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356章

汉祚高门-第356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便是地,仍然是以酬记功,以事功兑地,可在两都之间随意选择无主之地,上限十顷。”

    时下的商贸交易,运费在成本之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类似盐米这一类的大宗交易品,运费甚至要远远超过货品本钱数倍。如果能够在就近市场的位置占据一个产地,那简直就是坐地生钱的买卖!

    江东最大的市场在哪里?京口和建康,这两个地方人口密度最大,市场潜力也最大!

    沈家之所以能主导商盟,除了本身雄厚的乡资和越来越高的势位之外,就是在京口市场开拓最初,便在京口周边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只要将这些土地潜力都挖掘出来,同样的货品直接供向市场,单单这当中生出的运费成本,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诚然江东至今都是地广人稀,但是真正靠近市场、有巨大潜力的土地毕竟是少数。虽然早先建康周边封赏出大批的土地,但是如果不限于耕种的话,许多无法开垦的山岭沟渠之类荒地作为手工作坊用地也足够用。

    这些土地对于商盟内这些没有政治优势的人家而言,同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这些手工作坊由于要面向市场,没有庄园经营那么高的封闭性和荫蔽性,便于管束,同样能给朝廷带来大量的税收。

    “还有一点就是,工期之内,各家舟船车马优先通行,沿途一应传、邸、市、埭、桁、渡、津之类,优先供给。”

    相对于前两个条件,这第三个就有点虚。传是驿站,邸是官署,市是集市,埭是堰埭,桁是浮桥,渡是舟船,津是渡口,涉及到货品运输的方方面面。这些建筑之类,有的是地方官府经营,有的干脆就是豪族私设,任何一个点被卡住,货品就要长久搁置在这里,以至于延误商机。

    沈家在商盟里占据大量的股份,就是因为整个吴兴几乎所有私修的埭、桁、渡、津之类都是他家的。物流保证绝对畅通,也是商盟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但是说实话,这一个许诺其实只是一个空头支票而已。假使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够有这么强,中枢财政乃至于权柄也就不至于这么恶劣。

    如今吴中还算是好的,换了荆州、江州之类,地方上的官府或者豪族,私修桁埭之类泛滥成灾,设卡收费,就连往建康运送的台资赋税之类都敢拦截!商贾之类,如果没有过硬的背景,简直就是寸步难行!总之就是,物流条件极度恶劣。

    虽然这个许诺有点虚,但有总比没有好。有了这一个许诺,他们也算是奉诏办事,地方上即便有为难,也会有所收敛,较之早先一家舟运情况要好得多。

    况且,即便没有这一个条件,单单前两条,已经让人心动不已。

    等到沈哲子讲完,厅中众人都是鸦雀无声,一个个都在低头沉吟,消化沈哲子所抛出的这些讯息。如果换了一个人说这些,他们多半要嗤之以鼻,因为条件实在是优厚的过分。类似雇佣大批匠户,或者在京畿周遭置业,这根本就是用钱都买不来的好事!

    但这话是从沈哲子口中说出来,听在他们耳中,分量已经是迥然不同。且不说过往他们在商盟中获利已经极多,单单刚才亲眼所见就连宗王拜访都被拒之门外,可见如今的沈家已经达到怎样的高度!

    良久之后,席中才有一人发声道:“驸马但有所言,必是一诺千金,这一点我等乡人都是信服。不过有一点,我等供给物料可以,但是能不能不以料钱结算,全都折算成为事功?”

    此言一出,众人都纷纷抬头望向沈哲子,这一点恰恰说中他们心声。钱财他们是不缺的,料钱那一点收益也不放在眼中,但如果能用钱财兑换事功再折算成这些优越条件,那对他们来说吸引力可就太大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一方面是因为中枢权柄羸弱,不可能在这么重大的事情上出尔反尔,一方面则是因为沈家势大,给他们提供了强力的政治保障。

    沈哲子闻言后则摇摇头,笑语道:“实不相瞒诸位,朝廷能够开出这一个口子,我家也是争取良久。如今是因为宫苑亟待修建,条件才会优越一些,日后再有工事,不可能会有这么优厚。我也是抓住这个时机,优先推荐乡人。”

    众人闻言后不免有些失望,丘家那个老者丘澄开口笑道:“能得这个机会,我等已经要多谢驸马运筹之劳。若再不知足,那实在说不过去。”

    听到这话,众人也都纷纷点头,不再强求,转而多谢沈哲子带契之情。

    沈哲子见状后便又笑道:“诸位倒也不必灰心,如今京畿这个模样,来日肯定也要大举营建。诸多工事虽然不能再尽属乡人,但工事浩大,诸位也可以尽力争取啊!”

    听到这话,众人眸子都是一亮,纷纷问道:“倒不知新都要用工几何?”

    这一次不用沈哲子作答,庾条已经在席中笑语道:“这一点台中尚未有定论,驸马倒是有建策,来日新都营建合共三十六坊,每一坊深阔不逊一城!”

    说着,庾条便将更细致的构建图纸分发给众人传阅,众人将这图纸捧在手中,仔细观阅之后再闭目想象,不免都心折于这份构想之宏大,简直就是江东之未有!原本他们还担心工事太少争抢不到,现在看来,就算他们输尽家资都不可能完成工事啊!

    “这仅仅只是一构想而已,台中是否通过还在两可之间。就算来日要一一营建,也非一蹴而就之事。总之,还是做好眼下事最重要!”

    沈哲子又笑着对众人说道,他之所以早早抛出一个整体的规划,就是为了给人描绘一个宏大前景。假使未来的都城会是这么大规模,那么他们先期的投资回报前景也是巨大!

    京口那个庞大市场形成,一方面是北地的战乱,一方面是京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虽然建康这里时常并不算小,但是与政治合流太密切,错综复杂之处尤甚于别处。

    如果强硬的冲进来与人争抢,不止会加剧矛盾,而且内耗会极大。那么不如干脆直接把市场做大,让每一个入场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且这样一个耗日持久的工程,不止会让建康城更加活跃,更能把江东的人力物力集中于此,届时也好往江北吸引。

    原本吴中的钱粮之类,要运去江北支持江北的经营,单单路途就极为遥远,现在有了营建新都这个工程,以建康作为中转站,可以节省大量的消耗。而且沈哲子的目的还不只是吸引吴中物力,像是荆江之类的豪族,也都打算次第吸引过来。

    这种以政策吸引民资的手段,在后世并不罕见,哪怕在时下,其实也都有例可循。往常江东或是天灾或是人祸,朝廷中枢用度不足,往往要各方豪族捐输,或是许以官位,或是给予其在地方上荫蔽人口和土地的特权作为交换。

    沈哲子不过只是换了一个方式而已,置于一个统一的规划之下。

    烂船也有三斤钉,东晋这艘破船虽然颤颤巍巍,但也不是全无价值。就像后世许多公司破产清算,债务剥离,产业分拆之类,许多效益不错的产业一旦脱离原本的构架,反而能爆发出极大的潜能。

    沈哲子所做的这些,其实也是类似。如今的他,并没有掌握全局的能力和资历,但可以掌握一个方面。以营建新都这一个目标,来梳理构架起一个资源的集合渠道,继而引导这些资源往何处去投放。

    北地的糜烂不是顷刻之败,是积累了百年以上隐患的一个集中爆发。而想要北伐收复故土,也绝对不是一战或者几战之功,一支强军、一个权臣,这样的组合太单薄。

    旋进旋退,这样的拉锯只是让北地反复被蹂躏,元气更加损耗。要知道北伐所面对的敌人不只是如今占据中原之地的羯胡,还有后继的鲜卑几个部族。用最少的消耗干掉羯胡,这样才更有底气去面对更凶狠的敌人!

    经过了在沈园这一场谈话,吴兴这些人家都加快了钱粮的调度,修建宫苑的工程也正式开始。

    这一天,谢奕入府拜访,同时对沈哲子发出了邀请。看来经过反复的权衡后,谢裒也终于做出了选择。

0430 都中米贵() 
二月早春,寒食将至,气候在回温,建康城也在复苏。

    早先被安置在难民营地的那些难民仅仅只是建康人口的一部分,另有许多大量的所谓良家散布在城中。但是因为各项物资的匮乏,过去的这一个寒冬他们也只是勉强糊口,随着长干里等区域被次第拆除,这些人如今都聚集在了秦淮河两岸。

    吴中运来的物资,解了都中用度匮乏的燃眉之急。如今在秦淮河两岸,到处都搭建着竹棚水排,岸边上停满了货车,上面装满了钱绢之类。一俟有货船自河道上驶来,即刻就会有大量的人一拥而上,准备哄抢交易。

    斗米数百钱,斗盐千数钱,在这水道上只要有货,便不愁销路,不愁卖不上价钱。那些侥幸争抢买到货品的人家,干脆利落的财货两讫,而后便会有家丁们用牛车、用竹筏运载着再往城中去,或是自用,或是倒卖。

    因为物资的奇缺,如今的建康城内市场乱到超过一里,货品便是两个价格。如此混乱的市场,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小民之家破产,而那些参与囤积的人家,一来可以借此大量获利,二来还能趁乱大举隐蔽人口,可谓一举两得。

    而在这件事情上,朝廷已经完全没有话语权,因为中枢财政的恶劣,对市场的话语权几乎为零,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手握资本的人家兴风作浪。

    沈哲子骑在马上,沿着秦淮河缓缓前行,与他并行的是庾曼之和沈云,再后面则是兴男公主乘坐的牛车。

    望着喧闹的河道两侧,庾曼之一边抖着手里的马鞭一边叹息道:“原本只以为兵灾才是人世第一大害,现在才知道这世上太多杀人手段根本不必两刀。昨日我家人入市购米,驸马知不知斗米几钱?足足千五!这些黑心商贾,简直不给人活路!往常石米都不足此价,搅闹得世道不宁,他们又有什么好处!”

    沈哲子听到这感慨,不免有几分尴尬,如今都中各种商品,其实不过只有三个来路,京府、吴中和江州。其中京府和吴中,倒也不必深思,就是沈家领导的吴中商盟,加上庾条他们那一群隐爵侨人。

    而江州方面倒是也有大量商旅贩运物资北上,但都被宣城的庾怿卡在了姑孰附近。说穿了,如今都中的物价之所以混乱到这一步,相当一部分就是沈家和庾家在推波助澜。庾曼之这当着和尚骂秃驴,顺便骂了自家老子,倒是让沈哲子不知该如何回答。

    沈云倒不知自家如今也是大得其利,只是因为听到水道上那些货商大多口操吴音,情感不免有所偏向,闻言后便说道:“庾长民你就是个老兵之才,只见到都中物价高企,可知这些商旅北上也是劳苦巨耗!不要说都中米价,就连我家乡中,年初也到了斗米百钱!如果没有这些商旅北来,都中饿死的人只怕更多!”

    “哈,沈小武你这是狡辩!你也说你乡中米价才百钱,货运南北,就算两三倍利,难道还不够他们赚的?现在是几倍?足足十数倍啊!”

    庾曼之忿忿道:“依我来看,就该把这些罔顾民生、囤货待沽的奸商统统杀掉!早先叛军大索江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