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480章

汉祚高门-第480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从善如流,需要强化自己的主张和宗旨,这才是一派领袖该有的姿态。

    年轻人们之间的分裂和争执并不影响婚事的进程,庾曼之那里补救的及时,总算把生米做成了熟饭。郗家人来到庄园后看到那满园的狼藉,脸色都变得有些难看,本来对这个姊夫便有几分不满的郗愔更是气得直接拂袖而去。

    但事已至此,追悔无益,即便有酸楚那也要把苦水往肚子里咽。还要整理一下送亲队伍,赶在年关之前过江返回晋陵。

    一行人又在广陵逗留两天,一直到了临行之前,郗鉴才抽出时间来接见了一下沈哲子。

    沈哲子到达刺史府的时候,内外各种彩灯等喜庆装饰尚未撤去。徐州诸多部将们尚在正厅开会,沈哲子先被安排在了偏厅等候。

    他所在的地方与那正厅隔了一道高墙,中间还有数丈的距离。尽管如此,沈哲子还是能够听到那里的争吵声、乃至于咆哮声。依稀听到几句,心内便将争执的内容勾勒出一个大概。

    淮地战区,在当下南北对峙的局面下,一年到头大大小小的冲突数不胜数。眼下争执的双方,主要是临淮前线与广陵本部众将在吵闹不止。至于争执的内容,便是临淮一部分人想要争取更多后勤补给,这自然会触犯到广陵本部的众将利益。

    沈哲子在偏厅等了小半个时辰,那争执声一直在持续,当中甚至还夹杂着兵甲碰撞声,可以想见郗鉴所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混乱局面。

    又过了一会儿,争执声才渐渐停止下来。而后,厅外响起了脚步声,沈哲子便连忙起身,不旋踵,郗鉴便出现在了门口。沈哲子一边上前礼见,一边打量几眼。

    如今的郗鉴,较之几年前略显老态,须发灰白更甚,唇角法令纹更显深邃,裹着裘衣的肩背略有弯曲,双眉仍然紧蹙着,脸上带着很明显的倦色。

    “有劳驸马久候了,请坐吧。”

    行入房间后,郗鉴对沈哲子点点头,勉强挤出一丝笑意,而后自己也行入进来,坐在了上席上。

    沈哲子躬身回道:“郗公身负边防重任,尚能拨冗有见,恭候也是应当。我与长民,世交情厚,晚辈恭见,郗公称字即可。”

    郗鉴看着礼数周全的沈哲子,思绪不免微微一滞,心内却是不乏联想。自从他归镇以来,诸多烦扰至今,虽然不曾与沈哲子直接接触,但却多受沈氏掣肘,可没有感受到什么恭敬之意。

    “这样也好,维周你雏凤清音,屡鸣于江表。不见韶年俊彦,不知老之将至。我早就想见一见维周,只是杂务缠身,一直无暇。维周你不日又将动身,若是不见,于我也是一桩憾事啊。”

    郗鉴嘴上这么说,心内则有太多感慨,这个年轻人在时局中的影响力,真是越来越不容忽视啊。

    听到郗鉴如此盛誉,沈哲子又不免坐直身体,谦声回应。

    彼此寒暄几句,郗鉴又问了一下都内前段时间的人事变动。到了他这个位置,虽然久在边镇,但台内有什么风吹草动,影响也是极大,很难独善其身。从沈哲子口中听到豫州人家的强势表现,郗鉴的脸色也渐渐有些好转。

    原本在郗鉴心目中,倒是愿意与太保有所呼应。但可惜造物弄人,彼此却是渐行渐远。至于如今,他更加能够感受到太保想要将他拿下的意图,则更加没有了什么让步求和的可能。豫州人家势力大涨,对他而言也谈不上有什么直接好处,但可以分担一部分来自台中的压力,对他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

    “今岁青徐歉收,北线又是不靖,多有乱卒南向掠来,兵卒疲战尚是其次,伤损太多,人心不安啊!”

    郗鉴又感慨一声,言起刚才正厅里的争执。羯奴在今年多修内事,倒也没有太多大规模南掠的迹象和举动,但并不意味着徐州就能得到喘息安枕的机会,私下里小规模的乱卒抢掠让人疲于应对。尤其这些乱卒中还不乏深悉淮地局势的叛兵叛将,有了他们的带路,那些乱卒深入内境,一击即遁,行动敏捷,让人防不胜防。

    原本这种兵事,郗鉴不至于向沈哲子一个晚辈诉苦。可是沈哲子在京府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调度能力,他想要获得更多京府方面的援助,直接与沈哲子交流无疑会有效率得多。

    言到这一节,郗鉴心里便堵得慌,原本京口是他兵事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他虽然坐镇江北广陵,但也需要京口这个后方稳固安全的基地,才能将整个淮地局势盘活。可是在京口的失利,让他陷入极大的被动。不要说南向震慑三吴,哪怕只是单纯的维持淮地稳定都极为勉强。

    如今京口又被拔格成为陪都,所受关注更多,这让郗鉴更加难以插手京府事务。没有了京府这一块的地盘,在淮地这一众军头当中,他顶多是资历更老一些,实力更大一些,地位更超然一些,并没有一个更强力的驾驭手段。

    甚至于讲到与京府之间的联系,许多军头都走在了他的前面。今次的联姻,他也是想要借助庾家在京府的关系,获得一个更加从容的位置。虽然庾曼之那个婿子实在不怎么合他心意,但事到如今,一切也都不必多说,他只是希望能够尽快落实京府方面实质性的支持。

    “淮中乃是江北屏藩,若无郗公于此苦镇,江表哪能得安。京府、广陵实为一掌之两面,荣损一体,独一不全。先时在彼与人多有倾谈,刘公归台让人惶恐,幸在郗公仍在,可以无忧。”

    沈哲子也明白长久将郗鉴排斥在京府之外,实在不利于区域的稳定。但如今京府这样的规格,牵涉利益众多,也绝不是门户之内就能决定归属。即便要帮一帮郗鉴,也只能做出有限度的放权。

    郗鉴听到沈哲子并不抵触他往京府更进一步,脸上也是一喜。这个年轻人的许诺只是小事,但其人态度却能代表许多人的意见。他也明白台中是不可能允许他完全占住京府,但哪怕只是有限度的侵入,对他而言也是弥足珍贵。

    这一个话题达成共识,接下来的气氛便轻松许多。郗鉴与沈哲子言起许多广陵这里的事情,顺便做出保证可以帮忙照应涂中那一摊子。

    郗鉴这个人,也是时局中一个大佬,但早先沈哲子却没有机会作什么直接深入的接触。今次见面,对郗鉴的认识也更全面。总得来说,郗鉴这个人虽然旧戍边镇,但却不能归于一个军事型的统领,更多的是个统筹型人物。

    言的更深一些,郗鉴作为一个边镇统帅,并没有像陶侃那样拿出一个积极的进攻或是防守的军事计划,在军事上而言,明显是不合格的。但是对于淮地整体的稳定,他的功绩又不容抹杀。

    在这样不利的形势下,淮地虽然军头林立,但却仍能维系成一个整体,没有分崩离析。郗鉴在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0575 辽东野望() 
后世言到北府兵,乃是南北朝之际当之无愧一支雄师,无论是保卫江东的淝水之战,又或刘裕所主持的北伐,还是镇压天师道叛乱,无论对内对外,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但是作为北府军的前身,徐州军事集团在整个东晋前期,无论在对内还是对外,其实都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当然可以说是统帅的水平不同,但其实更深入来看,尤其是从兵员整体来看,前后迥异的表现,当然不可能是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发生什么基因突变。

    徐州军的战斗力一直很强,单拎出来仅仅苏峻一部,便能搅得江东鸡飞狗跳。可一旦有什么大规模的集结军事行动,表现则难称亮眼,甚至可以说是拙劣。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派系林立,人心涣散,完全没有一个高度统一的整合。人人各自都有一盘算计,哪怕是卫霍重生,面对这样的局面应该也是饱受困扰,难有作为。

    其实单纯从与吴中的联系而言,沈哲子选择由京府、广陵北上无疑更具便利性。但是在此之前,他需要解决这些军头们各自的纠纷矛盾,将他们整合到一起来。但这太难了,也不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完成,而且必然要伴随着武力,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扩大战事,造成全局的糜烂。即便能做到,也赶不上北伐的最好时机。

    所以对于徐州,沈哲子眼下也仅仅只是寄望他们能够不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局面。所以郗鉴只要不为青徐人家张目,旗帜鲜明的阻挠北伐,沈哲子也是愿意帮他维持住徐州眼下的局面。

    像郗鉴这样,本身名望资历兼具,既没有太高的军事能力,又没有太大的军事野心,坐镇淮地,在当下而言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谈话将近尾声时,郗鉴又让人送来一个箱子,笑语道:“辽地辽东公使人跨海南来,投信我处,想要遣使入拜。本来我是打算使人送信归都,不过既然维周你也将要起行,那不妨请你转呈台中。”

    沈哲子听到这话,不免有些好奇。所谓辽东公乃是鲜卑慕容廆,辽西公则是鲜卑段氏的封爵,这一点他倒不会记混。慕容廆使人投信到郗鉴处,所为何事,倒让沈哲子不乏好奇。

    他让人收下箱子,然后便向郗鉴辞行。在回程的车驾上,沈哲子便按捺不住好奇,拆开信件浏览一遍。信上内容倒也不多,不过是重申一遍东晋朝廷的宗主国地位,然后又言道愿意出兵,与东晋朝廷南北夹击石赵。接下来还有一些其部属的附信,言辞则更直白,就是在为慕容廆要官。

    这些信通览过一遍后,沈哲子嘴角便噙着冷笑,将之又收回箱子里,随手丢在了一边。

    辽地的局势如何,沈哲子并不是很清楚,但也明白一点,如今辽地鲜卑主要任务还是内斗,指望他们与江东呼应起兵,那是做梦,根本就不足指望。

    辽地几部鲜卑,且不说已经半残的宇文氏,慕容氏与段氏彼此攻伐,狗脑子打一地。慕容廆眼下不过仅仅稍占优势,在整个辽地都还不算一家独大,更是无力南侵。相约伐赵不过一句屁话,其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在东晋这里讨要一点法统上的优势,在与段部的较量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虽然东晋朝廷影响力不足延伸到辽地,但是作为眼下汉人正朔所在,加上辽地尚有大量逃难而去的汉人,如果能够在这里获得一个大义的名分,对那些汉民们无疑会有更大的招抚力度。

    对于这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沈哲子根本无意去回应搭理。而且慕容鲜卑本来就是他心目中继于羯奴之后的目标,都是需要清理的对象。如果这些信件是直接送到他处,直接一把火烧了了事。江东尚有大量的人不能团结发动,他才没有心情去拉拢示好慕容家一窝的天生反骨白眼狼。

    不过这些信也不是没有用处,来日送回台中,必然会引起台内广泛的讨论。那慕容廆想做燕王也好,想做屁王也罢,沈哲子都不关心。他更感兴趣的是,台中对于北伐这个问题究竟产生了怎样大的变化,可以以此来进行一次投石问路的试探,也算是废物利用。

    沈哲子见过郗鉴之后,一行人又在广陵逗留一夜,第二天一早便动身离开。除了郗家随队送亲的队伍之外,尚有许多淮地的流民帅前来送行。其中不乏人类似曹纳之流目的只在沈哲子,这么公然无忌的来往,也能看出淮地各家眼下彼此之间嫌隙之深,根本不考虑郗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