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528章

汉祚高门-第528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琅琊王氏虽然旧从于司马越,但是南渡的重要族人王导、王敦等,其实在这方面跟司马睿需求一致。毕竟中原是在司马越手中丢的,尽管同出越府,但在之前从未将之当作一个政治口号来宣扬。

    所以在元帝太兴年间,其实对司马越是一种冷处理的方式,就连东海王裴妃给司马越举行招魂葬,都被直接叫停中止。

    如今琅琊王氏这样大招旗鼓的给司马越一家造势,可谓是已经被逼迫到一个绝处。随着王舒的死亡,琅琊王氏在江东的方镇力量荡然无存,完全没有外援可恃,唯一的选择只能是炒冷饭。

    至于这炒冷饭效果是好是坏?非常好,简直就有一种哀兵必胜的气势。许多随着时局发展而被淘汰出局的侨门人家,这会儿又统统聚到了琅琊王氏身边,期望能夺回他们所失去的荣光。

    这一场反扑,并不止于场面上的喧闹,许多旧账也都被一一翻起。比如早年流落吴中的惠帝之女临海公主,作为奴婢被售卖给吴兴长城钱氏,这本来是元帝时期一桩旧事,而且当时也已经有了妥善的解决。可是如今又已经被翻腾起来,作为打击吴兴人的一个把柄,诸多吴兴人家俱受牵连。

    “如今都内,物议已是沸腾,驸马也要体谅台内苦衷,眼下内外备战,俱望合肥,实在不宜再在此刻横生波折啊!”

    公主府内,褚裒一脸为难的劝说着沈哲子,他虽然已经得任武昌太守,但还没来得及赴任,又遇上都内这一股喧闹风潮,只能暂且先留下来,帮助堂兄褚翜稳定住局面。临海公主一案,牵涉太多吴中人家,而这些吴中门户俱都受庇于沈氏,沈哲子这里拒不交人,台中也是无计可施,只能由褚裒来做说客。

    “那又如何?”

    相对于褚季野,沈哲子倒是淡定得多。事实上这几天来公主府外早有诸多青徐人家绕墙大骂,只因他阻挠廷尉彻查此事。

    “长者之隐,本不宜深谈,但此事难道能独咎于我乡人?公主荣养深苑,若非世事无常,岂能流落吴中乡宗之间。我乡人不曾离土,也未深损于世道,神州陆沉,岂有一罪可加?王夷甫之流,徒具大位,无一益于世,玄谈害国,所害者岂独临海公主一人?其人尚得虚冢荣葬,我乡人不过收捡一二游食劫余,收养于家,不使其倒毙乡野,已是满门俱罪!天理已有偏颇,还要何罪加之!”

    讲到这里的时候,沈哲子真是不乏愤慨,但神态再怎么激烈,其实也有一份理性存在。他从未小觑王导,哪怕以往交手屡有斩获,但那是因为双方所处位置不同。如今王导已经丧失主持时局的能力,不再以维稳时局当先,一旦有所反击,也真是凌厉得很。

    如今合肥之战已经落入实质性的推动,沈哲子也早已经转任黄门侍郎,不日即要奔赴历阳准备大战。这一场战事进展如何,无疑吴中乡人在物用上的支持至关重要。选择在这个时刻翻旧帐,就等于直接攻击以沈氏为中心的吴人联盟,让沈哲子不能安心北望。

    听到沈哲子不乏愤慨之言,褚季野也是不乏尴尬,但是眼下群情汹涌的局面又不得不考虑,沉默半晌之后,还是叹息道:“还是请驸马以大局为重,勿以枝节而害大事……”

    合肥之战不只是庾怿和沈家的一个期望,台中也需要一场大胜来告慰时人,如果此事因这样的原因而流产作罢,实在是让人不能接受。

    “何为大局?神州陆沉不为大,王业偏安不为大,衣冠焚尽不为大,万众蹈死不为大,胡奴虐国不为大,唯有一二闲人巧言弄事为大?洛中、吴乡,千里之遥,害世者为谁?寒庶者不能耕织于乡,冠缨者不能荣养于室,何人之罪?罪者非我,一人不交!”

    沈哲子一拍书案,斩钉截铁说道。

    褚裒见沈哲子态度如此坚决,腹中纵有千言,这会儿也不知该要怎么说。讲到立事之从容,他家虽然已成新进的执政门户,但其实根本无从附着。就算是早年的庾亮,本身便得先帝的信重提携,又是帝舅外戚。可是他家在中枢既没有一个牢固的位置,方镇又乏人支持,难免会感到不堪其重,步履维艰。

    最终褚裒也没能说服沈哲子让步,只能黯然告退。

    而沈哲子,也真的不在乎外间那些喧闹,他如何真的迫于那些所谓的群情呼声,交出那些被牵涉的人家,反而是落入对方的陷阱,让自己阵营动荡。

    他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一个立足于政治时局之外的系统,老实说就算没有中枢的支持,合肥这一战单凭他所掌握的资源和渠道那也绰绰有余。

    王导这一反击不可谓不凌厉,但说实话,如今早非中兴之初越府一家独大的局面,经过元帝、明帝,尤其是明帝一朝拿下了王敦,后续时局又是走马观花的变动,如今的越府旧人们即便还有一些能量,但也只是余烬,看似一时势大,只要熬过去,余烬终将燃尽。近来都中连场的葬礼,就是他们处境的一个写照。

    而整个江东,乃至于整个天下,终将继续向前,阴魂或将盘踞一时,但想要靠着那些冢中枯骨之余韵而把持时势,已经无能为力。

    最起码那些越府旧人们叫嚣的虽然凶狠,但其实对于沈哲子基本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困扰。老爹归镇之后,吴中物用便开始往鄱阳调集。而在这些物用调集的过程中,中间需要的交涉都是直接与少府进行接洽,而少府再调用鼎仓的积累,与台阁度支等官署进行交涉。

    如此大规模的资用调集,甚至没有经过台中漫长的角逐商讨就几近完成,这让有心钳制者都大跌眼镜。

    而沈哲子本身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当他外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样有大量时人投入门下,打算西向建功。

    但那些越府旧人的叫嚣也不是没有效果,最终褚翜还是没有顶住压力而有所让步,王导虽然不再担任司徒,但却直接归台担任丞相。

    对于这一任命,时局中自然众说纷纭。不过沈哲子倒是明白褚翜的思虑,就算是要让步,不至于做出如此大的牺牲,除了受困于越府旧人的声讨之外,应该是心惊于沈家如此强大的调度能力。如此架势,简直就是绕过台城都能成事。这对于执政者而言,怎么能不感到心惊!

    所以,如果原本的形势是他要与吴人联合打压青徐人家,那么现在,似乎吴人才是应该提防的一个团体。王导担任丞相,可以说是他们走向联合的一个标志。

    不过沈哲子对此倒也并不怎么在意,未来的他,终究还是要军功说话。而且他也并非是祖逖,一方面要面对北面强敌,一方面在江东全无根基,自然会遭受钳制。沈哲子如今在江东的根基之深厚,琅琊王氏跟褚翜等人绑起来都拍马难及,未来如果在北地有所建树,他们敢派人来摘桃子,那真是弄死没压力!

0628 戎行在即() 
    “感想如何?”

    温峤侧倚座榻,笑吟吟望着席中沈哲子,神情不乏几分戏谑。他近来旧疾缠身,一直在家中静养,但对外间的喧哗也并非全不知晓。尤其王导担任丞相这么大的事情,就算他不在台城,也必然会有人来征询他的看法和意见。

    不过温峤也清楚,他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如何并不重要。乃至于时局中任何独一个人对这件事看法如何都不重要,甚至包括当事人王导在内。

    不过在面对着沈哲子的时候,他仍是难掩笑意,忍不住要问一声,想看看这小子会不会有些许挫败感。至于这一点恶趣味,则是源于早前这小子居然瞒着自己针对江州搞出的围歼之局。虽然他知不知道对事情的进展不会有什么影响,但问题就在于不知道,难免会生出几分复杂情愫。

    听到温峤的调侃发问,沈哲子也是忍不住露齿一笑。他当然能明白温峤言中深意,简而言之就是大江前浪仍骁勇,抢班夺权未够班,他自己这里再怎么跳脱闹腾,终究还是有一道跨不过的槛。

    不过略加沉吟后他便笑语道:“藤上瓜离离,五月摘入市。一摘乘金车,二摘着赤舄。三摘置乐悬,四摘涂朱漆。借问藤上子,何日换弓矢?”

    这可不是沈哲子的新作,而是近来都内传唱度颇高的一首童谣。金车、赤舄之类,便是所谓的九锡。所谓藤上瓜离离,五月摘入市,再怎么金贵的瓜果,当然也换不来九锡。但是结合当下的形势来看,那就显得很应景了。

    琅琊王氏中朝著名,所谓琳琅满目,并不是一二人出色,而是王导这一代堂兄弟们俱有时名。结果永嘉时死了一批,过江来王氏名声气势不坠反升,王敦作乱又死了一批,但家势仍未就此一蹶不振,王导进封太保,今次王舒再死,王导又居丞相。

    其人官位步步高升,却是伴随着王氏族人子弟们的一次次横死。这童谣唱词,讥讽意味可谓十足。至于最后一句藤上子,那自然就是在调侃王彬了,打算何时以性命铺设台阶,帮助王丞相再进一步?

    这一首童谣对时事指向性如此明显,自然不可能是寻常人编出来的。但这也确实不是沈哲子的手笔,他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如果真的对此有不满,可以直接摆到台面上去针对,类似的酸言中伤那是以前没实力的时候才会去做。

    可见,王导出任丞相远非众望所归。如果其人本身有真正的实力将这高位支撑起来,些许流言倒也不足为虑。但问题是现在没有,则就显示出步履维艰、勉强维持的意味了。

    沈哲子以此回应温峤的调侃,当然不是为了刺一刺根本不在眼前的王导,而是反问温峤一声,你老人家又傻乐个什么劲,这事跟你没关系啊。你又没有王丞相那么多的宗亲,可以扶植着步步高升,最终还不是要返回来面对自己眼前。

    果然温峤听到这话,笑意渐渐收敛,又指着沈哲子不乏忿忿道:“小子可厌!”

    骂完之后,温峤还是返回头来叹息一声:“王处明之死,真是让太保失了方寸,此时一进,未必是好……”

    如果说往年王导和王舒的内外配合还能勉强支起一个空架子,但目下这种情况连空架子都被拆了,所失又怎么是一个丞相之位能够补足的!时下的情况就是,时局内已经没有一家能够保持独大了,各有自存的手段,做了丞相那也成不了曹操!

    与其贪大,还不如小退一步,如果能从小处出击,那是最好。可是现在摆在了这么显眼的位置上,但却没有服众的能力,未来自有长忧,纵有什么想法,也会阻挠多多。

    “王丞相应该也是身不由己啊。”

    沈哲子闻言后便附和一声,只是话由他口中讲出来,难免就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意味,因而又迎来温峤一个白眼。

    “不言其他,你是准备何时离都?今次江北之进,意义非同小可,你是强揽上身,如果不能竟功,小心罪论加身!”

    温峤讲到这里,神态又不乏凝重。哪怕不以私谊,单纯从时局的角度而言,收复合肥也是能够振奋江北疲敝人心之举,如果最后还是落得雷声大雨点小,那么作为主持此事的庾怿和沈家,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时局罪人。未来再想有类似的举动,将会更加困难。并不是说会把江北打草惊蛇,而是江东这里势必不会再有眼下这样优越的条件。

    “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