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1194章

汉祚高门-第1194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沈云这一次,直捣羯国王都,是用实际的战例行动向整个天下证明了行台王师之强,已经绝非苟延残喘之羯国能够抗衡!

    这一场战事,胜过千言万语,河北各地生民在闻讯之后,自然能够判断出大势的强弱,即便他们受限于种种原因,不能即时归义为社稷所用,但在之后面对羯国的暴虐压迫之后,绝不会再只是逆来顺受的被动接受,肯定要有所抵触乃至于反叛!

    但是在兴奋之后,谢艾也飞快的意识到奋武军归途之凶险,这一点无需旁人再敦促说服,谢艾自己便已经有了决定:“无论付出何种代价,必要盛迎奋武凯旋之师!”

    在公,奋武军大功归国,只有安然返回,才能将王师军威壮胜渲染到极致。在私,谢艾从凉地一介寒儒成长到如今能够定势南北、名满天下的大人物,全赖大将军信重提拔,若是坐视沈云被羯军围歼而无能施救,又有什么面目再去回见大将军?

    旧年的凉地寒儒,如今已是雄镇一方,随其一念计定,自有千军万马因之调度起来。

    在动员兵众方面,倒无需多费时间。早前谢艾在接到沈牧的传讯后,枋头能够在短期内集结起来的兵众已经尽数动员起来,将近三万兵众随时可以参与战斗。

    但这当中又有一桩疑难,那就是奋武此行功勋卓著乃是一桩意外事件,而谢艾此前所接受到的战况情报却是准备与沈牧联合出兵扫荡整个冀南,所以其中一多半的兵力是集中在下游的黎阳地区。

    而奋武归程,需要从北面穿插邺地南来,这一条通道因为可以直抵羯国都城的襄国,也恰好正是邺地的麻秋重点设防的区域。

    这意味着,眼下若循常规途径出兵救援接应,还要先将黎阳之众抽调回来投入北面作战,单单军士调动便最起码需要七八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邺地羯军与枋头王师对峙年久,谢艾也不能笃定能够一战便凿穿麻秋经营数年之久的坚固防线,更何况奋武军未必能够坚持年久。

    所以谢艾想也不想,便将这一条救援方案给摒弃掉。羯国经营数年之久的北路防线,很难在短时间内一战攻破,这意味着他必须要寻找另外的解决途径。

    “先循与北面各边乡豪接洽旧途,传告各边,请他们各出义曲,准备接应奋武归师。传告各方,只要他们肯有动作,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枋头乃至洛阳行台必有重偿!”

    虽然还没有确定枋头王师的最佳救援方案,但谢艾先将眼下能够做到的事情安排下去。这一次救援接应奋武军,也是对他过往数年经营成果的一桩考验,他究竟有没有化敌为用的功绩,也将因此彰显无遗。

    只要邺地周边那些河北乡户肯于勇出帮助接应奋武归师,即便不能因此脱困出来,也必能大大增加奋武军的安全性,如是枋头的王师再有调度则就更加从容一些。

    “泰山郡沈侯数万雄师奔入冀南,青兖所部目下已是一扫旧年颓声,大壮于下游。目下奋武挟重威奔此,我部是否也要趁此良机,广策群力,彻底扫除邺地羯军布设?”

    当谢艾集众商议的时候,下方便有将领建言道。此言一出,其余众将也都神采奕奕,满是跃跃欲试的神情。枋头这几年也的确不乏寂寞,如今眼见下游雄起,奋武军甚至连羯国国都都给攻破,他们自然也不甘落后,渴于一战。

    谢艾本身便是一个能够敏察机会的人,早在得讯伊始,便曾经考虑过这样一个可能。但他所以并不采用,主要还在于枋头目下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事。

    枋头的情况,并不同于下游的青兖。青兖之地虽然也是重兵陈设,但有着广袤的河南地和完整的军府体系作为支撑,沈牧能够从容调度数州之内的人力、物力,也就有底气将局面搞得大大的。

    而枋头说到底,只是王师在河北险要之处构建的一处据点而已。得益于谢艾过往几年在周边汲郡、魏郡等各地的经营,才能在行台主力经营西线、对枋头投入削弱的情况下,得以维持数万大军的用度。

    但若要讲到储蓄,枋头则实在不足,如果不是韩晃返回河内,并带来一批物给,今次下游发动,谢艾甚至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做出策应配合。毕竟他就算再怎么大才,也难凭空变出钱粮。

    而且下游沈牧所以敢于大动,那是因为平原等冀南数郡兵力,几乎都因羯国石宣偷袭础x之举而被吸引到河南,被王师占据主场优势的消灭掉。

    至于枋头所面对的对手,邺地的麻秋兵力上并不逊于平原的石宣,又始终稳守经营数年之久的邺地防线,想要也如反攻础x一般从速消灭几乎不可能。

    一旦此方战事骤起、热斗正酣,羯国后路的石虎所拥那十数万大军则有可能直扑枋头而来。届时青兖王师还分散于下游的冀南郡县中,未必能够迅速集结、及时增援。

    至于河洛国中,眼下刚刚开辟出陕北战场、还在投入阶段,也难以给予枋头充足的援助,一旦石虎主力被吸引至此,枋头局面都将变得岌岌可危。

    一旦枋头失守,那么这一战则就等于实在与羯国兑子,王师虽然得手冀南开阔地域,但却丢掉关乎整个河北大战略的枋头,羯国可随时通过此地马踏中原,算起来,还算得大于失。

    “枋头不容有失,但若以此为饵,麻秋又能否按捺得住?”

    谢艾突然想到一个可能,继而手扶书案、趴在地图上认真审视起来,其余众将眼见如此,便也纷纷噤声、担心打扰到将主的思路。

    可正在这时候,门外突有兵众急奏声传来,思路被打断后,谢艾脸上有些不悦,可是待到军士行入稍作陈述,他脸色才陡然一变,起身暂时中止会议,继而便率领几名将领匆匆出帐,涉水入于西枋城,迎上一路新抵未久的人马,远远便下马趋行拱手敬拜:“艾参见大将军!”

    。更新最快网址:

1352 诸夏雄主() 
能够让谢艾这样的国之大将临时叫停中止如此重要的军务会议,并且匆匆远出相迎的,整个行台,自然唯沈大将军一人了。

    队伍之中,沈哲子轻乘马上,一身骑装,难掩风霜疲惫之态,见到谢艾等枋头众将奔行迎出,他轻轻一甩手中的马鞭,笑着说道:“不告而访,诸位观之,我应该不算恶客罢?”

    谢艾上前一步扶缰恭请大将军下马,原本以他这样的权柄势位却做出这样的举动,应该是有几分显得阿谀。但眼下他做起来确是寻常,而其他诸将也都不觉有异。如今整个行台上上下下,谁不知大将军对他们将主谢艾恩同再造,彼此之亲厚,早已经远迈上下主从的关系。

    “大将军此际到来,时机恰好。若是稍早一两日,我等枋头任事诸人或还要因久来无功而羞于入拜,如今却有一桩盛大功事待奏,虽然也是沾惠贤臣,但此功确是壮哉!”

    待到大将军下马,谢艾便又笑语说道。

    沈哲子听到这话,眸子顿时一亮,就连脸上的疲色都一扫而空,他自知谢艾何等性情,能够被其人推崇为“盛大功事”“壮哉”云云,则必是了不起的功事,他上前拉起谢艾手腕,满是期待道:“除了冀南大功,原来枋头这里也并不寂寞?”

    此前**月中,沈哲子还在长安,但是随着各路军伍调度北进、迎击塞虏的军事上了轨道,他再留在关中意义也不甚大,又因心忧羯国动向,便舍弃仪驾、轻骑而返,途中得悉沈牧已经在冀南取得辉煌战绩,他自然欣喜不已,索性不回洛阳,直奔枋头而来。

    奋武军于襄国壮举,就连枋头都是刚刚得讯、还没有来得及向行台报捷,谢艾自然也知大将军还不知此事,此刻便也不再卖关子,便将此事娓娓道出。

    “我家狮儿,的确已是才力堪夸!”

    沈哲子听完之后,这一次是真的忍不住欢畅大笑起来,此前身在关中,他还烦躁于石虎招引塞虏南来之举,令得整个北伐战事再添变数。

    虽然当时即刻就做出了铁血迎击的决定,但他其实心中也是不乏忧虑,毕竟羯国虽然日渐式微,但武力之强仍是王师的当头大敌,一旦借此挑衅生事,之后事态还不知将要向何处发展。

    可是归途之中,捷报连传,已经让他心绪大定,也不乏欣慰与自豪。他入此世道以来,一直行事战战兢兢、苦心经营,唯恐疏忽至败,但是他一手打造起来的王师将士用实际行动向他证明了,如今的行台绝对已经有了无惧风雨、虎窥天下的实力!

    如果说此前还是出于公心的欣慰,那么沈云今次不在计划之内的这一场盛大功事,则就将沈哲子的喜悦推到了极点。对于重用自家族人,虽然是世道积俗、沈哲子也不得不为,否则便无从巩固权势局面,但是对于沈牧、沈云等家人们能否胜任高位,沈哲子还是不乏忐忑的。

    可是如今这两人再用行动向他证明,这世上虽然不乏才具天生如谢艾一般的大才,但哪怕只是中人之质,只要能够发愿向上且有着充分的磨砺锻炼,同样能够称豪于世道之内,不落人后!

    可以说,这一场起始于羯国率先发难、之后行台进行反击的战事,虽然还只是进行过半,但沈牧、沈云等人接连可称惊艳的表现,彻底奠定沈氏天下第一名门的威望!

    吴兴沈氏,不再只是蜗居吴乡的简陋武宗,也不再只是沈大将军一人因缘际会、带契家门鸡犬升天的幸出门户,而是真正的有担当、有才力、能够抗鼎天下、再造社稷的海内名门!

    一直等回到东枋城此前谢艾召集众将议事的大帐中,沈哲子仍然沉浸于浓厚的喜悦中不能自拔,他算是充分体会到原本历史上谢安在得悉淝水大胜后那一份屐齿撞断的喜悦,不只是社稷大喜、也是家门大喜,而沈哲子的这一份喜悦,却比历史上淝水之战的防守之胜要更加煊赫得多,这是真正的攻伐、开创之大喜!

    谢艾等人也都眼见大将军自从得讯之后便眉开眼笑、喜色盎然,倒也并不因此见笑大将军乏于气度,此等大胜功事,若还能不行于色,则就显得过分虚伪了。

    “是了,奋武归师目下何在?伤亡几许?速往洛阳传我声令,奋武后备军士速往枋头来,尽快整编完备,不可缺于后续战事!”

    过了好一会儿,沈哲子才收拾心情,然后便又说道。他这倒并非全循私情,希望沈云继续斩获大功,而是经此之后,奋武军旗号对于羯军便天然有种威慑力,在行台如今已是三线开战的情况下,如此雄壮军伍,岂能闲置。

    谢艾听到这话后,便苦笑起来,旋即便将他们之前商议救援接应奋武归师的事情又稍作交代。

    沈哲子这会儿也彻底冷静下来,一边听着谢艾的讲述,一边思绪飞转,再次恢复到那个喜怒不行于色、怀纳国事苍生的状态。无论喜怒,都不过分沉湎,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也是他胜于常人的一项禀赋。

    待到听完谢艾的讲述,沈哲子并不先作表态,而是说道:“谢将军说说你的看法。”

    “奋武必救,这一点毋庸置疑。此前我已命人传告河北各路乡伍,若能得于行台封授诏令,想必他们会更加踊跃。只要河北义士群起为援,奋武勇壮精锐,绝非羯奴能够轻易折辱围困!”

    沈哲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