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368章

汉祚高门-第368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保持住冷静,只是催促宿卫们:“快看看人还有救没有?”

    一边说着,他一边快步行下殿来,眼见有人惊骇之下已经起身要往殿外跑,已是大声吼道:“各居席中,不许妄动!宿卫守住殿门,不准任何人出入!”

    话音未落,他已经冲至薛嘏身边,推开面前一名宿卫,便看到薛嘏视线已经涣散,呼吸也停顿了下来。

    此时殿中能有主见者已是绝少,每个人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惊骇之色。温峤双眉紧锁,视线直接望向不远处的沈恪,待见沈恪也是脸色苍白、呼吸急促,惊慌之处与旁人无异,心内不免生出疑窦。

    随着宿卫们守住殿门,并且冲入殿中,整个殿堂里混乱了好一会儿才渐渐恢复了安静。这时候王导也已经从席中再次起身,在两名宿卫搀扶下步下殿来,两眼死死盯着薛嘏横倒在地、胸口仍插着短刃的尸体,脸色已是变得一片铁青!

    温峤鼻孔中喷着粗气,原本因为中风后遗腿脚有些不便,这会儿激愤之下却是健步如飞,他左手紧握着如意在殿中行来行去,两眼却如利剑一般在众人脸上一一划过。

    原本负责当值的宿卫将领这会儿也是满脸大汗,跪在殿下不敢抬头。温峤行到他身前,抬起脚来一脚将人踢翻,怒吼道:“自缚滚去廷尉……”

    讲到这里,他话音又是一顿,直接自怀中掏出印信砸在那宿卫将领怀中:“速去将卞敦招至台城,他若不行,就地斩杀!”

    听到这杀意凛然话语,殿中众人心内更是一惊,这会儿心内再也没有了什么算计,只是浑浑噩噩,半晌都理不出来什么头绪。

    纪友身份所限,座次在殿下很偏远位置,他倒看不见具体的细节,但薛嘏自戮之前那一番可称慷慨的陈词倒是听个真切。虽然此人结局已经注定,但眼睁睁看着对方横死在自己面前,心内终究有些不适。

    他没想到薛嘏会选择如此壮烈的一个方式,甚至于他压根就不觉得薛嘏够胆量赴死。

    所以眼下他心中的震撼也是极大,这薛嘏死前一刻高呼要以一命换取朝野靖平,倒是可以解读为宁死也不愿因为自己的缘故而让朝廷内陷入党同伐异、互相攻讦的乱局中。这样的死法,诚然要比服毒暗室、留书而亡要壮烈得多,能给人以更大震撼,能得一耿介无瑕之名。

    看来这薛嘏也是经过了良久的思考,哪怕已经确定结局,仍要将这一条命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人生大事,生死而已,名利所驱,生死却又是这么的不足为念!

    “物议杀人!物议杀人啊……诸位,这是否就是你们乐见的结果?”

    王导神色由铁青转为萧索,语调更是悲凉。但无论神情流露如何,都不足宣泄他心中激涌的情绪。从昨天到今天,他设想过众多将要面对的局面和要采取的措施,但却万万没有想到,反击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来临!出乎意料,猝不及防!

    纪睦自席中行出,解下外套氅衣盖在了薛嘏尸体上,望向王导和温峤涩声道:“是否要通知薛君家人?太极殿尊崇肃穆之地,岂可久列人臣之尸……”

    王导面色沉凝,微微颔首。而温峤则吩咐宿卫道:“守住此殿,不得军令,不许人随意出入!”

    接下来,他又望向王导,继而又望向几名自殿上行下来的两千石大员,轻叹道:“发生此等事,我等俱难辞其咎,诸位是否一同往建平园请罪?”

    众人又能说什么,只能默默颔首。于是温峤转身对殿中其他人说道:“委屈诸位暂居殿中,我等先往建平园去请皇太后陛下诏命,归来后再作商议。”

    ——————

    “发生这种大事,你怎么都不告诉我一声!就算妇人浅见,拿不出什么主张,但也总要同忧共喜,才是夫妻之情!”

    兴男公主叉腰站在沈哲子面前,俏脸气得通红,自家夫郎在都中被人构陷,她居然还是从外人口中听来,这让小女郎心情极为恶劣。

    沈哲子放下手中笔,笑语道:“不过是一些闲人的流言蜚语,算不上什么大事,也不必紧张。”

    “再难的事情你都做成,我哪里是为你紧张!今日本来和东海王妃约定出游,她却迟迟不到,派人去询问她反倒诧异我居然还有心情外游。你说气不气人?”

    兴男公主讲到这里,已是又气又喜:“我家夫郎高才,狂风骤雨也作细雨清风,再大难关都能大步揽过,我怎么会没有心情?你若是早告诉了我,直接就能还言回去,现在再去回话,怎么都差了一点意思。”

    沈哲子听到这话后已是一笑:“你只念着旁人又无你这般幸运,遇事难免战战兢兢。无盐西子,貌不相同,也难共言。既然已经不能出游,那就待在家里休息一下吧。”

    公主见沈哲子案上摊着许多文卷,便也不再打扰,只是退出前又问一句:“真不是什么大事?”

    打发走了公主,沈哲子才又伏案疾书。他虽然人在东郊,但是与台城之间却几乎一个时辰通报一次消息,事态的最新发展倒也清楚。

    温峤调用宿卫控制台城的举动,应该是要防止事态再往外扩散。这种求稳之心,倒也正常。但是这种强行弹压下去的平静,却不是沈哲子想要的。既然有人要闹,那不妨就闹个痛快,一次将戾气发泄干净,来日就算想闹也没了精力和底气。

    过不多久,一封信已经写完,吹干墨迹之后,沈哲子便让人快马发去宣城庾怿处。早先他还给了京府和会稽都送去了信,有人要挑衅,那他也奉陪,只是战场有多大,却是他说了算!

    在房中枯坐到午后,期间又接到两次自台中传来的消息。一直到了傍晚时,沈云才在外间匆匆行入,禀告道:“阿兄,虞公已经过了破冈渎。”

    沈哲子点点头,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继而便让人取来甲具披挂整齐,临行之前他吩咐任球道:“打点好行装,若是事情顺利,明日午后我就回来。”

0443 夜中喋血() 
入夜时,沈哲子率众在都南接到了虞潭。

    虞潭今次归都,也是显用,虽然诏令早已经下达,但安排吴兴郡中的事务,加上招募随其来都的随员门生之类,又担搁了几日。

    一路北来,单单随从之类便有数百人,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较好人家子弟。中护军也是开府重臣,虽然台中这里各方肯定要安插一部分人手,但是主体自然还是要看虞潭的意愿。

    所谓世祚两千石作为士族的一个标准,除了职位本身所带来的权力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借助职位支撑起的举用和推荐所编织的人脉网络。

    虞潭归都显用,大量乡中人家都派子弟随行,谋取一个前程。日后他不在了,别人家也会如此来提携他的子孙家人。这是士族在政治上得以长盛不衰的人情保障,加上九品官人法的法理所依,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上升渠道。

    原本虞潭还要几日才会到达都中,但是因为沈哲子传信都中形势有变,所以他在行入丹阳境内后便离开随员队伍,快舟疾行,昼夜兼程,一天多的时间便赶了三四天的路程。当然这也得益于对水道的掌握,否则虞潭最快也要在明天午后才能到达。

    一俟见面,沈哲子便在马背上对虞潭施礼道:“戎甲在身,不便全礼,还望虞公勿怪。事态紧急,都中乏人坐镇,只能请虞公疾行。”

    “郎君不必多礼。”

    虞潭已是年近七旬的老翁,昼夜兼程赶来,精神也颇倦怠,只是在看到沈哲子全副武装、而其身后悍卒也都甲衣森严,透出一股肃杀意味,便忍不住微微皱眉道:“都中形势已经恶劣至此?”

    “眼下形势尚未大崩,但是人心叵测啊!”

    沈哲子示意亲卫将虞潭搀扶上一驾早已备好的马车,继而自己也登上车驾,继而便命人顺着都南大道前行:“如今诸多廷臣都被召集在台中,王温二公坐镇约束,暂时台中应是不乱。但廷臣也都皆出各家,想要完全隔绝内外绝无可能。”

    沈哲子自有其消息渠道,当然别人家肯定也有。王导和温峤以为能够控制住台城,便能镇压住都中的整体局面,这想法不免有些乐观,小看了人在利益驱使下能够滋生的胆量。

    而且由于大量为官者被困在台城里,各家留守的族人反而不能敏于时局,所见只有眼前一斑,所虑也只有一家利害,闹出的乱子或许还会更大。

    虞潭虽然也对时局保持着关注,但终究是多年不履京畿,便详细问起今次乱起的缘由,待听到薛嘏因廷议而被殴打借以污蔑沈哲子,他便忍不住叹息道:“往年都中虽然纷乱,但也只是限于君子之论。似今日这种阴祟之举,实在是世风大崩啊!”

    沈哲子闻言不免一笑,却不作评价。政斗向来没有干净纯粹的,所谓君子之争只是屁话,真到了关键时刻,亲娘老子都能不要,还谈什么风度雅量。

    今次事情起因说到底不过一件小事而已,只是因为放在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里,加上沈哲子也并不打算忍辱负重,因而才又扩大之势。若是在局势平稳的时节,没有太多人推波助澜的话,即便有些骚乱,过后也是一笑释之,不会有太大的回响。

    无论乱到何种程度,手中有兵,心中便不必惊慌。在庾亮执政的时候,沈哲子就在刻意培养自家在京畿附近的力量,等到他收回建康的时候,动作不免更大。

    如今他在建康城内外,随时都能调集两千人以上的成建制部队。虽然人数上没有太大的增益,但是这两千多人却拥有充足完整的军备,不逊强军,这一点便有些吓人了。

    当然,现在并非法理全无约束的大乱年代,所以这一部分力量是不能直接摆出来的。因而,他要等到虞潭这个新任的中护军到达建康,才有正当的理由用兵。

    “眼下都中宿卫六军缺额甚多,不过七千之数。台中约有一军之数,建平园亦有两千余宿卫军士,余者大部分都在石头城。”

    眼下都中宿卫远非庾亮在世时可比,当时庾亮可是准备了数万宿卫用以抵御苏峻。叛乱之后,这些宿卫离散加上战死,缺损大半,加上都中用度不足和各地方镇有意压制禁卫规模,因而眼下都中宿卫尚不足万人。

    如果只是维稳,这些兵众自然足够,甚至还有超出,那是因为江北已经无险可守,为了防备北地敌军突入骚扰。但是都中如果稍有变故,这些兵力便有些捉襟见肘,比如眼下。

    都中只能作重点防御,建平园和台城两处地点便占了过半的兵力。而都外只有石头城一处防点,其他地方或许还有郡府和县署吏员们维持秩序,战斗力则是微弱,基本上等同于不设防。

    当然,眼下都中的混乱仍然仅仅只是政斗而已,并非强敌压境,这么布防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不要忘了,都中除了普通民众之外,尚有超过十万之数的难民被集中管制着。

    小民不足为虑,第一是分散,难以组织起来。第二是短见,一旦遭遇变故,没有一个明确的斗争目标。

    但是,眼下都中的难民们都是被聚集在几个地点,并且随着劳作分配和衣食供给,已经形成了一个组织构架雏形。

    而且,随着长达半年的叛乱,再加上整整一个寒冬的饥馑折磨,这些小民的忍耐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