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880章

汉祚高门-第880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三名匠人自然不如雷须羊尚能应对从容,本身被召来便已经惴惴不安,眼见沈哲子身畔十多名如狼似虎亲卫悍卒,更是惊悸的站都站不稳当,更是哆哆嗦嗦不知该要如何回话。

    “这位便是淮南梁公沈大都督,沈大都督眼见尔等进奉有喜,上前恭谨问答,若是分明清楚,尔等自有奖赏。”

    眼见那三人吓得头都不敢抬,于度上前一步说道。他南行一路与这些匠户们同行,也已经积攒起不低的威望。

    听到于度这么说后,那三人情绪才稍有平复,上前一步指着那庄园模型嚅嚅说起,只是语调仍含糊不清,再加上难辨的口音,沈哲子并众人都听得一头雾水。

    见这三人如此不堪表现,雷须羊更是暗恨得频频跺脚,若眼下还是由他话事,早将这三人推倒一顿猛抽重罚,可是现在实在不敢放肆,焦急得额头冷汗都直涌。

    对于有本事的人,沈哲子向来不乏包容,眼见这三人如此表现,便也不再为难他们,索性摆手道“无需讲解了,直接动手拆开,尤其是这独牛连磨,千万不要拆毁了!”

    雷须羊连忙将大都督命令复述一边,然后才又瞪眼望着那三人恶狠狠道“小心一些,若是拆毁,小心你们的性命!”

    三人之中有一个唇角薄须的少年,听到这雷须羊的忿声,忍不住嘟噜道“大都督是我们晋人倚靠,不会让你胡奴借威!这木组是我父子做成,拆坏了也能再做得出!”

    这几句对答都是洛声,沈哲子倒是听明白了,闻言后便大笑起来,指着那少年笑语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小民傅桄,劣子傅文、傅理,都是洛中匠家,被北胡掳过河……”

    听到沈哲子的话,那三人中年长一个脸色已是蓦地一变,拉着身畔两子便扑倒叩头。

    “起身吧,你等本就无罪,寻常无需大礼。”

    沈哲子微笑着摆手说道,继而又对身后属官道“将这父子姓名录下。”

    听到沈哲子这话,那材官校尉雷须羊不禁充满了嫉妒羡慕,心知一旦被录姓名,这父子在淮南便算是无有烦忧侵扰了。他有心要为自己分讲几句,但一想到刚才那少年匠人傅理所言,更加不敢发声,只是深跪一侧瑟瑟发抖,不敢抬头发声。

    那父子三人见大都督如此和蔼,总算松了一口气,然后便侧行上前,将丈余大小的模型完全拆解开来,自然重点关照大都督所指出的那个独牛连磨。

    沈哲子也蹲在一侧认真观察,兴致盎然。很快他便看清楚了这木板下的结构,果然是大大小小齿轮扣合,再辅以轴杆传导放大力道,共同组成整个精巧构架。

    趁着这父子忙碌时候,沈哲子也随口问了几个问题。那父子三人因有擅长的事物分神,所以倒也不再像此前那么拘谨,口齿也算清晰。

    原来他们这些匠户在途中也得到命令,若是条件允许便根据自己擅长,沿途打造器物以供赏鉴。这座精致的庄园模型,便是他们父子沿途打造出来,又在昨夜连夜赶工组合起来。

    听到这父子讲述,沈哲子对他们不免更加高看一眼,他是知道这沿途中自然不可能给他们提供尺墨等工具,顶多一些刻刀等物。单凭着手感经验,便能打造出如此精巧的众多部件且成功组合在一起,可见这父子三人技艺之高明。

    当然沈哲子重点还在关注那独牛连磨的结构,问起是否有实物借鉴,还是他们父子凭空造物。那个老父傅桄便回答道这模型原物都有可考,包括此物在内,早年洛上不乏人家使用,能够极大节省畜力并提高效率。

    听到这话,沈哲子不免更大笑起来。他所看重的甚至还不是这个独牛连磨的结构,而是其核心这种齿轮导力的思路,这父子几人在这方面有如此高的造诣,若将这种技术单摘出来深加挖掘,无疑能够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简繁不一的器械,运用到更广阔的用途上去。

    “淮南向来才用不拘,你父子有此庶事之能,大可安身立命。若是营中还有此类才力者,可都聚至身畔,等待都督府政令调用。”

    能够发掘出这傅姓父子如此优秀的机械类人才,沈哲子大感欣慰,同时也对这满营的匠户充满期待,然后便更加用心赏玩这营中的诸多器物,希望能够再有所得。

    。

1012 工程院() 
接下来仍是一个惊喜不断的过程,或许是早年沈哲子精力更多专注于军政,即便偶有巡察第一线的技术生产,也都匆匆一览、浅尝辄止,对于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仍有看轻。

    有了这营帐中诸多实物摆在眼前,当中无论是机械的构造还是机械的内部动力都大有可观。或许囿于基本生产方式的差异,无法做出后世那么高精复杂的器械,但在人力操作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

    而且这些匠户们各有专精独到技艺,父子为继、门户传承的这种传承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将前人经验累积保留,同时又能保证丰富的实际操作以磨练技艺。当然,这一点是建立在长久的劳力剥削上面。

    总之,说这些工匠们能够代表这个时代最高端的生产技艺,这一点无可置疑。甚至就连那个看起来一脸谄媚的羌人校尉雷须羊,都是一位技艺非常精湛的金铜器物工匠,进献自己亲手打造的金鉔。

    所谓金鉔,便是一种球形的香炉,在后世又被称作被中香炉,用金、铜等金属打造圆形球壁,内外环扣,在内圆里悬以碗型炉身用于盛放炭火、香料。这碗型两端用光滑轴杆与圆形外壳相连,重心能够始终保持平稳而不倾斜,当外面的球形闭合后可以任意翻滚而不倾斜炭火。

    沈家也算是江东豪富门户,门下颇多技巧匠人,但是如此精良的器物,还是在兴男公主的嫁妆里才看到两件,当时便觉得大开眼界。后来也曾稍作寻访,但拥有此类工艺的匠人在江东却几乎没有,就连苑中也只是在南渡时携来一些。

    所以这个金鉔在江东可谓十足的奢侈物,一旦坊市间有出现,多在数万乃至十数万钱的价格。虽然若只是取暖,什么器物都能满足,但此类物件仍然广受追捧,无他,高端奢华上档次而已。

    而且简单的器物在沈哲子看来,除了那种穷奢极欲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外,也体现出非常精巧的机械结构思路。

    沈哲子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终于将这营地中人、物包括书籍资料都观赏一遍,大开眼界之余,也是多有感慨。

    诚然这些工匠们各自都具有不凡技艺,但局限也大,都是专精于某事,余者却都甚少涉猎。包括这个原本的掌管雷须羊在内,除了保持自己的技艺钻研之外,顶多只是知道何人擅长何事,在工艺应用方面的眼界可谓狭窄至极。

    这应该也是长久以来在工匠技艺方面的一个缺陷,长久只是停滞在技术和工用层面,而没能上升到成体系的科学乃至于哲学层面。

    虽然说悬言物理,空口无凭,但是如果没有理论上的体系支持,技术应用层面则就没有一个大的提高方向。很多道理讲述不清的问题,自然而然上升到玄学层次。

    比如那个雷须羊在进献金鉔的时候,其机理本来三两句话可以讲清楚,也要掰哧几句天圆地方、五气运行之类的歪理,大概他自己都弄不清楚。

    这种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的思辨,是一个长期导引过程,尤其涉及到对社会的根本认知层面,则就需要更加的慎重。

    类似玄学或者宗教这种神秘学,于人而言其实是一种保护,对世界认识的太真切同样是一种残忍。哪怕到了后世科学昌明的年代,仍有许多高学历乃至于真正的大科学家对神学情有独钟。想要在中古年代树立一种完全的唯物理论体系,那是痴人说梦。

    其实科学的进步,仍要源于经验的累积和总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便有可能南辕北辙。真正的历史拐点只在于几个契机,当人有了更大的能力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视野自然不复以往。

    结束了对这匠户营地的巡察后,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当沈哲子并属官们离开营地时,营地外尚有大量商户乡宗聚集于此,不过这一次他们多半要失望了,围绕这一批匠人沈哲子有诸多设想,但唯独不会放之私户而为人雇佣。

    半途中,沈哲子直接转向返回千金邸别业。今天见识了不少来自北方的奇珍异货,他也自忖家人喜好,挑出一部分公主等人或会感兴趣的物件直接带走,供她们把玩赏乐。

    因为家里多了一个渴睡的小郎君,所以家人们作息也都变得乏甚规律。沈哲子返回别业的时候夜色还未深,但整座庄园都是静悄悄的,稍有骚动之声,就连听命待用的家人们都不敢大声喘气。

    其实在沈哲子看来这大可不必,整座庄园面积极大,那阿秀小儿所占不足两尺,实在没有必要全家上下都迁就他的作息,顶多内院稍作留意,外间一切如常即可。

    但是因为有了这个小儿,他在家室内意见表态如何已经变得不重要,若是偶有分歧,甚至就连几个奶娘都要反驳他几句不知婴儿作息脾性。

    久而久之,沈哲子也就懒得发表什么看法,只等着这小儿长大能承受磨练了便带出来摔打,他虽然不会极端到奉行什么苦难教育,但也绝不容许自己的儿子养于深阁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沈哲子带回的一些物件都被妥善收放在前庭,待到沐浴更衣之后,又让人挑选几件麈尾、羽冠等玄道雅器,然后便又出了门,前往拜访居住据此不远的葛洪。

    这个世道医学方面有两个显学,一是养生,二是妇幼保健,年迈者恐于衰死,年幼者恐于夭折。葛洪在这两个方面,都有着不低的造诣,他的主业炼丹本就是妄求长生的求仙之道。至于妇人临盆危险和婴幼儿的夭折率,更是制约人口增长的大问题。

    葛洪是在年前跟随兴男公主仪驾抵达淮南,虽然公主从安胎到产子也都不需要这位小仙翁插手,但有这样一位名气极大且颇具神异的高人于近关照,总能让人安心许多。

    能够请动葛洪,倒不是沈哲子面子大。他虽然很早便通过老师纪瞻认识了葛洪,但彼此之间也乏甚交情可言。沈哲子对小仙翁的所谓神仙之道那是存而不论,而葛洪看沈哲子这醉心权欲之人也不太顺眼。

    尤其是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沈哲子借助江东陆师君、再加上由北面返回的严穆严师君,对江东天师道进行极为深刻的改革。而且其中许多的改动在葛洪这个老牌天师道成员看来,完全就是在扭曲玄传义理,这也让葛洪对沈哲子更生不满。

    小仙翁之所以肯跟随北上且一直留到现在,一方面是想整本溯源,江东天师道虽然颇为兴旺,但也夹杂了许多吴越乖论异说,清浊难辨。葛洪早就想北上溯源,以彰显道传正法,尤其是要打击沈哲子那惑世的邪法。

    另一方面便是因为缺钱,葛洪本身不治产业,即便有什么财货进项,来得也快去得也快。他想要追溯正传,编写道传正典,精力消耗尚在其次,当中所需要的人力、财物耗损才是真正令人头疼。

    所以,哪怕以小仙翁之清高,也不得不暂时受雇于沈家,做一做随同看护的人员。

    虽然葛洪看沈哲子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