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238章

汉祚高门-第238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杜赫详细介绍一番台情形,沈哲子也皱眉沉吟起来。如今形势变化太大,他也已经不敢再以原本的事态发展来衡量当下,沉吟少许后才问道:“诏旨之外,对于大江沿途左右军备,不知可有方略布划?”

    杜赫闻言后眉头皱的更深,这是让他感到最为困惑的事情:“只是让宿卫整修石头城军备,篱门内外加紧巡察,同时京畿左近郡兵整装备战,余者却无更多。”

    历阳不可能坐以待毙,此事人尽皆知,来日必将会有一场恶战。虽然表面看起来,京畿左近数万宿卫,人数较之历阳要多得多,但宿卫出身大多丹阳良家子,统率者也多为南北人家少习兵事的膏粱子弟。若真在实战,这样的队伍,甚至都不那些稍加组织的流民有战斗力。

    在杜赫看来,既然明知必有一战,宜当传诏各方备战准备勤王,与此同时占据历阳周边形胜以对其形成围堵之势。可是如今的布防只限于京畿一地,竟似是打算要固守京畿以待历阳来功,简直是不知所谓

    之所以有此疑惑,那是因为杜赫终究对江东局势了解不够深刻。沈哲子近来也在思考内心真实想法,他之所以不求告于地方,而是打算以京畿兵力硬抗历阳兵迫,除了对各方镇有所提防之外,大概也不乏存了一口气,要用由自己主导独力完成的一场大胜来震慑人心。

    至于为什么不在都外多做布置,沈哲子挖空心思也只想到两个似是而非的可能。一者毕竟武略稍逊,他家南来甚早,乃是在会稽被元帝征辟入都,并没有经历过北地那战乱频频的苦难,唯一值得称道的军事经验,那只有几年前的王敦之乱。而他还不是身临第一阵线的战将,只在城观望旁人如何调兵遣将。

    二者王敦如此势大,其部却仍被剿杀于建康城外,溃败千里。这件事不得不说给庾亮心内造成很大影响,一方面过于小觑了兵事之险,一方面大概也不乏要效法当年肃祖旧事,以堂皇之师在京畿之下痛歼叛军

    虽然有此猜测,沈哲子却也不敢笃定。毕竟人心过于复杂,弹指千念,岂能尽知。不过他本来也对的军事才能不报任何幻想,与杜赫又谈论一番之后,再说道:“长干里近来颇多萧条动荡,道晖兄你要多居台,家眷难免疏于照料。若不嫌弃,可将亲眷移至我府来,也好居近有个照应。”

    杜赫听到这话不免一喜,不过略作沉吟后才说道:“如此过分叨扰,怕是多有不便吧。”

    他倒不是因为自家女眷而有所顾忌,毕竟公主府诸多仆役,要照顾他嫂子和侄女倒也简单。只是如今他在属下任职,自然将自己试作沈哲子在台的耳目,怕是过于亲近或让遐思。

    “这倒也不妨,我家娘子性喜热闹,若有客来,必会欢欣相待。”

    沈哲子笑语一声说道:“至于其他,道晖兄不必多虑。来日都或将动荡不宁,各人自顾不暇,也未必有闲心再目及其他。”

    听到这话,杜赫不禁一惊,低声道:“维周是觉得,或将不敌历阳?”

    “乃辅国之重,不能广集众力而宣王化,反而罔顾众愿与强梁共作匹夫之争。以其寸短争于人之丈长,焉有不败之理。”

    在杜赫面前,沈哲子也无太多忌讳,徐徐道出自己判断。庾亮针对历阳乃至于针对自家,在沈哲子看来大方向都是没错的,他身处那个位置,有这样的态度理所当然,哪怕自己易地而处执政于枢,都不可能容许方镇过于独立。

    但是很显然如今的庾亮已经渐渐有所迷茫,原本是谋国之举,但他眼下的举措却渐渐有了意气之争的味道。容纳不了别种意见,不许旁人稍加质疑,对于政治人物而言,这简直是在自取灭亡

    听到沈哲子说的这么笃定,杜赫也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他深知沈哲子虽然只是一介白身,但所能调度和影响到的人力物力的资源却是极为庞大,但凡有所表态,其权威性较之台城诸多大员都要强得多。

    “以我观之,历阳非能托国之贤啊”

    是否能够保全,与杜赫关系不大。但若由历阳入掌枢,那么在杜赫看来也是一场灾难。且不说人心的向背,单单本身施政的才能,杜赫不看好历阳。这是他在行过历阳时耳闻目睹所见,因而深恐历阳那一幕蔓延到整个江东。

    这个问题过于宏观了,沈哲子即便在杜赫面前没有顾忌,也不好过于深入谈论下去。

    第二天一早,趁着杜赫休沐在家,沈哲子派人将其家眷接了过来。杜赫只身渡江,其本身倒没有多少亲眷,主要的亲人还是早亡杜乂的妻女,还有是随着杜赫名声渐起,渐渐依附而来的一些族人。人并不多,公主府内随便清出一个跨院安置下来。

    对于杜乂的女儿,沈哲子不乏好,不知怎样人家女郎竟得庾亮青睐选为皇后。再看到杜乂的妻子之后,沈哲子便明白了。这一位杜家娘子裴氏守礼之处近乎刻板,让人不敢有所懈怠,简直是一个翻版的庾亮。

    不过杜家这位小娘子倒是挺活泼,骤然搬进公主府来,看着什么都觉新鲜。这样的性情,倒是很得兴男公主喜爱,亲自领着那个小女郎在府游览一番。

    在将杜家人接进府内后,沈哲子也提前知会杜赫一声,若是事态紧张的话,他府内众多人包括杜氏家眷,都要快速迁往曲阿避祸,不再事到临头再去通知杜赫。杜赫对此倒也赞同,他要居住在台城,对于外间变故反而要迟钝一些。如今他与沈哲子,也算有了可以相托家室的交情,自然放心。

    如果说以往都是围绕京畿附近布置,那么近来沈哲子所忙碌的都是为他日后留在建康而做准备。但是随着人员刚刚有所调动,他发现自家已经被监视起来。

    午后台城,虽然已经时入深秋,但仍是一副忙碌得热火朝天的模样。各宫寺官署属员忙碌得脚不沾地,传送诸多诏令,其尤以属官最为忙碌。若由高空望去,犹如蚂蚁在热锅急速爬动不息。

    一连批阅签署十余份之后,庾亮才略得安闲,于座席伸一个懒腰,嘴角略带一丝讥诮。昨日苏峻排遣部属入都,言道宁愿外贬青州荒郡,不愿入朝担任九卿。台又因此事议论纷纷,都觉即便不论旧勋,单以武事而论,也实在不宜将苏峻逼迫过甚。

    对此,庾亮只是冷笑。假使苏峻真的没有二心,为何不肯奉诏归都?他召苏峻入都又非投闲散置,而是要担任九卿之尊的大司农。以寒素之家而列九卿,这在朝都是含有之殊荣,要知道前一任大司农乃是复圣颜回后人的琅琊颜含。如此优渥礼遇,他苏峻还有什么不满?

    况且召苏峻入都,又非要分拆他的部众,仍然交由其弟苏逸代领。如此都不肯奉诏入都,此人真的甘心流放边远小郡?简直可笑且不说苏峻根本不可能同意被发配,即便是愿意,此人久居西藩要害之地,若真叛国北投,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庾亮看来,苏峻之所以如此奏,不过是示人以弱,其心实在可诛,台为此讨论不休,实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至于如今都人心惶惶的形势,庾亮也并不过于在意。区区苏峻,名望不及王逆,兵员不及王逆。王门之逆那般势大又如何?还不是被轻松剿杀篱门之外

    且不说都这数万宿卫,早前他又下诏征召淮北郭默入都,郭默同样是北地宿将出身,武勇不逊于苏峻,再加宿卫历经阵仗的赵胤、周谟等将,对付一个苏峻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公务忙完之后,庾亮略一转念,传召一名仆从来,随口问道:“海盐男近来在忙什么?”

    那仆从听到问话,便将近来监视所得种种咨询汇报去,倒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不过是城内城外的财货调配。

    听过片刻后,庾亮便摆摆手,示意仆从退下。他倒不觉得沈哲子有什么能够影响时局的能力,只是这少年某些举动大概可以窥出一丝会稽的态度。时下各家逃离建康成风,沈哲子却独留在都,这不免让庾亮有些诧异,因而多了几分关注。但也仅此而已,并不值得过分心。

    :

0292 宿卫围府() 
整个十一月,建康城内气氛始终压抑着,唯一有点热闹的事情,便是北郎将郭默率众归都拱卫京畿。

    郭默归都那一天,建康城东面和南面篱门大开,早先城严密警戒也多有松缓,宿卫禁军甚至鼓动都人家离开家门前往一览军容。

    这一天,建康城内难得的又热闹起来,许多人涌街头翘首以往。一直到了正午时分,郭默才从城东青溪入城,率领数百骑士徐徐行过大街。

    沈哲子也坐在道旁阁楼观望郭默军容,可以看出来那数百骑士包括战马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体魄强健,气势雄壮,各披甲胄于身,腰悬环首刀,马畔挂着长长枪槊。一望过去,便有冲天煞气扑面而来,让人慑于军威而心旌摇曳,不能自持。

    坐在沈哲子对面的是郭诵和任球,任球还倒罢了,对军旅之事所知不多,只是如大街民众一般,望着郭默军如此精锐气盛,不免啧啧称道:“有如此敢战之师拱卫京畿,历阳未必为患啊。”

    听到这话后,另一席的郭诵冷笑一声,却不发言,只是望着骑着战马趾高气昂行过长街的郭默,神态颇有几分寒意。

    沈哲子自知郭诵对于郭默此人怨念之深,当年若非郭默轻弃李矩而南逃,荥阳局势不至于败得那么仓促,即便不支也能约束部众徐徐南来。但是郭默的背叛加速了荥阳部众的离心,李矩最终南来时,只有郭诵等寥寥百数人追随,以致衔恨而亡。

    但是如今,态度鲜明将郭默当做一张王牌看重,任其为后将军统率宿卫一部拱卫京畿西北防线。一旦历阳东来,那里或可能成为抵御历阳攻势的第一阵线,责任不可谓不显重。所以对于郭默,沈哲子眼下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对于信重郭默的举动,在沈哲子看来实在是一招臭棋。郭默此人武勇或有,但最大的劣势在于没有自身嫡系人马,一个流民帅最大的依仗不是自身武勇与否,而是有没有一众忠心敢战的嫡系部曲。引郭默归朝,想要重复早年平乱王敦的旧事,不免有些异想天开。

    而且郭默此人,实在节操有缺,弃军而逃的事情做了不止一次。指望这样没有担当的人托以重任,简直是在开玩笑

    但无论如何,郭默归都夸军这一件事情,总算对于京畿人心的安定有很大好处。绝大多数人是吃这一套的,人们之所以对历阳颇多忌惮,那是因为其军悍勇能战。可是看到军容不逊于历阳部的郭默淮北军归都,心内的惶恐多少能平复一些。毕竟朝廷还占着大义,且兵足将广,优势明显。

    这样的气氛并未保持太久,十一月下旬,大事接连发生,先是豫州祖约遣兵南下,与历阳兵合一处。旋即便是历阳部韩晃、张健攻破姑孰,大掠盐米而归。与此同时,苏峻正式于大江宣告南北,将兴义兵以诛权奸。

    这消息旦夕之间便传递到都,整个建康城为之哗然,合城动荡。当夜,早被逼迫无可忍受的彭城王与章武王便穿城投向历阳,这更加剧了纷乱的程度。

    第二天午后,有一队宿卫直接冲入公主府门庭,将负责接待访客的沈氏门生驱赶进府内,旋即便有一名年轻将领在一众不乏惶恐的沈家仆役们面前宣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