仗之事,还是交给现在伊吾的将领来吧。咱们只要负责为他们提供后勤,保证不因为乱七八糟的事情干扰了打仗就好。”

    “我虽然也不愿意这样对峙消耗粮食,但若是始终不能寻到胜机,不如一直僵持。”

    朱桂和朱松马上答应。允还要再说,大厨已经将饭菜送来,允又陪着他们吃了点东西,下午睡了一觉。

    申时初醒来,允又拿出地图看了看,因为也研究不出什么名堂来了,转身出了屋子。

    侍卫宋青书等人赶忙跟上。允问道:“你们知晓已经开拔前往伊吾的军队都驻扎在何处么?”刚说完尚未等到宋青书回答,又自言自语道:“罢了,随意在街上转转看吧。”说完就走出了院落,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