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808章

宗明天下-第808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有上千人。”周志辉收回心神,说道。

    “这么多壮汉,为什么不回家种地,而是留在城里当力工?现在大明除了江浙一带哪儿人都不多,不至于乡下一点儿田地都没有了。”

    “孙大官人说得对,乡下确实田地不少,上田没有空着的,但中田都有荒着的,下田除非位置极好,要不然都没人种。一家一户,有老婆和半大孩子帮衬着,就算没有牲口也能种三十亩地,总有口饭吃。”

    “那为什么他们不回家里种地?三十亩地,比江浙一带老百姓的地还多不少。”

    “大官人,当然是因为他们在城里赚的更多啊!”周志辉笑着说道:“三十亩地,就算是自己的不用交租子,但一般人家占不到上田,都是中田,一亩地也就产一石多粮食,三十亩地也就是四五十石粮食,一亩地的税是三升三合五勺,三十亩地大约一石的税。”

    “是啊,只有一石的税,还剩下那么多。我听说一般百姓人家一年有四五贯钱就够花了,剩下的粮食少说也值七八贯钱,也够了。”

    “大官人,哪儿这么简单!除了朝廷的税,还有加派的火耗。官府的人说了,把粮食从乡里送到官库,运送的人得吃粮食,加两成火耗。另外他们收粮食的时候还有大斗小斗的手法,百姓总要多交一些。”

    “另外,刚才说的四五十石是最好的情形,风调雨顺。但河南地面上每三年差不多就有一年风雨不正常,虽然大灾少,但粮食产的也会少一些,一亩也就是一石。三十亩就是三十石。”

    “农户自己也得吃粮食的,一家按五口人算,一个壮汉要想吃饱,一天得二升粮食,一年就是七石,女人吃得少些,也得四五石,孩子再少些,也得二三石吧,要是有半大小子吃得比壮汉不少,全家就得吃二十石粮食。”

    “另外还得留下来年的种粮,这样算下来就所剩无几了。万一家里人生了病,就能将这所剩无几的钱粮都耗光。另外还得攒钱供孩子读二年书,实在读不出来再回来务农;还得为儿子攒娶媳妇的钱,盖房子的钱,换农具的钱,攒买牛的钱,这林林总总的,种三十亩地根本不够!很多农户即使现在没租子,也朝廷的税也不高,但为了攒钱农闲的时候也舍不得吃饱了。”

    “在城中当力工就不一样了。收的可是钱,不是换的时候肯定吃亏的粮食。忙的时候一个壮汉手脚勤快点儿,一天挣五十文没问题,一个月就是一贯半;闲的时候,比如现在,平均一天也能有十多文,一个月半贯多。这样算下来,一年能有十贯以上。家里老婆再随便种点儿粮食、棉花和菜,闲的时候织布,也能有点儿钱粮。这就比全家在乡下种地多赚一倍以上。所以他们为什么不在城里干活?”

    “对了大官人,江浙那边我也去过,那边的田地都是水田,虽然种起来费劲,但收的粮食也多,河南都是旱田,种起来稍微容易但收的粮食少。所以一般农户的田地没我们这边多,但日子比我们这边过得还好。”周志辉最后说道。

    “就仅仅是因为赚的钱多?”允又问。

    “哎呦我的大官人,我们普通百姓可不就是琢磨着生计,哪儿赚的钱多就去哪。不过,”周志辉想了想说道:“确实有些人不仅仅是因为城里赚得钱多愿意留在城里。”

    “在乡下有父母管着,没了父母还有宗族,凡事不能违背宗族的意思,一些年轻人觉得不舒服,觉得在城里没人管着舒服,即使城里住的吃的都比不上在乡下,但也愿意留在城里。”

    “还有一些不到二十就来城里当力工赚钱的年轻汉子,见城中消遣的玩意儿多,可以变着花样玩;不像乡下,就那么些消遣的东西,几天就腻了。因为贪图城内的玩意儿不愿意回乡的人也有。这样的人就不好了,来城里原本的目的是多挣钱,但贪图消遣的玩意儿赚来的钱也都花了,攒不下什么。”

    “也有这样的,”允嘀咕一句,又问道:“没有别的了?”

    “没了。”周志辉又想了想,实在想不出原因了,摇摇头。

    说到这里,他们已经入了城,允见他说不出别的理由了,聊起了其它。又走了一会儿,来到允假装放货物的地方,允让力工将货物从马车上卸下来送进去,让侍卫给他们钱。这些力工掂量着手里黄澄澄的铜钱,脸上露出笑容,用口音很重的官话说了一句“谢少爷赏!”又躬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允也对周志辉说道:“周掌柜,今日也没什么事了,就这样吧。真是麻烦周掌柜了,这点儿小意思是给你的。”他说着从腰间拿出十贯钞递给周志辉。

    周志辉接过钱,脸上的笑容更盛:“这怎么好意思呢?”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刚才周掌柜和我说了这么多事情,也帮着我们雇力工,这是周掌柜应得的。”允笑道。

    周志辉又推让几句,见允执意给他钱,把宝钞装进自己的口袋,又道:“孙大官人,要是还有用得着小人的,就派人去城西的‘双林’木材店找小人。”

    “我知道了,你回去吧。”允又与他说了几句话,周志辉方才走了。

    周志辉前脚刚走,允属下的一名侍卫就走过来说道:“少爷,方才我与力工说话,他们说……”这侍卫将自己从力工那里问出来的他们在城中当力工的缘故说了出来。他虽然是允的侍卫,但老家却是河南的,可以与力工们沟通。

    允听罢对他赞许几句,让他退下,随后又对朱有炖说了自己从周志辉哪里打听出来的缘故。最后说道:“六弟,你现在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不愿意回家种地,而是留在城中当力工的缘故了吧?”

    “五哥,你折腾这么一圈的缘故原来是这样。”朱有炖恍然大悟:“与熟悉下情的店铺掌柜先多说话,让他放下戒心,然后问的又是与他没直接关系的事情,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同时安排当地的侍卫与力工们说话。咱们这一行人都是京城口音,力工蓦然听见一个河南口音会倍感亲切,说话会随便一点,就能问出一些实情。”

    “其实最好是能混进力工里面,直接与力工说话,得到的回答最真实。但一来新来的人想融入他们须得几日,我没这么多空闲时候;二来咱们再怎么假扮也不能像力工,何况混在他们中间安全难以保证,也只能这么做了。”允说道。

    “高,真是高。”朱有炖又夸赞道。

    “这不算什么。要是没有六弟你的帮忙,也成不了。”允笑着说了几句,正色道:“他们愿意留在城中的缘故前两点我都想到了,城里赚钱多以及没有宗族管着,第三点我倒是没想到,贪恋城里的繁华,我本该想到的。”这些留在城中的人不就和后世的北漂,上漂,广漂或者其他什么漂一样么,所以后世那些漂愿意留在大城市的原因应当和他们差别不大。

    允又思考了一会儿,又对朱有炖说道:“现在缘故已经知晓了,六弟,你觉得此事应当如何处置?”

第1173章 为年后提前谋划() 
    “五哥,弟弟觉得,此事不能用强逼他们回乡的手段。”朱有炖经过一番思索后说道:“虽然官府出台命令让他们回乡十分容易,但治标不治本,只要在乡下种地赚的不如在城中做力工,他们总会想着来城里做力工。”

    “那你觉得,如何治本。”允又问。

    “让百姓种粮食的赚的比在城中做力工要多就成了。”朱有炖回答后,又说道:“不过城中也需做力工之人。现在商业越发繁荣,也需要更多的人当伙计、做力工。弟弟也很赞同兄长之前所说的从商人身上征税,减少从农民身上征税,从而降低农户负担的说法。”

    “但是这天下,到底是以农为本,没有商人做买卖收不上来商税朝廷不过是穷一些,要是没人种地了没有粮食,可就天下大乱了。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应该留在乡下种地。”

    朱有炖毕竟年纪小一些,容易接受新思想,不像朱那么古板,允提出的鼓励商业发展的种种措施,比如允许商人没有路引也能自由在国内转悠,开海做买卖,取消一些国内的关卡等他都支持。但他始终认为农为本。

    朱有炖的想法也说不上错,即使放到后世也说不上错,毕竟人别的都可以没有,甚至没衣服穿也成,但必须要喝水吃饭。没有饭吃就会饿死。

    “那你认为,如何让他们在家中种粮食比在城中做力工赚得多?”允没有回答以农为本的问题,而是又转回了一开始问题。

    “让每一家都有大牲口。”朱有炖很快回答:“一家一户没有大牲口在河南能种三十亩地,但要是能有一头牛,能种的地至少可以翻一倍。就算除去一些喂养大牲口的饲料,最后剩下的粮食也比现在多不少。这样算下来,比在城里当力工也少不了多少,而且留在乡下还不用和老婆孩子两地分居,住的好吃的也方便,大多数人都会愿意留在乡下种地的。”

    “五哥,我听说这次朝廷在西北得了上百万的牛羊马?即使每家有人战死的军户分了一头牛,其它的也都分了一头羊还剩下不少?朝廷应当将这些牛羊运到中原,以低价卖给农户,即使不能让家家都有一头牛,也让大多数人家都有,能种的田地就多多了,收的粮食就多多了。”

    “不过,”朱有炖自己又想起什么,继续说道:“自古以来就有谷贱伤农的情形,粮食要是多了对农户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他嘀咕几句:“……,但不管怎么说,种出来的粮食多总比少好。”

    随后朱有炖又正色道:“至于留在城中的后两个缘故,可不能纵着他们。家国天下,怎么能不听家族的话?至于城内的消遣的玩意儿,我倒是不认为普通百姓一点儿消遣都没有才好,但看看戏,听听书也就罢了,玩的太多将赚来的钱都花光就不对了。好在有同乡有宗族,只要他们在乡下种地赚的比在城里差不了多少,宗族和同乡就会把他们带回去,不用官府多费心。”

    朱有炖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允一直听着,待他彻底说完后,说道:“六弟,你的想法是对的,不能靠着官府一纸政令就让他们回去。”事实证明,大多数经济问题用行政手段来处理只会越搞越糟,要么对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要么滋生**。所以不能这么干。

    不过,“你想的让每一家都有大牲口也想得不错,可朝廷低价将西北虏获的牛羊卖给农户可不成。”

    “官府里的这帮人什么德行,有炖你在开封十多年也应该知道,低价卖牛,他们估计会将牛分为两群,其中一群卖给自己的亲族和同乡,另外一群卖给贿赂自己的商人,让他们再去倒卖。最后一般农户还是落不到好处。”

    “不过你放心,”允看朱有炖想要说话,又马上补充:“中原忽然多了这么多牛,牛的价钱一定会降低,百姓还是能得到好处。”

    “你能想到谷贱伤农也不错,但也有办法应对,就是让中原的百姓养更多的猪牛羊,牲口都得消耗饲料,饲料也就是粮食,这样过多的粮食不就消耗了么?如果还不够,就放开酿酒,酿酒可是很费粮食的,粮价就不会太低了。”

    “可是,五哥,天底下的百姓还有人吃不起粮食,养牲口还罢了,怎么能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