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1060章

汉祚高门-第1060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野中坞壁林立,各成孤岛,彼此之间若非亲近世好,也都乏甚沟通交流。可是由于这些珍货流通出来,反而因此打破那些坞壁之间的隔阂。

    趁着这股势头,王猛也是屡屡颁行政令,虽然都是不触及乡宗各自利益的小事,比如规令各家按照县署规定于坞壁门外架设仪门,设出即为顺户,不设即为悖户;还有就是划分乡里边境,任由乡户各自上报,凡有冲突则各派代表前来县署请求仲裁。

    虽然这些规令仅仅只是各凭自愿,即便不应也不强求,但也在乡野中掀起一波风潮。很快整个下邽县境都勘测大概,合得乡治九处,顺户堪堪盈百,当然这百户乡民也不可能尽是高壁深砌的坞壁,也有着相当数量的寒门小户。

    如此月余之后,到了四月中旬,这从一穷二白建设起来的下邽县治也渐渐有了气象。有了一座独立的县署,占地顷余,屋舍合共十七间,周边则是一片篱墙、棚户所组成的简陋县城,占地五顷左右。

    整个县署包括县令翟慈在内,合共官吏三十余人,虽然其中真正管事的不过半数,但也能够保证所有事务都能分管运作起来。

    在籍乡民九十六户,合共七百三十余人,在册耕田十八顷,荒田则一千七百余顷之多。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这些关中乡民对土地其实不太敏感,基本上只要超出自家坞壁范围一定距离,便任由县署圈定录册。

    但是人丁绝对是他们的底线之一,甚至就连县令翟慈自己,虽然拥众数千,但真正肯录入籍中的也只有直系族亲、妻儿老小十七八口而已。

    不过在籍的吏户数量却是不小,达到了将近两千户。吏户不同于乡户,其人身和财产都是绝对受县署控制的,这一点王猛也是深受行台施政风格步骤的影响,在彻底控制局势之前,无论网罗多少生民,俱都录入吏户役用,绝不放免。

    除此之外,县内还设立巡防乡练,合共千余乡卒,其中主要还是翟氏坞中翟虎等青壮,占了几乎半数。可见翟慈虽然对章法制度乏甚认知,但也知军权才是巩固权位的最可靠手段,绝不将这些乡曲力量拱手让人。

    这些乡练卒众们,主要便是巡守县署产业,其中包括小市一座、渠塘三处、渡口两处、伐木场五处、矿场一处并陶、冶各一处,水碓、沤麻、磨场等等零零碎碎的产业,也都有十多处。

    这些产业,眼下还都收益不见或者说甚微,因为主要劳动力乃是无需工耗的吏户,所以支出并不多。

    最主要的支出还是食物,萧元东所支援的粮食很早便已经消耗一空,剩下主要还是市易补充。县署所分到的茶叶、饴糖、丝绢等等货品,也都在这段时间里消耗殆尽。

    看到已经空空如也的仓库,翟慈颇有欲哭无泪之感,虽然这些物货乃是公帑算不上他的私财,可是看到一点点被搬运出去,消耗于无形之间,他也实在心痛无比。

    如果不是因为旁边就有一营弘武军看着,兼之他这个县令也做得越来越煞有介事,他真是撕破脸都不能容忍王猛如此的耗费无度!

    可是很快王猛一桩提议便让他将巨财散尽的心痛抛于脑后:“明府奉命掌牧乡境,营建铺设已成,接下来也要刑赏施用。褒功奖顺,刑罪惩悖,绳器不用,则章法无存!”

    “景略此言大善!譬如乡中恶户游氏,县中屡有训令入舍,其家竟敢久不应还。若不厉惩此悖逆门户,实在无从立威立信!”

    听到这话,翟慈也是老眼放光,望着王猛询问道:“若我刑令惩罚游氏,弘武军会否助我?”

    王猛闻言后便笑语道:“刑令之威,此前所以不彰,只因章法正声无存。如今秩序完备,岂能再作忍耐!乡中悖户,岂独游氏一门,凡其爪牙荫附,屡教不善之徒,俱系署下,再以主从轻重量刑制裁!”

    

1213 荒谬乡斗() 
    冯翊游氏,本分魏晋关中故有名族,其家真正发迹,还要始于汉赵名臣游子远。

    关中久乱不治,生民频受疾苦暴虐,但凡能得一二荫庇,俱都不惜舍家投献。游子远作为汉赵刘曜麾下屈指可数的名臣,乡人也难免依附借势,其家因此遂成豪族。

    其族本宗聚居大荔,居住在下邽县内这一支仅仅只是偏支。但即便如此,下邽游氏然不容小觑,其家坞壁坐落于金氏陂北缘,周遭连坞七八座,俱都往来密切、关系匪浅,自金氏陂以北并白渠一直抵达北面的蒲城,可以说都是其家势力范围。

    在弘武军王师入境之前,游氏无论是控制的乡境还是乡曲人口,俱都远远超过了翟氏。而翟氏之所以急于投靠王师,也是因为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恐有亡族灭种之忧,不得不结好强援,谋求自救。

    而随着下邽县治的创建,翟氏在乡中影响力与日俱增,游氏则渐有萎靡,甚至就连以往一些依附其家的乡人们都渐渐改换门庭。

    “老奴仗势欺人,实在可恨!”

    游氏坞壁中,一名灰须老者满面怒容,忿声怒吼。在其面前书案上则摆放着一份简书,简书来自那所谓的下邽县署,上面记录着众多所谓游氏罪状,譬如凌辱乡人、侵占乡田等等。

    这些事迹不能说是没有,可问题是身在如此世道,乡豪但想生存,这都是寻常且必不可少的手段。若这都可列作罪状,那翟氏又算是什么好东西?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且还非不愿为,而是实力不济。

    甚至两家所以结怨,就在于久前某年,翟氏抢收了游氏亲近人家的粮谷,游氏出面调停无果,双方从互相谩骂指摘转变为了血腥乡斗。几场互攻下来,双方互有折损,血仇就此结下。

    这种传书谩骂,原本不至于让老者愤怒至斯,关键简书末尾那老贼翟慈一副高高在上姿态,告令老者速往县署自领罪责,否则必有雄军来攻,惩戒乡贼!

    老者名为游秩,乃是游氏当家主人,咆哮半晌兀自怒气难遏,抓起那简书直接抛进了火盆中,而后又望向席中另一人问道:“三郎往蒲城、六郎往大荔,可都有消息传回?”

    那下邽县署近来于乡中动作频频,游氏自然不可能全无所觉,事实上也一直在思忖应对策略。

    原本弘武军入境,游氏自恃乡势兼之惊疑不定,没敢贸然与之接触,被翟氏抢了先,游秩对此倒也不甚在意,在他看来虽然外间多有风传王师势盛,但一旅孤军深入至此,也难有什么作为,翟氏想要借势逞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更何况近在下邽周遭的蒲城、大荔等地便驻扎着数万汉军,虽然他们下邽游氏没有奉令汉王旗号,但大荔本家却是大荔城内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那弘武军战绩如何辉煌勇猛,都是风传未见,本身孤军力弱,也不可能轻易受翟氏乡奸蛊惑,贸然进犯乡境强宗。

    即便发生万一情况,他家坞壁也是经营年久,只要能稍作支持,后方蒲城、大荔本家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理,强援围进甚至有可能直接将这一部晋军反杀在此。届时他家也可趁此势,彻底铲除翟氏乡仇。

    真正让游秩心感凛然的,还是早前大荔城传来的消息,敌军辎重队伍绕城而过,大荔徒以万数之众居然坐望对方过境而不敢攻,甚至大荔本家都派人传声隐晦言是若有机会,不妨与这一部王师稍作通声,至不济也不能交恶开战,让他家丧失取舍余地。

    这就让游秩犯了难,一方面翟氏乡仇先行一步勾结晋军,另一方面他家北面几十里外便是屠各大军驻守的蒲城,他也不敢公然大张旗鼓的去邀好晋军。

    曲结暗通不可的情况下,游秩也只能加深与蒲城沟通的力度,像此前县署中流散出来的茶叶等珍货,他都让自家坞壁暗里高价收购来,集合成一批礼货派人送往蒲城,希望乡势危急时,蒲城能够发兵来救。

    听到游秩这问话,在座一众游氏宗亲们神态间也都略有忐忑,一人低声发问道:“莫非翟氏真要伙同晋军来攻我家?这、这……近来乡中可多传闻,言是晋军那位新来将主胆壮跋扈,滥杀乡徒……”

    “翟慈老狗治家无能,更丝毫不以乡土安危为念,贸然招引外寇入我乡境。他既然敢为如此,我家又何必再存顾虑,各自招引强援,索性恶战一场,待到乡土败坏,看那些乡徒们又该怨恨何人!”

    游秩恨恨说道,早前他所以不联结外人彻底除掉翟氏,就是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或会被外来强人趁势侵夺乡土。

    原本旧态虽然也都难免纷争,但他游氏毕竟还是乡境内首屈一指的强宗,若是被人雀占鸠巢则难免得不偿失。所以屠各方面几番名势邀买,他都不作应声。

    可是现在翟氏先行一步,将强人引入乡中,他若再不作自救筹谋,局势必然危殆。

    说话间,堂外已经有人匆匆行入,当前一名中年壮汉正是被游秩派往蒲城邀好的三子游光。其人入堂后还待敬拜亲长,却已经被游秩不耐烦的摆手打断,继而便发问道:“此行往蒲城,可曾见到冯翊公?”

    伪汉刘昌明自封为王,其长子刘须根则被封为冯翊公,目下正坐镇于蒲城。

    游光闻言后便摇摇头:“冯翊公军务繁重,儿屡求都未得见,但也转使人来告谢我家捐用助军,并厚赏一批弓刀器械,并言若我家再集如此货助,便奏请大王封赐我家将军位号……”

    “他家尊号尚且摇摆,我要他位号何用!”

    游秩听到这话,神态间更显不悦,显然对这结果分外不满:“你难道没有贿进他左右,转告我乡情疾困?他若再观望不进,下邽必将为晋人所有!”

    “儿全遵阿爷所教,只是、只是冯翊公使人告目下晋军于西境猖獗,正待北地援众至此合攻其军,实在无暇照拂……但、但他也保证,若是我家不能安守在乡,可引众退入蒲城,他自命人接引、安顿……”

    “哼,胡儿也没什么好心肠,这是趁我乡困不久,想要逼我出走奔投,兼领我众罢了!”

    听到这里,游秩脸色已经一片铁青,待又询问那些弓刀械用数目多少,脸色才稍微有些和缓,继而便沉吟道:“若果如胡儿所言,将要集结重军围杀晋卒,那晋人未必敢于此刻妄动……翟贼无此强助,单凭他家曲众,怎敢如此辱我!他既然要解释嚣张,我便将他打回原形!”

    讲到这里,游秩老脸上已经狰狞隐现,于席中指派亲徒各作吩咐:“你去传告周遭几家,速速引众助我,若能除杀翟贼,我与乡徒瓜分其亲众家资……另外再筹粮货牲物,派人送往陂上晋军营地,明告我杀翟贼绝无忤逆王命之狂念,只为诛杀乡贼,只要能够诛杀乡恶,我愿引众归投并为他窥望胡众集散军情……”

    “狗贼要置我于死地,今次我便与他不死不休!”

    游氏众人听到家主这番决定,便也不再多说,各自领命分别前往做事。

    关中虽然久来无治,但是乡斗起来却是颇有章法,随着游氏决定与翟氏决一生死,很快便有一篇檄文流散而出,须臾间便传遍了整个金氏陂。至于檄文内容也实在乏善可陈,无非游氏与人为善、无心乡斗,无奈翟氏奸邪,屡屡侵犯乡亲,霸人妻女、夺人乡产等等。

    “真是荒谬、荒谬至极!”

    下邽县署中,翟慈也在第一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