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841章

汉祚高门-第841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近这些住户们,可以说是如今淮南都督府下比较上层的人家,虽然出入多有不便,但也并没有唠叨抱怨。沈大都督在淮南,那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和权位,绝不仅仅只是王命重臣那么简单。

    甚至有的人家为了避免打扰长公主并沈氏小郎君的静养,干脆搬离此间稍作回避。而许多外来者也因此才发现,尽管沈大都督在淮南已是贵极,原来也并没有完全的离群索居以保持威仪,家眷们居然就安排在这种寻常地域。

    是的,这一片园墅区对寻常小民而言已经是难以涉足的区域,但对一些想要拉近与沈大都督距离的人而言,也只是寻常。无非租金贵了一些,但对他们而言,这些许付出也实在算不上什么,要知道时下不知有多少人单纯为了想要求见沈大都督一面,千金之重都在所不惜。

    所以很快,许多云集于此的南北各家族人们又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这一片园墅区租赁一处园墅,以求在地理上与沈大都督更加靠近。尽管沈大都督眼下还未归镇,但一旦返回,肯定是要回到这里。

    在大量时人趋之若鹜的哄抢之下,这一片园墅区中还剩下的十几座庄园很快就被抬高到令寻常人为之窒息的高价。

    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报价,在别的地方甚至可以用来置办规模更大的园墅都绰绰有余,可是在这里却仅仅只是有着时间限制的租金而已,整个园墅还不归各人所有,甚至就连想要改动园墅格局都还需要向都督府请示报备,可谓限制重重。

    但这都不足以打消人的热切,虽然由于高价令许多人望而却步、退出争夺,但剩下那些却全都是势在必得,可谓豪爽到了极点。

    之所以发生此类情况,自然也是因为这个微妙的时机。沈大都督的声誉并权位已经不必怀疑,尤其在如此壮功的情况下,未来只会越来越高。

    这些南北蜂拥而来的人家,自然不可能只是见面寒暄虚礼一番,必要的贺礼在所难免。但贺礼是轻是重,也实在让人费尽心思。

    若是太轻了,泯然于众,又凭什么让沈大都督在这些云集的贺客中注意到自己?

    若是太重,又该重到哪一个度?

    众所周知沈家本就有江东豪首之称,近年来王事、家事俱都兴旺,若单纯只是财货之礼,时人只怕倾尽家财也难令沈氏动容。而且进献太多财货,反而会因过分引人瞩目而弄巧成拙,若不巧被都督府中那酷吏山鹰盯上,则更是得不偿失。

    而斥巨资在寿春城南租赁一座园墅,本身就能获得与大都督更多亲近的机会,而且也是等同于另一种形式的捐输,以及对整个都督府的支持。这要比单纯的财货进献要巧妙得多,收获自然也会更多。

    或有清高者不耻此类近似谄媚的举动,以此鬼祟之心迹去玷污沈大都督高洁之胸怀。若人果有其才、确有益于世,即便没有这些举动,沈大都督也会举贤而用。

    类似狂狷之言,听起来或是有道理,但其实却实在不切实际。个人本身贤或不贤暂且不论,沈大都督又有什么义务一定要举用你?

    别的不说,单说沈大都督自己,如今显才已是南北共推,时人咸知。但在未曾显迹之前,谁人又知这南人豪宗嫡子将是未来社稷功臣?

    还不是因为王氏逆乱时,沈氏能够拨乱反正、捐输家财助国渡厄,日后才有肃祖慧眼识珠,甚至不惜以嫡女适配,这才一步步成就如今的高誉国士?

    所以,纵有囊括宇宙之大才,但却被掩盖与皮囊之内,平素便无亲昵,人又如何得知?既然无从得知,谁又会给予你去显露才能的机会?

    淮南都督府下文武时贤众多,其中不乏广负大誉者,难道是因为这些人生来便秉赋奇异,此世再无野贤可作比肩?

    还不是因为他们追随于大都督,有着更多表现才能的机会。譬如群星拱月,相映成辉,近贤者自生馨香,近达者自得扶助。

    当然,抛开这一点德行是非的讨论,也有人不乏理智的分析,眼下大可不必急于相近。毕竟河洛旧都都已经光复,虽然未来王业是否移居尚未定论,但洛阳天中帝邸,沈大都督之后极有可能会移镇河洛,毕竟这更加有利于对四边胡虏残众的追击清剿。

    所以眼下急求相近,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实在有些不值得。

    这种自觉高智的论调,听在那些仍在竞争的人家耳中,暗里更是嗤之以鼻。如今王业光复之兆更加炽热明显,天下大势须臾有变,凡有志者俱有时不我待之感。

    洛阳旧都久经战乱,已是残破不堪。最起码两三年内,沈大都督即便有心,也很难移镇。两三年的时间有多珍贵?

    就在三年多前,羯国尚是一统北地,国势鼎盛,大军南来几欲摧垮晋祚最后残余。当时即便以沈大都督之能,也不过只是困守于淮水,甚至已经做好为晋祚捐躯死战准备。

    如今又如何?羯国分崩离析,已经难称大患,王师十数万众用兵北伐,势如破竹,已无能挡之辈!

    在如今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区区几年之内便大势翻转。在沈大都督还留镇淮南这段时间里,又会有多少人获得一个毕生难求的机会,谁又能做定论?

    正是在此类心理之下,随着寿春城南那些空闲的园墅渐渐有主,剩下的竞争便越来越激烈。而淮南都督府眼下也是诸用匮乏到了极点,北面的王师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般汲取着淮南的民脂民膏,对于这一桩意外进项,自然也是欢迎至极。

    所以在官、民共同推波助澜之下,一座广阔十数亩的园墅,仅仅只是租金,一年价格便被喊到了数百万钱!这样一个价格,足以令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但剩下的竞争者仍是激烈竞争着,全都不肯放弃。

    一时间,这种现象也令观者无不咂舌。这样一个价格,如果不强求地段之类,甚至可以置办起一个广达数十顷的庄园,成为一户人家累世相传家业所在。

    所以在一些不了解的时人眼中,那些竞争者们无疑是疯了,简直就是不拿钱当钱!就算他们肯花这么多钱逢迎沈大都督,也绝无可能获得对应的回报!

    正因为这样一场风波,原本没有什么固定称呼的城南这一片园墅区,如今在寿春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千金邸。

    当然对于一些不耻于那些豪强挥洒金钱以作阿谀的人而言,他们更乐意宣说此名得来原因是由于大都督于此喜添嫡子。如此家世出身,沈家这位新添的小郎君,足可称作千金郎。

    。

0966 鹤儿苦衷() 
早在三月淮南准备出兵的时候,沈劲并其小伙伴们便打算跟随北上,但是阿兄对他这诉求完全不予理会,让沈劲颇感丧气。

    不过幸在不久后嫂子兴男公主归镇,同行的还有他朝思夜想的杜家阿陵娘子,算是让他不能追随大军北上猎功的遗憾有所缓解。

    然而很快,沈劲就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虽然此前杜陵小娘子是收养在他家,幼年时也曾有过青梅竹马愉快相处经历,但是由于他那位未来的岳母杜氏裴娘子恪守礼教,等到两家亲谊初定,便一直不许少男少女再私下接触。

    这一次北上,裴氏因为体弱难行,所以不能亲自北上。沈劲还一直梦想着终于能有机会与杜家小娘子单独接触,倒未必有什么不足为人道的意图,毕竟少艾情萌总是诗,但却没想到遭遇较之早年在都下时还有不如。

    沈劲本身便不乐于在馨士馆受业,像是同龄的谢安、陈逵等人,早就获得多位馆士赏识,寻常考校课业也都名列前茅,因此很快便获得了业士的资格。

    沈劲只是由于阿兄的强迫,不得不在馨士馆进学。这一次他终于找到理由,主动承担别业的防卫之事,在保障别业清静不受闲杂人等打扰的同时,还能有机会市场见到阿陵小娘子。

    然而或许是小娘子初初长成,对于未来夫婿总有期许,又或者自家嫂子因为难与阿兄团聚而要寻人迁怒。

    随着王师在北频频告捷,阿陵小娘子在偶尔见到他的时候,也多是几句含羞带怯的规劝,劝他该以阿兄为榜样,时刻以此自勉自励,不要辜负了家门忠勇时誉,也不要辜负了自己的优越出身。

    至于自家那位嫂子,则更是一改以往颇有娇纵的态度,每次见到沈劲,便是多加训斥,让沈劲颇感苦不堪言,甚至不敢随意往内庭去与杜陵小娘子扮作偶遇。

    今次前往拜会杜赫,也是沈劲在久困苦思兼听取几名损友意见之后才下定决心一行。能够这么迅速便达到自己的意图,于沈劲而言也是欣喜。了结这一桩心事之后,他更坚定了前往河洛投军求功的信念。

    千金邸这一片园墅区,近来虽然增加许多住客,但那些新增添的住客本身也不是单纯的只为获取一个暂居地。所以就算已经拿到入住资格,也不会没有眼色的现在就入住进去。

    因此这一片区域并不见繁忙喧哗,非常的幽静。原本园墅之间便有着颇大的间距,就算有什么园林花木林圃之类的景致,也都主要集中在几片比较宽阔所在。

    当沈劲并其随员们打马返回时,一些荫蔽处自然便出现许多负责护卫工作的将士们,待发现是沈劲后,有的人便退回去不作阻拦。

    但也有人并不退去,而是对面迎上,比如谢万、桓豁等损友。

    看到沈劲打马行来,且一副意气风发状,谢万已是大笑起来,一副智珠在握、妙计在胸状,指着沈劲大声道:“我就说阿鹤你平日忧困不过是自寻烦恼,我等男儿生于此世,正宜爽快行事,无滞于怀。就算才有不济,但既然幸与大贤共生此世,只要踵迹而行,自然不乏斩获。”

    往年沈劲是不会搭理谢万这种洋洋得意的卖弄,但今次自己能够成事,也是多亏谢万的打气鼓励。这会儿自然知恩图报,下马之后还未开言,便先抱拳示意。

    “杜长史果真答应阿鹤你的请求?”

    桓豁见到这一幕,脸上也是流露喜色,甚至不乏几分意动。

    谢万听到这话,笑声更是爽朗,胸膛挺起高高,简直比自己成事还要骄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少年雅致,情动意达,本就不是羞涩难言之事。人皆爱美,无拘老幼。一味刻板自抑,即便胸有秀才,也被消磨三分。”

    “我平生最钦佩者,第一自然是沈大都督,佳偶幼伴,门帷祥和,自然可以心无旁骛创功。第二便是沈二督护,狂志不敛,说尽得意,尚能无损于事,实在我辈表率!阿鹤,我也不是瞧不起你,但如此两位贤长俱生你家,你实在欠缺了两位贤兄的风采啊!”

    损友之间,自然向来互贬为乐。但谢万说这一番话,其中也确是道出几分心意。他对大都督和沈牧的钦佩,那真是发自肺腑,可以说这两人便代表了他人生的两个极致追求。

    大都督与长公主冲龄为伴,传为佳偶,而大都督之所以能够有今日殊功盛誉,这自然也与长公主身份所带来的助益不无关系。

    至于沈牧那就更好理解了,出身便是江东豪首门户,本身才能不缺,又有亲长兄弟作为臂膀扶掖帮助,尤其是厅室之内群姝争艳、馨香满室,享尽齐人之福。男人做到这一步,可以说是了无遗憾。

    能够有一位于功业上扶持助益的佳偶娘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