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877章

宗明天下-第877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移籍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要是简单的话,那科举考试对籍贯的限制就形同虚设了。在大明,移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即使将籍贯改到了其它地方,也得在这个地方住三代才能参加科举。考童生、秀才的时候或许不会严查,但乡试、贡试对这个管的很严,一旦查出来剥夺所有功名,甚至会流放。而且任何一个同县落榜的秀才因为嫉妒都有可能向官府举报,根本防不过来。萧家的人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到万无一失的办法。

    正当大家要放弃的时候,萧卓却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或者说,是大明行政体系上的一个漏洞。

    允熥一开始设立上海市舶司的时候,是让上海市舶司的提举兼任上海县的知县,但后来为了权责清晰下令新设立青浦县,将原属于上海县的百姓的户籍和田地都转到青浦县,上海县撤销,只剩下市舶司。

    但消息传出来后引起了上海当地百姓的抵制。很多人不想将户籍变成商户,但又舍不得在市舶司里打工挣钱,一旦户籍转到青浦县就不能像现在这样任意出入市舶司打工了,所以群起反对。

    上海市舶司的提举曾向允熥进谏,可当时已经打完了安南之战,允熥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筹备同撒马尔罕国之战中,只是批复‘万不能影响市舶司的生意’,其它什么都没说。

    既然皇帝这样批复,提举就不敢强行将百姓的户籍迁到青浦县,就这么拖了下来。

    萧卓对族人说道“你们也都知道,我们一开始在上海市舶司做买卖的时候提心吊胆的,生怕那一日陛下把咱们家当肥羊宰了,所以十分关心陛下的各种旨意,揣摩陛下的心思,顺带也看一些其它章程。”

    “我就发现,按照朝廷章程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即使新设立的州县,也必须在这个村子住上三代才能参加科举;但对于新县县城的居民呢?每一个新设立的县的县城都是新建的,原本没有居民,可县城建立起来后就有了居民,这些县城的居民怎么算?”

    “朝廷的章程对于这一点并未有所规定。我又查了之前的惯例,发现若是这种新县的县城中有人要参加科举考试,只要能够证明他们家从设县开始就在县城居住就能参加考试。”

    “所以我打算,将萧统的籍贯挪到青浦县去。”萧卓说道“青浦县作为替代上海县新设立的县,设立时间很短,完全可以伪造之前的记录,假称青浦县一设立萧统的户籍就挪到了青浦县;至于为何不在县城内居住,完全可以辩称因县城内冷冷清清什么都买不到不方便,所以不愿意住。”

    “而且,青浦县是在上一次乡试之后设立的,所以上次萧统还在浙江参加乡试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最妙的是,这毕竟是钻朝廷章程的漏洞,若是被久居当地的秀才一怒之下举报了,朝廷到底如何处置可不好说;但青浦县因为百姓都不愿意将户籍挪过来的关系,县城附近根本没几个人,不担心有人举报。”

    “好!”当时萧家的人听萧卓说完后都高兴的喊了一个好字。虽然直隶地区的竞争也不轻松,在历史上明末超过福建、浙江和江西,成为全国科举考试竞争压力最大的地方,但这个时候还是比浙江要轻松许多,松江府更是比宁波府的竞争压力小得多,将户籍改到青浦县考中举人和进士的可能就大了许多。

    所以萧卓就用金银开路,成功贿赂了青浦县掌管户籍的前吏员现不入流官员,不仅将萧统的户籍改了过来,而且伪造了之前二年的记录。

    恰好萧卓的儿子萧涌也在去年考中了秀才,他虽然没有萧统那么聪明考中举人的概率不大,但也有一个科举上进的心,缠着自己的父亲也要改户籍。萧卓想着一个也是改,两个也是改,而且这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也答应了。

    去年年底将两个人的户籍都改了过来后,萧卓就找来许多礼部和翰林院的官员,甚至皇帝的文章、奏折来看,揣摩会出什么考题。毕竟这里是京城,陛下没准就会掺和一下乡试策论的题目。为了方便,萧统就搬到了京城。

    此时面对皇帝,萧卓当然不敢将真话全说出来,但也不敢说假话,只能斟酌着说。不过即使如此,允熥也已经听明白了。

    听完了萧卓的叙述,允熥在心中感叹‘这个找漏洞的本事真的是太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漏洞都能发现。’

    他低下头见萧卓说完这番话后一直跪在地上求饶,笑道“萧卓,此事罪不在你,是朝廷的章程制定的有漏洞,朕不会惩罚你和你的两个子侄。”

    “朕也允许他们参加直隶的乡试。”

    “多谢陛下恩典。”听到允熥的话,萧卓马上磕头说道。

    “多谢陛下恩典!”萧统和萧涌也忙磕头说道。他们适才听萧卓的话也明白了眼前的人是大明的皇帝,岂敢不敬?而且皇帝刚刚还给了他们一个恩典,让他们能够在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直隶参加乡试,还怀着一股对皇帝的感激之情,磕头磕得比萧卓还认真,不一会儿额头已经磕出了血。

    “都起来,不必再磕头了。尤其是萧统你与萧涌二人,还有二十多天就要参加应天乡试了,若是脑袋磕坏了,怎好?”允熥说道。

    “谢陛下。”三人又行礼谢恩,这才站起来。

    在他们三人站起来后,允熥又马上转过头吩咐身旁的一名侍卫“你马上将此事告诉锦衣卫指挥使秦松,让他派人前往青浦县,将当地的户籍册子誊抄一遍。”虽然允熥因为前世遗留的司法观念,认为在法律出台前犯的错误不应该用迟到的法条宣判,允许两个姓萧的人参加科举考试,但不代表他能容许这个漏洞继续存在。

    “你派人通知六部尚书与都察院都御史,不,不必通知兵部尚书。明日下朝后去乾清宫,朕有事要与他们谈论。”大明以后很可能还会设立州县,这个漏洞必须在法律上完全补上。

    。

第1269章 目的驸马() 
在他们三人站起来后,允又马上转过头吩咐身旁的一名侍卫:“你马上将此事告诉锦衣卫指挥使秦松,让他派人前往青浦县,将当地的户籍册子誊抄一遍。”虽然允因为前世遗留的司法观念,认为在法律出台前犯的错误不应该用迟到的法条宣判,允许两个姓萧的人参加科举考试,但不代表他能容许这个漏洞继续存在。

    “你派人通知六部尚书与都察院都御史,不,不必通知兵部尚书。明日下朝后去乾清宫,朕有事要与他们谈论。”大明以后很可能还会设立州县,这个漏洞必须在法律上完全补上。

    “是,陛下。”几名侍卫答应一声,拨马分别赶赴锦衣卫等衙门。

    “萧卓,”吩咐完这件事情,允转过头来重新看向萧卓,对他说道:“你面对朕并未撒谎,还算诚实。”

    “小人岂敢欺瞒陛下?”萧卓马上说道:“臣身为大明子民,陛下身为大明天子,天下任何一人都绝不敢欺瞒陛下。”

    “哈哈。”听到萧卓的话,允笑了两声,又扫了几眼跪在他身后的二人,问道:“你们二人一人叫做萧统,是萧卓的侄子,一人名叫萧涌,是萧卓的儿子。”

    “是。”萧统和萧涌答应一声。

    “萧卓,”允又对他说道:“虽说在直隶参加乡试比浙江要轻松一些,但若是三四等的秀才也万不能考中举人;而且在朕判定你们此事无错前,你家这二人即使考中举人也可能被废除,风险不小。”

    “由此可见,这二人必定是十分优秀之人,有把握能够考中举人,也算得上是大明的青年才俊了。”

    “陛下,”萧卓斟酌着说道:“大明如此之大,才俊之士不可胜数,在朝为官之人都是英才,臣家里这二人岂能入陛下的眼?当不起陛下口中的青年才俊。”

    “你不必过谦。焉知他们二人不能考中进士?若是能够考中进士,就当得起朕的青年才俊只说。”

    允刚刚说完这句话,忽然又想起来什么,指着萧统道:“朕忽然想起,扬曾对朕提起过一个名叫萧统之人是他的友人,可就是你?”

    “扬?这是谁?”萧卓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萧涌也一脸迷茫;可萧统自己已经知道允说的是谁了,用颤抖的声音回答道:“启禀陛下,生员确实认得薛佥事。”

    “那就是你了。你既然是他的友人,对他的称呼不必这么客气。”允先说了一句,之后又道:“扬对你可是大加赞赏,说你是十分有才能之人,早晚必定能够考中举人。”

    “既然扬对你如此推崇,朕今日就考较你一番。随朕来。”他想了想,又对萧卓和萧涌说道:“你们二人也随朕来。”

    “是,陛下。”他们三人齐声答应,随即站起来,跟在侍卫身后。

    “父亲,九哥,那个薛佥事,也就是被陛下叫做扬的人吧?他到底是何人?为何陛下听到他赞赏九哥就要考较九哥你?还有,父亲,陛下怎么会识得您?”薛涌忍不住问道。他之前一直在老家,而且专心读书不参与其他事情,所以很多事情都不知道。

    萧卓看了一眼前面的侍卫,小声说道:“薛佥事就是皇后娘娘的同胞弟弟,虽出身这样的人家但为人上进,四年前就考中了秀才,今年也要参加乡试考举人。他既然是个读书人,陛下对于他称赞的读书人也就重视一些。”

    “至于陛下为何识得父亲,这说来话长了,这和咱们家的生意有关。具体如何,等乡试之后爹再与你说。”

    萧涌看起来更加好奇,但总算知道轻重,可能也因为平日里比较害怕自己的父亲,所以不敢再问。

    走了没多远,他们离开父子庙附近,来到一片平民居住之地。允将马停在街边一个小饭馆门口,一名侍卫下马走进去,看了几眼就又走出来对允轻声说了一句话。允这才下马,在侍卫的护卫下走进饭馆。

    允坚定的认为,只有自己亲眼观看百姓的生活才能不被官员们蒙蔽,至少不被京城的官员蒙蔽,所以坚持微服出宫在京城内外走一走、看一看;但最近京城内有几个疑似白莲教徒的人,虽然他们那一日没有行刺他,是白莲教徒的可能进一步降低,但城内未必没有其它危险,要注意防范。

    所以之后允就不再去人多的地方和空间受限的店铺,又吩咐侍卫在宫外更加警惕,认为这样足以保证安全。历史上朱元璋、朱瞻基、朱厚照等皇帝都有微服出巡的记录,也没被刺杀;虽然朱厚照死的蹊跷,但也是有人怀疑是文官害死的,而非出宫遇刺。

    但他在外面走半日也会有想要休息的时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松又派出几个锦衣卫隐瞒身份在城内开设店铺,作为皇帝的落脚之处。

    允走进饭馆时店内一个客人都没有,他就随意挑选了一张桌子,让萧统坐在他对面,问起话来。

    萧统果然与扬说的一样,十分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不仅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而且所学十分庞杂,什么都知道一点;适才他跟在侍卫后面的时候允也几次回头注意他的脚步,确定他也会武艺。为了确定他的武艺如何,还推开桌子让他演示了一番。

    “不错,不错。”允笑着说道。

    “陛下谬赞了。”萧统听到皇帝称赞他心里高兴,但仍躬身说道。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