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737章

宗明天下-第737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晖祖下一步会怎么做?’他眺望徐晖祖所在,想着。

    ……

    ……

    “下令旗手卫、金吾后卫、府军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五卫出动,从右翼逼进帖木儿的中军。”徐晖祖下令道。

    “徐将军,这样一来此处就再无主力军队了。”宋晟说道。

    “不是还有府军左右卫?”徐晖祖笑道。

    “徐将军!依照谋划,府军左右卫过一会儿也要派上战场,岂能算数?何况还要保护永兴王殿下的安危,轻忽不得啊!”宋晟加重语气又劝谏道。

    “不用考虑孤!”朱尚烈马上说道:“我看将五个上直卫都派出去挺好。西虏不易对付,派兵越多越好。”

    “你放心。”徐晖祖也说:“还有这几个卫所保护殿下,安危绝不会有问题。”

    “但是万一出了纰漏……”宋晟还想坚持。他年纪大了,追求稳定,不愿意冒险。

    “不会出纰漏!”徐晖祖斩钉截铁的说道。

    徐晖祖随即派人将杨峰叫来,对他说道:“驸马大人……”

    “叫我杨峰便好。”杨峰说道。

    “杨参将,”徐晖祖换了个称呼:“我欲出动府军卫等五上直卫上阵与西虏交战,从左翼直冲西虏中军,杨参将可愿带兵进攻?”

    杨峰还未说话,就听从两旁传来声音:“不行!不能让杨峰带兵冲阵!”“徐将军,不可啊!”朱尚烈与宋晟先后说道。

    朱尚烈更是走过来,一把抓住徐晖祖的肩膀,对他说道:“让我为将带领上直卫攻打西虏吧。”

    “杨参将一直统领此五上直卫,无论兵将都熟悉,若是由殿下指挥,未必能够如指臂使,谋划就难以成功了。”徐晖祖说道。

    “可是,”因为杨峰就在一旁他不好将话说的太明白:“你可想好了后果。”

    “所有后果,我也一力承担!”徐晖祖语气坚定的说道。

    朱尚烈还要再劝,忽然杨峰插话:“永兴王殿下,宋将军,此时乃是徐将军在询问属下的意愿,还请允许属下回答徐将军的话。”

    他随即上前一步走到徐晖祖面前,躬身说道:“将军,属下愿意带兵出征,击破西虏主力,破灭敌军!”

    “你可要想好了。”朱尚烈又对他说道。

    “殿下的好意属下心领了,但属下愿意带兵出征。”杨峰回答。

    既然双方的意愿都十分坚决,朱尚烈与宋晟也只能停止劝说,但朱尚烈还是说道:“徐晖祖,你这是在赌啊,你已经有如此地位,为何要这般做?”

    “为了大明此战能够得胜!”待杨峰退下后,他对朱尚烈说道。

    听了这话,朱尚烈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

    ……

    ……

    “什么!是杨峰带兵进攻?你没看错?”帖木儿有些不可思议的对自己身旁的参谋说道。

    “大汗,我绝不会看错!那面旗帜就是明国的中山公主驸马都尉杨峰的旗帜。虽然明军中姓杨的将领不少,使用‘杨’字旗的人很多,但不同的将领旗帜的样式是不同的。”

    “而且杨峰乃是明国的驸马,个人的旗帜上能够使用一些别人不被允许使用的图案,所以那面旗肯定是杨峰的旗帜。”参谋说道。

    “徐晖祖怎么敢此时就派他领兵出战?”帖木儿嘀咕道。杨峰是明国皇帝的亲妹妹的未婚夫,要是死在这里,肯定会让明国的皇帝心里不舒服。因为明国采用的是君主独裁体制,一个让皇帝心里不舒服的大臣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莫非徐晖祖认为杨峰肯定不会有危险?他哪来的信心?”帖木儿又想到。

    他不知道,徐晖祖派杨峰出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对朱尚烈说的:因为杨峰最熟悉这五个上直卫。

    杨峰在出发前就被任命为统领府军卫等五个以步兵为主的上直卫的参将,因为这是允熥亲自任命,徐晖祖也就没有变换他人。等到今日他不得不带兵与西虏决战,并且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才发觉,有一个任务只能由上直卫来执行,其它的卫所都难以保证一定成功。但统领这五个上直卫的人是不能战死的杨峰。

    徐晖祖当时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中。他不仅知道杨峰是中山长公主的驸马,更因为蓝珍说漏嘴知道公主殿下竟然真的喜欢他,一旦杨峰战死,中山长公主殿下对陛下哭诉,即使陛下是英明的,也难保不会被影响。

    而且此战之后他的声望必定高涨,很难说陛下会不会忌惮。若是再被陛下忌惮,他不仅前程堪忧,性命都未必能够保全。

    但他左思右想,还是决定以杨峰为主将指挥这五个上直卫攻打西虏。杨峰长期统领它们,对将士很熟悉;而且最近一二年上直卫大变装,战术也与从前有了较大差别,只能是最近统领过的上直卫的人来指挥,从前统领过的人很可能发挥不出上直卫的战斗力。

    而且上直卫作为皇帝直辖的军队,威望或身份地位不够的人是很难指使得动的。杨峰依靠着从前在皇帝身边的资历和驸马的身份勉强能够指挥,但是整个军中能指挥得动上直卫的人不超过十个,现在想在找出一人并不容易。

    而且允熥在他出发之前还叮嘱过:让杨峰立些功劳得到赏赐,将来婚礼也好看些。再加上统兵的大将战死的概率不高,所以徐晖祖决定派杨峰为主将。

    当然,徐晖祖并不是真的就对此放心了。他在之前就使人嘱咐了杨峰的护卫:一旦出现危险,马上护送着杨峰撤退,平时保护时为了安全也要寸步不离。

    ‘愿上天保佑杨峰平安。’徐晖祖最后还对天说道。

    徐晖祖心里想的事情帖木儿当然不知道,所以他很快就将徐晖祖为什么派杨峰领兵这件事抛在脑后,思考怎么应对被派出来的明军。

    明军一般卫所的编制是一个百户一百一十二名士兵,一个千户十个百户共一千一百二十人,一个卫五个千户共五千六百人。算上各级武将和文职人员、火头军等,总人数不到六千人。

    但明国皇帝的禁卫军——上直卫和亲王护卫与众不同。一个上直卫或亲王护卫共有十个千户,总兵力一万一千二百人,相当于两个一般的卫。此时徐晖祖派出五个上直卫,就是五万六千多人。

    况且上直卫据说是明国战斗力最强的卫所,用的武器也是最新式的,部分武器其它所有卫所都没有装备,战术也与众不同,绝不能轻视。

    帖木儿在附近走了几步,抬起头来大声说道:“传我的命令,剩下的八万主力军队全部压上。我要带兵亲自试一试,明国皇帝禁卫军的战斗力,是不是像他们吹嘘的那样强大!”

    “是!”众人齐声答应。

第1070章 决战——枪毙() 
    杨峰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放到鼻子边闻了闻。这封信已经在他身上放了几个月,原本的味道早已散尽,但仿佛信封上画着的那朵丁香花是活的一般,他似乎感觉到了若有若无的清香。

    他随即打开信封,从中拿出那封信,只见上面写道: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落款题为:朱昀兰。

    这就是他与允熥一起离京,坐船离开码头时允熥递给他的信。

    当时杨峰顿时大吃一惊,瞠目结舌的说道:“陛下,这是,这是,这是,……”

    “你猜的没错。”允熥平静的说道,声音不高不低。

    “这。”杨峰实在太惊讶了,他从来没有想过,昀兰会给他写这样的诗。

    “杨峰,你之前在我身旁为侍卫,朕的妹妹就已经,只是你那时已经成婚,此事也只能埋在心底。一直到前不久,你的妻子过世,她才吐露心事,所以我以你为中山驸马都尉。”允熥说道。

    允熥本不想和杨峰说此事,但昀兰执意要送信送给杨峰,并且和他说:“皇兄,妹妹已经做过一次望门寡,绝不做第二次。”当时允熥看着昀兰坚定的神情,禁不住就点了点头,答应了她的请求。既然这封信要交给杨峰,允熥最终决定将实情告诉杨峰。绝不能让他以为昀兰是水性杨花之人。

    杨峰此时看着这封信,回想起当时允熥与他说的话,表情变得和缓许多,自言自语道:“殿下,我一定立下大功并且活着回去,让自己配得上你!”

    过了一会儿,杨峰将信件重新放回信封中,小心翼翼的装进一个羊皮纸袋,又将羊皮纸袋装进一个牛皮纸袋,放进怀里。但即使眼前已经没有了这封信件,他仍然出神的想着什么。

    他正想着,忽然从耳边传来声音:“杨参将,帖木儿的中军大营动了,正向我军而来。现在我军与敌军之间的距离不足二里,依照现下的行军速度,很快就会接近。”常继宗对杨峰汇报道。

    永明左卫出动阻拦西虏萨尔哈部,在见到曹行带领骑兵冲上来后,马上下令全军撤回营地,以免被府军左右卫的骑兵不分敌我干掉。这当然被西虏发觉,又一部分人试图冲进营内夺取营地,秦森带兵好不容易才撤回去。

    天亮后西虏全部撤出大明的中军大营,常继宗趁机回到自己的府军卫。此时又指挥这个卫跟随杨峰去打西虏。

    “传令所有将士,不得懈怠,准备应对与西虏的作战。”杨峰回过神来,大声吩咐道。

    “参将大人,这些西虏从来没有见过咱们这几个卫所打仗,而这些天还有适才,咱们都看到了帖木儿手下的主力军队如何打仗,此战我军是知己知彼,帖木儿却是不知彼,我军必胜!”他身旁的一个参谋此时说道。

    “不可如此轻视敌人。陛下曾经说过一句话: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不论西虏到底是牛还是鸡,都要拿出对付牛的手段来!”杨峰虽然认同参谋的话,但还是板起面孔说道。

    “何况此战既要胜,也要胜的稳妥。”杨峰又道:“上直卫是大明打仗最为厉害的卫所,在保证胜利的前提下,尽量少损兵。”

    “是,参将!”在他身前的几人躬身应诺,常继宗随后退下指挥自己的卫去了。

    杨峰又定了定神,彻底将心思放在眼前的西虏身上,准备着双方的第一次交战。

    ……

    ……

    “明军用的这个阵势好奇怪。四个角是火枪兵,中间是长矛兵,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的阵势。”

    “他们的衣服也好稀奇,与其它的明军除了颜色一样,样式区别缺不小,看起来倒像是佛郎机人(大食人对欧洲人的称呼)的装束,只是铠甲也太少了。火枪兵只有头上戴着钢盔,身上竟然不穿铠甲;长枪兵的铠甲也很短。按理说,明国比我国还要富庶,不至于连禁卫军都装备不起全身铠甲。”

    “明国的皇帝为什么会组建一支这样的军队?这支军队到底战斗力怎么样?”帖木儿有些不解的说道。

    “大汗,东方人一向没有打仗穿厚重铠甲的传统,重步兵一向很少。他们更为看重军队的机动性,一支军队中役使马往往比骑乘马还要多。”一名参谋说道。

    “这我当然知道。但皇帝的近卫军最重要的是战斗力,在开阔的战场上重骑兵未必能够消灭轻骑兵,但重步兵一定能够打败几倍的轻步兵。至于机动性,不打仗的时候他们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