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1231章

汉祚高门-第1231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前提是兰勃不会糊涂到拥戴慕容其他的儿子以抗拒慕容。只要没有这种根本立场的冲突,慕容还是希望能够将兰勃收入麾下。

    而兰勃历事经年,相信也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虽然慕容有弑父这种大逆不道的恶行,但眼下实际的情况就是慕容诸子之中,还真没有谁能够拥有抗衡慕容的势力。

    慕容霸当然也不行,他只是诸子之中近年涌现出的少壮,主要还在于慕容的喜爱,并没有获得部众们广泛的拥戴。

    至于奉常裴开,本身便是一个文臣,无典兵之职,加上阳鹜也保证他会出面说动裴开不要抗拒。

    所以对于回归大棘城,慕容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唯一担心的一个变数,就是目下留在大棘城的伯父慕容翰。慕容翰其人,就连其父慕容在世时对其都是提防有加,如果其人此际站出来反对慕容,一定会给他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因是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慕容在阳鹜、慕容彪等人的辅佐之下,快速整合紫蒙川周遭力量,剔除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之后,共收卒力三万余众,浩浩荡荡杀回大棘城。

    同时在途中,慕容便派出使者沟通守将兰勃,允其辽东太守之职,许诺东面事务尽数委之,而条件只是让兰勃杀掉慕容翰。

    此际的大棘城中,对于紫蒙川发生的变故还仅仅只是得于模糊大概,并没有确知详情。慕容猝然发难,加上得到阳鹜等人的通力配合,仅仅只有一些散卒游荡返回了大棘城,这些人本身就难得机密,能够讲出的也只是一些道听途说之言,自是混乱不堪。

    所以眼下的大棘城,也根本不知该要如何应变。倒是慕容霸,新抵大棘城未久,很快后方便传来骚乱声讯,恐于其父安危,当即便要率部返回紫蒙川,却被兰勃给出面阻止了。

    “大王遣返平辽,自有任用。目下只是群庶杂说,大棘城形势究竟如何还未可知。阿郎贸然回返,祸福难测……”

    兰勃的劝说,慕容霸听不进去:“我父若在紫蒙川安好,野中何至于有此骚乱?我率部回返,若是果真生乱,当尽力营救我父,若一切安好,无非违令受责。将军此际阻我,绝对不算良声!”

    兰勃征战良久,观势之能又远非慕容霸能及。他心底里自然清楚,如今国势正是大好,大王声势也达极高,此际野中爆发骚乱,已经根本不必再作更多猜测,大变必然确凿发生。他强阻慕容霸返回,正是不愿意这个多多少少有些亲缘的少年人无辜送命罢了。

    慕容霸少年急躁,又哪里会听兰勃的劝告。到最后兰勃索性直接将之拘押在营,一方面下令全城戒严,一方面则通知辽东方面准备应变,眼下大棘城卒力不足,若能得于辽东呼应,才有定乱可能。

    这种混乱并未持续太久,很快慕容的使者便抵达了大棘城,而兰勃在确知慕容已经身死且慕容开出的条件之后,已是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贺赖跋狼子贼心,弑父乱国,还妄想权位诱我,驱我从贼,将我兰勃目为何人!”

    他直接将慕容的使者驱离大棘城,并将城外人众驱赶入城,摆出一副顽抗的架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味孤忠要为慕容报仇,若是果真有此念,眼下最佳应对之策应该是请慕容翰出面主持大棘城,同时将慕容霸推出来再号召辽东之众勤王定乱。

    可是身在这样波诡云谲的动荡中,唯有当下所有才是立命所在,一旦将慕容翰放出,凭其人长久以来的誉望,架空兰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旦丧失了主动权,无论之后事态走向如何,兰勃都只能受大势裹挟而不能自主。

    所以他在全城戒备的同时,更将慕容翰彻底控制起来收监于军中,不让其人与外界有任何的接触。

    慕容的军队到来很快,一俟抵达大棘城,便将外城攻占,数万大军将大棘城内城团团围住。于此同时,随军的阳鹜等人也积极联络城内那些晋人士流,接下来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内,大棘城便发生数起民众越城出逃的情况,其中就包括奉常裴开。

    这些人的出逃对大棘城的防守力量影响有限,但对人心的败坏却是巨大的。而更让兰勃感觉局势失控的,则是辽东的慕容军等人在得知国中发生变故之后,非但没有急于归来成其助力,反而自号平州刺史、辽东公,并招引高句丽、扶余等国势力,打算在辽东重复慕容仁局面。

    万般无奈之下,兰勃只能率众出降,使得慕容得以入主大棘城。

    与此同时,一支船队自青州乐安出发,于马石津登陆,来自行台的两千王师甲士正式踏族于辽东的土地上。

1392 勇作贪功() 
虽然成功夺下了大棘城,但慕容儁的心情却没有一丝好转,反而变得更加恶劣,因为局势的发展较之他想象中还要更加恶劣。

    慕容儁所以决定先平定东面,不仅仅只是因为辽东是他们慕容部长久以来的族地,也在于这个方向的对手要更加容易解决一些。无论是镇守大棘城的兰勃,还是辽东的慕容军等人,他们都没有足够的底气和力量来抗衡自己。

    而坐镇辽西的,则是大将慕舆根并慕容儁的庶弟慕容遵。而且因为辽西地近幽州羯军所在的徐无,那里留驻的兵力要更多一些,单单慕容部本部卒力便有一万余众,再加上兼并辽西那些部族势力,一旦开战,慕容儁所拥有的兵力并不能占据绝对优势。

    慕容儁原本的思路是先易后难,解决了大棘城与辽东郡,然后再快速回击辽西,逼迫慕舆根向他投诚。如此一来,他便能最大程度保留和继承他父亲慕容皝所经营起来的势力。

    但计划虽然不错,一旦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困难多多。首先便是大棘城这里,兰勃并没有如慕容儁想象中那样即刻投诚,负隅顽抗几日虽然最终还是交出了城池,但却耽误了最宝贵的时间,以至于慕容儁没能及时扑入辽东。

    如今辽东的慕容军等人已经有了警觉,并且做出了应对,勾结高句丽等外部势力企图割据辽东,很明显不通过用兵已经很难解决这一危患。

    这一步意图没有达成,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目下的慕容部分裂成为三个部分,除了慕容儁目下所控制大棘城所在的昌黎郡之外,两侧的辽西和辽东俱都不在他控制中,以至于眼下的他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慕容儁也明白,他最大的劣势就在于背负了弑父这样大逆不道的罪名,类似兰勃这种将领,哪怕仅仅只是表面上的作态,也必须要稍作抗拒,否则必将为人不齿。同样的,这一个罪名也是东西两侧的对手用以讨伐他的最大理由。

    如此一个后果,慕容儁不是没有想到。但当时的他,如果不这么做又有什么办法?他父亲有多可怕,慕容儁自然清楚,如果不由他自己亲自动手,假手于旁人、能够成事的可能微乎其微。

    兰勃自缚出城投降,慕容儁虽然心里恨极了这个打乱他后续计划的将领,但也还是不得不强自按捺住兰勃,并且表示之前的约定仍然作准。

    除了交出大棘城之外,被兰勃收监在军中的慕容翰并慕容霸也一并落在了慕容儁的手中。

    对于慕容翰,慕容儁心里是非常的复杂,他自然清楚这个伯父才器雄壮,若能忠心辅佐自己,对于之后掌控部族局面有着很大的帮助。

    但他心里也清楚这是不可能的,就连他的父亲慕容皝对于这个庶兄都提防有加,唯恐驾驭不住,他一个晚辈,目下又大罪在身,更不敢奢望能够驾驭慕容翰其人。

    尽管心中大感可惜,但慕容儁还是暗示兰勃,他不愿意生见慕容翰其人。

    兰勃内心里,其实也不愿背负杀贤之名,所以对慕容翰只囚不杀。可是眼下的他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明显自己这几日的抗拒已经令慕容儁大为不满,若此时还要推脱,只怕他就要给慕容翰殉葬了。

    于是,兰勃也只能私下里秘密杀掉了慕容翰。可怜慕容翰,身负大才,勇武敢战,久来深受其父慕容廆的器重,屡以大任,但先是不容于慕容皝,被逼逃离部族,却仍心怀部族,帮助慕容皝击破段氏,最终还是难免一死,结束这颠沛流离又无比悲哀的一生。

    至于慕容霸,慕容儁原本也想一并除去。他深知这个少壮兄弟或是行事不乏莽撞,但也确有才力可用,如今他亲手弑杀其父,已经不指望能够再收服慕容霸为己所用。

    但在动手之前,他又不得不考虑辽西的慕容遵,眼下辽西还没有明确表态要讨伐他,但如果他先杀其父、之后再虐杀群弟,道义上不免更加有亏,会让他大失部族人望。

    当然,眼下的慕容儁其实也谈不上还有什么人望。为了挽回眼下这种腹背受敌的劣势,他必须要寻找一个更大的道义助力,有此也意识到他此前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晋国的使者们控制在手中,的确是大大的失算了!

    “速速回返紫蒙川,无论如何,一定要将晋国使者礼请至大棘城!”

    入城之后第一件事,慕容儁便唤来慕容彪吩咐道。眼下的局势中,他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如果再得不到晋国在道义上的支持,那局势将会变得更加险恶。

    可是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却让慕容儁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棋差一招、步步落后。

    他派往迎接晋国使者的人还未抵达紫蒙川,便得知紫蒙川方向又发生变故。

    原本退守于辽西阳乐的段氏残部段兰出兵直入紫蒙川,与留守紫蒙川的慕容疆等人里应外合,冲破慕容儁留驻监守的部伍,拥从着晋国使者温放之一行,直往西南方向的徒河而去。

    “阳鹜误我!”

    得知这一消息后,慕容儁已是大惊失色,忍不住顿足打骂。眼下的他,腹背受敌,内外交困,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晋国能够表态支持他,让他可以获得道义上的援助。

    可是因为此前阳鹜的劝说,加上当时他也急于归控大棘城,没能横下心来将晋国使者从慕容疆等人手中夺回,结果使得晋国使者完全脱离了他的掌控。

    而被慕容儁破口大骂的阳鹜这会儿也实在是肠子都悔青了,此前的他,因为一些私谋算计,不希望慕容儁过早接触晋国的使者,结果局面急转直下,已经彻底脱离了预期的轨道。

    眼下的阳鹜,已经无需再考虑之后该要怎样获取到在慕容部与晋国之间的生存空间,随着晋国使者脱离了他们的掌控,眼下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危机已经是尽量避免成为晋国的弃子。

    眼下辽地的局势,随着慕容儁猝然发难、弑杀君父,已经不可再视为一个整体,崩裂成了三个部分。而这三方势力,都有充足的理由去争取晋国使者的支持,而晋国使者选择扶植哪一方,仍是未可预测。

    “当下又该如何?”

    虽然慕容儁此刻心中对于阳鹜已是怨恨十足,但他眼下也实在没有其他可供谋论之人,只能再将阳鹜召来,商讨对策。

    “唯今之计,只能从速前往求见晋国使者。主上是因先王背义投羯才不得不为险行,以求归义入统,于情于理,晋国都不该无动于衷!”

    阳鹜此时也有些没了主意,更深深感受到一种大势不受掌控、身受裹挟的无力感。

    “于情于理?哈,于情于理”

    听到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