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1100章

汉祚高门-第1100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

    原本这种无视,应该是令人倍感羞愤的处境。可是对皇帝而言却不然,他冲幼当国,受到的关注已经够多了,从内心就厌烦这种被人关注而又无所作为的处境,这让他感觉自己的缺点被成倍放大出来供人审视讥笑。

    所以对于眼下被人无视,皇帝非但没有羞愤,反而能够自得其乐。甚至在启泰二年的秋日里,他还进行过一次的短途旅游,离开建康的宫苑,循着往年苏峻作乱时、母后并少弟出逃的路径,一路游玩到了京府。

    这一路上,驰道开阔平坦,少受车马颠簸之累,又见郡县乡野内阡陌交错,桑林园圃连绵成片,沿途生民也都对御驾的到来报以热烈的欢迎。

    沿途皇帝停留在阿姊曲阿封邑的云阳庄,遗憾没能看到早年阿姊向他吹嘘许多次、广阔达于十数里的花海。

    之后又入大业关城,自有随员向他讲述当年京畿陷落,他家姊夫利用多短的时间便筑成了这样一座雄壮的关城,之后又率领百数骑义无反顾的奔往数万叛军盘踞的建康城,并将他解救出来。

    最后皇帝入住在当年行台所在的砚山庄园,召见许多京府人物,多闻当年他不知晓的旧事,心内便难免生出诸多奇异的感触,明明他自己当年也身在局中,且是一个绝对的中心焦点,可是在听到许多他所不知的旧事时,竟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沧桑感生出。

    这一次的出游,也是皇帝生平仅有,其中诸多新趣体验,让他回味至今都不能淡忘。哪怕回来之后便生了一场大病,甚至几近垂危弥留,但之后病情好转得以痊愈,便忙不迭写了一封信着人送往洛阳,告诉姊夫自己绝非出游致病,千万不要以此为由再将他常年拘养建康。

    之后姊夫回信让他喜忧参半,首先并没有责怪他浪行于外,并且表示日后皇帝若还想出游,只要条件允许,便不禁止,但却切记不可白龙鱼服。对此皇帝倒也比较认可,他本就不是热衷犯险的人,尤其大病之后更觉得小命可贵。

    但姊夫虽然不禁止他出游,但却随信送来一份他这次出游的诸多花费账目细则。皇帝翻看一番之后,也是惊得咬掉舌根,这一趟短途出游,来回一个多月,所有花费折成钱数竟达六千余万钱!

    六千余万钱是个什么概念?目下建康粮价斗米在十五六钱上下徘徊,靠近秦淮河地段好的坊区半顷屋舍宅院要价在百万钱上下,而王师军队最精锐的四军将士整套标准的装备作价在五万钱上下。

    换言之,皇帝这一趟出游所花费,足够六千多户四口之下一年用食消耗,足够买下大半个建康城最繁华地段的坊区宅院,足够武装整整一营天下最为精锐的王师将士!

    皇帝本身对钱财并没有什么概念,可是自己心里核算一番后,才觉得自己实在太败家了。

    当然他是不知这一番账目也有问题,整体负责皇帝出游各项饮食、居住等用度的主要是吴中商盟,所以耗用主要是从内库倒到了商盟,但具体的人员耗损等实在的消耗,算起来也有两千多万钱之巨,这还仅仅只是从建康到京府这样一条早已经营成熟的短途行道。

    一方面有感于出游的耗费惊人,一方面又实在想游览山川风物,向来不知经营置业的皇帝便也动起了自己攒钱的念头。

    平生不知权力之美妙,加上江东吏治整顿以来所留下可操作余地也越来越小,更何况这点小心思也羞于向外人讨教,皇帝能够请教的唯有自家阿姊和幼来玩伴的沈阿鹤。

    这一番请教下来,皇帝便瞪眼,暂且不论日后归属何人的整个天下,单单目下的门户私财,不独自家阿姊豪富倍胜于他,就连沈阿鹤这个不着调的小子居然都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巨富,算起来反倒数他最穷,甚至于苑内这么多年维持下来,一直都是负资产的消耗,乏甚储蓄。

    记住网址:

    1254 知足之乐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55 兴治之趣() 
公帑抛开暂且不论,其实皇家的产业不少。特别是肃祖在位时击败了王敦的作乱,并顺势将建康城周边王敦并其党徒各家所经营的产业俱都清扫一番,完全纳入了直归皇家内库的产业。

    皇帝并不热衷于鼎位,那是因为自知争也争不过,争得过他也未必能打理好。但若是小到门户之内资财的多寡,他还是自信能够管理的。

    皇家产业多少,这些在少府都有具体的籍册细则。而具体的花销分配,则由大长秋、殿中监等众多内事官员负责管理。

    皇帝手中或是没有多少事权,但若仅仅只是了解这些,少府等一众官员们自然也不会予以为难,很快便派人将一应籍册稍加整理送入苑中。当然在此之前,向洛阳行台稍作报备是无可避免的。

    远在洛阳的沈大将军得知皇帝有意梳理苑产,对此不免一乐,对此倒也并没有生出什么警惕忌惮的想法,觉得皇帝有什么由内及外、树立权威的想法。

    但就算皇帝有此类心迹,想要收效又谈何容易,这等于是要从无到有、创建出一个成熟稳定且具有极高执行力的政治群体。在行台把持住诏命大义的情况,皇帝若还能够做成的话,那政治智慧就实在太高了。

    沈哲子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将苑中产业与外廷各种利益往来审算清楚的契机,这本来就是此前有人建议沈哲子该做的事情。既然现在皇帝自己有了这样一个念头,他便也建议留守江东的官员们予以配合。

    苑中产业非常庞大,所涉方面众多,除了建康城周边那些园林庄墅等等之外,在各郡县还有众多工坊、采买机构包括矿山等诸多大宗的产业。

    单单整理这些产业籍册,皇帝便花了足足几个月的时间,才渐渐对于自家财赋几何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并为此多感沾沾自喜,原来平时不算计不知道,他居然也是一个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的豪富。

    可是这些产业虽然很多,但若论及收益,则就非常蹊跷。比如其中一桩,籍册上是写的清清楚楚,豫章有一片数百顷的橘园,但其中对应的收益却只有每年应季时的六百多斤蜜橘并等量的蜜饯进献入苑。

    皇帝就算再怎么不知农桑之苦,但一棵橘树上能够长出多少橘子,并且一顷橘园可以栽植多少橘树,还是有一个大概概念的。很明显,这一份账目就是对不上的。

    类似体量与产出不能匹配的产业还有很多,就算有的产业皇帝并不熟悉,但在与阿姊并沈阿鹤等亲友书信往来沟通一番后,便也渐渐明白这当中不知隐藏着多少猫腻。

    关于这一点,倒也真的不足说明江东吏治如何的败坏。事实上因为皇权这样尴尬的处境,几次江东吏治整顿都是在大将军的授意下刻意避开苑产有关的种种,只是为了避免有人因此借题发挥怠慢刻薄对皇室的供应种种。

    可是现在随着皇帝对自家产业上了心,这便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问题。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当中的猫腻纠缠早已经形成了一条条盘根错节的利益链,凭着一个居养在宫苑中的年轻皇帝,又怎么能够对付得了那些内内外外的油滑官吏。

    而且沈大将军也借兴男公主之口明确告诉皇帝,这种涉及到苑产的吏治整顿,行台是不可能出面施加压力的。因为这话题实在太微妙,用力深浅一旦稍有失控,便极有可能演变成权奸刻薄打压君王的政治风潮,令得平稳未久的江东局面再生波澜。

    其实就算这些产业当中猫腻众多,但是因为苑产总量庞大,每年产业所得也是非常的惊人。特别是改元启泰之后这几年的时间里,苑中内库每年可收钱货便达亿数钱之巨。

    这样一个惊人的收入,已经远远超出了皇帝本身的认知。但负责配合皇帝清点产业的少府官员言及一些早年旧事,已故中书令庾亮执掌台事时,整个江东台资赋税整体收入,折钱不过在两三亿钱之间。而他父皇肃祖旧年,苑产岁收也不过在几千万钱之间。

    这样几个对比鲜明的数字摆出来,也让皇帝更深刻感受到过往这些年江东局面经过了怎样惊人的变化,对于自家姊夫治理天下的才能不免更加折服。

    每年数以亿计钱财的收入,若仅以门户家资而论,不得不说无论大江南北都可称得上是名列翘楚的豪富。

    但是收入虽然很多,开支同样不少。

    这众多开支,其中又分作几部分,排在首位的便是苑中一应饮食、衣饰、起居等各类消耗。苑中每年四时都有大规模的采购,其中最重要的春秋衣袍便达千万钱之巨,小到时令饮食的采购,也都是少则十数万,多则数百万。

    单单这方面的花费,每年便有两三千万钱之巨。当看到这个数据之后,皇帝都惊得眼珠滚圆,实在没想到自己过往生活竟然如此豪奢。

    花销如此巨大,倒也并不是皇帝如何的穷奢极欲,实在是宫苑内人数太多。早年江东多有动荡,每有乱事发生,便不乏民众涌入皇家园墅之内躲避灾祸。

    虽然之后也多有整顿遣散,但也难免遗留。直到现在,单单苑内各种宫人便有数千人之多。这么多的人用得上用不上且不论,衣食这种无可避免的硬消耗自然也就高企不下。

    但这还不是开销最大的方面,最重要的是各种奖赏馈赠,单单过去一年里,这方面的花费便达五千多万钱之巨!

    皇帝本身并非幽闭宫苑、不见外客,春秋四时宗亲勋贵节礼入叩,另有皇后那里亲眷命妇日常往来,自然也都需要赏赐一些物货礼品。皇帝自己偶尔召见外廷官员或亲戚人家,兴致来时偶尔给予一些馈赠奖赏,这也都是日常小事。

    可是当这些日常小事汇总起来的时候,才让皇帝意识到他是怎样的豪掷千金,实在是阔绰得连自己都害怕。

    原本皇帝还颇有沾沾自喜,因为宗亲出入频繁而觉得自己在宗中颇具人望,可是在看到这些账目之后才明白,那些出入频繁的宗亲们哪里是亲昵他,这是在拿他当作肥羊来痛宰呢!

    比如其中出入禁苑最频繁的彭城王司马玄,去年一整年出入苑中达于三四十次之多,几乎隔三差五就来报到,单单这一人去年便从苑中搬出三百多万钱的馈赠!

    想到前不久彭城王来诉苦言是京畿居大不易,物价高企,甚至儿女论婚都没有资财用度,皇帝还颇为体贴的打包送他一些苑中器物,老王八蛋这是在拿自己当锅来涮呢!

    类似不要脸的穷亲戚比比皆是,每年入苑次数多则几十次,少则十数次。这些人勤奋的耗子一般,将苑财一次次搬回自己家里。如果不是皇帝动念检点家财,还不知要被这些人哄骗多久!

    而且穷亲戚不独只出在他们司马家,他家丈人卫崇看似风雅脱俗,但当皇帝看到卫崇并其儿女之类去年一年竟在皇后的长秋宫中搬走了近千万钱之巨,于是对这个表面光鲜的丈人好感荡然无存。

    “朕也真是凄苦啊,何以如此招贼惦念?大盗谋我国祚,蟊贼谋我家室!”

    明白自己什么处境之后,皇帝也真是悲愤莫名,感觉自己真是倒霉,特别跟自家姊夫比起来,所娶都是名门贵女,他家阿姊妆奁丰厚、可谓宜家宜室,可是卫皇后虽然也称温婉,妆奁多少且不论,身后一大家子的穷亲戚让人受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