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339章

汉祚高门-第339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

    如今农业合作社这种模式,已经以武康为心,快速在整个吴兴风靡开来。一方面是因为郡府虞潭大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这种模式较之庄园式的封闭经营更有优势,能够快速裂变。

    以往的庄园过于保守,荫户的人身和财产都不归属于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很少,这造成了产能低下,并且资本的积累非常原始缓慢,扣除成本之后,真正的收获其实并不多。

    而合作社带来的是面向市场,精确分工,产业化、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换言之,大户们只要提供农具、耕牛、田种等等生产资料,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前提是放弃一部分对农户的人身控制。

    诚然人口对时下大族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财产,但从另一面看,其实也是负担。当年沈哲子穿越之初,那巨大的粮食缺口几乎险些让他家崩溃,这是荫蔽大量人口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当然,除了农业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本身的优势之外,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张,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商盟这个销售渠道。商盟的存在,能够让产出最快速、最便捷的得到变现,当跨地域的市场交易成为常态,那么以往的囤积变得没有意义,以往过于缓慢的经营也变得落伍。

    过往这段时间,沈哲子在乡接待许多来访的乡人,讨论时事之余,感受最大的是吴那种浓厚的、沿袭自东吴的封建世风正在破冰。人们讨论家业的经营,特别是年轻人,不再是以人口和土地为标准,而是以掌握的货和准确的利润为标准。

    当然,这一系列的变化,首要的前提是保证区域安全,保证生产和交易能够正常进行。像是以往,江东每有战事,必然是义军蜂拥而起,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交易更是无从进行。

    可是随着东扬军的成立,区域安全得到了保证,虽然吴兴仍不免人心动荡,但是正常的生产并没有耽误。随着各地今年都是普遍歉收,粮食将会成为后半年乃至于未来两年之内极为重要的政治筹码,吴兴夏粮已经入库,已经可以称得是时局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所以眼下,对于以沈家为首的吴士人而言,简直是国朝未有之优越局面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那是财大器粗

    :

0409 潜逃() 
沈家的术堂,可以说是沈哲子教育产业失败的产物。

    早年他颇有雄心壮志,遴选出来家一批少年想要教育成为自己需要的人才。但是随着他转居建康,这些少年们的教育也无以为继,除了其少数几个天赋不错的如马明、陈甲之类已经具体任事,剩下的已经有所荒废。

    对于如何安置这些少年,沈哲子也有些苦恼。虽然他们还没有达到熟读经义的程度,但识字率还是不错的,这在时下而言,已经算是稀缺人才。若任他们荒废下去,未免有些可惜。索性传信回家里,让三叔沈宏建一个类似术堂的所在安置他们。

    所谓术堂,那是不授经纬,只学庶术,简而言之,是一个职业培训学校。沈哲子很明白他并不是什么技术性人才,许多技法工序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很早开始较注重各类技术的理论记载,研究技术的同时,保持着同步的记载。

    如今将这些记载整理出来,便是现成的教材,配合着各个工坊的实践,很快能培养一批批的工匠人才。

    而且,乡人们对这种教育方式热情极高。在他们朴素的价值观,耕织只是糊口,经义太过虚妄,这些庶务的技术才是兴家的根本。一时间应者云集,大量人家都将子弟送来。如今,术堂所培养的许多人才,已经加入到各个工坊或是农庄的经营。

    早年用来培养歌舞伶人的前溪庄,如今已经改作了术堂,规模已经不小,甚至形成了阶梯型的培训体系。术堂的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如果不考虑前期的识字扫盲,几乎两个三个月能培训出一批合格的工匠。

    对于术堂沈哲子虽然没有具体的经营,但识字这一点却是强硬的规定,甚至要求这些学员们必须要掌握简单的应用写作,才准许他们入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积累起来第一手的实践操作经验,继而构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并且将识字这一件事,与乡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如此一来,不独许多贫寒乡人将子弟送来,许多没有什么政治资本的寒门,或是无望继承家业的世家庶子,都投身至术堂来,学习技艺或是单纯的攀附沈家。

    沈哲子今次归乡,除了看一看家乡的发展态势之外,也是想召集一批人才送往豫州。吴乡土的发展已经了轨道,未来豫州将是经营的重点,而且也是北伐真正的立足点。无论是行政性的,还是技术性的人才,都是急需。

    在外间游历了十多天,等到重阳过后,家人传信老爹将要归乡,沈哲子才又返回了家里。

    经历过早年一次的分宗,如今的沈家东宗非但没有衰弱,人丁反而更加兴旺起来。这是因为大量旁支的优秀人才都被吸纳过来,加随着东宗越发煊赫,以往那些分宗的族人也都不断央求,请求再归宗谱。

    早年的那场分宗,是为了确保能够宗族下一心,减少内耗,只能将一些心怀叵测的族人们清扫出去。但是如今沈家已经隐隐然成吴领袖,受到的关注也多了起来,对于一些确有改过行迹的分宗族人,也都开一面重新接纳回来,只是族规不免要严苛一些,事权不会赋予。

    这一次远游回来,又是大量族人迎出门来。如今的沈哲子,早非以往那个稚子,且不说其本身的势位,单单在战场厮杀出的名头,便已经让人心生凛然。

    对于族人们的过分热情,沈哲子也是笑纳领受。宗族大有大的好处,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筛选,他已经确定待到归都时,再带几个确有能力的堂兄弟,大可以丢出去历练一番。

    应付过一众族人,沈哲子才行进后宅去拜见母亲魏氏。

    大概是这些年日子过得较舒心,夫人魏氏除了更显富态一些,倒也没有太大变化,望着行进来的儿子,喜悦之余神色间不乏埋怨,让沈哲子坐到她近前来,凝望良久叹息道:“你们父子都是一般,常年居于外乡,留妇人孤独在家。好不容易归乡一次,转头又在乡游荡”

    严格说来,沈哲子跟他这位母亲较生疏,也不如跟老爹在一起那样诸多话题探讨、转眼有阴谋滋生的默契。当然这种疏离,也跟时下大家族里气氛差不多。

    听到母亲的唠叨,他便笑语道:“儿子不能常侍膝前,孝道确是有欠。这一次归家便不再出门,陪着母亲闲话解闷。”

    沈哲子话音刚落,旁边有一位姨娘笑语道:“郡师君都言夫人是怀抱数斗福禄落生人间,夫主英迈伟岸,阿郎俊逸无双,乃是咱们吴没人可及的无忧乡君。”

    魏氏听到这话,已是笑逐颜开,指着那妇人说道:“你呀,也不必羡慕,眼下怀抱物,是你未来衣食所依。小心教养成人,是与家有功。”

    “多谢夫人教诲,妾一定铭记不忘。”

    本来只是寒暄笑谈,那位姨娘觉郑重对魏氏施礼,神态间满是恭敬,不敢有一丝怠慢。接着她又望向沈哲子,脸笑容更是殷切:“还要仰仗阿郎爱护仆弟。”

    沈哲子笑着点点头,他不在家这几年,家里也是屡有添丁,除了他一个嫡亲的妹妹,还有两个庶弟接连降生。两个姨娘生了孩子,却不敢有半点争宠之念,单单沈哲子归家几日所见,每天都是争相在母亲面前殷勤侍奉,姿态甚至放得寻常侍女还要低。

    如此热切的逢迎,也颇让沈哲子感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份份笑颜背后,何尝不是对自己儿子深深的爱。不过几个孩子都还在襁褓之,算沈哲子想要提携爱护,那也是多年以后的事情。

    魏氏不满儿子长久都见不到面,但等到真正相聚,其实也没有什么话题可聊。强留沈哲子在身边小半个时辰,终究还是摆摆手让他走了,只是叮嘱稍后一定要带公主回内院来吃晚饭。

    在家里又住了几天,老爹还没有回家,却有一群意料之外的访客登门。

    “人言吴富足,果然是名不虚传啊此乡山水秀美,沃土流膏,民风也是厚朴,饮食风味十足,实在让人乐不忍去”

    在沈家百戏园那观景竹楼,庾曼之手托着满满一瓷盘鱼鲊,一边吃着一边绕楼观望,间或返回席轻啜一口美酒,神态无陶醉,口也是啧啧称赞。余者如谢奕等人也大都此态,很是醉心于龙溪的田园山水。

    对于这群旧日部下远来拜访,沈哲子也是颇感喜悦,临窗而立笑语道:“此乡虽然稍欠都繁华,但远离喧嚣的悠远意趣却是余者难及。如今两都颇多纷扰,诸位愿意趋静避闹,不妨客居一段时间。稍后让我家五郎带你们往乡各处游览一番,尽一尽地主之谊。”

    众人听到这话,都是笑语应下,当有几人更是忍不住笑语道:“驸马愿尽地主之谊,我等自然不会客气。不过相较于这山水之美,我等最好还是吴娃秀媚。早听说驸马家前溪伎乃是吴色艺翘楚,不知今次能否有幸一见?”

    彼此都是年轻人,眼下又没了下级的约束,言道这种勾人心魄的风流话题,众人都是兴致盎然,纷纷开口附和。

    只是听到这话后,席作陪的沈云却是一脸激愤状,哼哼道:“你们这群迷色之徒想得到是美妙,可惜晚来几年我家前溪伶人如何风采,连我都无缘见一眼……”

    “沈云貉你自己尚是乳臭阵阵,即便让你见到,也难领会佳人入髓妙趣。”

    “是啊,似你这种无须童儿,正是扑蝶抓蟹的年纪,想得再多也是劳神。不过今次你是好运气,态度恭顺一些,我等带你领略一番帷榻乐趣”

    庾曼之抱臂站在沈云面前,一副风月老手的高傲笑容。

    沈云不屑的瞥了瞥嘴角,只是望向沈哲子时,神态却是颇多幽怨,似是诸多愁苦不敢说出来。

    言道这个话题,沈哲子已经有几分尴尬,待看到沈云那幽怨眼神,当即便将脸色一沉,肃容道:“真是岂有此理你等风华正茂年纪,应当敏于德才,勤于王事,岂能沉湎酒色”

    终究是有长久积威,众人听到沈哲子呵斥,忙不迭将笑容收敛起来,一个个坐回原位去,却将疑惑的眼神望向沈云,不知道怎么好像触犯了什么禁忌话题。

    因为沈哲子板起脸来,接下来众人都不敢再说什么妄诞话题,宴饮直到晚间才散去,一群人便在龙溪庄里住下来。而后沈哲子安排沈云带着他们在乡游荡一番,见识到武康那种欣欣向荣的富足,不免惊诧不已。

    不过这群人也没有轻松太久,他们到来不久,随后便有消息自京口传来。刚刚接到消息那一瞬,沈哲子诧异之余不免有些羞恼,原本还以为这群人是感念旧谊,没想到却是畏罪潜逃到他这里。

    “给我把那群家伙抓回来”

    :

0410 临海郡公() 
一群人低头坐在房间,神态局促扭捏,偶有抬头看到沈哲子双眉紧锁凝望着他们,便忙不迭将头低下去。手机端 。

    得知这群人在京口犯了什么事情,沈哲子一时间真的又是好气又觉好笑。气得倒不是这群人犯的事情本身,而是他们居然隐瞒不报,莫非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