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827章

汉祚高门-第827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能使突袭发挥出最大效果,桃豹不独严令兵士不得出击,更将关墙旌旗都次第撤下,军士昼出夜归做出撤军假象,刻意示敌以弱。

    果然,敌军表现越来越狂妄,甚至于主动推平此前所设置的阻拦骑兵出击冲锋的诸多防御工事,似乎打算直接兵临城下。

    “今次一战,数万将士前途性命所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桃豹如今已经年迈难逞血勇,不能亲率冲锋,但却立在城门前,亲自将负责出击的三千骑兵将士送出城外,壮声激励。

    那三千骑士俱为军中严选精锐,无论骑术还是武技都为军中翘楚,弓刀俱备,一俟冲出城外,此前数日势弱的闷气也都倾斜一空,直往敌军阵线冲去!

    那阵线绵延数里,此前因有设置的大量工事阻拦难作驰骋。此刻虽然也残留许多,但在后阵全无敌军压阵阻拦的情况下,区区障碍并不足以阻拦住这些精锐骑士们,很快便纵马越过这些残留的防事。

    而此时对面的淮南军早已经乱作一团,营垒之间充斥着越营出逃的身影,正当面的营垒早已经为之一空。

    眼见此幕,虎牢关冲出的骑兵将士们俱都忍不住狂笑起来,更扬鞭策马加速往敌营冲去,直接冲入那空荡荡的营门,挑翻那些被遗弃的营帐。

    他们也都谨记今次出击使命,旨在制造更大的动荡混乱,因此对于遗弃在营地中的械用物资全都视而不见,直接在营中纵火,而后更往四方营垒冲去!

    此时郭诵看到敌军在营地中肆意践踏驰骋,一时间脸色也变得更加阴沉。敌军来势如此迅猛,可见必是蓄势良久。他虽然当机立断放弃中营,从而获得一个短暂整军的时间,用原本的营垒限制住敌军的冲势,但目下情况仍然不足乐观。

    如果不能对这一路出击的敌军造成重创,任其往来,那么他这一时失察其罪大矣!

    “谨守营垒,死战不退!”

    郭诵在几座边营之中游走,驱令鼓号严守剩下的几座营垒,同时也下令向那几座被遗弃的营垒放火。幸在他此前设置营盘时便充分考虑到了防火,营垒之间间隔不小,也多备砂土之物,能够阻止住火势继续向外蔓延。

    很快,那几座被遗弃的营垒浓烟便滚滚而起。眼见这一幕,郭诵才稍稍松一口气,最起码浓烟升起后,荥阳后方大营会有所警觉。

    但这还远远不够!

    “督营随我,截断敌军退路!”

    郭诵大声叫嚷着,两手抓住长柄的斩马刀,率领数百名悍勇的督阵士卒,由边营侧方冲出,直往营盘外的边界土丘冲去。

    此时冲入营垒中的敌军们也渐渐察觉到了不妙,他们在冲出营垒最初,的确是所向披靡,几无遮拦,四处纵火,制造出极大的场面。但问题是太顺畅了,几乎没有遇到一个敌兵,所见俱是死物,仿佛对方乃是主动放弃营垒以为陷阱,而不是被他们冲击惊散一般。

    尤其当他们继续往其余营垒冲击的时候,很快便遭遇了强力的抵抗,箭矢雨泼一般降下。他们本身还要分心驭马,难以全力引弓反击。

    “撤出营地,整阵再攻!”

    乱糟糟的营垒中响起将领们的号令声,其实骑兵本就不适宜冲营,可问题是他们冲得太迅猛,淮南军根本没有时间在营外列阵野战。更何况几座空荡荡的营垒摆在面前,他们若还过营不入,那么今次冲击意义何在?

    而这也正是郭诵主动放弃中营的玄机所在,骑兵不适宜冲营,那是在彼此都保持一定战斗力水准的情况下。淮南军今次本来就是应对仓促,本部将士们主要便集中在中央几座营垒。

    周边几营则是前来投军的乡勇驻地,那些乡勇们本身就是无甚组织、各自为战,仓皇应敌之下,只会变得更加混乱,越营出逃那是必然的。

    如果敌军从边营发起冲击的话,便可以直接将这些边营乡勇们冲击大乱,向内逃亡,继而冲垮淮南军本部所在的中营,如此便能撼动整个大营。郭诵即便再有心顽抗,但在全军混乱的情况下,也难再有作为。

    这种临战之时的灵活应变,便是一名将领素质才能所在。虽然中营里集结着更多的军械物用,但郭诵为了保证防线的完整性,仍然毫不犹豫的放弃掉。而边营那些乡勇,早被淮南军驱逐出营外,更制造出一个营防被完全撼动的假象。

    至于敌军临战督将,首先是为空营所迷,其次是过分相信了己方的冲击力,想要打一个中心开花,结果却陷入了一个被四方围击的窘迫境地。当其军察觉不妙再要撤出时,此前那种气势已经不存,而军阵也难再保持原本的完整性和冲击力。

    “杀!”

    眼见十数名敌军骑士凌乱的从浓烟滚滚的营垒中冲出来,郭诵手持斩马刀蓦地斜向劈下,当先一名骑士从人到马顿时血肉翻飞!

    数百名督阵士卒们各持利刃,以郭诵为中心凝结成一堵牢固的铁刃战壁,吼叫着将浓烟包裹冲出的敌军骑士尽皆斩落!

    敌军在接连死伤十数人后,便又纷纷后撤转从别的方位冲出,待察觉到此方兵少之后,便又狞笑着拨马冲来。

    淮南军督阵士卒们眼见敌军渐成包抄之势,当即便从方墙转为内扣外圆结阵,外围将士们仍在悍不畏死挥刀劈斩,一旦某一方士卒被杀伏尸,内中自有士卒飞快踏步补上圆阵缺口。。。

    郭诵眼见着身边士卒越来越少,而圆阵也渐渐收缩起来,将牙关一咬抹去脸上血水,毅然持刀上前踏入外围圆阵。他不恨自己半生英名毁于此处,只是深恨一时迷于乡情,致使麾下将士枉送性命!

    “郭诵在此,谁能杀我!”

    他咆哮着斩落一名冲杀上来的敌军骑士,状若疯虎,希望以自己为目标,将更多敌军吸引到近畔来,让外围淮南将士能够将更多敌军围杀于此。

    “郭侯勿忧,某奉大都督所命伏近等候贼军久矣!”

    混乱的厮杀声中,战场侧翼突然涌出大批的晋军将士,徐州战将许宁在自家部曲簇拥下,手持劲弓左右引弦,口中大声叫嚷着直往厮杀最惨烈处冲去。

    而在更广阔的战场上,晋军游骑穿出封锁虎牢关城外大片战场,另有数路刀盾、劲弩方阵四方而出,将这一路冲出的敌军团团围于场中!

0953 白身督军() 
荥阳晋军大营内,沈哲子端坐于营帐内,座前郭诵深跪于地,帐内便再无旁人。

    “末、末将辜负大都督信重,未能察知贼军异动,未能严制将士,未能稳镇乡情……”

    郭诵刚刚从战场上退回,甲衣未除,血迹斑斑,甚至连伤情都还没来得及处理,便匆匆入帐请罪,言中充满愧疚,更是不敢抬头望向沈哲子。

    “郭侯之错,只怕还要加上一桩,王师两万余众,次第补入广武四边,大凡稍有戒心,岂会懵然无觉?”

    眼下私室相对,沈哲子也并不刻意再给郭诵保留什么面子,在其言后又加了一句“若是寻常战将,功过孰重,据实以论即可。然而郭侯你,实在是不应该。”

    “请大都督责罚,以明军纪!”

    郭诵听到这话,顿时又将头颅深埋涩声道。其实同袍各军的调度,他是有所察觉的,毕竟他所驻守的广武营区范围不小,且周边多乡众集结。

    不过当时自己既受困乡情所扰,心内又不乏忐忑,甚至隐隐猜测友军调动乃是不乏取代他的意思,甚至怯于去见沈哲子坦言相陈,将这件事当作一桩禁忌,不敢多看,不敢多谈。

    “且不言郭侯之过,其实这一桩事,我也有错。以乱相诱,四面伏击,在阵督将居然临战尚且不知。”

    沈哲子讲到这里便叹息一声,从席中站起行至郭诵身畔,避开他肩臂创伤将之扶起,而后退了一步望着郭诵,沉声道“我是在等郭侯入营进策,或是前来相询。不意战事发乎猝然,也多赖郭侯临阵巧应,才使贼军未能深虐,全歼其众。”

    “大都督,末、末将实在惭愧……”

    郭诵听到这话后,神态更显扭曲,旋即便要再次拜下,但因手臂仍被沈哲子托住,身形趔趄不稳,他头颅垂得更低,涩声道“末将实在、实在是……”

    “相知经年,我岂不知郭侯何等性情。只是这一次,你我俱为杂念所误啊。”

    沈哲子自然明白郭诵要说什么,只是有的念头可以想,言语实在不好表达,尤其郭诵眼下心绪正是紊乱,更不知该要如何讲明白自己近来所困。

    广武伏兵,只是沈哲子一贯谨慎使然。他虽然不是什么拥有神鬼奇谋的军事天才,但却明白大势每崩于细节的道理。

    黎阳一战几乎未损一兵一卒便摧垮石堪数万之众,更是生擒石堪,攻取邺城,甚至就连沈哲子心情都难免浮躁,更不要说那些将士们。

    不过沈哲子有一桩好处那就是每当这种将要得意忘形的时刻,便会下意识想得更多,尤其在抵达虎牢关的时候,难免会想起围绕这一关城的经典战例,比如李世民大败窦建德。

    其实与郭诵出现沟通障碍,也确如沈哲子所言乃是杂念所误。如今淮南众将尤其是督护一级的将领,郭诵可以说是沈哲子第一个主动招揽而来,彼此之间除了上下级关系之外,更有一份相识于微的交情。

    像是此前郭诵主动请求镇守荥阳,沈哲子尽管觉得郭诵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还是迁就他,也算是是对自己心腹嫡系的关照。结果就是当王师主力抵达荥阳、成为晋军大本营之后,这里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

    早在此前,大军在征用荥阳土地、渡口等各种资源的时候,许多乡豪跳出来以郭诵为借口而施加阻挠。而淮南军上下又都知郭诵乃是沈哲子真正的嫡系,难免会有所忌惮,因此便出现许多本可避免的纠纷与拖延。

    如果仅仅只是淮南军一部至此,沈哲子也不至于为难,直接摘掉郭诵督战镇守的职位即刻。可是眼下还有徐州军在一边看着,那些军头们心思要更多,沈哲子便不得不考虑用力尺度的问题。

    他是在等郭诵主动前来表态,届时或一笑置之,或略施薄惩,凭他与郭诵之间的信任度,这一点相容是足够的。

    但郭诵只是派人前来,并不亲自面陈,不知是担心自己去位后沈哲子会在荥阳大开杀戒以申戒令,还是自觉羞愧、无颜入禀。中间隔了这么一层,这就让沈哲子不好处理,如果直接拿到明面上来,他也没办法顾全郭诵的颜面而有所包庇。

    所以,这段时间里沈哲子对郭诵也是不乏忿怨,觉得郭诵有亏旧谊,不能体会他的苦心。

    可是今天在见到郭诵如此态度,沈哲子又渐渐体会到郭诵的为难。其人大概也明白自己此前决定有欠考虑,因此而加倍内疚。怯于直面自己之余,也不乏其他的考量。

    哪怕沈哲子自己都没有觉得,随着他权位越高,即便不刻意作态维持,但喜怒越来越不形显于外,也给麾下众将们带来更大压力。不要说郭诵等将领,就连家中沈牧、沈云等堂兄弟们,在见面对答时仍是亲近不足,敬畏有余。

    比如今次河北之战,沈哲子大力提拔谢艾、萧元东等年轻将领,被淮南军上下视作青壮崛起、取代老将的一个迹象。沈哲子的意图的确是重用青壮将领,但远未达到取代老将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