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808章

汉祚高门-第808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淮南军接收大营的过程中,路永始终率领一部水军在津口镇后,同时派船速速返回调运骑兵队伍过河。乱军易动难安,短时间内绝对不能稳定下来。眼下贸然登岸追击,机动性欠缺、收效甚微不止,还极有可能遭到乱军反噬扑击。

    从黎明发起进攻,一直到夜深时分,整个黎阳大营的接收仍未完成。但哪怕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劳碌,淮南军士气仍是高亢,一如大营周围那些冲天火柱。

    一些年轻的将领们和寻常士卒,尚还只是有感于淮南军的战无不胜而自豪满满。但像是路永、徐茂等亲身经历过永嘉之祸,亲眼见识、亲身领略到匈奴、羯胡是怎样的气焰嚣张、祸乱神州的宿将,感受则更加深刻,乃至于生出些许迷茫。

    他们这些人,人生旅程已经过半,回首这半生经历,究竟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往年被胡虏暴击痛追,背井离乡、远遁千里的是他们,如今率军北上,攻必胜、战必克,以厚重锐武之军势,直接压垮数万贼众大军的,也是他们!

    这个问题,似乎很复杂,又好像很简单。前后对比,差异好像只在于他们追随了一位永远不会让人失望、能够让每一个人的努力能够得到丰厚回报的主公。

    然而为何都督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是真的想不明白,也无须为此劳心,只要踵迹追随,未来必将走向一个个更大的辉煌!

    后半夜,韩晃所率领的五千骑兵抵达黎阳津,在大营中休养了几个时辰,待到战马消除了渡河所带来的不适后,便向黎阳以北发起了席卷扫荡!

    配合骑兵行动的,乃是淮南军各路水军,沿着一些河流支道,快速向周边进行渗透。诸多游荡在郊野的溃卒,包括左近一些乡众们俱都被驱赶出来,被舟船源源不断的送回黎阳大营。

    萧元东成为淮南军督护之后,在此次追剿中自然也参与其中,他选择涉过卫水稍显荒僻的一片区域,这里因为远离水道,并不能最快捷的退回邺城,因此向这个方向溃逃的敌众并不算多。

    之所以选择这一片区域,也是在发挥高风亮节,将更多军功让给那些运气不算太好的朋友们。

    毕竟在这一场战事中,他所部人马收获已经不少,在黎阳之战前便早已经锁定一桩大功,不独自己被拔用为督护,麾下将士们也已经确定将会有幸列入第一批军功授田的名单。

    而且都督已经明确表示,在这正场战事完结后,将会再建立一支有独立作战权的军队,交由他统率,成为名副其实的督护。

    所以萧元东肯让出主要的猎功区域,也是存念交好各军,等到那支军队正式组建的时候,才好得到其他将领们配合推荐勇卒,最快形成战斗力。

    但有的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又或者说运气这个东西简直无解。当萧元东率领他所部两千骑兵在向卫水西侧清剿时,一路都有断断续续的敌踪痕迹,沿途收捡了数百名溃卒,而后便循着踪迹追进了一片丘陵中,而后便在一条山涧转弯处发现了近千名敌卒。

    萧元东虽然不乏高风亮节,但凑到眼前的战功也绝不能置之不理,当即便率军包抄,直接将这一路敌卒围困在了山涧这里。

    “莫非天要我亡于此处?”

    队伍中,须发杂乱的石堪望了望山涧对面那些淮南骑士们,脸上充满了挫败和绝望:只要一个时辰,只要一个时辰就能穿行过这片丘陵,然后抵达枋头附近,那里有一个饲养战马的牧场,可以在那里获取战马继而奔向枋头,与枋头的郭荣汇合,再觅生机!

    不过,祸兮福之所倚,石堪逃亡之旅止步于此,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因为可以少承受一次命运的打击。

    此时山丘另一侧几十里外,并不是石堪所想仍在对峙状态,而是残留着大量的战斗痕迹,那痕迹之惨烈显示出原本这一处区域战场此前所发生的战斗,较之黎阳这个主战场甚至还惨烈几分。

    不过诡异的是,这些战斗痕迹并非分布在东西枋城之间,而是主要集中于东枋城以及更偏北位置,好像东面突然出现一路强劲的敌军,向驻守于东枋城的邺地军队发起了凶猛的攻击。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此时在西枋城与汲郡郡城之间这一段路上,正有一路两千多名残军向西面仓皇而行。而在这一路败军中,两名统帅之间正爆发出激烈的争吵。

    “为何不固守枋城,反要弃逃郊野?你难道担心我军死得不够快?”

    一驾板厢俱被拆除的马车上,郭时平躺在一团丝绢杂絮堆起的垫子上,左肩胛处被紧紧包裹起来,但仍有血水不断从绷带中渗出来,打湿身下大团的杂絮。此时他苍白脸色充满愤怒,目眦尽裂怒视着坐在另一侧的郭荣。

    他的确有愤怒的理由,此前战场上因被流矢命中而昏厥,迷迷糊糊中转移到已经人去城空的西枋城,可是当再次醒来时,军队已经离开了西枋城,正疾行向西而去。

    郭荣这会儿脸色也并不好看,听到郭时的诘问,脸上顿时闪过一丝阴厉,恨恨道:“若你肯听我劝告,从缓以行,何至于落到这一步危险境地?西枋敌将谢艾乃是知兵之人,如今竟连要塞都弃置不守,可知余处已生大变。凭我等残弱之众,若还留在枋头,才是必死无疑!”

    他们之所以落到这一步田地,原因也很简单。此前郭时进攻西枋城伤亡惨重,而后郭荣以统帅之名,将其他几路军队陆续拨入郭时麾下。

    原本这过程也算顺利,但郭时却不满于其他几军各自将领仍存掣肘之念,兼之与其中几人还有私仇,因此将几名将领羁押暗杀泄愤。尽管如此,因为有郭荣的配合,局面一时间还能镇压得住。

    但坏就坏在石堪后续派来的那一路增兵,其将领名为刘禾。在郭荣宴请刘禾的时候,郭时擅自作主以伏兵冲出直接斩杀刘禾,并因此前流言为借口言是刘禾暗中投敌,死有余辜。

    如此局面便彻底崩溃,刘禾的兄弟刘泌率部直接攻打东枋城为兄长报仇,因此彻底引爆了东枋城所积压下来的隐患。如果不是东枋城坚固难攻,郭氏这一对难兄难弟只怕要直接身死当场。

    而后局面便是快速变化,西枋城的淮南军同时出动,不知为何与刘泌的乱军合流,直接丢下枋头向北而去。

    后来便是眼下这情况了,枋头发生如此惊变,郭荣甚至不敢通知石堪,率兵转移到西枋城后确定此处淮南军的确已经离开,顿时便意识到大事不妙,继续率军西进。担心影响行军速度,甚至不敢放任军队在汲郡掳掠。

    郭时也自知今次是他坏事,听到郭荣这么说,一时间便没有了说辞,只是半晌后才涩声道:“看来你那饮马于河的妙计也落空,那么现在又该何往?”

    “经河内,去河洛,引回关中族众,未必不能再图大事!我警告你,今次切勿再自作主张,否则,咱们都要横死于途!”

    郭荣沉声说道,言中不乏暗恨,看到郭时那仍有几分茫然的眼神,更觉竖子不足与谋。然而眼下,他却只能与这莽夫捆在一起,才能得到一线生机。

0932 邺城三旗() 
邺城,大量郊野乡众俱被驱赶进了原本打算用作新都的临漳新城,几近十万之众。而谢艾所率领的联军,则驻守于三台要塞。

    这一路联军,主体自然是谢艾率领的淮南将士们,但更多的则是各路义军。这些义军,规模超出原本淮南军数倍,数量也在时刻变化着,但总体上还维持着三万人左右的规模。

    虽然一路北行拿下了邺城,但并不意味着这支军队就足够强大,那些所谓的义军,有许多干脆就是男女老幼齐齐上阵,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举族的迁移。而且当中还裹挟着大量没有跟脚的难民,为了一口吃食,为了能够活命,便加入到这支声势浩大的队伍中。

    乱,是眼下邺城最主要的旋律,城内乱,城外也乱,民众乱,军众也乱。

    眼下还有秩序尚存的,便是眼下淮南军所防守的三台。不过三台也是早早便经历了一场洗劫,当谢艾率军抵达三台的时候,这里最起码经过了三四波乱众的冲击,甚至就连那座魏王府都被流寇一般的义军光顾数遭。

    府中积攒金银细软财货之类早被哄抢一空,甚至于就连石堪的几个儿女亲眷也不知被哪一路义军掳走当作求功邀宠的筹码给监押起来。

    所以谢艾在抵达邺城后,甚至无暇细品再建大功的喜悦,很快便投入到了繁多的事务中去。首先是接手城防,快速收缴城内眼下还残留的物用,然后便迅速对滚雪球一般壮大的义军进行一个初步的整编。

    义军成分极为驳杂,最初还只是汲郡一些乡众包括东枋城内讧的邺地人马中的一部分,沿途拔除一些坞壁,收抚一些难民,在接近邺城的时候,规模便陡然壮大起来,大量逃避兵灾的河北民众,许多不安于室的豪武军头,也都以义军为名,四面扑击。

    甚至有一部分原本邺城的守军,早在淮南军抵达之前便以举义为名,先将邺城哄抢了一波。

    这样的所谓义军,与流寇并无本质区别,而且杂乱难以管束,根本不可能按照淮南军那种严明的规矩进行细致整编。

    而谢艾也压根就不相信这些所谓义军能够整合成什么顽强的战斗力,所以他所谓的整编,便是创造性的给这些义军们发放三色旗号。所谓三色旗号,包括玄水黑旗、血染赤旗、麻色黄旗,分别对应守、攻、征等基本的军事职能。

    拥有玄水黑旗的义军,便有坐镇防守地方的权力,但却要给义军提供一定的物用补充。血染赤旗则负责攻伐地方,凡是没有悬挂玄水黑旗的地方,俱都可以进行攻击。

    至于麻色黄旗则是负责运输、征用的义军部队,所有义军不得擅自进攻,否则淮南军精锐将会亲自出击报复,不死不休。而其他赤旗队伍,也可主动出击进攻黄旗的队伍,不以内戕论罪,反而可以瓜分所得人、物。

    这一军令最开始并不为人所接受,毕竟对于相当一部分河北乱众而言,他们只是要借淮南军声势作乱掳掠而已,并不甘心受淮南军节制。

    可是当淮南军亲自出动,与一些已经获得征伐赤旗的义军接连歼灭几支无旗但却私下掳掠的队伍后,威慑很快便树立起来。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内,赤旗便被领走了十几面,最起码有近万的义军以此为名,在邺地周边肆虐。

    而且有一部分邺地义军在外抢得欢畅,返回之后却发现自己老窝被抄,甚至找不到是哪一路友军干的。无奈之下,也只得再次领取一份黑旗在自己老巢挂起来。

    这其中,赤旗是可以随便领取的,只要能够得到盖印着谢艾督护军印的赤旗,便可以成为义军的一份子,获得征伐掳掠的合法资格,不会受到追杀问罪。

    但黑旗就不是免费的,按照防守区域规模不等,需要向三台捐输一百到五百斛粮不等,并且后续可以获得一定的免征权。单此一项,淮南军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便获得了数千斛粮用,不独满足自用,还能支援一些给可信的义军。

    至于黄旗,并不随便向外发放,而是需要功勋兑换,而且这功勋的统计也极为宽泛,捐输粮用、物用是一项,进献重要俘虏是一项,报告重大军情是一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