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77章

宗明天下-第77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汉老说道:“明国未必会管我朝鲜的事情吧。当年大王废前朝高丽的恭让王,自立为王,之后上表请明国的皇帝册封。明国的皇帝可是挺不高兴的,觉得大王嗯嗯,只不过懒得管朝鲜的事情才默许。”

    “这皇太孙朱允熥就会管我朝鲜的事情了吗?”

    李芳远说道:“也不需要他实际做什么。现在父王年纪已老,且我朝鲜向来有私兵之制。我与怀安君李芳干都在父王当王的过程中出力甚大,都有很强的实力。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就可以联起手来除掉李芳硕和支持他的郑道传、沈孝生等人。”

    “然后就是我和李芳干争胜负的时刻了。我只要提前和明国皇太孙处好关系,然后在这时派遣使臣去明国的京城请封;明国人不知内情,以为父王已经将王位传给了我,再有皇太孙殿下说情,必然会册封我为朝鲜国王。”

    “但是这册封的诏书一到汉城,必然会让我朝鲜的各路大臣以为明国认可我为朝鲜国王,除了李芳干和他的亲信,其他人都会倾向于我,我就可以从容地除掉李芳干,最后得利了。”

    金汉老叹服的说道:“君大人妙计,小人自愧不如。”

    李芳远也颇为自得。这时李芳远的正妻,靖安君夫人、靖宁翁主闵氏敲门走进来,先对金汉老福了一礼,金汉老回礼并识趣的退下。然后她对李芳远说道:“妾身的父亲来了,君大人要不要去见一下。”

    李芳远马上起身说道:“要见,怎能不见。”马上穿上鞋子奔出了屋子。闵氏指使侍女收拾一下屋子,然后自己也回寝室去了。

    ===========================================================

    朝鲜关于李成桂身体不适不能出行,由靖安君李芳远明年正旦来朝拜的奏折于六月二十九日送达京城。允熥自然也看到了,不过他当然不知道朝鲜国内已经有人要来利用他了,在已经有不能见到李成桂的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看过也就过去了,暂时没怎么在意。

    二十九日上午允熥看过了奏折,下午又来到了凉国公府。他和蓝珍相谈甚欢,已经内定由蓝珍担任允熥在北方巡视的护卫部队的总指挥了,所以允熥这一个月有空就来蓝府和蓝珍谈论事情。

    这天他们谈到了关于蒙古的事情。蓝珍说道:“殿下,蒙人与我大明之人不同,与西南诸夷之人也不相同。我大明百姓,若是国家吏治清明、风调雨顺,就不会从事恶业,安居乐业;西南诸夷虽然风俗与我大明百姓大不相同,不崇儒、不恭顺,但是只要地方政府办事合理,也不会无事生非。”

    蒙人则不然。蒙人不事生产,专门抢夺,无礼义廉耻。所以对待蒙人就得使其畏威才能怀德。”

    允熥点头。对于蓝珍的这段话,允熥大体是同意的,只不过他认为蒙人之所以不事生产、专门抢夺,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抢劫的成本太低,并非是本性如此,当然也可以说所有人都喜欢不劳而获,只不过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抢劫成本太高不合算。

    而在北边驻守大军随时准备打击蒙人,就是增加了他们的抢劫成本,所以他们才会‘畏威怀德’。

    谈论了这么半天,时间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允熥告辞,并且婉拒了蓝珍留饭的请求,坚决回宫。

    蓝珍自然要送到大门口的。就在往大门送的过程中,允熥又偶遇了那个姓林的小姑娘。这次她是和蓝珍的妻子在一块,见到允熥以后慌忙行礼。

    允熥这次看着这个小姑娘更像是林黛玉了。不过既然他现在没有把小姑娘娶回宫的打算,就不能和她说什么话,只是让她们‘平身’就走了。

    允熥回到文华殿,一个巨大的喜讯就包围了他:他的正妃薛熙瑶怀孕了。

    允熥坐在文渊阁寝殿的罗汉床上,熙怡在旁边一脸兴奋地说道:“今日中午吃过午饭,殿下您走后不久,姐姐就身子不适;把太医叫过来一把脉,说是姐姐怀孕了,并且已经有了一个月了。我怕误诊,从太医院叫来了五六位太医,都说是喜脉,我们这才确定并且派人告知了陛下和宁妃娘娘。”

    允熥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情。他从未有过当父亲的经历,也不知道该如何当一个父亲,所有的感受都是茫然。

    他侧过头看向坐在一边的熙瑶,熙瑶正一脸满足的样子坐在一旁。她怎能不满足呢?进入皇宫就是正妃,皇太孙对她又不错,自己的父亲也升了世袭的前程,她自己又掌管着文华殿的宫务,现在又第一个怀孕,很可能诞下殿下的长子,又是嫡长子,天然的皇位继承人,她如何不满意。

    允熥在茫然中和熙瑶还有熙怡吃了晚饭。吃完了饭没过多久,可能还没有一炷香的时间,老朱就派人把他叫过去了。

    老朱叫他自然也是和熙瑶怀孕有关。老朱现在还活着的所有孙儿中年纪最大的就是晋王世子济熺了,生于洪武八年,今年二十一岁,已经有了一个女儿,还没有儿子;第二的允炆生于洪武十年,今年十九岁,去年举行婚礼,还没有孩子。

    所以老朱对于每一个怀孕的孙子的妃子都很重视。再加上允熥的正妃如果有了孩子就是嫡长子,老朱更是倍加重视。

    老朱把允熥叫过来嘱咐着:“允熥,你要注意……”之后罗里吧嗦一大堆,允熥第一次见到老朱这么唐僧。

    等把这些都说完了,老朱反应过来,说道:“你大概一时半会儿的也用不上了,你马上要去北方巡视了。”

    允熥自己也反应过来,按照早先的安排,是要在熙瑶或者熙怡怀孕之后去北方巡视的。当时允熥还没有成亲,也没有过孩子,对此到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现在真的成亲了,即将有孩子,才意识到在妻子怀孕期间出去而不在家陪她是不太好的。允熥陷于深切的懊恼中。

    但是老朱显然没有这些想法,他有二十多个儿子,头几个儿子出生时正值战乱,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自己都有可能随时死掉,哪有心思思考孩子的事情?

    等以后稳定下来了,儿子也多了,虽然他对于孩子是非常爱护的,但是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使得他不在意怀孕的妻子的想法,吩咐下人好好照顾就完了。

    老朱说道:“爷爷已经让钦天监占卜适宜出行的日子了,爷爷也同意由蓝珍为护卫军指挥了。爷爷打算从京卫里边儿找两个千户,再加上你的四十八个侍卫,还有留在京城的讲武堂的学生,总共大约二千三百多人当你的护卫,如何?”

    允熥从懊恼中恢复过来,北巡的事情已经都准备完毕,也不可能现在停止,连熙瑶自己都有了准备,继续懊恼也无济于是,不如尽早出发,早些回来。

    所以允熥认真地思考了老朱的话以后说道:“何必带这么多护卫?一千人足以,用不到一个千户的兵丁。并且不用准备什么马车,孙儿骑马即可。”

    老朱说道:“还是多带些兵丁为好,两千多人也不算多,就算全是骑兵,也不至于把大明的某个县吃穷了。至于马车,你现在还没有长时间骑过马,等你一整天的时间都在马上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所以得带上马车。”

    允熥还没有一整天的时间都在马背上度过的经历,所以闻言也就同意带上马车了。

    老朱又说道:“朱橞也会和你同行。他虽然是你的叔叔,但是年纪比你还小,以前又没有任何出行的经历,所以你一路上照顾着他一些。”允熥应诺。

    然后老朱说道:“我这里暂且没有什么事情了,你回去吧。”允熥随即告退。

    ==============================================================

    注1:明代一个千户实际是1120名士兵。

第113章 出行() 
老朱说道:“我这里暂且没有什么事情了,你回去吧。”允熥随即告退。

    回到文华殿,允熥本想回文渊阁的寝殿,但是寝殿外边把守的宫女行礼说道:“殿下,正妃娘娘已经歇息了,殿下还是去偏殿就寝吧。”

    允熥本想回去和熙瑶多说说话,闻言知道没法了,转身去了熙怡的寝殿。

    熙瑶已经和熙怡说过了,太孙即将去北巡,这几天不会纳新人入宫;但是从北方回来之后肯定会有新人入宫,所以熙瑶让熙怡趁着这几天抓紧把握住独占允熥的机会,努力怀上孩子。

    所以允熥进来后熙怡马上就热情地迎上来,允熥见到熙怡如此热情,也火热地应和起来。

    第二天一早允熥来到东暖阁,练子宁、张数等东宫属官见到允熥马上行礼说道:“恭喜殿下!”允熥也笑着让他们起来。

    等到他们起来后,允熥说道:“现在可以准备北巡的事情了。”

    练子宁说道:“都已经准备妥当了。路线已经商量好,殿下也首肯了;护卫的事情陛下已经派人和臣等几个说了,从金吾前卫和府军前卫各抽调一个千户,再加上殿下的侍卫、上届讲武堂的学生即可;其它需要准备的东西也都可以马上准备好。现在需要准备的,只有我们几个的行李了。”

    允熥知道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在开玩笑,笑骂道:“那还不快去准备!对了,你不用准备行李,你又不跟随孤去。”

    允熥因为还有讲武堂的事情的留人负责打理,把讲武堂交给其他人允熥又不放心,所以允熥之前已经和练子宁他们商量好,练子宁、陈性善和张数留守京城,允熥带着齐泰、郭镇和秦松去北巡。所以他有此一说。

    随后钦天监定了七月初八为适宜出行的好日子。允熥让王步等人把自己的行李准备好。本来允熥不想带着宦官的,但是熙瑶和王进等人坚持要带着宦官,允熥后来因为已经习惯了有人服侍的生活,让侍卫们服侍恐怕毛手毛脚的干不好,有的人也或许认为是在侮辱他,所以也就同意带着王喜和其它几个小宦官了。

    之后的下一天允熥来到河沿庄。允熥是十分关注玻璃的情况的,在出行之前还特意来看看。

    允熥对工匠头子李东说道:“你们现在的玻璃最大能做到多大了?”

    李东回道:“回少爷的话,最大的已经可以做到二尺长短了,但是非常难以控制,六天以前我们就做出了这个二尺长短的玻璃,但是之后几天一直没有再能做出更大的。”

    允熥比划了一下二尺长短是有多大,已经不算小了,用来当窗户的玻璃,也勉强够了。允熥也知道玻璃越大越难制造,在过程中指不定哪儿出个纰漏就功亏一篑,所以允熥说道:“这么大小就不错了,看看在烧制几块差不多的大。”顿了顿,又说道:“只是这块玻璃的颜色还是不纯,有做出纯色的玻璃吗?”

    李东说道:“少爷,还没法。不瞒少爷说,这和做大玻璃不同,做大玻璃只要做的熟练了,火候把控好了,一点点做的更大小民觉得还是可以的。但是这颜色,现在还是没法。”

    允熥见他们如此说了,并且这技术上的事情确实是不好强求,也只好说道:“对于纯色也要继续安排人试验,这边儿大玻璃也要继续做着。”李东允诺。

    允熥这次和庄主陆乘风、冯默说了两句话,但是也只是随便说了两句而已,然后就回去了。

    但是就这两句话让陆乘风感动的热泪盈眶,让冯默很是诧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