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莫斯科 >

第13章

红色莫斯科-第13章

小说: 红色莫斯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华在心里默算了一下,加上自己连里的那挺轻机枪,共有一挺重机枪和八挺轻机枪,如果在街道上一字排开,显得有些拥挤。他环顾左右,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后,对伊凡说:“营长同志,请您命人将左右楼房的侧墙炸几个窟窿,各架上两挺轻机枪,剩下的都摆在街道上。等重新发起进攻时,就用这些机枪火力来压制敌人。”

    伊凡安排完人手去炸墙和搬重机枪,又接着问道:“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我觉得进攻队形也需要进行调整。”林华想到在刚才的进攻中,苏军的队形简直就像排队去送死的,因此他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如果还用刚才的队形进攻,在德军密集的火力打击下,还是会伤亡惨重的。”

    伊凡听林华说完后,耸了耸肩膀,有些无奈地说:“米沙,你有可能不清楚,我们在进攻时,一直使用的是这种进攻阵型。难道有什么不对啊?”

    “是的,营长同志。”林华的心里很明白,如果还是采用现有的队形进攻,就算有机枪火力的掩护,部队依旧会伤亡惨重,因此他必须说法伊凡改变进攻队形:“我们现在采用的散兵多层推进的队形,在进攻时火力难以发挥。我觉得应该采用三三制突击战术。”

    “三三制突击战术?!”三人听到林华这么说,脸上都露出了迷茫的表情。伊凡皱着眉头问道:“米沙,你能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三三制突击战术吗?”

    林华点了点头,开始向这三位苏军指挥员介绍华夏解放军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战术:“三三制突击战术,指的是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一般排成三个梯队。

    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分别负责进攻、掩护和支援。班长、副班长、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战士在前,组长在后,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

    伊凡听林华说完后,朝左右的两名连长看了看,笑着说:“连长同志们,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战术,你们呢?”

    “我们也是第一次听说。”列斯科夫在说完这句话之后,立即追问林华:“米沙,这种三三制突击战术,有什么好处吗?”

    “三三制突击战术的特点,是疏散队形、分队配合、小群突击。”见自己所提到的战术,引起了列斯科夫的兴趣,林华便饶有兴趣地继续说道:“在火力分布上梯层分明又相互协调,是一种完美的攻防队形,可以克服我军的散兵多层推进时火力难以发挥的缺点。每个战斗组的间隔都保持着合理的距离,这样避免了在遭遇炮火覆盖时损失过大的问题。”

    林华说到这里,有意停顿下来,看众人的反应。伊凡朝他扬了扬下巴,鼓励的说:“说得不错,继续说下去。”

    “据我的计算,一发迫击炮弹落入攻击队形,只能造成一人伤亡;一发152榴弹炮的炮弹,最多也只能打掉2个小组。”在引用这一组数据时,林华不禁老脸一红,继续说道:“就算遇到最可怕的机枪侧射,也不会伤亡两个战斗班,而普通散兵队形,在相同情况下的伤亡,通常要达到数十人之多。”

    “这种三三制突击战术,听起来很不错。”林华的话刚说完,一直没说话的布科夫便插嘴说道:“我觉得在接下来的进攻中,可以尝试一下。”

    伊凡在经过一番思索后,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林华所说的这种战术,连忙吩咐布科夫和列斯科夫:“你们立即把班排长都叫到这里来,让米沙向他们传授这种新战术。”

    趁着两位连长去召集班排长时,伊凡还是不放心地问林华:“米沙,你的这种新战术听起来不错,但有没有什么缺点啊?”

    林华迟疑了片刻,随后回答说:“这种战术虽然优点多多,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各作战小组之间的完美配合,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磨练。近卫第八师的部队,在这几个月的战斗中,由于部队减员太大,从别的部队补充了大量的新兵,导致各部队指战员之间的熟悉程度低。再加上这又是我临时想出来的新战术,战士们能否掌握还是一个问题。我担心正式进攻时,战士们无法熟悉地使用这种战术,而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米沙,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林华的话刚一说完,伊凡就摆着手安慰他:“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次战斗,来检验这种新战术是否适用。”

第21章 攻占教堂() 
很多事情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别看林华说起“三三制突击战术”时如数家珍,但真的等所有班排长都被召集起来,跟着他开始训练时,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林华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勉强让这些班排长掌握了这种战术。

    班排长们回去组织战士们练习新战术时,伊凡走到了愁眉苦脸的林华的面前,安慰他说:“米沙,别担心,大家第一次接触这种战术,出现一些混乱是在所难免。你没看到到最后的时候,大家的配合都非常默契了吗?”

    “营长同志,”见伊凡如此信任自己,林华扭头望着他感激地说:“谢谢您,谢谢您对我的信任。”

    “米沙,你不用感谢我。”伊凡朝他摆了摆手,看了身旁的两位连长一样,随后说道:“是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你的能力,所以我们才会无条件地支持你。”

    “营长同志说得没错。”伊凡的话刚说完,列斯科夫便附和道:“如果不是你的‘破墙开路’战术,我们营估计就全部交代在果戈里大街了。别看大家对你的这种新战术还不太熟悉,但据我估计,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部队的伤亡会大大地减小。”

    按照伊凡的想法,让下面的战士练习一到两个小时,等他们大致掌握这种新战术后,再向被德军盘踞的教堂发起攻击。可待在团指挥所里的谢杜林却沉不住气了,他给伊凡打来电话,怒气冲冲地问道:“少校同志,为什么你的部队还没有发起进攻?”

    “团长同志,”伊凡听到谢杜林发火了,连忙向他解释说:“我们已经发起过一次进攻,但由于德国人的火力太猛,被击退了。如今我们正在重新进行集结,准备再次发起攻击。”

    “现在距离你们上次进攻,”谢杜林说话时,抬手看了看表:“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为什么还不进攻?”

    伊凡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林华,对着话筒说道:“团长同志,索科夫中尉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战术,能大大地减少我军在进攻中的伤亡。我们如今正在组织战士们训练新战术,因此战斗准备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

    听说是林华又研究出了新战术,顿时引起了谢杜林的兴趣。他放缓语气问道:“少校,不知他又推出了什么新的战术?”

    好在伊凡的记忆力不差,立即就将林华所说的“三三制突击战术”,向谢杜林源源本本地复述了一遍。谢杜林听完后,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反问道:“少校,你觉得这种战术怎么样?”

    “团长同志,虽然我们还没来得及将这种战术投入实战,”伊凡兴奋地对着话筒说:“但是根据我们训练的效果来看,可以大大地减少进攻战斗中的伤亡。”、

    “那你们什么时候能重新开始进攻?”谢杜林用商量的口吻对伊凡说:“一营和三营的进展非常不顺利,他们遭到了德军顽强的防御。因此我只能将夺取教堂的重要任务,交由你们来完成了。不过你们要抓紧时间,第1073和1075团的部队,正在朝着你们所在的方向运动,没准他们会抢在你们的前面占领教堂。”

    虽然谢杜林是用商量的口吻,和伊凡说这番话的。但伊凡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谢杜林也是个争强好胜的人,绝对不甘心让友军抢了头功。因此他一放下电话,便将两名连长叫到面前,吩咐他们说:“好了,连长同志们,新战术的训练,还是等战斗结束后,再慢慢来吧。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立即恢复对教堂的进攻,一定要抢在友军的前面,拿下教堂。”

    对教堂的进攻,又重新开始了。摆在沙袋工事和墙洞里的轻重机枪,同时朝着教堂的防线射击,以压制德军的火力。

    教堂里的德军看到苏军又重新开始进攻,立即迫不及待地开始射击。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有点不对劲,这支进攻的苏军部队所摆出的阵型很奇怪,都是三人一组,采用交替掩护的短跃进,一点点地朝教堂方向靠拢。

    苏军所使用的那种散兵队形,只要一梭子子弹出去,总能撂倒七八个,甚至十几个人。可如今却变成了这种从未见过的奇怪队形,再加上远处苏军机枪火力的压制,一梭子能打倒四五个人就很不错。

    躲在沙袋工事里和伊凡一起观战的林华,忽然听到身后的街道上传来了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他不由打了一个哆嗦,心惊胆战地想:“哪里来的坦克,难道是德国人的坦克,从我们的身后包抄过来了吗?”

    他扭头朝后面的街道望去,看清楚来的是一辆t…34坦克后,他心里暗松了一口气,抬手擦去额头的冷汗,对旁边的伊凡大声地说:“营长同志,我们的坦克来了。”

    伊凡连忙命令摆在街道上的机枪停止射击,为行驶过来的坦克让路。伊凡站在路边,拼命地挥动着手枪,冲着驶过面前的坦克喊道:“弟兄们,你们来得正及时。快点开炮,将钟楼上的机枪轰掉!快点开炮啊!”

    坦克从他的面前隆隆驶过,也不知道坦克兵是否听到了他的喊声。不过坦克在开出街垒一百多米后停下,缓缓抬头炮口,对着远处的钟楼开了一炮。炮弹准确地命中了目标,剧烈的爆炸,将躲在钟楼里的德军炸得血肉横飞,同时震塌了教堂顶部的钟楼。

    在摧毁了钟楼后,坦克的履带又开始转动起来,一步步地朝教堂接近。当它再次停下时,距离教堂不过百米之遥,炮塔再次缓缓转动,瞄准了紧闭的大木门。“轰”的一声巨响后,木门被轰得粉碎,那些隐蔽在教堂附近的战士们,从雪地里一跃而起,呐喊着从还冒着黑烟的门口冲了进去。

    伊凡通过望远镜,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战士们,从炸开的门口鱼贯而入。和教堂里的德军展开近战、白刃战。仅仅几分钟之后,一面鲜艳的红旗,便从教堂二楼的一个窗口伸了出来。

    “不可思议,简直太不可思议了。”随着红旗的出现,意味着苏军部队已经占领了这座教堂,伊凡望着那面随风飘扬的红旗说道:“只伤亡了三十几个人,就拿下了这座教堂,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第22章 不期而至的阿西娅() 
看到一连二连的战士开始押着俘虏,陆续从教堂里出来时,伊凡连忙让通讯兵接通了团部的电话,向谢杜林报告说:“团长同志,我们营已经成功地拿下了教堂。”

    “太好了,伊凡少校,你们干得真是太棒了!”对于二营所取得的战果,谢杜林及时地表示了赞许:“目前城内其它地区还在进行激战,你们营的任务,就是守住已占领区域,绝对不能让德国人再夺回去。明白吗?”

    “明白了,团长同志。”伊凡连忙回答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