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莫斯科 >

第590章

红色莫斯科-第590章

小说: 红色莫斯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罗夫听到这里,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他用力一拍桌子,猛地站起身,厉声问道:“是谁在说,不能成立作战集群,索科夫上校会失望的?我告诉你们,最先反对这个方案的人,就是索科夫上校。他态度坚决地告诉我和司令员,在目前暂时还不具备成立作战集群的条件,是我固执己见,非要司令部把这件事提到军事委员会的会议上讨论的。”

    见到古罗夫发火了,刚刚说风凉话的那人连忙识趣地闭上嘴,免得惹祸上身。崔可夫抬手向下压了压,态度和蔼地对古罗夫说:“军事委员同志,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你不要着急,先坐下吧,我们继续讨论。”

    等古罗夫坐下后,司令部里变得异常安静,谁也没有说话。克雷洛夫见一下就冷场了,连忙出来活跃气氛:“指挥员同志们,我觉得是否成立作战集群这件事,不管我们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假如没有上级的支持,那也是白搭。上级要是不给我们派新的部队和技术装备来,就算我们勉强组建了作战集群,也起不了任何用处。”

    经过克雷洛夫的圆场,原本沉默的指挥员们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他们的看法和前面几个人都如出一辙,都认为在目前组建作战集群,来分散德军的进攻强度,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

    崔可夫见到所有人都一边倒地表示不应该成立作战集群,为了防止古罗夫感到尴尬,连忙起身为他准备台阶:“同志们,我觉得参谋长刚刚就说得很多,这件事不管我们最后讨论出什么结果,还是需要方面军司令部来拍板。”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望着克雷洛夫说:“参谋长同志,你把大家的意见整理一下,然后立即上报给方面军司令部,看到叶廖缅科司令员和赫鲁晓夫同志的意见如何。”

    克雷洛夫点头答应后,又提出了自己担心的事情:“司令员同志,虽说近卫第41师的小分队摧毁了敌人的弹药库,使进攻街垒厂和捷尔任斯基厂的敌人不得不放缓进攻的节奏。可是以德军现有的运输能力,要不了两天,前沿的进攻部队就能得到充足的补充,到时我们部署在这两座工厂里的守军,又将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崔可夫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索科夫向自己提出的方案,便站起身宣布:“魏茵鲁布同志留下,其余的同志可以回去休息了。”

    等开会的人都差不多了,崔可夫才开口说道:“我今天曾经问索科夫,怎样才能在反击中取得胜利。他告诉我,要确保反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

    留下来的魏茵鲁布,原以为崔可夫又会简单地命令自己组织坦克部队,在敌人进攻时实施反击,用坦克部队的牺牲,来确保步兵能守住阵地。谁知他却听到崔可夫讲述应该如何对敌人实施反击,这种新的战术,很快就把他吸引住了。

    等崔可夫说完,魏茵鲁布吃惊地问道:“司令员同志,您所说的这些战术真是太新颖了,不知您是从什么地方听说的?”

    “是索科夫上校告诉我的。”崔可夫望着魏茵鲁布说道:“他们用这种战术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我希望你也能尽快地将这种战术,在守卫工厂区的坦克部队里推广,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更大的战果。”

    wxi7

第737章 各方的态度(上)() 
崔可夫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他说会把古罗夫的提议,向方面军司令部汇报。等魏茵鲁布离开后,他亲自给伏尔加河东岸的叶廖缅科打电话,恭恭敬敬地说:“您好,司令员同志,我是崔可夫,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向您汇报。”

    叶廖缅科心里暗自一惊,心说难道街垒厂和捷尔任斯基厂出了什么问题?不由紧张地问:“崔可夫同志,是街垒厂、捷尔任斯基工厂失守了?”

    “没有,司令员同志。两座工厂都还在我们的手里。”崔可夫见叶廖缅科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连忙向他解释说:“我给您打电话,是为了别的事情。”

    得知自己一直惦记着的两座工厂没有失守,叶廖缅科放下了心中的巨石,他随口说道:“崔可夫将军,那你准备向我汇报什么事情啊?”

    “司令员同志,您应该很清楚,敌人这几天像发了疯似的,向街垒厂和捷尔任斯基工厂进攻,试图夺取这两座工厂。”崔可夫字斟句酌地说:“为了缓解这种局面,我们集团军的领导们都一直在想办法。今天,师级政委古罗夫同志忽然提出,似乎可以在马马耶夫岗和城南方向组建一个战斗集群,来牵制敌人,以减轻两座工厂的防御压力。”

    “这个建议很不错,崔可夫同志。”对于古罗夫提出的这种方案,叶廖缅科只思索了片刻,便果断地回答说:“如果再成立一个战斗群,敌人就不得不在两个方向作战,这样就能大大地减轻工厂方向的压力。对了,你们打算让谁来担任作战集群的指挥员?”

    “索科夫上校,”崔可夫回答说:“我和古罗夫同志都认为,如果要成立作战集群的话,近卫第41师师长索科夫上校是最佳人选。”

    “嗯,索科夫上校打仗的确很有一套。”叶廖缅科顾虑重重地说:“可是他实在太年轻了,让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指挥一支几万人的部队,我担心很多人会对他不服气的。”

    “年纪不重要,只要能率领部队打胜仗。只要打上几仗,那些桀骜不驯的部下就会对他服气了。”崔可夫反驳完叶廖缅科关于年龄的问题后,才解释说:“可是我和古罗夫同志刚刚向他提起此事,却被他拒绝了。”

    “被他拒绝了?!”叶廖缅科没想到这样好的一个升职机会,居然会被索科夫拒绝,感觉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他连忙问道:“崔可夫同志,你能告诉我,他拒绝的理由吗?”

    “他认为目前的情况下,贸然成立新的作战集群是不合时宜的。”崔可夫把索科夫当时所说的理由,向叶廖缅科重复一遍后,又提起了在集团军军事会议上,众人集体反对成立新作战集群,最后说道:“大家反对的理由很充分,比如说上级是否能给我们派遣新的部队,如果能派遣,这些部队的装备和后勤补给是否能保证……”

    叶廖缅科耐着性子听完了崔可夫的话,笑着说道:“崔可夫同志,你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不同意你们组建新的作战集群吧,我们的工厂区所承受的压力就无法得到缓解;同意城里作战集群吧,又要给你们派去更多的部队,以及配套的补给。”

    他停顿了片刻,忽然想到一个被自己忽略的问题:“对了,假如我们能给你们派去足够的部队,成立新的作战集群,索科夫他们能承受敌人的压力吗?”

    别看崔可夫在公众的场合,并没有明确地表态,要支持成立作战集群一事。但作为坚守斯大林格勒的守军指挥员,当然希望自己能掌握的部队更多一些,这样在战场上才能掌握主动权。至于索科夫担心的那些问题,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因此面对叶廖缅科的质疑,他毫不含糊地说:“司令员同志,一旦新的作战集群成立,肯定会面临敌人强大的攻势,不过我相信,以索科夫上校的能力,完全可以化解这些危机的。”

    “我明白了,崔可夫同志。”叶廖缅科听完崔可夫的这番话,若有所思地说:“此事关系重大,我虽然是方面军司令员,但也能草率地做决定,我要和赫鲁晓夫同志商议一下。等有了结果,我再答复你,如何?”

    “行!”见叶廖缅科同意研究一下此事,崔可夫心里觉得有门,便爽快地答应道:“我等您的消息。”

    叶廖缅科放下电话后,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杖,试图起身到外面去找赫鲁晓夫。但起身刚走了两步,受过伤的腿就钻心地疼,他连忙又重新坐下,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后,对着话筒说道:“我是叶廖缅科,赫鲁晓夫同志在什么地方?”

    “报告司令员同志,”接电话的军官连忙回答说:“他还在睡觉。”

    叶廖缅科抬手看了看表,见已经是清晨五点,便毫不犹豫地吩咐对方:“叫醒他,就说我有急事找他。”

    赫鲁晓夫被人从睡梦中吵醒,却一点都没有发火,因为如今是战争期间,睡到一半被人叫起来,去参加会议,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一听说叶廖缅科找自己有急事,便赶紧穿上衣服,急匆匆地朝叶廖缅科待的房间赶去。

    一推开房门,看到坐在桌上后面的叶廖缅科,他就迫不及待地问:“司令员同志,是不是城里出了什么问题?”

    “崔可夫刚刚给我打来电话,”叶廖缅科招呼赫鲁晓夫坐下后,对他说道:“他说他想成立一个作战集群,在城南的老城区和马马耶夫岗地域作战,牵制敌人的兵力,以减轻工厂区方向的压力。我把你叫来,就是想讨论这件事。”

    “成立新的作战集群?”赫鲁晓夫皱着眉头说:“这意味着我们在短期内,要向部队派遣更多的部队,以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补给。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赫鲁晓夫同志,你说得对。”叶廖缅科对赫鲁晓夫所说的话表示了赞同:“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让人把你从睡梦中吵醒,来商议此事该怎么处理?”

    “司令员同志,我想先问问。”赫鲁晓夫没有贸然地发表意见,而是谨慎地问道:“这个作战集群需要多大的规模,崔可夫又打算安排谁来担任指挥员?”

    “按照崔可夫的意思,这个作战集群应该有两到三个步兵师或五个步兵旅组成,这样才能成为一股可以左右局势的力量。至于指挥员的人选嘛,”叶廖缅科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端起桌上早已冰凉的茶水喝了一口,继续说道:“他觉得索科夫上校是最佳人选。”

    :。:

    wxi7

第738章 各方的态度(中)() 
“让小米沙担任作战集群的指挥员?!”赫鲁晓夫听后感到很意外,他拿起桌上的烟盒,抽出一支叼在嘴上,也没有划火柴点燃,便皱着眉头说:“没错,他的确很有能力,可就是年纪太轻了,如果让他担任作战集群的指挥员,恐怕那些担任师长或旅长的老家伙们,会对他不服气的。”

    “这一点你不用担心。”叶廖缅科笑着说道:“崔可夫同志对我说,只要小米沙带着部队打上几场胜仗,这些眼高于顶的老家伙们,就会对他心服口服的。”

    “真是没想到,崔可夫居然对小米沙如此有信心。”赫鲁晓夫划火柴点燃香烟后,又接着问:“那您同意了崔可夫的这个方案了吗?”

    “没有。”叶廖缅科摇着头说:“虽然大本营向斯大林格勒派来了大量的援兵,可是这些部队都还在路上。据我所知:运送部队和物资的汽车队,白天行进速度为每小时30~40公里,夜间为每小时20~30公里;马车的速度是每昼夜35~45公里。而那些无法乘坐火车、汽车,甚至连马车都没有,只能徒步行进的部队,每昼夜只能走30~35公里。你可以算算,一支部队从出发开始,来到斯大林格勒需要多长的时间?而且,他们到了这里之后,还要排队,等待足够的运输船只把他们运到对岸的城里去。”

    赫鲁晓夫听完叶廖缅科说的数据后,在心里默算了一阵,发现要向城里派遣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