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774章

宗明天下-第774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恭,宣陈继前来。”允想了想说道。

    待陈继过来后,他吩咐道:“陈继,你拟圣旨,……”

    陈继听罢,行礼对允说道:“陛下,如此任命,是否太过草率?臣以为,还是召见过傅给事中后再行拟旨。”

    “他所写的自述朕已看过,且有其他被俘之撒马尔罕城国将领供述证明其自述属实,朕意已决,无复多言。”允说道。

    陈继又坚持一会儿,见允执意现在就让他草拟圣旨,只能躬身答应。不一会儿圣旨草拟完毕,允看过后盖上大印放在手边。之后他就一边认真看傅安的自述或者说日记,一边等待他前来。

    ……

    ……

    “魏国公,陛下宣召臣与各番国使者?”傅安有些不敢相信的对徐晖祖说道。他已经被晾了二十多天,还以为自己会被皇上带到京城处置,怎么忽然此时突然宣召?

    “陛下已经将大事都处置完毕,这几日已经决定回京,就想起你与各国使者来,遂命我来宣召你们觐见。”徐晖祖笑道:“你可不要以为自己会被处置。在撒马尔罕城国八年而未降,效当年苏武之故事,皇上可高兴的紧,之后定然会对你有所赏赐,还会升官。你离开大明前是从七品给事中,至少也会官升两品。”

    “真是皇恩浩荡!”傅安不由得说了一句。他这些日子一直忐忑不安,今日终于能够把心放下。

    “魏国公,下官要回去换上官服,请魏国公准许。”他又对徐晖祖说道。他当初出使撒马尔罕国时朱元璋赏赐了他一身上好的官服,他怕穿坏了平时都不穿,此时要换成那套官服去觐见允。

    “这自然可以。”徐晖祖笑道:“快回去换吧,我在此处等你一会儿。”

    “多谢魏国公。”傅安躬身到了声谢,转过头快步回去换衣服。

    半路上遇到了克拉维约与吉哈诺。“傅安先生,刚才有你们明国的人告诉我们去觐见你们的皇帝陛下,是真的吗?”克拉维约用花拉子模语问道。

    “是真的,”傅安笑着回答:“陛下诸事都已处置完毕,今日想起了我与你们,遂宣觐见。”

    “这可太好了!我早就想求见明国的皇帝陛下了,可一直不许,这下终于能够见到他了。”克拉维约情绪十分高涨的说道。吉哈诺站在一旁,脸上也露出高兴的神情。

    “对我们大明皇帝陛下还是恭敬些得好。不要用‘他’这样的词。”傅安道。

    “莫非你们明国的皇帝懂得花拉子模语?我记得你说过,你们明国的皇帝只懂汉话,而我又不会说汉话,被召见的时候肯定是有翻译将我说的语言翻译成汉话,所以……”之后的话克拉维约没有说完,但傅安明白他的意思。

    “还是恭敬些好,事情哪里说得准呢。”傅安又说了一句,侧身避让过他们,走进自己的所住的房屋,换上那间朱元璋赏赐的衣服,又上了个厕所、将所有东西都带齐,返回大厅跟随徐晖祖一起去拜见允。

第1125章 傅安(二)() 
    “臣兵科给事中傅安,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傅安面对着正斜靠在罗汉床上的允跪下,大声说道。

    “傅爱卿请起。”允合上手中的书,笑着说道。

    “多谢陛下恩典。”傅安将三跪九叩大礼行完后站起来说道。

    “傅爱卿,朕看了你的自述,你能在帖木儿的威逼胁迫之下仍旧效仿苏武之故事不降,朕心甚慰。”允笑道。

    “陛下谬赞了。”傅安躬身说道:“臣乃是先帝提拔之官员,受陛下恩德,岂会投靠西方的蛮夷。”

    “哎,爱卿不必过谦。你这可不是被俘虏了几日,而是被俘虏八年多,还能始终如一十分不易,朕必有封赏。”

    “谢陛下恩典。”

    傅安原本以为允会多问几句有关他在帖木儿手下如何坚贞不屈的事情,但没想到陛下说过这句话就举起了手里的书,对他笑道:“朕看你这自述里写,你曾经遍历西方数十国?”

    “是,陛下。臣跟随帖木儿派出之人与他自己在西方遍历数万里,游览数十国。”傅安回答。

    “都去过哪里?你详细道来。”

    “启禀陛下,洪武二十九年,帖木儿派出使者带领臣在其国腹心之地,大明称为西域但其国内称为中亚的地方游览。陛下,西方人将世界上的土地分为三大洲,亚洲、欧洲与非洲,其中亚洲就是包括大明、印度、天方等在内的大片土地,欧洲就是整个大陆最西方的一块面积与大明加上蒙古、西番差不多的土地,非洲既是被大海与亚洲、欧洲隔开,仅东北面有一小块土地与天方相连之土。其中帖木儿统辖的腹心之地既是亚洲的中间,所以被称为中亚。”

    听到傅安对于西方地理名词的介绍,允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傅安继续介绍道:“中亚之地,当年成吉思汗西征之时曾大肆屠戮,如同在金国一般,是以其地人口稀少,至今尚未恢复蒙古人屠戮之前的人口。也因蒙古人的杀戮导致许多书籍、高深的技艺失传,诚为可惜。”

    “洪武三十年前后,整个中亚大约有一千余万人,基本都在帖木儿治下,臣一路观之,倒还称得上安居乐业。”

    “其国北部有两国,一名白帐汗国,一名蓝帐汗国,俱是成吉思汗后人建立的国家,当年曾十分强大,但现今已经衰微,被迫向称臣纳贡。但他们心中仍不服气,这次帖木儿兵败身死,大约会反叛。”

    “之后二年洪武三十一年帖木儿南下征伐印度,携臣行之。此时印度被一名为德里的国家统治大半。这一国国君原本不是印度人,而是从阿富汗过去的阿富汗人,信奉天方教,而印度人大多信奉婆罗门教,是以教派冲突极为严重,其国的统治本就不稳。帖木儿南下进攻轻而易举就打败其国,并且一度占据其国的都城德里城。”

    “但帖木儿无意直接统治印度,他大约也难以直接统治印度,在将德里城劫掠一空后,就带着工匠北上返回撒马尔罕城。臣后来听闻,因此战德里国损失惨重,各地的印度人纷纷起义,其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因为傅安认为阿富汗人统治印度不合理,所以对于印度人的反抗用了起义一词。

    之后傅安大概介绍了一下他见到的印度风情,继续说道:“下一年建业元年帖木儿途径波斯西征安纳托利亚。安纳托利亚是波斯以西的一块土地,大约等同于山、河北、山西、河南四省总和,其西就是被西方人称为地中海的大海,其南为天方。地中海东岸为安纳托利亚与天方,北岸为欧洲,南岸为非洲。其西据说还有一片大海,被称为阿特兰提克海。这一片大海就如同扶桑以东之海一般无穷无尽,将陆地包围在中间。”

    “帖木儿西征安纳托利亚,一路上各国大多望风而降,只有黑羊国不降,帖木儿带兵与之战,大破之,其国国主优素福南逃,据说逃到了埃及。之后其它国家对帖木儿更加臣服,帖木儿从各国收取了供奉后暂且带兵驻扎在波斯。”

    “可他攻打安纳托利亚使得另一强国不满。这一国名为奥斯曼国,臣在自述中已写到,位于安那托利亚西部,国力强大。该国之后二年与帖木儿争夺安纳托利亚东部,反复交战,直至建业四年被打败,其国国主也战死。之后帖木儿将奥斯曼国一分为四,令其四个儿孙各占一部,分而治之。之后帖木儿带兵返回撒马尔罕城。”

    傅安又说了说在波斯、安纳托利亚等地的见闻,继续说道:“之后这一年多,帖木儿都在筹备东征大明之事,期间也曾派人北上攻打白帐、蓝帐与金帐汗国。其人于今年正月十六日决定东征大明,月底正式出兵,之后的事情就是这一战了。”

    “西方有这么大么?”听完了傅安的介绍,陈继与徐晖祖异口同声的说道。他们长期以来秉承中华传统的观念,觉得大明为世界的中心,西方的面积应当很小才对。可傅安的回答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陛下,二位大人,”傅安小心翼翼的说道:“大明虽为当世第一强国,无论土地人口都为当世第一,但天下土地数万里,大明不过占了十之一二,即使算上扶桑、朝鲜、暹罗、蒙古等臣服大明之国度,也不过是十之三四。”

    “哈哈,天下如此之大,当年铁木真的孙子拔都曾经西征至极西之地,大约就是你口中的欧洲,因窝阔台病逝带兵从欧洲骑马奔驰返回斡难河畔,即使马不停蹄日行百里,也花了半年时间才返回,可见世界之辽阔。”允笑道。

    “陛下高见!”傅安马上说道。陈继与徐晖祖也躬身答应。

第1126章 傅安与理番院() 
    又说了几句,允问了问适才傅安说的并不详尽之处,大声说道:“傅安,你八年前出使撒马尔罕城,被帖木儿扣住却坚贞不屈做当代之苏武,朕心甚慰,必须奖赏你才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兵科给事中傅安,出使撒马尔罕城,……,赐黄金百两,授嘉议大夫阶,钦此。”陈继拿出圣旨宣读道。

    “谢陛下恩典。”傅安跪地谢恩。

    徐晖祖则面露惊讶之色。嘉议大夫可是正三品的文官散阶,也只能赏赐给正三品的正职官员,陛下授他嘉议大夫,可见是想要任命他为正三品的官职了。他虽然认为傅安必定升官,但没想到能一下子升到正三品。

    ‘正三品,那会是什么官职?提调四夷馆的鸿胪寺少卿只是正四品,莫非是礼部侍郎?’

    不仅是他,傅安自己与陈继也十分惊讶,猜测着会被安排的官职。

    允没有让悬念保持多长时间,自己很快揭晓:“傅爱卿,朕打算新设立一个衙门,名叫理番院,院使定为正三品,由你担任。你原本就曾在四夷馆为官,这八年又在西方诸国游历,正适合担任这个官职。”

    “理番院设立后,原本归属于鸿胪寺和礼部的诸项有关番国的事宜均交给理番院,四夷馆也划拨给理番院管辖。”

    “陛下,这,现下这些事情由礼部与鸿胪寺管辖并无疏漏,陛下为何要新设立理番院这个衙门?”陈继抢在傅安之前说道。

    “礼部与鸿胪寺原本是掌管礼仪、祭祀、宴饮等诸事,管辖与番国交往本就不名正言顺,只不过朝廷初立,番国不多,暂且由礼部与鸿胪寺管辖减少官员衙门之数量。”

    “可现在大明番国日多,礼部与鸿胪寺管辖这些事情越来越吃力,朕遂决定增设理藩院,专司管辖与番国交往之事。”允解释道。

    历史上大明从头到尾,虽然最多的时候曾有七十多个番国,但是其中除了朝鲜、安南、琉球以外,其它番国基本上就是来大明混饭吃的,并且在宣德朝以后基本上就见不到了,完全没有建立起具有约束力的朝贡体系,所以没有设立,也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管辖这些番国的机构,只是为了方便交流设立了四夷馆这个培养翻译的衙门。

    可允决心加强对于番国的控制,与大多数番国已经建立或即将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此时大明的番国也不少,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阔,设立一个独立的衙门就很有必要了。

    而且,礼部作为名义上的六部之首,想要担任礼部尚书必须是大臣们公认的品德高尚之人才行,虽然允拥有最后的任免权,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