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815章

宗明天下-第815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才谢陛下恩典。”王喜忽然跪倒在地,十分感动的说道。王步与王进也是如此。

    暴昭等人有些诧异的抬起头看着这一幕。允熥说话声音也不大,他们听不清楚允熥说了什么,但能让这几个宦官如此激动,应该不会是什么小事。

    ‘莫非皇上是又对宦官有什么恩典?’暴昭思索:‘这可不成。现在虽然陛下尚无重用宦官参政之事,但陛下对他们十分宽厚,未来未必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还是对陛下劝谏一番。’

    暴昭思量一会儿,将自己的劝谏思路记在纸上,打算过两日再说。现在皇上刚刚对三个大太监说过什么,自己马上劝谏,肯定会惹得皇帝不快,劝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还会被怀疑收买身边的人刺探消息,更是为官必须避免的怀疑,所以劝谏的时间必须推迟。

    暴昭正思量的时候,允熥已经将此事对他们吩咐完毕,留王喜在身旁伺候,另外二人退下去处理皇城内的大事小情。另外,他们临退下前,允熥吩咐:“你们派人去将锦衣卫指挥使秦松叫来。”

    吩咐过此时,允熥翻了翻摆在桌子上的、这段日子所有由熙瑶主持廷议决定奏折,没发现什么问题,吩咐王喜拿去存档,又批答了几封暴昭等人刚刚票拟的奏折,就听外面传来通传声:“锦衣卫指挥使秦松求见。”

    “来的这样快?”允熥嘀咕一句,传秦松进来。不多时他走进来,对允熥行礼说道:“臣秦松见过陛下。”

    “秦卿,你也与朕这般生分,快起来。来人,赐座。”允熥笑道。

    “陛下,礼不可废。”秦松恭敬的说道。之后搬来了凳子,他也只是坐了屁股的一小半。

    “秦松,之前朕给你的那道密旨你可看过了?”

    “臣在接到密旨的当日就仔细看了数遍,并且第二日就派人去山东与河南两处盯着,唐景羽等人从开封返回滨州的一路都会有人暗中跟随。”

    “臣也正向滨州派出常驻人员,侦查当地的白莲教。不过为防被发觉,明年上半年臣只打算派出两人,一人扮作商人,由许多年前就安插在滨州的人负责接应,能在当地存在下来;另外一人扮作郎中,开一处医馆行医不成问题。”

    “只是想向乡下在不打草惊蛇的前提下派出人十分困难。臣打算明年下半年再派出一人扮作商人,在滨州赚了一笔钱后忽然又破产,变成下乡的小商贩,以便探查当地的情形。这些人臣打算都用山东人,因为……”

    允熥挥手打断秦松的长篇大论:“这些事情不必向朕禀报。朕也从来没有做过探子,具体事情你们放手去做便好。”

    “朕只是再吩咐你一件事,注意这些可能是白莲教徒中为首的那个唐景羽的家人。他有一个女儿名叫唐赛儿,须得十分注意。”

    秦松一愣。一个女儿,有什么必要这么注意?但皇上说的话就是圣旨,他也不敢不听,只能躬身答应。

    允熥心里却有些小激动。他来到大明也见过不少名人了,其中比唐赛儿出名的人也有很多,但如果见到唐赛儿,这将是他见到的第一个还处于幼年期的名人,当然会有些激动。

    允熥就此事又吩咐了几句,想起一开始的事情,笑着问道:“朕派人去让你前来,可朕明明半刻钟前才派人去通知,为何此时爱卿就能前来?”

    “臣也有事要告知陛下,所以一早起来就向宫里赶过来,半路上遇到了陛下派出去传令之人,是以臣来的较早。”

    “你有何事?”

    “陛下,是几件有关军将之事。”秦松随后说了昨晚上熙瑶与允熥说的那几件锦衣卫探查出来的事情。

    “此事朕已经知晓了。”允熥说过这句话,忽然心里一动,对秦松说道:“朕有两句话问你。其一,文官议论监军之事,抛开他们的私心不谈,爱卿以为有无道理?”

    “陛下,”秦松斟酌了一会儿,说道:“臣以为,他们所说有些道理。”

    “大军出征,若是军权不再一人手中令出多门,必定产生混乱,致使战争失败;但将所有的军队交给一人,这人又有造反的可能,所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会派出监军,以防主将有不臣之意。陛下关心军国大事,去往大军出征之处巡视,自然无须,可以后大明未必每一场战事陛下都能如此,是以应当派出监军。”

    “陛下,臣知晓陛下派出军医,既是为受伤的将士疗伤,二也有监督之意。但因为军医的权责不清不楚,至少现下,还难以承担陛下的期望。”

    “你说的也有道理。可若是监军权重,会影响统帅指挥打仗;若是监军权轻,未必能够实现防止主将不臣的作用。”允熥又道。

    秦松没有接话。他本身作为谍报机关的头子,话可不敢随便乱说。

    允熥也没指望他会回答,只是低头琢磨,大约是在考虑如何处置。过了一会儿才抬起头来。

    “朕另有一个问题问你。那些与人议论的武将中,可有薛宁?”

    “无,陛下,并无。”

    “你确定?”允熥盯着秦松说道。

    秦松不敢抬头看,额头冒出汗水,但还是说道:“并无。”

    “这就好。”允熥叹道。他相信秦松还不敢欺瞒他。

    问过这个问题的允熥轻松下来,又与他说了几句话,让他退下了。

    在秦松退下后,允熥拿出纸笔,在上面写了几行字,同时自言自语道:“这样看起来,也是时候对军队的制度,开始改革了。”

第1183章 军事改革——开端:文职武职() 
在秦松退下后,允拿出纸笔,在上面写了几行字,同时自言自语道:“这样看起来,也是时候对军队的制度,开始改革了。”

    “臣徐晖祖见过陛下。”“臣梅殷/李景隆/常升/齐泰/陈性善……见过陛下。”乾清宫的膳堂内,许多大臣对允行礼说道。

    “诸位爱卿,不必这么客气,都坐,都坐。”允指了指旁边的几个座位对他们说道。

    “谢陛下恩典。”徐晖祖等人又行了一礼,和已经坐在屋内的暴昭、郭镇、解缙等人打了个招呼,就要分头落座。

    “徐卿,坐在朕的身旁来。”允又笑着招呼徐晖祖。

    顿时,无数目光在他的身上一闪而逝。徐晖祖自己觉得压力很大,但也不敢不听从允的命令,答应一声坐在允的左手边。

    “徐卿,伊吾的情形如何了?”允问道。

    “陛下,臣离开伊吾前,所有大军都已离开伊吾,向东返回驻地。当地的百姓也已经走出了战争带来的伤痛,为来年做准备。”

    “臣路过陕西行都司的时候,肃王殿下正主持剿匪,指挥将士们剿灭周围的盗匪。已经消灭了许多。不过此时应当已经停下了。”

    “此次跟随大军去了伊吾的商人也大多东返。因陛下之前的嘱托,允许他们使用有轨马车运回货物,不过让他们缴纳了一笔运费。”

    “从伊吾到撒马尔罕数千里之遥,即使迁徙也不是一年能做到的事情,是得为来年预备。西北早就该下雪了。下了雪在外面可待不住,应当是已经停了。”

    “商人运送货物之事,徐卿,你以为让他们使用有轨马车运送货物是好是坏?”允问道。

    “陛下,臣以为,”徐晖祖小心翼翼的说道:“有轨马车建造的花费高,可平日里使用的又不多,让商人们使用也可。”

    “你能这样想真是好事。”允笑着说了一句不再说这个话题,转过头对众人说道:“众位爱卿,都吃饭啊,满桌的美食摆在眼前,为何不吃饭?”他说着,举起自己的汤碗:“朕也已经开始用膳了,你们不必非要等朕的话。”

    “是,陛下。”众人还是答应了一声,待允喝了口汤后开始吃饭。

    允之后与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聊一些轻松的话题,间或夹杂一些朝政。有的大臣不小心出了些洋相,比如米粒沾到嘴边上,允取笑几句,这个大臣自己也笑着回答几句,气氛十分轻松。

    待众人都差不多吃了七八分饱,有些人已经放下碗筷一边喝汤一边闲聊,允说道:“诸位爱卿,朕离开京城这七个多月,多亏了爱卿们替朕处置诸事,你们真是辛苦了。”

    “都是臣等的分内之事,不敢当陛下的辛苦之说。”众人连忙说道。

    “哎,朕不在京城,又从各部抽了官员跟随朕一道去往伊吾,你们需要处置的事情多了些,怎能说不辛苦?”

    “朕必定会对诸位爱卿有所嘉赏。待明日上朝,朕就下达对诸位爱卿封赏的旨意。”允笑着说道。

    “多谢陛下隆恩。”众人又很程序化的说道。

    允也没在意他们说的是什么。反正凡是皇帝赏赐,大臣的说辞都差不多,顶多是某些字眼略有所调整。所以他马上又道:“不过今日朕召诸位爱卿前来,并非是为了此事。”

    “朕一是已经七个多月不在京城,与诸位爱卿聊一聊,二是有件事要与爱卿商议一番,是否妥当。”

    允让宦官将席面撤下,端上来糕点和茶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扫视了在场的官员一圈,继续说道:“朕听闻,京城的官员多有谈论朕前年征安南、今年征撒马尔罕之战并未设立监军之事?”

    “陛下,确实如此。”暴昭答话。他知道这肯定是锦衣卫或者镇司告诉允的,但也不认为有什么,这又不是需要掩藏的丑事。“陛下,这两次征伐边远之地,有陛下亲自指挥自然不用设立监军,但陛下身为天子,当垂拱而治,岂能次次征伐都亲自前去指挥?何况陛下万金之躯,更不能次次冒险。”

    “若是并非陛下亲自指挥的战事,臣以为,应当设立监军。”暴昭说道。

    “陛下,臣也以为,若是再有战事而陛下不亲自指挥,应当在军中设立监军。陛下,不可不防唐代的藩镇之祸啊!”解缙也说道。

    之后在场的文官纷纷出言附和他们二人,包括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的陈性善。他现在虽然编制在五军都督府,但还是文官,自然要从文官的角度考虑问题。何况他也确实认为设立监军对大明有好处。

    面对此情此景,武将难得的没有出言驳斥。皇帝忽然提出这个话题,谁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很有可能偏向于设立监军,自己出言驳斥岂不是自讨苦吃?

    允静静的听着他们的话,待众人说完后,笑着说道:“几位爱卿的话当然有道理。可派设监军也有不利之处。宋代武将的权势极低,全由文官指挥,防备敌人的进攻时能守的很好,可攻打敌人,在宋太宗驾崩后却少有胜迹。大明也不能沦落到宋代的情形。”

    面对允的这番话,文官们也没有话说。宋代因为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其它民族彻底灭掉的朝代,在汉文化主义高涨的元末明初评价很低,没有人在这一点上敢为宋代说话。何况此时不是和平了太久的明代中后期,是明初,有些人还经历过蒙古人欺压汉人的时代,打心底里也鄙视宋代,更不会反驳允的这番话。

    不过很快有人反映过来:‘陛下既然叫我们来,想必心中对于这件事如何平衡有了腹案。’这人随即说道:“陛下,陛下乃是圣明天子,还请陛下明示。”

    允一看这人,笑着说道:“解爱卿,朕确实有些想法,与众位爱卿参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