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833章

宗明天下-第833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是撒马尔罕国被打败,蒙古人也被吓住不敢炸刺,大明的外部环境前所未有的稳定,正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好时机。而这些改革仅仅要求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已经不够了,必须让普通百姓相信官府的话,所以允熥绝不能让触犯了《大明律》的外番使者逍遥法外。

    再者,之前勋贵子弟和警察打架都被抓起来,很是吃了些苦头,轮到外番之人就轻纵了,权贵人家也会不满意的。

    而且允熥也同样讨厌“朝鲜身为大明最为恭顺的番国,涉及与其往来之事应当慎重,即使小事也要斟酌万勿伤了番国尊敬大明之心”这句话。这句话所体现的‘外交无小事’的观念也纯粹是狗屁。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否尊敬只取决于实力,实力强谁都尊敬,实力弱你再怎么小心翼翼的处理外交事宜人家也看不起你。

    或许会有人说历史上大明亡了以后朝鲜一直怀念大明,鄙视满清,暗地里瞧不起满清的使者。这确实是史实,但有实际作用么?朝鲜人再瞧不起满清,被打败后不还是向满清称臣纳贡了?当面也得表现的十分尊敬?满清有所需求不还是得满足?

    允熥继位后虽然很重视华夏文明向外传播,但更明白:文明的传播得有实力作为后盾,要不是大明打败满者伯夷,全歼这一国的水师,能在三佛齐、在婆罗洲建立藩国?

    这些思量在适才黄淮向他汇报此事的时候他已经想明白了,此时只不过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他返回座位上,对一旁刚刚赶来的陈继说道:“陈卿拟旨,礼部仪制司员外郎李贯,包庇人犯,流放汉洲大陆。”

    “陛下!”黄淮与陈继同时惊呼了一声,陈迪也面现惊讶之色。他们想到了允熥肯定会处置李贯,但没想到会是这么严重的处罚!

    大明没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判罚,凡是比打板子和在监牢关三五天更重的处罚只要没到处死的地步一律都是流放。可流放也不同。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流放到云南省、宋藩(吕宋)、越藩(安南)一带是最好的,尤其对于四川、广西人来说,流放到云南未必比派到陕西行都司当基层官员更坏。

    其次是陕西行都司、刚刚成立的别失八里都司、永藩等地。最差的地方就是岷藩了,与云南的核心地区都隔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又不通海路。

    可发现了汉洲大陆以后,那里马上成为新的最差的地方。距离大明足有两万里之遥,半路上喂鱼的可能都不小,何况到了地方还得面对荒芜的土地、完全陌生的环境和野蛮的土人,想想都觉得十分难受,何况被流放过去了。

    所以黄淮和陈继才如此惊讶。流放到汉洲已经是仅次于处死的刑罚了,这样一件事情,值得这么重的处罚么?即使周元,虽然平素与李贯关系不怎么样,也觉得处罚太重了。

    “陛下,虽然李员外郎的所作所为确有不妥当之处,但如此处罚是否太过了?”黄淮求情道。

    “陛下,臣也以为处罚有些重了。”陈继也说道:“毕竟洪武年间有过先例,先帝那次免去了对日本国使者的处罚,只是令其国正使带回国内处置。此次朝鲜国副使之事虽然与那次不同,毕竟伤了警察,可也只能认为李员外郎处置不当,包庇人犯是否有些过了?”陈迪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允熥看了看他们三人,忽然笑道:“你们说的也有道理。”

    他们三人虽然对允熥的表情感觉很奇怪,但还是松了口气。可却不想允熥又道:“不过,朕既然说他包庇人犯,也不是平白无故的。”他随即对刚刚走进屋里的王喜说道:“人可已经带过来了?”

    “官家,已经带过来了。”

    “那就让他们进来。”

    这三人对皇帝与王公公的对话摸不清头脑,正疑惑间,就见到房屋的门被打开,随后两个身穿皇宫侍卫服饰的人押着一个人走进来,随后才拜见过允熥的朝鲜国正使金汉宣也跟着入内。那被押着的人黄淮与陈继不认得,但陈迪认得他就是朝鲜国副使卢明博。

    金汉宣刚刚走进屋内,就跪下连连向允熥磕头,同时嘴里不停的说道:“陛下,我朝鲜国副使当街殴打大明警察与百姓,触犯《大明律》,罪无可恕请陛下责罚;臣身为正使领导无方,也请陛下责罚;臣还代我国国君向陛下请罪。陛下,……”

    “不论《大明律》中对于这样的事情如何处置是怎样规定的,哪怕按律当斩臣都绝不会反对。我朝鲜国的国君也绝对不会反对。”

    金汉宣此时都要恨死卢明博了。大明的皇帝派侍卫将卢明博抓来,又将他也叫过来,摆明了是要重重处置。他并不在意卢明博会怎么样,但万一影响了他此次出使的目的,甚至导致大明在几年之内禁止朝鲜朝贡,不仅朱芳远不会放过他,国内的世家大族也不会放过他。所以他一面主动承认罪责以求博得好印象,一面让大明重处卢明博,以求平息皇帝的怒火。

    “你!金汉宣你这个……”卢明博正被两个侍卫押着跪在一旁,听到金汉宣的话脸现愤怒之色。马上就要大喊大叫,但猜说了几个字嘴就被堵上了,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处死就不必了。《大明律》中并未规定这样的事情要处死犯事之人,朕也不会故意重处。不过,”允熥转向卢明博:“朕有句话要问他。”

    “李贯之所以庇护你,除了遵循先例外,可还有别的缘故?”

    侍卫松开捂住卢明博嘴的手,卢明博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启禀皇帝陛下,李员外郎之所以庇护罪臣,有一个缘故是罪臣贿赂了他三百贯宝钞。”

    “而且之前他也因为别的缘故收受过其它国家使者的贿赂。据罪臣所知,他这段时日至少收受过一千贯宝钞和二百多两白银的贿赂。”

    “罪臣请求陛下饶命,请求陛下饶命。罪臣愿意戴罪立功,检举揭发礼部所有收受过贿赂的官员与行贿的国家使者。”

    允熥没有在意他最后这段话,在听完他的前半部分话后就转过头,又看向黄淮等人。

第1208章 外交无小事——最终处置与三个目的() 
允没有在意他最后这段话,在听完他的前半部分话后就转过头,又看向黄淮等人。

    “一千贯宝钞至少值一百六十贯钱,一两白银等于一贯钱,也就是说,这段日子李贯收受了近四百贯钱。朕记得,依照洪武二十六年对《大明律》贪污罪过的处置,一百二十贯以上就是死罪。”

    “而且他既然这次收受了贿赂,从前未必没有收受过贿赂。若是一一查证,恐怕他收受的贿赂不会太少。”允说道。

    “臣掌管应天府无方,请陛下责罚。”黄淮马上说道。李贯从前是应天府的官员,允这话分明是说李贯从前在应天府的时候也收受过贿赂,黄淮只能请罪。

    “此事与黄爱卿无关。”允说道:“应天府大大小小的事情那样多,你也无暇多管其它。朕不会治你的罪过。”

    “有了卢明博的证词,应当能够断定李贯犯下贪腐之罪了吧。哦,是了,还应当对人犯审问一番。”允示意王喜,王喜走到李贯面前,对他说道:“李员外郎,朝鲜国副使卢明博指证你收受贿赂,你可认罪?”

    “臣认罪。”李贯瘫倒在地上。用十分微弱的声音说道。他知晓自己抵赖也无用,必定会被查出。而且他听到卢明博的话后就知道自己已经断无生理,此时也无心再求饶。

    “你们以为,应当如何处置李贯?”允问在场的官员。

    “陛下,依照《大明律》,李贯两罪并罚,应当处斩。”陈继略有些不忍的说道。他虽然忠于大明严格遵循大明的所有规矩,但毕竟有自己的感情,虽然说出了应当的处罚,可也不忍心一位文官被处死。

    黄淮与陈迪也对于处死一名文官不忍,可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就是处死,他们也没法为李贯求情。

    允见到他们的表情心里不太高兴,但没有对此说什么,反而出言道:“虽然按律当斩,可上天有好生之德,朕就网开一面,赦免了他的死罪。”

    “陈卿拟旨。礼部仪制司员外郎李贯,贪赃枉法,包庇人犯,……,两罪并罚理当处斩。可上天有好生之德,……,免除李贯死罪,改为与家人一道流放汉洲。”

    “陈继再拟旨。以后无论汉人、番人亦或是其它,只要在大明国内违背《大明律》,一律严格依照《大明律》处置,不得因为民族或国家的身份而有所偏向。”

    “黄淮,此案应天府要广泛在京城宣导,让所有人都知晓:不论身份如何,只要违背了《大明律》,官府都一视同仁处置绝不偏私。朕也会吩咐文宣司编写一本戏曲。”

    “陛下圣明。”陈迪马上说道,黄淮与陈继、周元等人也纷纷出言赞颂。

    但说完了这句话,周元忽然想到,一开始陛下的处置就是要将他流放汉洲,众人觉得处罚过重纷纷劝阻,可最后还是将他流放汉洲,并且家人也都要被流放到那里,处罚比一开始还要重,可在场的官员却都觉得皇上宽大为怀。

    ‘若是一开始就顺了陛下的意,是否陛下就不会说出贪污之事?那我们的做法,是不是画蛇添足了?’周元在心里想着。

    “虽然朕赦免了李贯的死罪,但贪赃之事也要追究,礼部或其他衙门所有涉及此案的官员都要查处。”允又道:“朕会将此案交给刑部与都察院来查处,但李贯与金汉宣和卢明博,你们三人要配合刑部查案,不得有所怠慢。”

    “是,陛下。”他们三人赶忙答应,都十分高兴。李贯因为死里逃生而高兴,金汉宣因为没有牵扯到他此次出使的目的而高兴,卢明博因皇上并未马上下旨处置他,而是让他协助查案,证明自己还有减罪的可能,所以高兴。

    ‘此案定然会牵连出礼部许多官员。毕竟收受番国使者的贿赂十分容易,而且不易被查出。保不齐整个礼部都牵扯其中。郑沂必须保下来不能受到牵连,最多治一个失察之罪。其它官员也得保下几个,即使惩处也不能调离礼部,否则礼部可就要瘫痪了。不过绝大多数官员都会严格依照《大明律》论罪,最后朕再出面免除他们的死罪,但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为由将他们全部流放到汉洲。这下子,汉洲就有了足够的文官来处置政事了。’允看着他们三人忍不住的高兴神情,也在心里高兴道。

    允今日查处此案的目的有三,其一是维护法律,博得百姓与警察的信任,其二是破除外交无小事这样的观念,其三就是为汉洲增加文官。

    汉洲实在是太远了,现下又是一片荒芜之地,绝大多数文官对都不会愿意去这样的地方。强行任命也不妥当,人要是逼急了什么都干的出来,他们大可以辞官甚至自残以求不去汉洲大陆,自己即使是皇帝也没办法。

    但汉洲又需要大量的文官,总不能军政大权都在武将手中,所以他只能用将一部分犯了错的文官流放过去的办法来增加当地文官的人数了。

    过不多时,陈继将这几份圣旨都拟写完毕,拿过来给允过目。允看了一遍没有什么问题,盖上大印,让在场的一名侍卫送到通政司下发。

    既然此案已经基本处置完毕,剩下的就是追查礼部贪腐与这个案子无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