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231章

汉祚高门-第231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沈哲子又与钱凤一同去见了一见那个早先由任球出面接触的琅琊卞氏子弟卞章。

    王舒持节浙西,首先用兵之处便是他家乡土的侨立琅琊郡,出兵剿灭了琅琊卞家等与宗王颇有联系的几家寒门,从侧面支持了庾亮诛杀宗王的做法。

    这也反映了政治终究要靠军事支持的一个本质,若琅琊王氏还如早先一般方镇遍布江东,绝无可能自损乡望来为庾亮爪牙,换取一定的军权。

    昔日的第一高门,如今却连一个立足的基本盘都丧失,王舒如今的持节也是临时差遣,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辖区,靠着王导舍去一张老脸四方求告,加之自家发动部曲,勉强凑起了几千兵员,如今屯驻在曲阿西北的侨立琅琊郡郡治。

    王舒能够在京畿左近独立于宿卫之外驻军,也显示出庾亮还未完全丧失理智,对于能否顺利解决掉历阳乃至于应对荆州潜在的威胁仍存迟疑,将王舒作为第二梯队的力量保留。

    这是高门之间的政治默契,其他人家想获得这样的政治待遇还未够分量。若沈哲子也敢这么旗帜鲜明的驻军京畿,第一时间要被庾亮给解决了。

    在去见那个卞章途,沈哲子简略交待了一下自己之所以保下这个年轻人的意图。时下的乡土氛围是,人不失土不失,卞家虽然只是寒门,但在琅琊郡侨立之初便占据了一定的乡土资本,这是他家立世之基。

    卞家人虽然被剿杀许多,但作为一个大族,必然会有大量的族人幸免于难,流窜各方。卞章是卞家的近裔族人,天然成为其家幸存者的领袖,具有乡土产业的继承权。虽然仍然背负叛逆之名,但等到时过境迁,稍加活动一番,顶多也是一个禁锢之刑。

    沈哲子是要借助卞章这一层身份,在合适时机掀起琅琊侨民声讨郡高门的声浪,在给卞章争取遗产的同时,将自家的影响力嵌入琅琊郡乡。

    对于沈哲子的这个打算,钱凤也是赞同。他曾为王敦谋主,对于琅琊王氏等高门人情世故了解更多。清望高门虽然占据政治显位,但并不意味着脱离了乡土基础,乡议定给其家子弟提供一个稳定进仕渠道的同时,也施加一层限制,那是乡望风议。

    若其乡人舍命都要攀咬其家,俱处一乡之,彼此都知根底,那绝对是能连其祖辈偷看寡妇洗澡这种事情都能翻出来宣之于众。得之于清望,受制于清望,如果真要闹得这么下不来台,不能团结乡人,对任何人家而言都是一个污点。若因此而连累到政治声望,则更是得不偿失。

    所以稍有清望的人家,哪怕在乡横行不法,仍然要保留一份余地,除非能将对方打得断子绝孙,永不翻身,否则是给子弟积攒罪孽。

    那卞章遭逢大难,因其家羯奴舍命相搏,才拼出一点生机来背负老母翻山逃入曲阿,至今仍在混沌之,眼见沈哲子亲自来看望,扑在地嚎啕道:“多谢沈郎高义,庇我母子活命……”

    沈哲子让人扶起那卞章,说道:“你家蒙逆名遭灾,此事我所知不多。只是听我府家令有言你是一个少勇纯良之才,大灾之负母避难,可见也是仁孝。安居在此吧,静待沉浊扬清之时。”

    眼下还用不到这卞章,也只能先收留在曲阿结一份恩义。既然钱凤已经到来,沈哲子便将此事交付给他去运作。忙完这些,沈哲子才抽出空来去见公主。

    :

0283 取而代之() 
0283 取而代之

    沈哲子行入庄时,兴男公主正在庄内射堂练习弹弓。

    这女郎穿着一身箭袍戎装,发结小髻,俏脸紧绷着,颇有几分英姿飒爽气息,手犀角弹弓拉伸到极限,铁弹飙射而出,重重的击穿数丈外的游靶。崔家小娘子崔翎正站在其身侧,小声指点着公主弹射技艺,视线瞥到行进来的沈哲子,连忙转身为礼,低呼一声“郎君”。

    沈哲子微笑着对这小娘子点点头,继而视线又落在公主身。那小女郎则冷哼一声,将头转向另一个方向,似是对沈哲子送她出都之事仍未释怀,继续练习弹射技艺。

    沈哲子见状,也不急着前劝慰,示意小侍女瓜儿将兵器架自己惯用的柘木弓取来,拿着一壶箭在另一个方向练习起来。

    沈哲子练习武技,也是这两年的事情,受限于臂力,眼下也只能开一石之弓。因不乏名师指导,箭技准头尚可,只是连发几箭后则不免力竭,一旦真正战阵厮杀,战斗力较之韩晃那种神射手自不可同日而语,分分钟被吊打那是必然。

    偶有一箭脱靶,旋即便听身后响起一个冷笑声,沈哲子回过头,却见那女郎早已又转回身去,示威一般三弹连射,直接击断了一个标靶。见状后沈哲子不免哑然,虽然他从不将射艺视作一个自己必须要精擅的技能,但被一个小女郎如此不加遮掩的嘲讽,终究还是有些不能淡然。

    “你们都退下吧。”

    沈哲子摆摆手,示意射堂内一众侍女都退下去。不旋踵,堂内便只剩下了夫妇两人。

    公主更往角落里站一站,以示自己仍是气恼。沈哲子将一壶箭射完,将弓放回原处才坐在了胡床,对着公主背影笑道:“公主是打算一世都不与我说话?”

    “你先道歉”

    听到这话,兴男公主才转过身来,远远站在那里冷声道。

    “我安排你回吴兴乡拜望父母,你却途返回来,怎么算都不该是我错吧?”沈哲子笑盈盈道。

    “你还笑沈维周,你有那么多知交好友,哪会不知大舅他要对你不利?明明是你处境堪忧,才把我送回乡去,哪里是为了拜望父母”

    讲到此节,兴男公主脸便露出几丝激愤:“夫妻荣辱与共,祸福共担,你却不让我知悉困境,难道在你眼里,我本不是一个能同甘共苦的无知娘子?”

    沈哲子闻言不禁一愣,他倒没想到自己让公主归乡避灾之举反倒触碰这小女郎的自尊心,他起身行至公主面前,将小女郎揽至怀。

    小女郎身躯初时还在僵持,粉拳抵在了沈哲子胸膛,片刻后却反手将他抱紧,埋首怀颤音道:“我见了大舅写给小舅的信,你知不知我有多担心你?大舅他是那样恶人,若他真害了……若这时节我不在你身畔,我、我真是一世都厌见自己”

    环抱着少女于他怀颤栗身躯,沈哲子能感受到这女郎激动心情,他将这女郎横抱起来席地而坐,捧着那已经风情初具的娇俏脸庞,笑语道:“你又何必乱想自己来吓自己,庾家大舅虽是风格峻整,手段激烈,但你家夫郎又非板鱼肉,哪能任他脔割。我家娘子妇德坚贞,予我爱意拳拳,毕生都要享尽甘饴……”

    “你不要再软言惑我,我今次归都,无论如何都不会再离开”

    兴男公主俏脸虽是绯红,语调却是坚定,她于沈哲子怀挣扎起来,坐在对面,神态庄重道:“你若再强逐我离都,使我妇德有缺,我、我以后再不要你碰我”

    沈哲子听到这话,已是忍不住干咳两声来掩饰尴尬,苦笑着摆手道:“放心吧,放心吧,我今次来曲阿,是要接你回府。不过,妇德恭顺,你违背夫君意愿,难道不是妇德有缺了?”

    “妇德有大小,我是全大义而略小节。”

    公主振振有词,得沈哲子允许留下来,她的心情总算好转了一些,继而握起拳头忿忿道:“大舅他怨视我家,罔顾亲伦人情,我要入苑去直禀母后,让母后明白她阿兄是怎样一个表里不一的恶人”

    沈哲子闻言后不禁一汗,也板起脸来说道:“我允许你留在都,前提是你不要有所妄为,要做什么事情须得我答应才准去做。时下都形势微妙,受先皇遗命,身负辅政之重,若轻言妄论其非,反倒不是什么好事情。”

    “知道了。”

    公主见沈哲子这幅态度,不免有些丧气,她拉着沈哲子的手感慨道:“我也只是在说气话而已,在母后眼,她的阿兄乃是世间可圣贤之人,哪容旁人妄议。她因我家南人门户早存怨望,骨肉见疏,我只是越发怜惜阿琉,一个不明利害的母后,一个表里不一的大舅,他那么小的年纪,要怎么去应对啊”

    听公主这么感慨,沈哲子亦有所感,他家娘子真的是已经长大了,对于人事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判断。

    “沈哲子,你怎么不能快快长大啊?大舅他所恃,无非是他家与帝宗为姻,又多受母后的信重,便能无所顾忌,肆意欺凌别家。我家夫郎才器哪逊于他,若你快快长大起来,自然取而代之,也不必被逼迫得要夫妻远别离,各在天一方。若真有那一天,你要记得下诏让大舅他夫妻别居,要他尝尝旁人所受滋味。”

    沈哲子听到这话不免又是恶寒,已经不知该如何评判他家娘子这飞涨的政治智慧,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回答道:“若真有那一天,算我忘了,你也记得提醒我。”

    彼此又闲语几句,公主便渐渐释怀,继而离开射堂去招呼一众侍女整理行装。

    沈哲子来到庄前,等候了片刻,先公主一步到达曲阿的庾条才问询而来。

    庾条虽然先来一步,但却转头又去曲阿各个工坊巡查一番。如今曲阿等地的物产,不独要满足京畿市场,许多货在京口也是热销,需求量极大。

    因为隐爵绩点所限,许多人家都不能得到足量的热销,如今更多人发出呼声要捐输财货以兑换绩点,但对此呼声,一众理事者都是持反对态度。只有保证隐爵绩点不滥行于市,才能让整个隐爵系统维持稳定运作,接纳财货可得一时短利,长久来看,终究弊大于利。

    庾条先来巡查工坊,本身是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见到沈哲子后,也不多说,先将早先与公主之间的谈话复述一遍。在来曲阿之前,他与二兄已经有所沟通,彼此都觉得大兄察察无徒,非是善兆。与沈家的联合,对他家而言,多得其利,不见其害,因而都不打算顺从大兄的意愿。

    通过庾条的复述,沈哲子能感受到自家那女郎做事已有几分自己的风采,不免又有几分欣慰,不过嘴还是说道:“妇人浅见,小舅切勿介意。”

    “不妨事,我也不讳言举亲,维周得此佳妇,亦是你家之福啊”

    庾条笑语一声,他已知公主如何得见那一封信,纯是意外,倒并非有意窥探他的隐私,所以也有所释怀。

    略过此节后,他才叹息一声道:“大兄今次,真是枉做坏人啊。或许真是彼此际遇有差,眼量都有不同。台为政,流于肤浅,难悉各地风物不同。今次入都,我也要为大兄详解一下京口之别致风物,或能释其心怀。”

    彼此亲疏不同,言论之非,庾条可说,沈哲子反而不便表态。只是对于庾条去说服庾亮,沈哲子却不抱什么希望。庾亮并不深悉京口情况只是一节,更本质的冲突则是与地方在争夺事权。这两人虽为兄弟,但若说彼此放弃各自所执,却实在过于困难。

    等到公主行装收拾完毕,沈哲子便与庾条结伴归都,约定来日再叙之后,便各自归府。

    庾条今次入都意为说服大兄,准备倒也充分,除了一整套的说辞之外,京口各种资财物货也都准备了几十辆大车,浩浩荡荡行入自家所在青石巷。如今的隐爵早非昔日空口煽动人奉资入股,已经是关系到京口几十万乃至吴更多民众的生计福祉,因而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