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652章

汉祚高门-第652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军今次作战,石虎并未直接亲临前线指挥,而许多宿将、老将也都被其人留在身畔。因而今次参战的奴将们,也都与淮南军状况有些类似,都是年轻的将领。这些将领们资历、职位也都仿佛,彼此间并无明确的上下统属,战前石虎也并未明令指定,只是豪言重赏抢渡有功的将领。

    所以今次抢渡淮水,对于这些年轻将领们也是一考验,谁若能在此役脱颖而出,则必然会一跃成为石虎麾下众将中领袖人物。

    这些奴将互无统属,也都不肯甘于人下,因而一个个都是燥烈奋进得很。一俟察觉到肥口难入,有的人心怀不甘,继续引众强试,想要凭借着人众猛冲。有的则慑于肥口防线之威,开始避开此处,准备寻找别的地方抢渡登岸。也有谋而后动者,则开始思忖该要怎样扬长避短。

    奴军如此毫无章法的进攻,一时间倒给淮南军造成不小的麻烦。水军离镇,对于水路的把持本就落于下风,陆上兵力又不算充足,因而只能做到重点防守。但是所谓的重点,那也是淮南军基于本身的理解所选择的方位。可是现在奴船大散于江上,处处都在试探登陆。

    其军所试探的许多方位,不乏淮南军此前评估不宜抢登因而疏于防守的地域。但这不宜,也仅仅只是相对于其他地域而言,想要成功登陆,则必须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并非完全不可登。

    可是现在那些奴将们各自为战,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指令策略,更是少有能够审辨于地势做出正确选择的。因而一时间,淮水南岸诸多防御点开始频频告急,几乎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奴军的试探进攻。

    沈哲子坐镇于肥口水营,很快告急之书便纷纷涌入营内,多处俱都亟待援救。有的地方甚至根本就连守军都无,只是安插一二游哨,奴军至此虽然艰难驾舟靠岸,但却是不受守军阻滞的开始登陆。

    以往此一类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困境,多是旁人深受沈哲子所害,可是现在他是深深感受到这种苦闷。奴军虽然不精水战,但是兵众却多,在没有淮南水军牵制阻挠的情况,便可以肆无忌惮的将兵众铺开,大规模的试错。如此一来,反倒比其军集结猛攻肥口还要难应对得多。

    沈哲子对此也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案,只能将肥口的后备兵力也都投入战场,务求能够堵住疏漏破绽,不给奴军造成稳定的突破口。

    于是很快,夜幕中的战斗便从肥口向上下游糜烂扩散,淮南沿线各地几乎处处都有战火燃烧起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肥口的战斗烈度就会因此减弱,奴军究竟在此夜投入多少舟船军力,在这混乱黑暗的环境中,淮南军也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但是肥口正面之敌屡有不绝,单单被水栅前拍竿所击沉击碎的奴军舟船残骸便铺满了肥口这一片水域,仍然有大量的奴船向此冲击而来。毕竟淝水作为淮南极佳的突破口,这是根本不需要多深厚的水战经验就能做出的准确判断,且不说此处可以直借水力,甚至淝水本身便直通寿春!

    终于,随着频密的攻击,前线水栅外再次响起破裂声。只是这一次所破损的不再是奴船,而是淮南军那些拍竿。但从战绩来看,这些拍竿所取得的战果已是辉煌,单凭着一些木石组合的简单机械并少量兵众,便阻拦了奴军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进攻,且给奴军造成不小的伤亡。

    但是从当下的战况而言,拍竿的破损则令奴军大受鼓舞,原本要舍命飞渡不得的战线居然自己崩溃,这无异于天助其力。因而一时间奴军俱都欢呼震响,前攻之势更加汹涌。虽然后继尚有投石机、排槊之类的狙击阻拦,但却不足打消奴军奋进之热情。

    水战中兵众一旦发狂,哪怕所爆发出来的破坏力要更加惊人。人皆有畏死之心,即便狂态只是一时,但当遭遇到惨烈的死亡威胁的时候,意志多少都会生出动摇、有所胆怯。但是水战中一旦陷入癫狂,舟船疯狂而冲,那就是一个一往无前的局面,根本没有退路可言。

    淮南军后继防线反击仍然猛烈,投石机抛出大量的石块,冰雹一般击落在敌船上,或给敌船造成或大或小的损伤,乃至于兵众都受不了如此猛烈的打击而跳船逃亡。但那舟船哪怕只是残留骨架,仍然循着原本的冲势直接往淮南军防线撞来,一次次猛烈的碰撞,撞垮了一道道水栅防线。

    当然在这过程中,奴兵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乱战中淮南军虽然不能出营清剿那些落水奴众,但是排槊前端锐刺、仿佛竹排一般,被巨力砸击而出,紧贴着水面仿佛飙射的飞铲,直接将江水中浮沉挣扎的奴兵腰斩贯穿!

    但是此一类的斩获,仍然不足挽回防线上的层层瓦解崩溃。当下这战斗态势,决胜的不仅仅只是兵卒,影响更大的还是那些发了狂的舟船。

    前方的节节突进,给后方的奴兵带来更大鼓舞,鼓号声更是震天轰鸣,哪怕淮南军水营中都被震得耳膜生疼。而奴船真正冲行起来之后,即便是后继奴军察觉到前线的伤亡惨重,这时候或停或退也根本由不得他们。不要说根本刹不住船速,即便是调转回头,也躲不开后路同样冲行而来的舟船冲撞。

    在这样的情况下,奴军不擅长驾船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不再有旁顾瞻望的余地,只能一路向前。

    如此毫无章法的冲击,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待到天色渐亮的时候,淮南军在肥口诸多布置已经尽数被摧破,甚至于就连大半水营都被奴军们破损严重的战船残骸所堆满。唯一可恃的,仅仅只剩下了半座位于陆地的营垒。而且由于奴军在别处的试探抢渡,营中守军多有抽调增援。眼下营内的守军,包括沈哲子的亲卫督阵在内,已经不足五千人。

    而接下来他们所面对的,则是更为严峻惨烈的近攻肉搏之战。

    当然这一夜之奋战,战果也是辉煌。此时视野渐有开阔,奴军全貌也呈现在了淮南军面前。整片肥口水域,到处都漂浮着舟船残骸并碎片,还有大量奴兵们已经被江水浸泡的发白的尸体。如此全无章法的进攻,加之又是在奴军根本就不擅长的水域作战,突进至此,奴军所付出的代价之大可想而知!

    到了这个时候,奴军也不再是义无反顾的亡命而冲。江面上如此惨烈的画面令他们也心惊不已,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自己先前奋进猛冲所向的竟然是这样一处惨烈到了极点的修罗战场!原本他们还以为前阵节节突进,应是胜利再望,因而争功唯恐落于人后,然而当事实摆在面前时,却让他们瞠目结舌,唯一可庆幸就是自己落于后阵,这才侥幸保住了一条性命。

    “南人只存残营半座,疲兵千数,已不足拒我大军于外!此战一雪前耻,大功即在眼前,只要击破前阵之敌,寿春便在掌下,大王必有重酬厚赏!”

    奴将们虽然也都心惊于伤亡之惨烈,但是看到近在咫尺、已经没有坚堡、强戍可恃的淮南军营,自然又打起了精神,高声叫嚷以鼓舞士气。

    奴兵们听到这话,便也都一扫此前的疲惫,纷纷高声叫嚷起来:“擒杀貉奴沈维周,赐节封侯!”

    微薄的晨光中,淮南军隔着一道已经略有破损的栅墙眼望着已经完全涌入到肥口的一众奴兵,听到他们那些嚣张吼叫,自是羞恼异常,纷纷请战于外。

    也有将领行至沈哲子面前,低声说道:“奴军不恤士命,亡命以争,肥口已是告急。我等坚守于此,还请驸马归镇集众来援。”

    肥口仍然集结着百数艘的奴船,而且其中不乏此前并未在前线奋战而保持完好的战船,此时正将舟船载众移往前阵,腾空船只,想必应是准备抓紧时间返回对岸再运兵南来。单单眼前便不止五千余奴众,而且已经逼近于岸,肥口不只是告急,而是已经丢失在即了。

    沈哲子也知部将此言并不是寄望于援军,事实上淮南军如果还有能够从容调度的人马,这会儿如此危急也肯定都要投入于此。但奴军不只是只攻肥口,还有硖石城方向,一旦硖石城告破,即便守住肥口,寿春也将危矣,因而即便还有留守之军,也不可能离城投入到肥口来。

    这么说,只是在给他一个台阶,让他归城罢了。不过此刻沈哲子又怎么能弃军而去,根本不作考虑,闻言后只是登上高处,亲执鼓槌大声道:“夜中一战,杀奴逾万!凡我淮南奋战之士,俱可因此而骄,夸事江表!奴儿穷命至此,已是强弩之末,手中凡有寸铁,万奴又有何惧!将士命系于此,护我淮南乡土,庇我桑梓父老。共竟此役殊功,余生可以无憾!”

0762 此战定矣() 
    将近大半夜的攻坚抢渡,奴兵们的体力耗损也是严重。即便许多奴兵并没有直接参战,但对于这些不通水性的奴兵而言,单单在江面上浮沉半夜已经是足够令人惊悸的体验。此时陆地近在眼前,不只是胜利所在,更是这一段惊魂亡命行程的重点。

    所以根本不需要兵长们再怎样豪言重诺的激励,大量奴兵都已经奋起余勇,亲持桨橹拼命划水,所乘之舢板走舸快如脱弦之箭,直接往岸边扎去。有的舟船直接冲上了堤岸,前冲之势仍不衰竭,舱底擦着地面又冲撞出数丈远的距离。

    在这过程中不乏奴兵被巨力掀起抛飞,或是直接落入淮南军刀枪战阵惨被分尸,或是又落回江水中,惨被后继冲阵之船撞碾至死。或是有人丝丝扣住船舷甲板侥幸没有落船,也都被那股莫大的力道颠簸得七荤八素,站立不能。

    但是这样疯狂的冲阵自收效用,若是他们阵列严明从容来攻,淮南军尚能据地以守,沿岸割据对抗。可是现在凭着血肉之躯又怎么能够阻拦那些惯性锐猛的舟船,原本列好的战阵也只能匆匆后撤。那些冲击上岸、横七竖八的舢板、走舸,自成一道天然的围障,给后继之师在江岸上冲出了一片立足之地。

    原本这只是奴兵们急于登岸自发的举动,可是看到这一幕之后,后继奴军兵长们便开始主动下令驱使。奴军本就不耐水战,对于舟船之物也就无甚爱惜。这半夜来他们在江面上虽然被淮南军阻击的辛苦,但是仍然不失自负之心,只觉冲上岸后态势便会一片大好,一路烈杀可以直取寿春,根本不必考虑后路问题。

    这一类的战法近乎自残,虽然将淮南军给逼出了战阵,但给自身造成的伤亡也堪称巨大。不过总算也有幸存之众,踏上土地那种踏实感恍如隔世,此刻手足绵软难以发动进攻,而因为有了那些舟船横陈遮挡,淮南军一时间也难攻杀上来。

    于是很快的,聚集在岸上的奴军便越来越多,后继也无需再如此暴烈冲阵。当后继兵长们从容登岸,便开始束令兵卒摆开阵势,就此以守,并开始逐渐扩大阵线。

    待到岸上不再有那些亡命冲击的走舸,淮南军便也稳住阵线,再次回阵压上,要将这些奴兵再次逼回水中。而奴兵们虽然已经近似强弩之末,但抵抗仍然是顽固至极。倒不必言之有多强的斗志,而是不愿再退回那恼人可厌的波涛中。

    “后路援军顷刻即至,先登之功稳立可得!”

    奴将们这会儿也都迸发出强烈的热情,整顿披挂之后便亲自率领嫡系的兵众压上最前阵奋杀起来,一个个仿佛足下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