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祚高门 >

第922章

汉祚高门-第922章

小说: 汉祚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惠。”

    听到谢奕将自己目作一个镇军的吉祥物,萧元东更加忍耐不了,当即便瞪眼道:“你且先将形势道来,稍后分我几十杂用,我去为你斩功,也让你见识一下萧三原威名是何等不虚!”

    谢奕虽然对萧元东的好运气多有调侃,但其实兵事一项也与运气脱不了干系,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真不是说说而已。

    他作为河洛西线主将,本身便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对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也筹划良久,临战在即不乏患得患失,萧元东的到来也的确让他踏实几分。

    所以他也就不作隐瞒,将参军等人请入帐中,摊开地图将自己的计划讲述一番,也算是战前再作一遍推演。

    谢奕所面对的问题倒也不复杂,无非函谷故关已经不足为恃,要么夺取一个足够替代的关隘,要么发动一场奇路猛进以震慑关中宵小。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目标便是前一个。

    从关中而出,一直抵于虎牢关,黄河南岸大体保持着一边险川、一边高岗的地势,之间一路都是狭长地带,原本的函谷关便是这种地形达于极致的一种体现。

    黄河流域多有陂塬,此前的桃林是一处,再往西还有南塬。南塬高出黄河足足六七百米,河流直切塬体向东流去,陂塬两侧各有一道南北向的深沟阻途通入黄河,可以说是一片易守难攻、相对独立的区域。

    这片坡塬上同样有一个关隘存在,那就是潼关。潼关眼下虽然远不及函谷关盛名,但早年魏武曹操也曾在这里与马超进行过大战。

    “潼关所在,北有大河深切,南有秦岭巍峨,西有潼水、深沟为堑,东面同样绝涧强阻”

    谢奕眉飞色舞讲述潼关周边地险,显然是已经选定此地作为函谷关的替代。

    这当然也不是他的首创独见,早在后汉时期便已经有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且提出了诸多经营设想,但是魏武曹操很快便统一北方,魏晋之际并没有强烈的经营此地的需求。所以关于潼关的诸多设想也仅仅只是存在于设想,潼关的战略价值还没有被完全发掘出来。

    萧元东与谢奕闲聊时虽然有些不着调,但是面对实际军略时态度还是非常端正,通过谢奕的描述以及眼前的地图,已经了解到潼关所在与函谷关的不同。函谷关依托于崤函古道而设立,可以说有一座雄关便能达到强阻东西的战略意义。

    而潼关则不然,虽然周边都是绝险,但也正因此而差了许多意思,尤其是西面的潼水、深沟,因为不是一个东西走向,换言之不排除会有多个地点可供通行,一旦某一处出现疏忽而被突破,整条防线都将瓦解。

    当萧元东指出这一点后,谢奕也随之点头:“潼关地势,不同函谷关,也正因此不可奢求旦夕之功”

    谢奕的计划不小,他是打算完全占据住陂塬,然后以魏时潼关为基础,沿着西侧河沟凭险筑城,将所有的漏洞全都堵上。

    潼关本身独关难恃,不要说更古远的后汉三国,单单永嘉以来在这里便发生不少战斗,但攻守胜势其实并不笃定。尤其对岸还有蒲坂这一坚城,一旦强敌从北面风陵渡南叩,将更加岌岌可危。

    所以谢奕的计划是全面经营潼关防线,以故潼关为基础打造一系列的防事,同时配合着王师在水路上的优势沿河开拓。

    如果一旦做成,弘农大半揽入怀内,河东则在王师兵锋之下完全敞开,更重要是对关中形成强力封锁。此势一成,所惠不只眼前,未来王师甚至可以暂时无顾关中威胁,集中优势兵力对于河北石赵进行全面的围剿!

    “潼关若能营略有成,自成东西强阻,乃是框定大势之创举,无论恃东攻西又或据西掠东,都将大有从容,绝非一时一世之功!虽然营建难免巨耗,但只要能够得据南塬,连接桃林,且屯且筑,洛西之军俱可镇此虎窥关中,宵小无敢轻犯!”

    很显然,谢奕对于潼关的构想早已经不限于当下的战事:“眼下关中群獠不乏仓皇,互有攻伐声讨,一旦王师跃于塬上,无有强众匹敌,正是阔取良机。”

    

1058 勇夺关道() 
天下雄关险渡不可胜数,甚至就连许多关、渡本身并不以雄奇著称,但也因为某一两场能够定断大势的战争而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若说能够凭着关塞本身便能达到定夺大势意义的,则实在不多。萧元东对于此境形势在细节上还不清楚,但也能够听得出来,谢奕有关于潼关的一系列谋划若都能实现,那么其意义之大则实在难以估量。

    所以在言及这个宏伟计划时,帐内诸多将校包括谢奕在内,俱都充满了一种亢奋的情怀。试问谁又不愿将自己的名字与一座能够辅定大势、框划天下的雄关联系在一起?

    所以当会议结束,诸将退出后,待到房间内又只剩下两人,萧元东才皱起了眉头,斟酌着措辞说道:“无奕,你我之间本也不必做什么掩饰,似我此前夸功浪行,那也只是在一众劣友面前作态玩乐。你若因此有什么积怨,咱们都可闭门……”

    “哦?元东你是觉得我因功业不著而感困苦,所以才勉强作此宏计?”

    谢奕闻言后笑语说道。

    “难道不是?洛西两方势力如何,我实在不知。但正如你所言,经略潼关,绝非短功。我不信你难道不知大都督眼下正受何扰,咱们昭武旧人累行追随至今,彼此所涉深入骨髓,同荣同辱……唉,我也不瞒你,今年之所以组建新军,就是为某日渡江而作留备!”

    萧元东讲到这里便移席近畔,直勾勾望着谢奕说道:“我也能听出你此计宏大,秦王筑郑渠,虽有万世功,但定势江东,只争朝夕。你若真要在此固执,我是不会发声助你……”

    谢奕听到这里,先是愣了一愣,继而便瞪大眼,一把钳住萧元东脖子,敲着他脑门怒道:“原来你是把我当作喜好虚功浮誉的蠢物,要靠此等大计与你等厌物功事争先?我、罢了,我就再与你深讲一层,免得你再因那一孔愚见自居智者!”

    说话间,谢奕便忍不住叹息一声,将他所面对真正困境讲来。洛西战事虽无强敌,但因此境糜烂日久,所以也因此更加难以收拾起来,强梁盗贼如乱蜂一般猖獗山野,根本就不从管教。

    河洛周边虽有八关之名,但这些关隘只是针对于成建制的武装力量才有效果。过于复杂的地形地势如同一个千疮百孔的蜂巢,对此境那些小股流窜的盗匪而言,根本就是无从设防,任其出入。

    “此境民风彪悍,远非仁义能说。即便暂作归附,政令稍有离心,即刻溃散大半。更何况侧翼尚有群凶窥望,谣言惑众,使人情更加难附。王师虽有法剑高悬,难道真要将生民屠戮一空?”

    讲到形势糜烂,河洛周边甚至较之河北这个羯国统治腹心所在还要更严重几分。因为河北尽管是在羯国严控之下,最起码能够保证一个权威不失,民众再怎么彪悍,仍要下意识里服从强权。就算这个强权本身已经换了人,也能很快建立起新的秩序。

    但河洛则不然,可以说是从八王作乱开始,民众便生活在一个没有权威存在的环境中,想要再将他们纳入秩序中来,谈何容易!

    所以河洛目下的局面,最大的困扰并不是来自关中的威胁,关中看似沸汤一般,其实也是乱而无序,就连此前桃豹坐镇河洛,都能堵得关中群贼不得东进。如今王师镇此,实力较之桃豹强了何止数倍,关中那些势力不出军则已,一旦出兵那就是自寻死路!

    河洛本身的经营,也足以说明眼下的困境。从去年大战结束,各收复领土便开始组织重建屯垦,但唯独河洛这里进展最为缓慢。

    一旦发下粮种农具,生民便成群出逃,杀得越狠,逃得越多。所以眼下对于这些生民,只敢重监之下用作苦役,根本不敢发放什么资源。

    就算有一些屯垦耕地,也多是此前因功授田的卸甲将士在经营。而且每到收成之际,那些流窜在乡野的生民便如蝗虫一般扑出哄抢,令人不胜其扰。

    河洛之地民风较之旁处还有不同,那就是根本没有什么能够服众的势大乡豪存在,即便是有一些坞壁存在,也多在乱民的侵扰之下惨淡维持。许多地方只要能够控制住地方上的乡老豪宗,大体上便不会太乱,可是这一点在河洛周边完全没有效果。

    尤其此境地处天中,即便是杀光当地盗匪,不久之后河东、弘农、上洛乃至关中等地,乱民又会蜂拥而入。蚂蚁蚀死大象,这才是河洛所面对的真正困境。

    若王师仅仅只是将河洛当作一个进取关中、河北的跳板,这些乡情困扰也都可以暂时忽略不计,大军集中戍守要塞,那些乱民也不敢不知死活的前来侵扰。然而此地是要作为下一个根基之地来做经营,便不得不面对这些困扰。

    萧元东所虑,谢奕又怎么会不清楚,随着江东中枢与江北王师对峙形势越来越严峻,冲突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所以,大都督是绝无可能将大量人力物力投用在此境,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局势。

    “谋建潼关,最起码可收三效。一则稳固我军心士气,二则震慑境中宵小,三则勾引关中出军。但究竟建或不建,又或何时兴建,岂是我一人能决?”

    最起码到目前为止,谢奕所部还一直被阻在陂塬之下,连潼关的面都还没有见到,就算有此计划,也不是即刻就能执行。

    所以这个计划目前只是一个概念性的战略武器,正如谢奕所言给洛西王师一个准确的战略目标,而不是陷入一种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的尴尬迷茫。

    同时震慑境中那些流窜盗匪,一旦没有了外部的兵事侵扰,王师下一步必然是对境中大力肃清,凡作乱者俱都赶尽杀绝!这一点也无需怀疑,此前打通崤函古道便彰显出这种决心。

    还有就是逼迫关中乱军狗急跳墙,为了避免被完全围堵在关中,他们不可能坐视潼关建成,一定会施加阻挠。一旦率众来攻,那么洛西王师便可占据主场优势,进行一场大规模的会战,打断探出的爪子,而不是困在这里不得进退。

    听完谢奕的分析,萧元东默然良久,过了好一会儿才叹息道:“谢二,你变了,纯良不再,满口诈词!”

    “那你现在还觉得我是一个贪功求显的蠢物?你那些自作夸耀的浮浪姿态,我只是懒于驳斥罢了。善战者自无赫赫之功,声色不动,方略自成。反倒是你这种才力不济庸劣之选,才热衷于逐奇求幸,在我看来,实在不值一提。”

    谢奕听到萧元东的感慨,已是忍不住抚摸着颌下短须大笑起来,心情变得异常爽快。他自己也是突然发现,像他这种担当方面的将才,本就不必与萧元东这个厌物一般见识。

    “贤兄高论,实在让我惭愧。其实我又何尝不想做一个方略自成的善战之选,无奈天意弄人,赫赫之功总要强逐于我,根本就无从躲避啊!”。。

    萧元东哈哈一笑,只是这话却让心情刚有好转的谢奕又陡然黑下脸来。

    萧元东却不知适可而止,又开口笑道:“无奕你妙算诸多,我是不及。既然已经入你军中,且正逢将有大动,我也不妨稍尽薄力,暂作听用,助你成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