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256章

大明1617-第256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赐给达海一盘杏子,再赐绸缎衣服一件,布衣两件。”努儿哈赤道:“达海用心留在此,我还有谕令要说。”

    达海赶紧躬身谢了赏赐,旁边的各人都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杏子不值什么,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到处都有果树结果,要不然也不会由这些普通的百姓献什么杏子果子给大汗享用。

    这只是一个具有明显政治含义的举动,辽东和辽南之土,尽归大金!

    不仅是国土,还有人心归附!

    不管这些百姓本身是什么意思,或是被强迫,或是自愿,反正从四月到五月,献瓜果时疏的百姓数量很多,记在国史上的记录就有好几十条,每次有人进献都是动静很大,沿途有官员率着八旗兵士护卫,然后大张旗鼓的进入沈阳城中。

    动作最大的当然还是盖州游击张玉维的那一次,绸缎和蓝布衣服好几百件,绸缎和布匹过千匹。

    当时努儿哈赤下令把各处进献来的布匹和衣服放在沈阳城中心,由八旗之下那些贫苦无衣的旗丁自取。

    整个八旗都是欢欣之至,后金的穷困是很明显的,大汗和贝勒都过的很一般,不要说底下那些最普通的旗丁。

    据后世的记录,八旗当时严重缺乏布料和成衣,不仅是普通的旗丁缺乏衣服,就算是牛录额真这样的主子也可能缺衣少穿。

    达海这个巴克什不过动动笔和嘴,就有这样的厚赐,特别是在这样的时候,不由得人们不大加羡慕。

    努儿哈赤沉思片刻,对达海道:“赏赐给各贝勒每人一件绸缎衣服,东西并不值钱,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是近来战事辛苦,特别慰劳众人的辛劳。”

    在场的贝勒有代善等人,大家都起身躬谢。

    努儿哈赤一脸和蔼的点点头,又说道:“各贝勒家的包衣小子近来听说又有没阉割的送进内宅,这样不可,包衣小子都是阉割了送到各家内宅伺候主子,他们的父母也得以富贵,如果不阉割就送入,万一出了事,岂不也是害了他们么。”

    “不准旗下人在主子面前抄手而立,背手而行。”

    “居住在蒙古边境的小堡百姓,遇到小股的蒙古游骑,不得追击,他们会示之以弱,引诱我兵追击,然后设伏,这是蒙古惯技,要多加小心。”

    “海州城听说太破了,要加固城外的木栅栏,要多设车炮,如果没有,海州主将就从辽阳去取,一定要加固城防,多加小心。”

    “现在听说有往水里和瓜果疏菜里投毒的,旗下兵丁买了猪,养着过几日再杀了吃,吃水,瓜果,也要多加小心。”

    代善这时插话道:“汗阿玛,外间关着八个投毒的汉人,如何处置?”

    努儿哈赤道:“将他们用来投毒的食物令他们自吃,若无事就放走,毒发便由得他们自毙。”

    一个侍卫赶紧出去,传了汗谕,达海也运笔如飞,将大汗谕令记录下来。

    “海州地方,拨田十万垧,辽东地方,拨田二十万垧,分给驻扎地方的军士土地,总在这三十万垧之中,从贝勒,大臣,富贵之家的荒芜土地中拨出,如果还不够用,军士去松山,铁岭,开原,抚顺,清河,孤山一带耕种,如果还不够,可以去边外开荒。以前,明朝的富人占用大量的土地,雇人耕作,粮食吃不完都烂掉了,贫民没有粮吃,只能买粮吃,无钱买不起的,就会成为乞丐,这样明朝能不衰落吗?现在我命令,每个丁口给田六垧,五垧种粮,一垧种棉,男丁数字不能隐匿,如果隐匿就得不到垧田,我大金不能出现乞丐流民,每个丁口都要给田,每三名丁口,义务替公中种一垧田,每二十个丁口,要有一个当兵,一个服役。”

    “海西地方的果树,不得拴骡马,以防伤了果木,果子就快成熟,摘取下来按价发卖。”

    “不得强买明朝人的骡马牧畜,以防地方生事。”

    “告诉渡口的人,在原处挖壕守备。”

    “告诉总兵官巴都里,叫他去东昌堡接替总兵官穆哈连,叫巴都里晓喻地方守备,不得擅自带士卒到对方河岸去邀战,以防失败,我军做战向来百战百胜,不能轻易战败。”

    “费阿拉以外到雅尔古的庄稼,割麦穗留梗,费阿拉以内到都喀阿拉的庄稼,齐根收割,英额以内,赫哲沟一带的庄稼,留茬收割,尚间崖,法纳哈一带的庄稼,不留梗收割,将粮食集中快打,记清斗数,乘晚间凉时收好,绝不可轻忽懈怠。”

    在场各人都是凛然听着,一国之汗说这些收粮食的细务,看似小题大做,其实粮食对后金已经是十分要紧之事,努儿哈赤不论说城防,兵备,乃至各贝勒内宅事务,均是大有关系之事,其实从努儿哈赤整个吩咐的脉落看下来,无非就是兵农合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耕战一体,现在的女真国力还是很弱,丁口只有二十抽一用来当常备兵,更多的丁口是用来耕作,粮食,棉花,还有盐,铁,兵器,都是需要花费精力和功夫去准备的,在这种时候,汉民的力量也很被看重,公平来说,虽然努儿哈赤在开原和铁岭一带大肆屠杀,又刚刚屠灭镇江全城,并且对投毒和搞破坏的汉人一律诛杀,但对普通的投降明国汉人还是要“恩养”,这种恩养当然不是努儿哈赤和女真人会把汉人当“国人”,而是他们希望获得更强盛的国力而采取的正确的和应该的做法。

    在努儿哈的左手侧是坐着大贝勒代善,阿敏,右手则是莽古尔泰与皇太极。

    一众小贝勒和大臣们分别站立在两边,各人都是听着大汗这般处理国政。

    代善此时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第一继承人,他掌握着两红旗,力量仅次于努儿哈赤掌握的两黄旗,又是最年长的大贝勒,本人自少年时起就跟着努儿哈赤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各旗里威望都很高,听着努儿哈赤的政令,代善并无表情,自是都完全赞同。

    而一旁的皇太极暗自沉思,总觉得处断虽好,奈何汉民并不肯归附,对女真人极为仇视,恐怕这些划地的措施更会引发原本有土地的汉人的反弹……原因很简单,贝勒们绝不会轻易让出自己已经拥有的土地给旗丁,旗丁授田只能从汉人手中抢夺,尽管努儿哈赤不准抢夺汉人骡马,财产,田地,然而大势之下,恐怕这些政策迟早因为旗下人的利益而被取消,最终只会是一个恶性循环。

    这时何和礼与费英东对视一眼,两人都是管旗务的一等大臣,此时容不得他们回避,在努儿哈赤吩咐完毕之后,两人一左一右站出来,费英东先道:“大汗,从尚间崖到法纳哈一带,粮食恐怕要减产三成到四成。”

    努儿哈赤听的一楞,何和礼也道:“其余各处地方,庄稼最少减产三成,多的减产一半左右。”

    “这是为何?”努儿哈赤脸上露出怒色,他道:“两位大臣要说清楚,是不是有谁做事并不用心?”

    尽管跟随努儿哈赤多年,两个一等大臣也有胆战心惊之感。

    若说大汗重感情也确实很重感情,总兵官额亦都在四月逝世,大汗命葬在沈阳,不必葬回赫图阿拉,赐给大量钱财给额亦都家族,并且多次前往祭奠,有半个月时间,大汗都感觉很伤感,但如果说大汗为了情感就不顾法度,那也是痴心妄想。

    在这个时候,努儿哈赤可称是赏罚分明,有多少大汗的身边人或是亲信的旗下官员,因为犯错而被惩罚,很少有被放过的。

    努儿哈赤真正亲信的只有自己的儿子和侄儿,也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当然这种亲信也有限度,当年真正的大贝勒是褚英,因为势力太大,脾气太暴爆,表面上是诸兄弟告发褚英多行不轨,欺压兄弟,其实还是努儿哈赤忌惮这个大儿子的势力过大,威胁到了自己的汗位,所以允从其余诸子,将这个长子圈禁,然后最终杀死。

    在绝对的权力之下,不要说普通的大臣,就算是亲弟,亲子,努儿哈赤亦能杀害!

    (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五章 耕战() 
何和礼道:“去年征叶赫,今年征明,旗丁皆以战为主,耕作时人力不足。 ”

    费英东道:“自去年入夏之后便是极少雨水,今年冬酷寒,入春后滴雨未下,近水之田还可以人力引水,远水之田减产都在五成以上。禾苗枯萎,麦穗干瘪。”

    何和礼虽是老资格的元勋,此时却在两红旗下,代善此时也躬身道:“汗阿玛,大臣们所说是实,我远到宽甸一带看了,都是一般模样。”

    努儿哈赤回想一下,果然从去冬至今,几个月时间几乎一场雨没有下过,当时他在谋划消灭叶赫部,然后再度攻明,抢下辽东和辽南,在这般的大战略之下当然也是有绝大的压力,努儿哈赤那段时间忧心忡忡,几乎顾不上别的事,不然以他今天处断政务这样事无巨细的决断,这样的灾情当然是早就该知道了。

    “真是奇了。”努儿哈赤回想自己的大半生,摇头道:“从未见过这般连续坏上多年的天时!”

    以前女真人是渔猎民族,是以打渔捕猎以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在几百年后的现代社会,仍然有少数通古斯人生活在极地和密林之中,生食鹿肉,住雪屋,以雪橇和狗为伴,这是女真人当初的真实写照。

    归顺大明后,他们得到固定的居所,可以与汉人这样的农耕民族展开贸易,同时也学习种地,购买耕牛,自努儿哈赤祖父时起,建州部就是以农事为主,渔猎为辅,正因如此,建州部的实力才越来越强,远超诸部之上。

    努儿哈赤对农事当然是十分上心的,渔猎是部落的武力基础,用来锻炼旗下的武力,而农耕才能保障后金国拥有发动大战的国力,没有粮食便没有更多的部众,种不出棉花,便生产不了布匹,无法使旗丁穿上衣袍,没有储存,便没有使士卒远离部落做战的资本,是以耕战耕战,其实耕在战上。

    皇太极起身道:“汗阿玛,据抚顺额附说,明国这几年也是一样,四处都是天时极坏。”

    “那又有何用!”努儿哈赤摇头道:“明国之大,你们难以想象。我也知道他们九边的收成不好,但他们可以从别处源源不断的征调粮食,明国人是不会缺粮的。”

    以努儿哈赤前往明朝多次的见识,这一层来说也没有看错。

    不管九边在小冰河时期遭遇多少灾害,其实京师和蓟镇辽镇一带的军士从未有缺粮之忧,只有北部边镇因为遭遇大灾,加上朝廷财政困难,对西北边镇供给颇有不足,其余地方,其实用度几乎是一直充足的。

    辽镇的外战乏力,几乎都是因为将门吸血,将庞大的财政供给,九成以上落入私门,朝廷统驭乏力,只得任由将门坐大,其实从清军入关后辽东将门的表现来看,并非无一战之力,而就算这样,也是把大量财富收入私门之后的结果,如果将大明一年数百万银和粮食真正用在养兵上,后金是完全没有任何机会的。

    另外努儿哈赤想不到的就是农民起义,因为九边的灾情导致陕西,山西,河南诸地中小地主破产,农民纷纷起义,更加剧了明朝中枢财力人力物力的流失,导致无法全力应对辽东危局。

    “天时总有好的时候。”莽古尔泰看众人都是一脸凝重,大大咧咧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