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758章

汉祚高门-第758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的危机。

    等到县兵和徐州援军接手防务,刘迪的淮南军得以撤下来,被安排在县治中所剩不的民舍里休息。

    淳于安却是不得休息,除了打扫战场、清点斩获之外,还要向各方通讯汇报,同时安抚乡人。这一战斩杀九百多人,不过其中有将近两三百人都是重伤之后被灭口,至于真正死在交战中的不过只有五百多人。看起来虽然不算多,但对于乱军这种军伍水平,足够将他们震慑到彻底崩溃。兼之乱军又是劳师远袭,不乏人体力耗尽根本没有跑远,直接在周边被俘获。

    再加上后续各乡所清剿押送来的俘虏,这一战斩首近千,俘获一千三百余人。当这一份战报整理出来,就连亲眼目睹此战的淳于安自己都不免咂舌。自从乱军逃入泗水周边野泽中之后,除了几次大规模的围剿之外,还没有哪一个区域战事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战果!

    所以这一份战果,真是让包括淳于安在内的诸多徐州军头都要感到惭愧,他们各自拥众多则数千,少也有千余,本身又占据地利之便,在长达数年的围剿过程中,居然比不上淮南军区区六百人一次客军作战的收获!

    对于这一结果,淳于安除了惊叹淮南军战斗力强悍之外,心情也着实复杂。他虽然不乏仁懦,但也绝非愚蠢之人,在稍作庆幸之后,渐渐便察觉到这件事当中一些隐藏意味。

    淮南军为什么要来援助他?为什么到来又如此及时?他们跨境作战是否真的得到郗公准许?如果郗公也知下相之危,为何要请淮南军来援而不是从别处抽调徐州军?

    诸多疑问,令人不敢细思,也让淳于安感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一种无奈。在就任下相之后,他似乎又卷入了一场更大的风波中……

    除了这些困惑之外,还有一点令淳于安感到有些失望。那就是无论在斩获还是俘虏之中,他都没有发现早前给他报信示警的那位乡人王雪。虽然眼下他也明白,就算王雪没有给他报信,按照淮南军到来的时机,今次危险他都有极大可能有惊无险的度过。但毕竟承情一次,没能将这位乡人解救出来,也令他倍感惋惜。

    上午时分,许宁自淮水上登陆抵达下相,与淳于安见面后稍作慰问,然后便直接问起淮南军因何如此及时来援?言外之意就是想问一问淳于安是否私下与淮南有什么勾连。

    “淮南因何来援,下官委实不知。不过这一份战报,大概能让许都尉有所感想吧?”

    淳于安苦笑一声之后,旋即便将此前所整理出来的战报递给许宁。此前他已经派人将战报抄录两份,一份送到了如今郗公所在的淮阴,另一份则送到了驻军下相北面不远处的临淮太守糜统处。

    许宁接过战报后匆匆一览,起先也是满脸惊诧之色,继而便又冷笑起来。他与刘徵本有世仇,因此对于糜统等防守于泗水周边迟迟无功的军头们也颇感厌恶。如此一份战报摆在面前,他相信最难堪的绝对是糜统等人,即便本身无错,也必将因此而背负上不作为的骂名。

    淮南军区区六百卒众,斩杀缴获数千乱军,而糜统作为临淮太守,剿灭乱军的主要负责人,非但久久无功,反而还坐视乱军壮大成患。以前没有对比还可稍作忍耐,可是现在如此一份战报摆在面前,简直就是令整个淮南军都因此蒙羞!

    许宁在徐州军中地位较之淳于安要高得多,所接触到的人事自然也更加全面,所以在稍作沉吟之后渐渐便有所明悟。下相这一件事没有这么简单,除了被击退的乱军之外,肯定还会有别人遭受牵连。

    许宁到来未久,临淮太守糜统的使者也抵达下相,召淳于安从速入见,详细交代此战始末。

    淳于安接受命令之后,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到如今何人想要置他于死地,他大概已经猜到。太守府反应如此敏捷本就反常,仿佛一早就知道乱军将要攻打下相。所以他这一去,只怕是祸福难料。

    “我与明府同郡为官,府君既然有召,而我也适逢其会,不知明府可愿同行?”

    许宁稍作沉吟之后便说道,待到淳于安答应之后,他才又说道:“大战方定,治中诸废待兴,甲士不便远离县署。淮南刘将军远来奔援,不妨邀之同行,也可更详细为府君解惑。”

0876 打草惊蛇() 
临淮太守糜统,乃是徐州军体系中新近崛起的一名强势军头。

    永嘉之后,晋祚中兴于江东,羯胡石勒则做大于河北。原本青徐之间尚有曹嶷、邵续等流民帅割据自立,兼之祖逖北伐收复大片河南之地,所以那一段时期与羯胡对峙的前线主要还维持在淮水以上、黄河南北之间。

    可是接下来邵续、曹嶷等人接连败亡,祖逖身死,兼之那一段时期王敦作乱,原本徐淮之间的许多实力军头们也相继加入到江东的权斗中。而当时镇守徐淮的又是济阴卞敦和王舒的胞弟王邃两个庸类,两人怯于迎战,直接放弃淮北大片城池土地,退守到了淮南盱眙。

    自此之后,晋军虽然与羯胡军队交攻不已,但却始终未能在淮北建立稳固据点,甚至就连盱眙、淮阴等淮水南岸的重镇都相继失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数年前淮上那场大战,石虎败退,羯国崩乱,情况才终于有所扭转,晋军终于踏足绝迹十多年的淮北之地,收复郡县疆土。

    糜统就是在这沦陷十年中渐渐壮大起来,等到羯胡败退之后也并未尽忠到底,率先举义率众归降,而且因为其人归降,徐州军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收复淮北徐州大片疆土。而因此举义之功,其人也被郗鉴任命为镇中相当重要的临淮太守,辖区从淮水往上直接下邳,乃是淮北徐州精华之地,坐拥万余兵众,乃是徐州军内首屈一指的实权军头。

    糜统驻军宿预,乃是徐州收复淮北境土之后在沛郡和下邳之间新筑一城。由此也能看出其人还是不得信重,更往北有彭城、下邳两座重镇,西面沛郡也不乏坚城,再往南便是泗水入淮的要津泗口。周边诸多要塞俱都不许,却将之安排在了泽野之间的平坦地带,就连城池都是新筑而成。

    这一类的安排其实无可厚非,糜统虽然率先归义,但毕竟也在羯国羽翼之下经营多年,郗鉴不可能对之信重不疑。而糜统作为一个降将,在战将如云的徐州也不敢奢望能够坐治要塞,他如今的权位,已经算是降将之中际遇最好的,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虽然本身乃是一名势大军头,但糜统却不是什么孔武勇壮之类,本身颇受齐鲁冠带之风影响,望去更像是一个中正平和的中年儒士。然而人不可貌相,能够在这混乱世道挣扎出头、跃居人前者,自然不可能是腐儒之类。事实上糜统其人不独弓马娴熟,其人上马击槊技艺更是号称徐北槊首。虽然武事夸显不算清誉,但也由此可见其人武力之高。

    糜统其人有三子,号为淮北三秀,各自都有超人武略战技,也是他得以掌控部众的得力臂助。糜氏父子加上他们的姻亲故旧,便组成了实力不算最强但也绝对不弱的淮北乡党武装集团,一旦彻底动员起来,最少可以集结起两万甲士。

    乱世之中,唯兵强马壮方可安寝,这也是为何徐州那些旧军头虽然看他们这个淮北小集团不顺眼,但却不敢有实质性敌对举动的原因之一。

    诚然哪怕他们就算集结起来,实力上也不如徐州原本那些军头们的联合。但一方面那些军头根本不可能彻底联结起来,另一方面如果敢于用强的话,他们就算是败了,也能凭着深厚的乡土基础将淮北徐州地彻底搅乱。所以双方俱都保持克制,即便有争执也不会撕破脸。毕竟军头们也只是求存求显,而不会没有意义的乱斗偕亡,同归于尽。

    此时位于宿预城中糜统官署内,有十数人集合在此,这些人便就都是糜氏的中坚力量。而在厅堂之下,则有一人跪在下方,其人上身赤裸,肩背上俱是淤肿杖痕,有的地方甚至还渗出血水,显然是刚刚受刑完毕。这一人便是糜统的长子糜孔,其人脸色惨淡,叩拜不语。

    “为何不战而退?”

    糜统眼望着长子,眸中闪烁着凶光。昨日刘徵乱军进攻下相淳于安,正是出于糜统的授意。而且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派遣长子糜孔率领千名嫡系部曲私兵南去隐藏在下相周边,务求要将淳于安全歼。结果糜孔居然不战而退,让淳于安存活下来!

    “伯英武勇敢战,也非莽撞轻率之人,之所以避战,应是自有筹算……”

    旁侧一名高冠老者眼望糜孔受刑惨状,心内颇有不忍,当即便开口说道。只是话讲到一半,便被糜统冷哼打断:“亲翁不必为这劣子周圆,我若不是因念或是另有隐情,这劣子单单不遵军令一桩,便足以受死!”

    糜孔听到这话,双肩蓦地一震,下意识抬头望向那高冠老者,老者乃是他的丈人,名为刘续。刘续刚刚被糜统不客气的打断话语,这会儿也是不乏尴尬,实在不便再开口。

    “儿子绝非怯战,只是心内存疑,不敢轻进。淳于安此人薄知兵事,武备不修,刘满率众数千往攻,本是必胜之局,结果反被淳于安杀败,可知必有强军入援,或是徐镇别部助战。儿所率区区千众,若下相有暗谋布局,即便趋战,未必得功。儿死战何惜,却恐亲长不知危局,更……”

    “蠢物!下相周遭,俱有哨望,若是淳于安真有强援,如何能避过诸多耳目?即便是通信回报,三五卒用即可,又何须你率众归报?”

    糜统虽然也好奇为何刘满不能杀灭淳于安,不过对于儿子这一借口仍是不能接受。他抬手一指席中次子,冷哼道:“将这蠢物带下去,禁足不得放出!”

    待到两个儿子离开后,糜统才叹息一声,又吩咐属下急召淳于安来见。他知在座众人或是不解他为何要与淳于安那个仁懦之辈过不去,一定要将其人置于死地。不过内情如何,他也实在不好告知于众。

    简单来说,就是被他刻意圈在野泽中的刘徵乱军渐渐有失控之势,他将要有玩火焚身之危。所以他要借用一个事件,将刘徵置于死地,同时也想取得下相这个地方,继续往南去渗透抵达淮水。

    下相这个地方本身他并不看在眼里,但是如果能够将之掌握在手,他就可以突破郗鉴对他的封锁,直接威胁到淮水南岸的盱眙,而且也能跟淮南直接进行交易,大收其利。无论是在生存环境上,还是在实际利益上,都会有极大的好处。

    对于糜统而言,他其实并没有是要做羯国臣子还是要做晋臣的觉悟,他所有智慧只是想获得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往年在刘徵的羽翼庇护之下壮大起来,羯国虽然败了,但他却没败,反而顺势华丽转身,正式甩开刘徵登台成为边郡太守。

    这也更让他感觉到自身拥有实力的重要性,他根本不必考虑羯国势大还是晋祚势大的问题,只要壮大自己,无论未来归于哪一方,旁人都要礼待于他。

    除掉刘徵对他而言意义颇大,一者可以掩盖掉他勾结乱军的罪证,二者可以因此得功、兼并刘徵部众壮大自己,三者则能取代掉刘徵,若是来日石堪再壮大起来向河南发展,需要联合的便是他了。

    然而刘徵也不是什么庸类,讲到旧日在淮北之地的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