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398章

汉祚高门-第398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润沉吟许久,最终还是开口道来因何结恩于桓温,不敢有所隐瞒。

    沈哲子听完后只是微微点头,对此不作评价,转而又说道:“前日我家有江州来客到访,其中一个名为胡厚霖,与你是什么关系?”

    “若为南昌县人,应为小民宗中旧亲。只是小民之父离乡年久,老死蛮土,小民功业未就,也不敢归乡拜望,已是疏离良久。”

    胡润认真作答道,眼下他心情已经变得纷乱,不知该再要如何为自己审辨,只能维持一个恭顺的态度,有问必答,顺便将自己的身世描述一遍。

    “那么我能帮你什么?你又想从我这里得些什么?”

    沈哲子又问道,他掏出折扇在对方肩上点了一点:“起来说话吧,我对你也无问罪之责,不必大礼相拜。非礼不受,非礼勿请。若是没有话说,你现在就离开吧,我可以当作没见过你,只是以后也不要再在桓元子身畔出没。他父舍命挣来的清誉,不能随便受污。”

    胡润闻听这话,身躯已是一颤,但他却并没有起身,而是拜得更低:“卑劣罪民,岂敢多望。侥幸得活,本应长匿乡野,老死不出。只是先人殷切之望,须臾不敢有负。庸才难弃,俗念灼人,愿为牛马之劳,唯乞驸马不弃。”

    “小民虽无长德显才,惟有名禄之心不死。若能以此为饲,肝脑涂地,死不惜身!驸马怀揽重器,麾下应有名禄之鬼!寒素清白,非我所长;所部鬼面悍卒,甘为驱使,死不足惜!”

    沈哲子听到这里后,倒是忍不住一乐。近来投靠他的人实在太多,说辞也都不一,有的是仰慕他的清誉,有的是钦佩他的旧勋,无论士庶,总会找一个听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无论意图为何,总还需要遮遮掩掩。

    但这个胡润,不知是长于蛮土疏于礼教,还是求进之心太过炽热,所言确是直白坦荡的很。一应的虚词冗礼都没有,甚至也不表忠心,只是直言为求名禄。若能以名禄驱使,便能肝脑涂地。

    但不得不说,这一番说辞反倒要更有说服力。沈哲子之所以直言不想接纳此人,就是因为觉得这个人心思太狡诈多变,趁着历阳作乱的机会助纣为虐,同时还两头下注放走桓温,可以说是没有半点气节忠义。

    或许这人真有一些过人之处,但若是要取用,需要付出的信任成本也太高。沈哲子眼下又不是缺乏人选可用,心里是不怎么想接纳这人的。

    不过这个胡润,奸诈确是奸诈,但却并无矫饰,如其所言是一个执于名禄之鬼。而且居然能在自己已经明确表态后还能组织出来这样一番说辞,可见也确是有几分能力。

    其实忠心与否,沈哲子倒并不怎么在意。而且时下这个政治氛围,对于人的忠诚要求也确实不高。太远的司马氏窃国得享就不说了,单单时下执政门户就是窃君权而自专,天下乌鸦一般黑,谁又能说道德操守就一定高?

    况且,选用时人又不是谈恋爱,哪来的那么多信之不疑,要求什么心迹坦荡。简单一句话就是,我有能力、你有权柄,就算你不用,也可以东家不打打西家。

    沈哲子大概也能明白,这个胡润为什么如此急切的非要拜入自己门下。简单而言,这个人身世本来就有问题,加上容貌又有了一个极大的缺陷,愿意给予其机会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略一沉吟后,沈哲子便说道:“我门下一人名卞章,境遇倒是与你有几分类似。这样吧,稍后你去寻我家任令,他会交代给你一些事情,你先去琅琊郡里给我那门生帮一帮忙。至于日后究竟是否要拜入我的门下,看你表现如何吧。”

    胡润闻言后已是大喜,连连叩首道:“多谢郎主予我机会,必不负郎主所托!”

    安排这个胡润去帮助卞章,一方面是为了更深入的看一下这个人的才能所在和做事风格,另一方面,沈哲子也是在让他见识一下,在他门下做事如果得力,那么所获可不仅只有名爵那么简单。

    其实对于胡润这个人,即便是才能很突出,沈哲子的评价也只是堪用而已。这个人功利性太强,虽然可以利诱驱使。

    但如果想维系一个长期稳定的上下关系,单纯的利益往来非常不靠谱。如果这个人不能再表现出更多让他看重的特质,沈哲子也绝不会再往其身上倾注更多资源,不会被列为一个需要培养的对象,更不可能像杜赫、韩晃等人那样放出去独当一面。

    因为对于功利性太强的人来说,自己的帮扶只是他的一个筹码而已,随时可以用来交换更大的利益。

    当然,这样的人用起来也是不乏放心的。因为其本心就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工具,如果工具用得不合手,自然也可以弃之不用。所以,他一定会竭尽全力表现出自己的可用之处。

0477 吾道不孤() 
桓温在与一众旧友闲谈的时候,也在留意旁处。因为庾曼之的过分热心,让他对于胡润的身份隐有无从辩解之势,心里也开始患得患失起来。

    当看到胡润随着沈哲子行出,他的心弦一时间也有绷紧,甚至忍不住想追上去,但身边这些久不见面的旧友实在太热情,加上他如果追上去不免过于着痕。因而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驸马不是寻常庸碌之人,未必就会因此冷眼有加,应该能够理解他的为难。

    随着父亲去世,历经人情冷暖之后,桓温也不再是以往率性无忧、心思单纯的少年郎。就算再怎么迟钝,大约也能明白胡润厚结自己的意图所在。

    对此他倒也谈不上抵触,只是不免有几分心酸,如今的自己没有长辈可以依靠帮扶,也仅仅只有过往的人脉尚可一观,难免要被人当作造访高门的敲门砖。胡润这人在他看来也是有可取之处,若能因此帮上一把,他倒也愿意托上一次。

    所谓患难情弥,对于胡润给他的帮助,他心内也是感念极深。

    虽然坐在席中,但是桓温的视线一直望向门口。过了大半刻钟,胡润终于又行入进来,步履变得轻快几分,仅剩的那一只独眼也是湛湛发亮,可见是此行不虚,有所收获。

    桓温心里刚松一口气,便见沈哲子身影又出现在门口,正微笑着对他招手,要请他过去一叙。这让他心情又变得有些紧张,硬着头皮起身离席迎了过去。

    “驸马,关于胡世兄的旧迹……”

    行到沈哲子面前后,桓温便开口想要解释几句,沈哲子则摆摆手打断他的话,笑着说道:“元子兄不必以此为意,我也曾有军任,乱军过境,余者或是附势,或是遭迫,其实已经难辨。不过眼下江东既然已经归安,那倒也不必过分察察,只要顺伏于王化,那也都是晋民。即便有行差踏错,当付有司问责审辨。眼下我不过赋闲于家会见友人,并无兴趣过问旁人案牍所劳。”

    听到沈哲子这么说,桓温才松一口气,继而叹息道:“闲居论雅,共坐谈玄,驸马进退得宜,尽显从容。可惜我庭门衰败,已经久无雅趣了。”

    这话说的,好像你以前有过一样。

    沈哲子示意桓温行到胡床那里,他自己先坐下去,将袍服衣摆轻撩,顺势将脚踝搭在了游廊栏杆上,状态很是惬意,又望着桓温说道:“死生俱有命,若能死得其所,未必不是幸事。元子兄伤情颓形,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生者不息,衔泪忍痛宜加勉,才能不负先人、不负此身啊。”

    “我是繁华处久,不忍再见伤悲。归都以来,又是浊尘牵扰,心境难平,反倒不知该如何去拜望劝勉元子兄。幸在元子兄并未长痛消沉,绝弃旧友,总是再见有期,可谓一喜。”

    桓温听到这话,不免有所汗颜,其实这大半年来,他的心态始终未从丧父之痛当中抽离出来,半是哀痛,半是面对前路的茫然。

    以往或可侃侃而谈,壮言大志,可是如今家中顶梁倾毁,孤母长悲戚,诸弟皆待哺。而且所面对又是一个乱后萧条的局面,这些重担对于一个尚未加冠的年轻人而言,实在过于沉重了,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桓温坐在了沈哲子旁边的胡床上,慨然有感道:“驸马旧事,早年听来虽有钦佩,但也不乏别思。但原来世事终究还是闻之觉易,躬行却难。不瞒驸马,眼下我心内仍是思绪纷杂,不知该要何为,唯恐有负嘉望,踟躇不敢向前……”

    “诸事侵扰,谁又能无困于怀?元子兄不必以此自厌,令尊生而高风,死留馨骨,何愁前路无所恃?”

    沈哲子又望着桓温说道:“元子兄眼下衰期未出,强要夺情举事未免失情,但若长久悲思不免又小颓志气。今次我与厅内诸友共论收捡贤骨之事,不知元子兄可愿分劳?”

    “能得相携,怎敢有辞。只是我却恐自己才德少逊,未能胜任啊……”

    桓温也知道自己眼下很难获得一个良职显任,而眼下这一件事却是都中时人瞩目,极能邀取名望,沈哲子拉他一起共同做事,确是有很大的提携之意。这样等到他除衰之后,便更有资本谋取任事。

    “元子兄太自谦了,似庾三那种拙人都是勇于人前,不肯藏拙。况且诸多旧友共为此事,即便偶有疏漏,自然也有旁人补遗。”

    眼下的桓温,困顿于家业的倾颓,多少有些不自信,气概较之原本历史上功成名就时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厅中李弘度乃是执笔参事,元子兄对他不熟悉也不要紧,还有庾长民和我家云貉,他们都会带你把旧事追补上来。眼下尚在整理旧籍,已经查实的中兴以来城郊荒冢已有一百余处,再过旬日,便要逐次开墓发棺迁葬了。”

    桓温听到这话,便也不再多说,点头应了下来,不过对于胡润的事情,还是有几分牵挂,沉吟少顷后才说道:“胡世兄这个人,确是劣迹于前,不过此人良性未泯,不乏可取之处……”

    沈哲子闻言后便笑一声,胡润这个人他虽然见面不久,但说到认识之深,未必就不如桓温。此人既然摆明态度要入他门下,那么如何任用,他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

    “胡厚泽这个人,刚才在我面前也确有自陈,要在我门下听用。既然是元子兄所荐,那这都是小事。不过元子兄也不要怪我言深,往年我于世道多保有善念,然则总有凶险不期而至。即便不为身谋,也当为先人之声而谨慎。”

    沈哲子一脸善意规劝道:“元子兄旧日有困,居然要待都外有援,这实在是旧友疏忽,愧于薄情。不过既然我已经知道此事,那都可以直接掀过。这一份情谊,我来替元子兄应下,来日我会将胡厚泽遣用离都一段时间。待此事有所冷却,元子兄你恩义难弃,私下论交即可。”

    胡润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在没有完全将之驯服之前,沈哲子是不会给他考验忠心的机会,老老实实在他府下做事求进。

    桓温听到沈哲子这么说,其实是隐隐松一口气。因为说实话,胡润的施恩对于他而言,其实给他造成了不小的心理负担。

    托了庾曼之的福,眼下都中半数纨绔都知胡润是他的救命恩人,假使有日胡润的叛逆事迹被掀出来,他自己可以看得开,不计较,但是会不会给他父亲的忠烈之名蒙上一层阴影?

    况且沈哲子所说的凶险不期而至,即便他自己心迹坦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