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213章

汉祚高门-第213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原委后,褚季野才明白为何沈家突然对杜赫如此礼遇,对此他也替杜赫感到高兴,只是在看到杜家那些神色委顿的部曲之后,脸色不免又是一沉:“今次之事,道晖可要铭记于心,以此自戒。幸得沈郎义助,否则若因此小错而辜负先人遗泽,悔之晚矣”

    “季野兄所言正是,我日后绝对不会再犯此等错误”

    杜赫心也是后怕不已,如今才觉后背已是沁出一身冷汗。

    事情已经解决,一行人才离开郡府,行往褚季野位于秦淮河南青石巷的家宅。可是在到了其家附近,却看到有一众豪奴早将褚家不大门庭围个水泄不通。

    两人对望一眼,心皆是一惊,还道是南顿王心不忿派人前来寻衅,连忙匆匆行。

    到了近前后,对方那一众人当有一名青衫年人越众而出,对两人拱手施礼道:“可是褚学与京兆杜君?仆下刘长,奉我家沈郎之命,已在此恭候多时。”

    听到对方自报家门,两人才长长松了一口气,褚季野前道:“刘仆至此可是为邀道晖?先前我等于道途偶遇尊府任令,已知沈郎礼邀,来日必当过府拜会。”

    刘长如今已是颇有气度,闻言后微微一笑:“正因任令归府复命,我家郎君才让仆下来此。郎君素知褚学清雅廉洁,甘于静室,因而特令仆下前来邀请杜君另择住所,不扰褚学清趣。”

    听到这话,杜赫神态更是激动,沈家人来得如此迅速,由此可见那位沈郎对他的重视。一时间,长久以来在都饱受冷眼的忿怨顿时烟消云散,对于沈哲子已是大生知己之感。

    “沈郎盛意拳拳,实在不便相却。我之随员众多,也实在不便过分叨扰季野兄。”

    听到杜赫这么说,褚季野也只能点点头。他对杜赫虽然感情颇深,但确也不愿让杜家那些劣迹部曲们住进他家,毕竟他家也非深宅大院,况且还有不少女眷,也实在不便相留。

    沈家来人极多,加杜家原本的部曲,很快便将杜赫的行李都装了车。旋即一行人便行出了青石巷,转往城南长干里。

    过了将近半个时辰,队伍停在了长干里内一所颇为宏大的宅院前,刘长前对杜赫说道:“此处虽是略有喧嚣,但胜在可便于杜君居近照顾尊府亲眷。稍后请杜君派一随员与我同往郡府,将宅籍地契转入杜君名下。”

    杜赫听到这话,神态更是惊异,一方面诧异于沈家的考虑周到,一方面则是震惊于其手笔之豪迈。如今他对都物价颇有了解,如长干里这种繁华之地,如此规模宅院最少要在数百万钱往,而且还要等待良久才能等到交易。

    见杜赫要张口拒绝,刘长又说道:“我家郎君有言,男儿不可居无所,寄人篱下,久而伤志。杜君之才,足堪此居,若是拒绝,乃是自轻,贤者不取。”

    杜赫听到此言,心波澜骤起,几近口不能言,他徐徐转身,面向沈园所在方位深揖而拜,再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

    :

0262 琅琊豪族() 
0262 琅琊豪族

    刘长回府的时候,沈哲子还在与任球商议事情,见状后刘长便立在廊前等待传唤。

    “那琅琊卞氏亦算是郡豪宗,早年间曾与诸葛氏有旧,渡江后却颇生嫌隙,如今已是渐渐疏远了。早年丹阳乱民冲击京畿,背后便不乏其家鼓动。因于郡颇生事端,所以与郡内人家关系都不甚和睦。早先其家卞咸曾为琅琊县丞,去年也因罪被免,不过年初又入都在宿卫担任执事。”

    调查那个杜赫只是闲来之笔,最近这几天,任球主要的任务还是受了沈哲子指派去调查琅琊郡一户卞氏人家。

    一边听任球讲述,一边翻看着更详细的卷宗资料。这个琅琊卞氏,便是沈哲子由韩晃那里得来消息言道已与南顿王混在一处沆瀣一气,约定起事时在琅琊郡有所呼应。

    翻看这个卞氏的卷宗资料时,沈哲子恍惚间似是看到数年前的自家,当然是缩小了许多倍的。其家也确是武风浓厚,祖辈数人都有从戎履历,南渡来时,裹挟乡人近千户,可见人丁乡望之隆厚。

    但这卞氏也面对与早先的沈家一样的困境,那是清望不备,没有政治的资本。而且相较于沈家,这个卞氏要更窘迫得多,因为南渡以后,连豪族最重要的田亩乡资优势都已不再,可以说是彻底的沦为寒门卑流之。

    这一类的豪族,想要重振家势,重新获得对时局的影响力,似乎只有作乱一途。以前的沈家是如此,无论是老爹投靠王敦起兵为乱,还是沈哲子的和平借势崛起,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破坏固有的秩序,通过武力震慑来达成自己的意图,攫取更多资本。

    而这琅琊卞氏也是如此,至于他们沈家更窘迫的地方在于,早先在琅琊故土,似这等豪族可以依附于郡高门而生,负责处理一些高门顾及清望而不方便去做的事情,给那些高门站场子、擦屁股。

    但是南渡以后,乡土实资俱失,无论高门寒庶都要从头开始,渐渐地高门也不再那么顾及脸面。于是如琅琊卞氏这种豪族,与高门之间从原本的依附关系转为了竞争关系,在这一场不对等的竞争,他们自然毫无悬念的落在了下风。

    卷宗记载的很明白,南渡之处,为了能够在江东立住脚,琅琊卞氏向郡高门投献大笔钱财,想要谋求任事,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迟迟难得如愿,即便是获得一二任事,过不了多久被革除。显而易见那些高门是在耍他们,由此来榨取他家更多家财。

    除此之外,在侨立的琅琊郡,卞氏得到的安家之地也多为贫瘠之地,即便是花费极大代价将荒地开垦出来,转头便有自家荫户裹挟着新垦田亩转投高门之下。此一类荫户田亩本不在籍,自家守产不利也是咎由自取,连官司都没得打。

    沈哲子翻看着这些卷宗,心内不禁感慨,琅琊郡这些高门简直是变着花样吊打郡内豪族,明明可以一棍子抡死,却偏偏要吊着一口气,似乎不将对方所有价值榨干净便不罢手,吃相简直是饕餮姿态。

    明白了这些,沈哲子便也能想透为何这琅琊卞氏义无反顾扎入南顿王一方面,这已经不是在通过作乱来攫取更大利益,分明是孤注一掷的死求活。

    沈哲子之所以对这琅琊卞氏如此关心,除了这一个隐患或会影响到曲阿、句容的布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沈哲子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契机插手侨立的琅琊郡。琅琊郡高门林立,琅琊王、葛更是如今侨门领袖,因而早先沈哲子虽有发力,但却迟迟不能在琅琊郡内有所布置。

    但现在琅琊郡内自己窝里反,应该会有裂痕产生。若能将自家的影响渗入到琅琊郡,围绕建康城的一圈布局才算有了一个稳定的格局。

    这种乡土的较量,又不同于政治的冲突,要更加直白一些。诚然王、葛高门在政治煊赫无,在这方面,沈家跟他们不过是一个刚刚场的小学生,但政治的优势想要转化为对乡土的控制力,并不是一以贯之的关系,通过自身的权柄去直接掌握乡人们的人身和财产是最拙劣的手段。

    沈家在吴乡土的经营,是权钱兑换的显著例子,并不是通过武力和权势去直接侵夺乡人财产,而是利用这一优势扶植各项产业,继而通过产业将乡人们囊括进来。这样的手段并不激进,而且彼此都能得利,效果才是最好。

    如今谁要敢在吴对沈家不利,那是侵害这些乡人们的身家财产,是不用犹豫要直接操刀子拼命的事情。

    然而琅琊高门位则尊矣,却没能与乡人们之间达成利益的共识,甚至将要有兵戎相见的冲突。如今彼此已是邻而居,如果不能趁机兴风作浪重创一下这些高门的乡望,沈哲子觉得有点说不过去,无法面对自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沈哲子并不强求能够摧枯拉朽的瓦解这些高门,闲来无事挥几锹,总有一天,这些高门会自己不堪其重轰然倒塌。

    将卷宗翻阅完毕后,沈哲子才又微笑着对任球说道:“稍后还请家令继续搜罗一下这卞氏更细致情况,尤其他族有什么早失怙恃、身世可悲可悯又颇有令誉的子弟,不妨可以稍作接触。”

    任球点头应道:“郎主请放心,此事我稍后去安排。”

    “近来事务繁多,实在有劳家令了。”

    沈哲子一边说着,一边对门外的刘长说道:“进来吧,那位杜君可曾安顿好了?”

    刘长趋行进房,笑着对沈哲子说道:“杜君并其家人已经住进了长干里宅,宅籍也已经过户。早先他家在都售卖先人之物,也都派人赎买回来,等待过几日便送去。”

    一边说着,刘长又将杜赫接受馈赠后的种种反应都详述一遍。

    沈哲子一边听着一边微微颔首,相对于那些泛泛空谈的世家子弟,这杜赫确是一个难得人才,因而沈哲子对他也非常重视。南渡未久,门庭衰,若利用得好,其人能发挥出远超其才能的效果来。

    沈哲子是准备将杜赫招揽过来有所大用,才能之外,对其性也要有所了解。所以他才抽出时间来,用手段将这杜赫逼到绝境再将之拉起,一方面凸显施恩之重,另一方面则是考验一下这个人的性。

    若是杜赫为了前程而轻易抛弃自家忠心耿耿的部曲,可知此人薄幸寡恩,豺狼之性,饱则远飙,甚至来日会为了利益转头相噬。这样的人,自然不值得再去大力扶植,随便一份礼货将人打发了是,不结恩亦不结怨。

    好在这杜赫通过了考验,为了解救自家部曲,敢于放弃唾手可得的机会。这样的性才值得施恩更多,施恩越重,便越能将之捆缚得更加牢固。

    小节沈哲子并不在意,若此人真有伯夷、叔齐之纯,反倒不好驾驭,困境懂得变通,危急时能守住大义,这样的性格,哪怕是人之姿,只要给其机会,能顺势而起当然在真正起用之前,沈哲子还要将人放在身边仔细观察一段时间。

    沉吟少许后,沈哲子又吩咐刘长道:“这几日你勤往杜君家去几次,若还有什么困难不便之处,只要不是太过分逾礼,都帮忙解决一下。”

    刘长虽然不理解郎君为何对这个素未谋面的伧子如此关照,但既然吩咐下来了,便也点头领命。

    接着,沈哲子又转头对任球说道:“能者多劳,还有一事要麻烦家令。稍后请家令多邀都名流,越多越好,过几日我要在沈园宴请杜君。我要在一宴之后,杜赫之名,都无人不知”

    任球听到这话,心内不由得都隐隐有些妒忌这个杜赫的际遇,虽然早先被刻意为难了一下,但随后却能得到自家郎主发力力挺,扶摇直,只在须臾之间

    沈哲子也不是喜新厌旧,有了新人罔顾旧人感受,又笑着对任球说道:“今岁注定多事之秋,诸多事务我一人实在分身乏术,只能再勉强家令担当一段时间。行过此节,来日任君或是外任,或是归朝,无论要去何方,我都会鼎力而助。”

    “郎主不以愚之粗鄙而简拔显用,此恩已是难偿,岂敢再有进望郎主若是不弃,愚愿长附骥尾。”

    任球闻言后,却是肃容表态道。早年间他确有将公主府当做一个踏板,担任几年家令而后谋求外任的想法。但随着在这执事待得越久,眼见着沈家越来越兴旺,想法却渐渐发生了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