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莫斯科 >

第211章

红色莫斯科-第211章

小说: 红色莫斯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索科夫的目光朝四处望去,无意中发现了卫生队长帕夫洛夫就站在不远处,便走了过去,笑着和他打招呼:“军医同志,你好啊!真是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怎么样,警卫连的训练有意思吧?”

    “旅长同志,您好!”看到索科夫的出现,正在看热闹的帕夫洛夫准备抬手敬礼,却被制止了,他咧嘴笑了笑,回答说:“挺好看的。”

    对于帕夫洛夫的这个评论,索科夫不禁哑然失笑,他冲着对方说:“军医同志,你觉得这种训练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

    如果索科夫不问这句话,也许他们的交谈就到此为止。既然听到索科夫的提问,帕夫洛夫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说出来:“旅长同志,怎么说呢,这样的训练的确很真实很好看,不过以我医生的角度来看,却存在很多问题。”

    帕夫洛夫的话引起了索科夫浓厚的兴趣:“军医同志,有什么问题,您不妨说来听听!”

    既然索科夫都让自己提意见,帕夫洛夫自然就不客气了,他指着场中那两名哨兵:“旅长同志,您看到清除哨兵的训练了吧。我们的战士都是在接近敌人后,猛地从地上跃起,用手捂住敌人的嘴巴,然后再用匕首刺敌人的心脏。”

    “没错,是这样的。”在索科夫的心目中,这种干掉哨兵的方式,应该是后世教科书级别的模式,便不解的问:“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是的,旅长同志。”帕夫洛夫点点头,继续说道:“一刀捅在心脏上,固然可以杀死对方,而敌人会因为疼痛而大声喊叫。就算有战士捂住他们的嘴,同样会发出杂音,从而导致暴露目标。”

    索科夫将帕夫洛夫的话回味了一番,觉得很有道理,便好奇地问:“军医同志,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自然是有的。”帕夫洛夫淡淡一笑,继续往下说:“假如战士刺出的这一刀,是扎在敌人的肺部,情况就会不一样。因为血液会立即灌入到肺部,淹没肺泡,这样一来,敌人似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发出喊叫声。

    还有扎在心脏上会形成喷溅式出血,出血量非常大,而扎在肺部并不会,出血量非常小。这样做,还可以避免附近的敌人闻到血腥味,从而引起警惕。”

    听完帕夫洛夫的讲解后,索科夫觉得非常有道理,他将这些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准备待会儿私下向谢廖沙交代。他意犹未尽地指着远处接近尾声的拼刺训练,继续问道:“军医同志,那边的拼刺训练,你又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旅长同志,刚刚有个穿红色护甲的战士倒地,骑在他身上的蓝甲战士试图用匕首刺他。”帕夫洛夫望着索科夫试探地问:“您都看到了吗?”

    “自然是看到了。”索科夫点了点头,补充说:“后来还是另外一名红甲战士冲过来,用木枪击倒了骑在他身上的蓝甲战士,他才获救的。怎么,这也有问题吗?”

    “人的背部骨骼是非常坚硬的,能抗击重力的打击。”帕夫洛夫面无表情地说:“您没有看到,那人都是连击了好几下,才把那个蓝甲战士打倒的,如果在战场上,估计没等他击倒蓝甲战士,他自己的命都已经丢了。”

    “军医同志,”索科夫的心里很明白,要说对身体的构造和骨骼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自然是医生,特别是军医的强项,因此他虚心地向帕夫洛夫请教:“那你觉得那名战士应该击打什么地方,击倒头部吗?”

    谁知帕夫洛夫听了他的话,却摇了摇头,说道:“德国兵都戴着钢盔,就算用枪托砸下去,最多只能导致短暂的昏厥,却很难致命。实施偷袭的人,同样需要连击好几次,才能干掉对方。”

    “那我们的战士,该攻击什么地方呢?”

    “颈椎。”帕夫洛夫冷冷地说道:“只需要一下,枪托就能砸断对方的颈椎,这样可以使对方当场致命。”

    帕夫洛夫的话让索科夫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从来都不曾想到,治病救人的医生,居然可以提出这么多快速致人死命的方法。他不禁联想到,后世某医科大学的高材生,朝自己劈腿的男友连捅了三十多刀,却刀刀避开了要害,既让对方受了罪,自己则因为伤害程度不高,而得到了从轻处置。

    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一想,索科夫有些不寒而战,他在心里得出了一个结论:医生真是太可怕了!

    wxi7

第311章 面临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德军向斯大林格勒逼近的消息,让城内的居民们感到了恐慌,不光原住民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疏散。就连那些刚从其它地方逃难到斯大林格勒的平民,也收拾好了自己不多的行装,只等城里的疏散一开始,就再次踏上漫漫征途。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疏散的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相反,人们在每天的广播里,却听到苏联情报局发布的通报:一支支由军队、汽车、坦克和炮车所汇集而成的洪流,正昼夜不停地向伏尔加河奔去,向顿河草原奔去,去阻挡正冲向斯大林格勒的德军。

    苏联情报局的通报,让处于恐慌状态的居民们心里踏实下来。有的人甚至还在想,接下来的事态发展,肯定和莫斯科保卫战一样。就算德国人冲到了斯大林格勒城外,也一定会被早已在这里严阵以待的苏联军队击溃,自己完全用不着背井离乡。

    城中居民的情绪稳定了,但对于知情人来说,当前面临的形势是越来越严重了。奥佐尔作为城防委员会的军事工程师,知道的内幕,自然要比普通的居民多。随着知道的东西越多,他越赞同索科夫的判断:在斯大林格勒城内,早晚和敌人要进行一场恶战。

    虽说他的责任,只是负责给步兵第73旅在马马耶夫岗修建防御阵地,但斯大林格勒城外的防御工事图,他还是有机会看到。他对于工事的选址和修筑,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谁知不光没被采纳不说,还遭到了上级一番呵斥。受到了打击的奥佐尔,独自一人开车来到索科夫的指挥部,向他发泄心中的苦闷。

    看到好几天没露面的奥佐尔,忽然出现在自己的指挥部里,索科夫的第一反应,难道是工程出了什么问题吗?对他来说,工程的质量,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要是工事不结实,挨上德军的几发炮弹就坍塌了,那待在里面的指战员还不被活埋了?

    正是因为出于这种考虑,他有些紧张地问奥佐尔:“少校同志,您今天忽然到这里,是不是工程方面出了什么问题?”

    “工程?工程出什么问题?”没想到奥佐尔反而被索科夫问愣住了,但他很快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便摇着头说:“索科夫中校,您放心吧,我负责的工程,从来就没有出过什么质量问题。我今天到这里来,是想和您聊点别的事情。”

    听说奥佐尔有事情要和自己谈,索科夫连忙招呼他坐下,并亲自倒了一杯热茶放在他的面前,随后在他对面坐下,笑着说道:“少校同志,你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

    “索科夫中校,马马耶夫岗工事开始修建前,您就多次提到过,我军早晚会与德国人在城里打巷战。”奥佐尔捧着茶杯,却并没有立即喝,而是试探地问:“您说的都是真的吗?”

    “没错,少校同志。”对于奥佐尔的提问,索科夫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说道:“我是这么说过。不过我并不随口乱说的,而是仔细分析过敌我动态之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今看来,您是分析是正确的。”奥佐尔端起茶杯,不过茶水烫嘴,狠狠地喝了一口后,继续说道:“我们在城外的阵地,是根本挡不住敌人的。”

    “什么?!”听到奥佐尔这么说,索科夫的脸上倒是一片平静,反而把坐在一旁的别尔金吓了一跳:“少校同志,您刚刚说什么?说我们在城外修筑的那些工事,根本挡不住德国人?这些话,可不能随便乱说啊。”

    “我没有乱说。我怀疑那些选址和建造工事的人,都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外行。”奥佐尔一脸悲愤地说道:“我们大部分工事,都设置在光秃秃的草原上,没有利用周围的河流、沟谷等有利地形。这样的工事,对于防守而言极为不利,反而有利于德军发挥他们空中和坦克的优势。”

    对于奥佐尔所说的这一切,索科夫是深信不疑,他记得他曾经在崔可夫的回忆录里,就看到这位苏联元帅吐槽斯大林格勒的野外工事。工事没有建立在河流和沟谷地区,而是建在开阔的草原上,德军的侦察机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地面工事的所在位置,然后德军的轰炸机群,就能像训练投弹似的,将无数的炸弹准确地投进苏军的这些工事里。

    看到别尔金想质疑奥佐尔所说的话,索科夫及时地制止了他,同时说道:“政委同志,奥佐尔少校说的都是真的。斯大林格勒地区的防御工事,是从五月才开始的。当时我军刚在哈尔科夫展开了对德军的反攻,大家都乐观地认为,敌人在这一地区的主力,很快就会被我军粉碎,敌人被我们赶出国境线的日子指日可待。

    你们说说,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格勒的城防委员会接到上级关于修筑工事的命令时,会尽心尽力吗?他们只需要在城外修一批工事,以应付国防委员会的建筑,至于修在什么地方,能否起到真正的防御作用,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别尔金听索科夫这么说,心不禁提到了嗓子眼,他连忙追问道:“旅长同志,如果城外的防御工事真的不顶用处,那么仅仅凭我们所据守的马马耶夫岗,能挡住企图占领城市的敌人吗?”

    “挡不住。”索科夫很干脆地回答说:“不光我们挡不住敌人,就算陆续开入城内的友军部队,他们同样也挡不住敌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敌人越过马马耶夫岗,冲向伏尔加河边的码头。如果他们占领了那里,那么城里的守军就会因为孤立无援,而全军覆灭。一旦守军都全部牺牲了,那么城市还能守住吗?”

    说到这里,索科夫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奥佐尔:“少校同志,目前斯大林格勒的形势如何,相信你已经心中有数。我们能否守住马马耶夫岗,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工事能否在德军冲入城内之前完成。”

    奥佐尔放下手里的茶杯,眼睛望着索科夫,表情严肃地说:“索科夫中校,请您放心,我向您保证,从明天开始,我会督促工人们加快进度,无论如何,也会在德国人冲进斯大林格勒之前,完成马马耶夫岗的工事修建工作。”

    wxi7

第310章 他是个天才() 
索科夫做梦都没想到,他在斯大林格勒的一举一动和所说的话,会被人整理成资料,秘密地送到了莫斯科。此时此刻,关于他的这些资料,就摆在了贝利亚的桌上。

    这位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有点谢顶的中年人,外表看起来像一个和善的大学教授,但实际上他的名字,却能让人不寒而战。他反复地查看了有关索科夫的资料后,不禁开始沉思起来,他觉得索科夫的崛起过于神奇,不光对敌情的判断准确,而且对战机的把握也异常及时。

    骤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拿起话筒贴在耳边,里面传出了波斯克列贝舍夫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