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创新天 >

第18章

回到明末创新天-第18章

小说: 回到明末创新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世音菩萨是女的,怎么能转成我哥呢?”旁边的小弟娄言水,总找到了机会刷出自己的存在感。

    “听说,以前供奉的观世音菩萨也有男的。”老娘给小弟做解释。

    娄言山看见春蕙只端了四碗药上来,说道:“春蕙,那你的药呢?不要嫌苦不喝!”

    “我的药在厨房,收拾完了我就喝。少爷赏给我的灵丹妙药,哪能不喝呢?”春蕙说。

    “春蕙这孩子,眼看着越来越水灵了,小嘴儿也越来越甜啦。”胡氏睁开老花眼,看着春蕙的脸笑。她想,老大有这么一个丫头伺候着,可真是他的福气。好人有好报,说不定是因为他好行善救人,得来的好报。

    “少爷去开封,我也要陪少爷去。”春蕙说。

    “你就别去了,在家伺候娘。你自己也休息休息。”娄言山其实是在心疼春蕙。

    “开封比不得十里铺,”春蕙说,“那是宋朝的京城,历来是藏龙卧虎之地。道儿又远,我不放心。”

    一股热流从娄言山的心里涌起。多好的女孩儿啊,她从来都是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她心中的第一位。

    “让春蕙跟你去,”胡氏对娄言山说,“她的武功好,有她保护你,我才放心。我的病已经好了,不用她伺候。”昨天晚上娄古兰对她说起,在祠堂门口,春蕙发暗器帮山儿抵抗族长请的教师爷,连娄上泉都给镇住了。

    老爷子娄古兰也赞成老伴儿的意见。春蕙瞟了娄言山一眼,得意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娄言山和春蕙雇了一头驴,先到十里铺。看看姐姐那边,都渐渐安排妥当,娄言山还带了一包板蓝根,要他们也喝。借了姐家的两匹马,娄言山和春蕙一人一骑直奔古称东京汴梁的开封。

    到了午时,已经走了一多半路程,他们在一个镇子上的包子铺打尖。这里道上,还偶尔有一帮帮的饥民往开封的方向走,不过比刚出来的时候少多了。娄言山买了十个包子,两碗菜汤,找副座头坐下来喝汤吃包子。

    又进来一胖一瘦两个人,也是来吃包子的,高个儿对老板说:“老板,你这个包子是什么馅儿的呀?”

    ”上好的猪肉韭菜。”

    “别不是人肉的吧?”另外的瘦子客人说。

    “客官,您真会说笑话。我又不开黑店,哪里找人肉做包子?”老板说。

    “现在别的肉不好找,还得花钱。”胖子说,“人肉还不好找?你看这走着走着就倒下的人有的是,拉来就是了。”

    “看您说的,”老板说,“那是不行的,饿死的人都瘦得皮包骨头了,哪里还有肉。您看我这包子里面的馅儿,肥得流油,喷喷香。不可能是人肉的。”

    这三个人一个劲儿的说人肉包子,膈应得春蕙只想吐。娄言山对那两个人说:“拜托,二位老哥,人家在这儿正吃着包子呐,您少说点儿人肉包子什么的成吗?”

    胖子没有恼,倒笑了:“小兄弟,你们这是命好,没挨过饿啊?要是饿急了,别说听两句人肉包子没有事,就是人肉摆在这儿,还不是都抢来吃了。”

    娄言山看着春蕙难受的样儿,不想跟那两个人打岔,赶紧领春蕙出了包子铺,骑马接着上路。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二章 到了开封() 
未时(下午三点)刚过,他们看见沿途的逃难的人群逐渐多了起来,都是往开封去的。这是因为另外的一路饥民也加进了向开封要饭的大军。这次豫东归德一带,受山东蝗灾的影响,又是饥民造反,又是瘟疫流行,人们无处可逃,扶老携幼,只好涌向省城开封,讨口别人的残羹剩饭。不时看见走不动、快要倒下的老弱病残,拉着胯一步一步地往前捱着,走不动的倒在路旁,就成饿殍。娄言山和春蕙看见这种凄惨景象,心里难过,赶紧打马快走。

    再走了一顿饭工夫,巍峨的开封城楼就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了。道旁,也有些民房。还有一些饥民搭的棚子。娄言山把马鞭子指着城楼,对春蕙说:“前面就应该是开封城的小东门了。这小东门,又叫做宋门,因为这是春秋战国时候,通往宋国的城门。”

    “这里的城墙好高哦,”春蕙说,“要是造反的队伍想攻下开封城,那可是真不容易。”

    “所以嘛,”娄言山说,“这些年,只要是地方不安宁,各县的大户人家,都往开封跑呢。”

    “可是,来了那么多人,他们吃什么呀?这开封城里又不长庄稼。就是把他们在老家存下来的粮食也搬到开封来,也没有那么多地方存吧。”春蕙觉得想不通。

    “傻妮子,你以为人们非得吃自己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呀。他们有钱,什么都买得到,粮食也买得到。”娄言山说。

    “没有人种庄稼,谁能够有粮食卖给别人?”

    “有粮商呀,”娄言山说,“就是做粮食生意的人,他们向乡里有粮食的人买粮食,再卖给开封城里的人。开封城里的人就有粮食吃了。”

    那要有多少钱啊!”

    “是的,做粮食生意的都是大买卖家,都很有钱。”

    “有万家杭那么有钱吗?”在春蕙的心里,原来她的主人万家庄的庄主,万家杭,就是最有钱的了。

    “比万家杭有钱多了,”娄言山说,“开封的粮商都富可敌国,你懂吗?就是说他们的家财可以和一个国家的财产比美。”

    “啊,真的想象不出来,到了开封,真得好好见识见识。”春蕙的好奇心给激发了出来。

    他们说着话,不觉得到了小东门的城门口。从河南省境内不少地方有饥民起事开始,开封府尹就下令加强城门的把守,盘查来往行人,并且实施宵禁。这当然是为了严防起义农民军的细作进入,其实也给城防部队的兵士增加了额外的收入,人人乐此不疲。

    娄言山和春蕙前面有几个挑担子进城卖菜的农民,就被守城的士兵拦了下来,怎么样解释和哀求都没有用。直到几个卖菜的凑些碎银两给了他们,兵士们这才骂骂咧咧地让他们进城。

    娄言山和春蕙打马到了城门口,只是把马走的速度稍微放慢了一些。士兵一看,这两个年轻人,前面的器宇轩昂,后面的,清秀俊俏,也搞不清楚他们的来路。一个士兵举手想拦阻,让他们下马,接受盘问。旁边一个一个伍长模样的军官一把就把他的手拉下来,一哈腰,向娄言山做了一个请进城的手势。

    他们俩慢慢地骑马进了城门,就听见后面的士兵和伍长在说话。士兵说:“伍长,您咋不让我栏下这俩后生,问问他们是不是贼人派来的细作?要不,敲他们几钱银子也是好的呀。”

    “拉倒吧,你!”伍长说,“你才刚来几天,知道个啥?这两个后生可能有来头。你看,长的多水灵。虽然不见得是多富贵的人家,没准儿是哪个大官家里养的相公。这种人最是惹不起,要是得罪了他们,他们去他的老爷那里一哭,他的老爷就得找我们上司,上司怪罪一下来,你我都得挨军棍。不像那些挑担子做小生意的,敲他们点银子,什么事儿都没有。开封府不像别处,大富大贵的人家特别多,你要注意了。”

    兵士连声道是不迭。

    骑在马上的春蕙,听后面伍长的说话,有些不明白,问娄言山道:“少爷,后面的那个军官说我们是相公,相公是做官的吗?品级是多少啊?”

    “呸!他才是相公!”娄言山啐了一口。

    “他不就是个守城门的吗?还能是大官?”春蕙是越听越糊涂。

    “相公不是官,更不是大官,他们就是陪男人睡觉的男人,晚上回去告诉你。”

    “陪男人睡觉,不应该是女人的事吗?怎么会是男人?少爷,你有没有找过男人陪你睡觉?——哦,对了,二少爷一直跟您睡一条炕,就是陪您睡觉了。”春蕙终于想通了。

    “胡说八道,傻丫头。说什么了,你?”娄言山被弄得哭笑不得。

    继续往前面走,街道上越来越热闹,人也越来越多。春蕙从来没有到过这样大的城市,什么都觉得新鲜,可以说是目不暇接。娄言山要找人问路,跳下了马,春蕙也跟着从马上跳下来,牵着马,跟在娄言山的后面。

    忽然看见前面人堆里乱了起来,一个十来岁,破衣啰嗦的。手里拿着一个热腾腾的包子,拼命地往往最里面塞。另外一只手护着头。他被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拽着胳膊,头上不断地挨着擀面杖。

    老板一面打,一面嘴里还骂着:“我打死你!我叫你这个一辈子没见过包子的兔崽子,抢我的包子!”

    男孩想往娄言山他们这个方向跑,脚底下一滑,摔倒在就地。老板的擀面杖没头没脑地打,脚底下还不断地踢。眼看男孩的头上、胳膊上都打出血来了。

    娄言山看着,心里是老大的不落忍。伸手就拉着老板拿擀面杖的胳膊,说:“老板,您先别打了。您看,他多可怜。要不是他是实在饿急了,还能伸手就抓、就往嘴里塞这么烫的热包子?抢您一个热包子,这嘴里和手上的烫伤,要疼好几天吧。”

    老板上下打量了娄言山和春蕙一眼,说:“这位小官人,您是看人挑担不腰疼啊。我要是不打他,不把他打怕了。别的饥民都来抢我的包子咋办?我也是借了钱来做这个卖包子的生意,养活老婆孩子啊。”

    娄言山问道:“老板,你这包子咋卖?”

    “一文钱两个。”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三章 夏记药铺() 
“那我给你两文钱,”娄言山拿出两枚制钱递给老板,说,“连他抢了你的包子在内,你给四个包子给他。让他走吧。”

    “那我就谢谢您啦。”老板又给了站起来的男孩三个包子。男孩子拿起包子,好像还心有余悸的样子,什么也没有说,钻进人群中就跑了。

    这个时候,围观的人群中,又钻出几个脏兮兮的孩子,男孩女孩都有,读向娄言山伸着手,说:“大爷,我们也两天没有吃东西了,您也给我们买几个包子吧。”

    春蕙一看不好,赶紧上前来挡着娄言山。娄言山又抓出来几个制钱,交给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说:“你给他们去买包子吃,我有事得走了。”说完和春蕙牵着马冲出重围,上马赶快走了。

    冲出人群,跑了一箭地,娄言山回头一看,原来那间包子店,已经看不大清楚了。娄言山和春蕙跳下马,找到一个路边行路的老者问道:“老人家,请问大相国寺怎么走?”

    “一直往前,没有多远就到了,“老者说,”你们到大相国寺玩,还是有别的事啊?”

    “我们先不去大相国寺,先去旁边一间药铺,叫做夏记药铺。”娄言山回答道。

    “那我知道,我去那里抓过药。你们一过大相国寺的大门,就看见夏记药铺了。”

    娄言山和春蕙骑着马慢慢地往前走,街道的两旁是一间接一间的各色各样的商铺,铺子里面,卖布匹的,卖吃食的,还有卖女孩子用的头油胭脂,针头线脑的。街道上徒手走路的,挑担子的,骑马的,驾着马车的,抬着轿子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春蕙从来没有到过有这么多商铺,这么多人的地方。她东边瞧瞧西边望望,真的是目不暇接。

    他们骑在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