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386章

汉祚高门-第386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云貉这么上进,既然你要学,阿兄自然教你。三郎你反正也无事可做,那就一起来吧。”

    两人听到这话,表情便是微微一僵。庾曼之神态幽怨的看了沈云一眼,沈云则是满脸无辜的翻个白眼。8。。。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书吧”,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0462 门生云集() 
沈哲子之所以要抓这两人壮丁,单纯就是看他们过得太轻松自在了些。曾几何时,他也有呼朋唤友、寻欢作乐的纨绔追求,可是多数时间,都苦于分身乏术。

    看着自己的梦想被别人完成,不会有愤慨,只会有欣慰。

    庾曼之和沈云两个耷拉着脑袋跟在沈哲子身后进了一个偏院,看着他吩咐召集众多门生,看起来像是要有什么大动作,脸色不禁更苦。他们倒不是畏惧任劳,关键是眼下也无兵事可用,埋首案牍又哪里比纵马郊野来得快活。

    “你们两个常在近郊浪荡,可知哪里分布的荒冢多?”

    等着任球去召集门生的时候,沈哲子问这两人。

    “荒冢?那自然是都南五冈,丈圆之内,尸骸层层叠叠,晚来阴气森森,生人都不敢靠近那里。就连我等游猎,也都少有往都南去。”

    庾曼之不假思索道,继而又不乏好奇问道:“驸马问这些做什么?”

    都南五冈,是建康城南几座山岗的合称,包括沈哲子先前去的梅冈,还有石子冈。尤其是石子冈那里,一直到了后世都是乱葬岗。后世比较著名的南京雨花台,便位于这附近。

    “除了五冈呢?”

    沈哲子又问道,建康城要改造营建,所需建材良多,京畿周遭这些山林只怕都不能幸免。既然动念要做,不妨做个彻底,而且不独那些有名有姓的旧姓人家,像是石子冈那个乱葬岗,沈哲子也打算整理修葺一番。

    虽然往者已矣,但这件事如果能做好,对于生者是有极大的情感慰藉。

    “我们出城也是游猎,又不是寻访什么荒冢。莫非,驸马你打算发掘……”

    庾曼之讲到这里,看向沈哲子的眼神便有些古怪起来。两汉以来,厚葬成风,盗墓的行为在时下民间也是屡禁不止。就连卞壸这个忠烈之士,几十年后墓穴都被当时人给挖掘。

    “难道家用已经艰难到这一步……既然阿兄有打算,这事也不好托于外人,就让我……”

    沈云话讲到一半,额头已被沈哲子抛来的弹珠砸中。

    “就让你什么?你这小子居然也知道家用艰难?眼下浪荡不治业,来日二兄就是你的榜样!”

    沈哲子笑骂一声,为这两人脑洞感到心累,且不说那些无人收捡的荒冢有无陪葬,就算是有,他带人去挖坟的时间去做别的,所获未必就差。

    况且他对鬼神之事,那也是存而不论。野史轶闻还说温峤家的温放之在交州就是因为挖人坟墓,被鬼魂报复而亡。此一类事信或不信还倒罢了,关键是没有必要。

    “你们也不用乱想,郊野多无嗣荒冢,即便不言阴德,那也有伤人和。眼下都中大建那是为生者安定,至于亡者也不能置之不理。稍后我准备上奏请议将那些荒冢迁移改葬到一处,就算不享生民之祀,最起码也能得一安居冢穴,告慰生民。”

    沈哲子指着两人说道:“这不是什么国用之事,但也颇多繁琐。你们两个终日浪荡,心性都变得散漫,不如帮忙做一做事。假使能有一二贤迹,日后也能多得几分信重。”

    听到沈哲子不是要抓他们去台城任事,两人才松一口气,可是听完这话后,还是一脸为难之色。去将那些荒冢挖出来改葬?这事想想就觉得晦气。

    “阿兄,这种事旁人都不沾手,你又何苦要自己去招揽?那些荒冢,如果还有子息,儿孙都不在意,咱们就算帮了忙,他们也不会感激。如果绝了子息,那是命定如此……”

    沈云小声嘟囔着,就差说沈哲子没事找事了。

    庾曼之倒是能想明白这件事当中蕴含着的政治机会,但也实在很难心甘情愿。

    “少废话,就这么定了。云貉你不是想要我那驾亭车?如果事情做得好,那车就归你了。还有三郎,你如果敢偷懒,那我就传信给小舅,让他送你去国子监入学。”

    “知道了。”

    庾曼之听到这话,脸色顿时一垮,顺从的点点头。

    而沈云脸上则露出了喜色,他本身就没有任事,年初因功赏赐的一些财货早被他老子那个吝夫给盯上送回了家里,想摆场面也摆不出来,因而对于沈哲子这个条件很是心动。沉吟半晌后,他才又说道:“除了亭车,我还要两套明光铠,十套具装……”

    “要那么多做什么?”

    听到沈云狮子大开口,沈哲子便皱起了眉头。明光铠就连他的收藏也不过只有十几具而已,而且还都是中朝旧物,如果不是历阳军洗劫了朝廷的军备库致使这些甲具流传出来,他也搜集不到这么多。

    前段时间他荫匿了那么多的匠户,甚至找不到一个系统掌握全套工艺流程的匠人。说起来这一点,也实在是让人丧气。时下的军械打造,明光铠的技艺无疑是最顶尖的,大量优秀的匠人都被集中在了洛阳。

    江东这里中兴建制,可是元帝在做皇帝之前,不过仅仅只是东海王司马越的一个小马仔而已,不可能也没有意识网罗此一类的匠人。北地大乱之后虽然流民大举南来,但真正掌握核心锻造制甲技艺的战略型人才,其实并不多。

    其中相当一批,都在东海王司马越被石勒打败以后,落入了羯胡掌握之中。另一部分则西逃,入了关中。

    “云貉眼下在都中也是名气不小,名下已经记了十多个门生。”

    庾曼之笑着解释道,而沈云则脸色羞红,一脸期待的望着沈哲子。明光铠那威武霸气的造型,他可是眼馋许久,难得有个机会讨要,心里火热得很。

    “明光铠你就不要想了,马甲具装你要了也没用。再废话,连亭车都没有了!”

    搜集这些珍贵的甲具,沈哲子都是准备送去乌江自己的封国,让那些匠人们钻研技艺,自然不可能拿出来给沈云胡闹。

    沈云听到这话,顿时蔫了下来,不敢再坐地起价。

    过不多久,门外涌进来二三十人,都是任球奉命召集来的沈氏门生。在时下而言,门生的意义虽然跟部曲奴仆等同,但是没有奴籍,而且包含的范围也更广。

    而沈哲子在都中这些门生,除了家中荫户提拔上来的之外,也有大量的寒门良家子投献入门,希望借助沈家的权势和门路谋求一个进身之阶,性质倒是跟任球差不多。

    这些门生除了要听候差遣以外,有家资殷厚的往往还要不间断的给主公输送大量的财货。从这一点来说,门生倒是跟战国时期的食客类似。

    不算自家带来的人,沈哲子单单在都中招纳的门生便有将近三百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不是走投无路、委身为奴者,有的像是任球一样在乡中略具薄名,有的像田景之类本身有才能而被沈哲子招揽,各自都有门路和才能,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奴仆,这已经是一股相当重要的力量。

    沈哲子眼下哪怕什么都不做,单单门生的进献每个月便有十数万钱之巨,这让他很有一种上海滩杜老板的感觉。他自然不需要依靠这些门生进献过日子,但这却是时下的风气,许多南北名流本身并没有经济才能,只能依靠这一桩进项来过日子维持用度。

    所以沈哲子也不好标新立异,免了这些门生的进献。况且说实话,这些门生投入的越多,也才能更容易获得信任和机会。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近来那场风波之后,为了避免被清洗,投入到沈家来表明立场,听用免祸。

    诸多门生,有的已经被挑选出来派往各地任事,有的则有自己的家业,只有主公召集吩咐的时候才会到府上来。真正留在家里听用的,便只有眼前这些。

    待到这些门生入门,沈哲子便将刚才吩咐庾曼之和沈云的话再说一遍,吩咐这些人整理出来一个章程,然后将任务分派给每一个人,各司其职。他遣用这些人,其实也是在挑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再给予举荐任事。

    沈哲子这些门生,素质都比较高,本身就是被从诸多投献者中挑选出来。像庾曼之先前所抱怨的门庭若市,其中很多都是想要投献入府的。

    人红的好处体现在这里,沈哲子眼下既年轻,名望又高,前程一片光明,尤其眼下沈家还主导着营建新都这样一个大工程,因而想要投靠他的寒门子弟也是极多。甚至不乏人直接拉来大车的财货,只为能够成为门生。

    沈哲子如果放开口子接纳的话,门生数量肯定要陡翻数倍都不止!眼下在都中寒门子弟中,能够成为驸马的门生本身便是一件颇为值得夸耀的事情。也正因此,这些门生的主动性都非常高,有什么事情吩咐下去,都能完成得很好。

    望见这些门生们各抒己见,整理章程,沈哲子看着其中一个比较活跃的年轻人,心念便是一动,摆摆手说道:“卞七郎,你过来一下。”

0463 重整家业() 
被沈哲子唤过来的年轻人名叫做卞章,琅琊人,身世可谓多舛。去年庾亮执政之时,要清除宗室力量,琅琊卞氏因为与南顿王司马宗过从甚密,加上其家在郡中过分活跃,所以被郡中人家借此攀咬,惨被灭族。

    因为忠仆舍命相救,这个卞章与老母侥幸活了下来,然后便一直托庇于沈家。而这个卞章,也因此成为沈哲子的门生之一。

    “郎主!”

    听到沈哲子的招呼声,卞章匆匆行上前来,深施一礼,然后便端正的站在沈哲子坐席前,等待询问。

    “先坐下吧。”

    沈哲子示意沈云挪去庾曼之那里,腾出位置来。待到这卞章入座,才笑语道:“常听任令道我,七郎你做事勤勉能劳,也不乏规矩应变之能。天道酬勤,这很好。”

    沈云坐在旁边,瞪大眼望着沈哲子如何勉励门下,毕竟他也是有门生的人了,想要学上一些日后也养成堂兄这种气度。

    “多谢郎主称许,仆下所为只是本分,难偿大恩之一二。”

    卞章脸上洋溢着喜色,他在原本家族中便不受看重,家族灭亡后更是微尘一般渺小,身为一个罪户,可以说未来前程如何,都是系于主公一念之间。

    可是随着主公在时局中益发显赫,投入门下的人也越来越多,他自己又没有别的依仗,更不好被注意到,只能加倍的勤勉做事。哪怕只是简单的被称许一声,与他而言便能带来际遇的极大好转。

    “我记得你家中尚有老母在堂,勤勉于事是好,但也不要疏忽了供养高堂。东郊石昌里有一个庄子,近来刚被整理出来,若是家居逼仄,不妨把家室安养在那里。”

    身为主公,既然接受了门生的效忠,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任务,或是负担其生活用度,或是提供前程机会。

    沈哲子年初得到的赏赐田产极多,不过他现在正是集中人力和物力去建设自己的封国,所以都中一部分产业,也在放手交给门生去打理,自己不再亲自过问。

    当然他也记得早年家中各处农庄管事将收益截留自肥的事情,不独只是收益的损失,更会造成效率的低下。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