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223章

大明领主-第223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燧发枪的改进使得这种发射速度提高了不止一点,简化了装填速度,简化了火枪手的从下枪到射击,到再次射击准备的时间和减少了步骤。

    以前即便是再怎么简便,士兵至少得使用十五到十七八个步骤,从四十多道步骤简化到十五到十七八道步骤,这是一大进步,也是张强让弗朗索瓦不断改进火绳枪的贡献,现在再次减少了很多步骤。

    士兵们只需要经历,下枪,持枪,掏子弹,然后装填******,盖风盖,装填子弹,用通条捅实,然后用手把硬壳纸筒塞进去,用通条再捅实,举枪,瞄准,扣动扳机等十二步骤就行了,比起前面最多的十五步骤还少了三个步骤,加快了三到四妙钟,可这四秒钟,三个步骤,也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熟练的士兵也不过十几秒钟的时间,半熟练的士兵得二十几秒钟,不太熟悉的士兵得三十多秒钟,也许一个刚刚训练几天的士兵得一份多种,但这种简化以后,即便是一个新兵也能在四十多秒中之内装填,发射,这相当于是不用训练多少,打两到三次战斗,或者加长一点训练时间就能让一个新兵一分钟发射两颗子弹。

    这点,即便是欧洲的那些十七世纪的士兵拿着火绳枪也不能再快了。

    一分钟发射三到四发子弹,一百五十米的距离,就算是一百二十米的距离,只需要加厚火枪手的队伍到五到六列,就能形成连绵不绝的火力,哪怕是骑兵,数量少了,也根本冲不到火墙术面前来。

    张强的射击速度不用说了,作为一个穿越者,深深的知道,求人不如求己,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面临着生存威胁,肯定苦练自己的本领了。

    武功是不可能的了,要练到顶尖,需要长时间的打熬身体,张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选择火枪作为自己的护身兵器之一,是每一个穿越者最佳的选择。

    燧发枪发射以后,一百二十米远的靶子上就有了一个弹孔,一面由华夏军打造的四个毫米厚的板甲被前后洞穿,毫不客气,毫不留情。

    虽然是铅弹,但这种子弹带了一点椭圆形的尖头,已经有了米尼弹的雏形了,加上口径大,差不多11毫米,这种成人食指粗的子弹,威力肯定很大,不存在因为软而变形的可能。

    不过这是有了一条粗糙直线膛线的燧发枪,比起纯粹的滑膛枪火绳枪来准头要高一些,飞的更加远一些。

    差不多二百多米远依然有巨大的杀伤力,但准头肯定不行了。

    一边的万思元对张强道:“大都督,塞巴斯蒂安研制出来以后,就交给弗朗索瓦先生定型生产了,如今这种你称之为燧发枪的枪支已经生产了一千二百支了。但没有你的命令还不能扩大生产,这一千二百支是要发到各个部队进行战场实验的,最后实验好了,再根据你的安排生产。”

    张强把燧发枪放下,“好,不错,就他了,也别实验了,开始生产吧,先生产个一万支出来,先装备近卫一旅,其他多余的装备各个副将级别的旅长的亲卫队,早日生产出来,早日装备,让他们早日熟悉和使用这种枪,以后再慢慢改进,这种改进的工作就交给弗朗索瓦了,你盯着生产就行了。”

    万思元,这个张强确定的金华府的兵工厂的厂长又问道:“大都督,这种枪还没有起名字。”

    “就叫华夏1式火枪吧。”

    张强接过亲卫递过来的水壶,畅快的喝了几口,抹去嘴角的水泽,随口说道。

    “我们还叫金华义军的时候,生产出来的火绳枪叫金华1式火绳枪,改进以后就叫金改1式火绳枪,这我们现在是华夏军,大都督就叫新枪为华夏1式燧发枪,大都督,你可真会起名字。”万思元笑道。

    “反正是杀人的兵器,一件工具而已,又不是你婆娘,要那么好的名字干什么?又不是看好看的。”张强随口笑着回道。

    “也是,也是,”万思元笑着帮着亲卫将张强的战马牵过来,将缰绳递给张强,扶着张强的腰帮着张强跳上战马。

    “尽快生产出来,装备部队,对面的清军现在已经在学习我们了,所以我们得使用比他们更加先进的武器,也许三个月,也许四个月,或者……嗯,总之超不过半年时间,他们就要打过来了,我们安心舒服的日子不多了。”说完,张强招呼自己的亲卫队向远处走去。

    他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本章完)

第352章 学我者必死() 
张强带着亲卫队回到了总督府,刚坐下来就得处理公务。

    现在他已经是一国之主了,虽然民政交给了周粥,但人事安排,军务,大的方向把握,外交,以及对内,对外的情报工作,还有百官的监督委派,还得他拍板。

    隆武南明立国,称之为南明国,鲁监国南明立国称之为鲁国,而就在半个月前,远在缅甸的永历也传檄天下,永历南明改为大明国,也建立了一个国家。

    受着这一波建国风潮的影响,一个星期前,察哈尔蒙古也宣布建立察哈尔汗国,苏尼特自称汗王,而和他合作的察歹尔被封为大台吉,地位相当于是宰相或者明朝的总兵,还比总兵大一些的武将首领,相当于是华夏军的总督军衔的国防部长。

    清朝也建立了清国,更远的地方就不知道了,反正这个风潮正在大明土地上蔓延开来,成为一种时尚。

    尽管张强没有公开让礼部宣布华夏军建国,但外面各方势力,各个已经建立的国家都称华夏军为华夏国。

    张亮,这个隆武朱聿健的太监首领,大太监,现在是华夏军的外交部长,归张强管理,也归周粥调度,自从出使永历南明的冯双礼部,现在冯双礼已经倒戈到了隆武南明的南明国,又再次出使南明国。

    处理一些先前签订的条约的执行情况。

    经过一个半月的活动,终于把那一方面料理完毕,回来向张强汇报工作。

    两个人对面而坐,一张八仙桌,两壶茉莉花茶,一边谈论着事情,一边喝茶。

    不算张亮的太监身份,张亮就是一个英俊的官员,一个能员,隆武南明的事情被他料理的相当出色。

    提供武器装备,反正那些都是缴获的武器装备,使用过以后,大都有缺口或者光色不亮,或者虽然没有使用过,但华夏军士兵也不会使用那些装备,就连华夏军一些新占领的土地上的村卫队使用的都是华夏军兵工厂里面出来的一些劣等品冷兵器。

    这些劣等品冷兵器都是残次品,丢掉可惜,回炉的话成本又高,就交给了村卫队使用,丢掉或者被敌人缴获也没有什么心疼的,这些虽然是劣等品,可也比明军现在使用的兵器新,好,质量过硬,和敌人对砍的时候,要是你的力量不如别人,只会把兵器磕飞,而不会马上损坏兵器,连刃子都不带卷的。

    而民兵使用的武器则是原先生产的主力部队淘汰下来的武器,虽然旧了一点,但质量绝对好。

    守备队使用的则是新生产出来的兵器,经过改良以后,相当锋利和好用,主力部队的正规军士兵使用的和他们相同。

    这些提供给南明的缴获自清军的武器装备都被张亮卖了个好价钱,换回了相当多的金银。

    换回了不少的货物,生丝,铁矿石,茶叶,瓷器,盐等华夏军必须的东西,等于是白菜价批发了回来,华夏军只要倒手一次就能赚回三倍的利润。

    有力的增加了华夏军的财政收入。

    这些足够补充两个州,也就是福建和江西,这两个新建的华夏军的州府的初期开支费用。

    福建经过金华义军时期的反复,多下来交给隆武南明,然后又被海盗或者郑采,郑洪奎等人占据,华夏军再夺回来,交给南明,再被清军夺回去,华夏军时期了,这些反复使得哪里的人口锐减,商业崩溃,房屋荒废,道路抛荒,为了恢复这些,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这就需要已经发展起来的华夏军核心地区的补贴,华夏军的开支本来不小,再加上这些,财政压力相当的大,这样一笔外来收入,使得华夏军的财政危急得意缓解。

    大量的从别的地方输入原材料使得华夏军的原材料不至于短缺,货物低价购入,使得华夏军能通过低价降低华夏军产品的价格,取得更高的利润。

    而同各个新建立的国家和势力的交往,使得华夏军周围的环境变得和睦了起来,华夏军可以专心对付清军而不至于腹背受敌。

    谈了一会儿,张强对张亮道:“张大人,你还得走一遭,去一下对面清军哪里,他们上个星期就知会了我们需要和我们谈判交换俘虏的事情,你知道我们同清军的上次战役,俘虏和歼灭了他们不少的大将,甚至是宗室,亲王,贝勒等人。”

    张亮神色严肃,“大都督,你要我怎么做?我们需要他们付出什么才能交换回他们的那些勋贵?”

    张强用手指敲着桌子,“首先是从情报上来看,他们正在使用我们的被俘的人员训练他们的火器部队,想要学习我们的战法,将来拼着这些打败我们,这点必须要坚决的提出来,将这些人要回来,不能让他们把清军训练出来,这回增加我军以后的伤亡。”

    张亮皱着眉头,“大都督,这恐怕很难,答应给他们训练新军的那些人肯定不是心智不坚定的叛徒,就是对我军不忠的人,说不定已经投靠了清军,要他们回来干什么?”

    张强严肃的回答他,“必须要回来,或者我们必须摆出一种姿态,我们一定要阻止他们获得我军的秘密,能要回多少来是多少,将来这些人回来怎么安排,再定,你可以答应这些人,回来以后不追究他们的责任,部祸及家人,但他们以后只能在我们地盘上自食其力了,他们将会被踢出军伍,成为普通老百姓,我们以后不会为难他们。”

    “大都督是说……”张强伸手阻止了张亮的追问,“不必说了,那只是个幌子,我们真正的目的就是我说的,尽最大努力给他们造成一定的损失,哪怕是拖延他们的成军时间和削弱他们的战斗力,都不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我军战法的秘密。”

    而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我们这里经过清军的几次洗劫,屠杀,以及人口外逃,核心地区的人口在恢复,并且在稳步增长,但其他新占领地区的人口,根据周粥的调查,起码损失七成人口,咱们必须从清军哪里补充过来,他们一个明军降将,必须换回我们两千人口,一个汉军旗将军俘虏,必须换回咱们四千人口,一个满洲将军必须换回八千人口,一个宗室必须换回一万五千人口,一个贝勒必须换回三万人口,一个亲王必须换回五万人口……”

    “你自己掂量着办,这些家伙咱们不要,养着又没有多大用,能换回一些利益也行,普通士兵必须换回五个人口,但不要老弱,拖家带口的,可以接纳。”

    “其他的呢?”张亮问道。

    “其他的事情你就看着办,也可以要一些土地,比如说一个府什么的,”

    “大都督,这些是不是太便宜他们了,需知道最大的一个多铎可是多尔衮的亲兄弟啊。”

    “无所谓,反正我们要的再多,他们都是搜刮咱们大明百姓的,我们不要是因为不想给百姓增添许多祸事。”

    (本章完)

第35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