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1074章

汉祚高门-第1074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陇上豪强东入三辅,本就不是一个短期形成的热潮,像是如今称豪北地的伪汉王刘昌明便是一名先发代表。

    其后也都陆续不断有人效法,但远途迁徙谈何容易,若本身凝聚力不足,行途中天灾人祸不断,大概就要分崩离析,或为沿途豪右所兼并,即便侥幸抵达境域,也未必就会受到当地人的接纳,大概率沦落为流荡四方的流寇难民。

    姚氏虽然在关中立足不久,但也毕竟曾经有过于三辅经营的经历,虽然回迁陇上经年但对三辅之地相对陇上要优越得多的生存环境仍然牵挂不已。只是姚弋仲本身便不乏远迁经验,深知当中凶险,因此才稍作按捺,于陇上继续积蓄实力,以等待更好的时机。

    不同于其他胡酋一味的逞凶恃强,姚弋仲并不以欺凌弱小为乐,反而颇有仁义施惠风格,这一点风格既可以说是立足陇上乱世的一种求生手段,但也的确是秉性使然。

    在众多视人命为草芥的陇上豪强之中,姚弋仲因此救济体恤之名而颇受拥戴,多有晋、胡生民依蔽求活,部族实力也因此激增。

    随着凉州张氏进攻越来越猛烈,陇上谋生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姚弋仲也终于下定决心带领部族再次踏上东向三辅的路途。而这一动,除了其本部数万族众之外,周遭不乏大大小小势力也都携同共进,一时之间陇上竟有一二十万人众浩浩荡荡向关中而来。

    当然,这些人不可能尽尊姚氏号令,但是因为姚氏力量的强大加之姚弋仲本人所具有的威望,也让姚氏在这一股东迁的浪潮中成为一个标杆存在。

    如今的陇道上,早已经没有了秩序的存在,基本不存在人力上的阻挠。而且姚氏部族在物资上的准备也颇为充分,所以路途前半程倒也颇为顺利。尤其在行过陇关之后,姚弋仲更收到京兆豪强杜洪的示好,对方表示愿意帮助姚氏于扶风立足,当然军事上也要彼此呼应互助。

    虽然远居陇上,对于三辅详细形势所知不多,但是姚弋仲对于关中大的形势变化也并非一无所知,尤其中州晋军西来、陈兵三辅,他也早有听闻。

    不过这些事情对姚弋仲而言都太遥远,他仅仅只是一个小具实力、打算内迁三辅的边胡首领而已,摆在其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领部族返回早年曾经居住、经营过的汧阳地区并且能够成功立足,至于是否加入所谓的关中霸权争夺,暂还不在其人考虑范围之内。

    但杜洪乃是京兆豪强中的代表,其人既然如此殷勤示好,姚弋仲自然也没有拒绝的道理,更顺势提出几个要求如割取京兆西境始平、扶风等郡县作为部族领地,杜洪也都表示会提供一定的帮助。

    对于杜洪的许诺,姚弋仲自然不会当真,但由此却能看出关中目下势力划分的一个大概情况,那就是在京兆西境基本不存在大的势力,否则杜洪也不敢如此随意许诺。

    这对姚弋仲而言,自然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所以在行途中便开始整合、集结麾下力量,加速前进打算以迅雷之势扫荡右扶风郡境,将这一片势力空白地带霸作本族休养生息的势力范围所在。

    至于来自中州的晋军,还不在姚弋仲考虑范围之内,一方面他远居陇上,对于晋军强大与否本就没有一个确切概念,另一方面前方还有一个所谓盟友杜洪在抵抗晋军的压力。

    至于未来对晋军是臣服还是反抗,那是以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当下而言,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占据扶风郡变成一个既定事实。

    移居陇上数年,姚氏部众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达于数万之众,但真正精练战事的卒众也不过堪堪数千之数,一则族中丁力有限,二则弓刀、甲具等器械有限。

    不过扫荡、割据扶风乃是决定整个部族前途的庞大机遇,姚弋仲自然深知其意义之大,自然不会有所保留,尽发族中能战之丁力,甚至就连一些虽然老迈但仍具薄力者都征发起来,没有弓刀便授以竹木器仗,再加上此行所携牛马畜力充足,竟也整编出来七千之众。

    除此之外,姚弋仲也向随行其他部族征发健力、并得三千余名卒众,步骑合共万余众、号为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第一个目的地汧阳地区进发而去。

    这所谓的五万大军,真正的核心力量、能得弓刀、良骑齐备的,也有三千余众,被姚弋仲集为中军作为压阵、拔坚之选,由其人亲自统率。至于其他部伍,虽然军备武装和战斗力略有逊色,但也远远超出了寻常的盗匪流寇,用以击破那些寻常乡境武装力量是绰绰有余。

    手中掌握着这样一股强大的军力,对于扫荡没有强敌在境的扶风郡,在姚弋仲看来已是足够,甚至遇到真正的精锐强军都可堪一战。

    事实也正如姚弋仲所料,其众在翻过陇坂、真正进入关中之后,一路行来可谓势如破竹,境域之内偶有盗匪强梁出没,也都全非一击之敌,或是被大势击溃,或是投械入降,更益其军势。

    除了剿灭、兼并那些流窜卒众之外,姚弋仲也在逐次拔除沿途中所遭遇的乡豪坞壁。其兵锋很快便直探汧水近畔的汧城,也就是他家早年于扶风境内的栖息地。

    可是在汧城附近,姚部却遭遇了抵抗,几股外探的先头部队接连遭遇挫折,运气好的还有零散卒众狼狈逃回,运气不好则干脆全军覆灭。

    察觉到这一桩异象之后,姚弋仲心内不免凛然,派人深作探问,才悚然得知汧城附近所遭遇的敌人,竟然是原本他以为不会在这个阶段遭遇的晋军!

    晋军兵锋居然已经深入三辅,甚至于已经冲上陇道!

    这一消息,实在令姚弋仲深感方寸大乱,原本在他看来,这个问题应该要占据扶风全境之后才会面临选择,可是现在他所部刚刚进入扶风,甚至都还没有进入原本的目的地汧阳,就这么突然的不期而遇!

    京兆方面情况究竟如何,姚弋仲不得而知,就算杜洪那里再有消息传来,对于这个不靠谱的盟友,姚弋仲也不敢过于深信。

    他能够辗转各方自然也是勇略兼得,在勒紧军势后继续向汧阳方面查探,大体也摸清楚了对面晋军的情况,那是一路人数在三四千众的晋军骑兵队伍,应该是晋军的前锋部队。因为周遭境域之中,包括一些汧阳本地民众,大多数都不知晋军业已冲入此境的消息。

    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姚弋仲将外探兵众收回,摆出万数强军徐徐沿汧水推进态势,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联络晋军方面,自陈陇上遗民十数万游食东进,并无意干涉晋军于关中攻略讨伐,只希望能够返回汧阳故土休养生息,若能得以放行,其部族并依附之众、生民数万户皆愿归义而受晋民所统。

    然而对面晋军统帅传回的话语却是骄狂到了极点:“先秦旧邑,华夏故国,无寸土为尔夷乡!王师目下闭关杀贼,尔等边夷卒众速退陇关之外,可暂保无刀兵交颈之凶。凡边胡丑类敢近窥中国事务,必横尸关陇道途!”

    被如此羞辱一番,姚弋仲心中羞恼可想而知,尽管他是不愿直接与晋军为敌,可行军至此,进退如何已经不能由其一人决断,尤其身后十数万生民卒众经过长达几个月的长途跋涉,也急需一个根据地稍作休养。

    于是,无论姚弋仲愿意与否,也不得不集结大军,直向晋军所占据的汧城攻杀而去。

    

1227 奋武无敌() 
作为被杜洪寄予厚望的西面强援,姚弋仲军力还是颇为可观,其大军于汧水近畔层层铺叠开来,前后铺开数里,各类旌旗号令更是漫及山野。

    之所以能够摆设出如此浩大场面,也在于羌人今次东进本就是合族迁徙,前方排设诚然是众多步骑战卒,后方还有大量的部众随行。

    姚弋仲虽然不曾亲眼见识过晋军之勇武,但对其威名也多有耳闻,今次对阵本就不乏事出无奈,所以心内难免也存了几分以大势屈人的想法,旗令广树以期能够先声夺人,最好让对面晋军不战而走。

    说到底,姚弋仲内心里也不愿与晋军彻底交恶,毕竟对他而言首要任务还是立足关中,贸然招惹强敌实在有些不太明智。

    所以在临战之前,他还在集结众将训告道:“今次为战,只为我部族父老争地求活,不以杀敌逞勇为先。而后为战,将晋军逐走郊野之后,各军先分守地要,不可轻追穷寇……”

    相对于羌人所摆出军势的强盛,占据汧城的晋军则就显得寒酸太多。

    汧城名为城池,其实不过是位于汧水近畔一座坞壁罢了,整座城池阔不盈里,奋武军三千人马聚集在此都显得颇为局促。

    其实不独羌人在此发现晋军踪迹大感意外,奋武军也没想到会在陇道上遭遇这样一股势大的羌人军队。

    原本奋武军是打算游荡到长安背面寻找机会向占据长安城的杜洪发动进攻,以腹背夹击之势攻克长安。

    不过由于奋武军挺入太快,与中路大军之间产生了脱节,长久逗留在长安近畔,一旦踪迹走泄也难收奇兵之效。

    再加上沈云初掌奋武军也需要几场功事来树立威信,索性暂且脱离长安战场,继续向西面的始平、扶风等地扫荡,肃清战场环境。

    陇上民众向三辅迁移并不只有羌人一股力量,早前已经有几股流寇出现在扶风境内,一路顺势扫荡下来,这些流寇自然不可能是奋武军的对手,而奋武军也难免越来越向西直至行上陇道。

    沈云虽然统率奋武军、自得假节,在战场上有极大的自主性,但也意识到离开长安战场数百里开外总是不妥。虽然他也身负西进陇道的任务,但明显不是这个阶段该要做的事情。

    所以在遭遇羌人主力之前,沈云已经决定暂时撤回,回击长安。

    但是很不巧临行前姚弋仲这一股军势庞大的羌胡出现在奋武军的查探范围内,若是没有察觉还倒罢了,可是现在已经遇见,而且这一股羌众很明显是有着干涉长安战事的能力,沈云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因此一方面在此驻防,一方面快速派人向后方汇报这一变数。

    “西进至此,总算小遇可作放手猎杀的敌卒!”

    眼见城池外的原野上,敌军铺设结阵缓缓推进而来,沈云眉目间不乏振奋。早年中原大战时,他先被用于南阳,及后又被直接发配到了江夏,俱都远离第一线的作战区域。

    今次好不容易被回调执掌奋武军,参与西征关中的战事,结果西进以来所遭遇的对手要么是三辅境内豪强部曲,要么就是浪荡郊野的流寇,也实在没有获得什么像样的战绩。

    如果换了一个老成持重的将领在此,看到敌军如此浩大军势,难免要谨慎设防、小心试探,可是沈云所驻这一座狭城,本身就无坚守价值,而其本人也早已经是求战心切。

    所以当敌军还在数里之外时,他便直接统率千数奋武军卒,打马冲出小城,直往对面敌阵策马迎上。

    对面羌人眼见晋军胆大至斯,一时间也是微有错愕,但观敌军军势寡弱,装备却是非常的精良,不免自恃军势强盛,生出轻敌之心,同样吼叫着冲杀上来。

    姚弋仲坐镇于中军,主力精锐毕陈于前后左右,对于晋军如此轻狂妄进同样冷笑不已,抬手唤来其子姚益吩咐道:“晋将狂妄,不知我边士悍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