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226章

大明领主-第226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下下个月,各种派遣的官吏和民兵,守备部队,退伍士兵进入状态以后,地方上才能初步稳定下来,然后使用华夏军的行政模式开始发展商业,鼓励农桑,福建才能缓过来,初步盈利,不用总督府补贴。”

    “你做的的好,福建已经被清军和明军以及南明的各种官员和豪绅们折腾的没有了元气,估计江西更惨,唉,这可恶的战争。”

    张强摸摸脸,深有感慨的说道。

    尤海波道:“大都督,我军在福建战斗缴获的敌人武器装备的发卖,以及敌人物资,俘虏的使用,还有据说还有缴获隆武南明未来得及带走的价值几百万两珠宝,字画,古董,这些如果能交给州府处置,相信,福建地方就不用总督府中枢输血了。”

    “呵呵,我说么,你的眼睛盯着这个啊,不过我要告诉你,打仗是中枢调度下进行的战斗,地方上虽说也有出力,但不能再这上面和中枢闹别扭,一切缴获归公,中枢根据各方面的轻重缓急,予以嘉奖和分配,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也是纪律,华夏军首先强调的是纪律,你要明白这些,不能像大明那样,地方上不服从中枢的调遣,自行其是,明白吗?”

    张强笑着说道,虽然笑着,但语气一点也不轻柔,越说越严肃,这是要向作为内阁官员,去了地方上却想着搜刮中枢的封疆大吏敲警钟,让他们明白中枢的威严和统治权。

    “是,大都督,臣唐突了。”尤海波习惯性的想要站起来向张强跪拜请罪。

    刚站起来,躬身下跪,就想起,自己已经不是大明的举人,不是大明的豪强了,而是华夏军的内阁学政部长,福建州的一省巡抚。

    尤海波尴尬的向张强笑笑,用马蹄袖抹了一下额头,想来哪里有些燥热潮湿了。

    没办法,这就是几千年来养成的官员的通病,虽然张强部介意你跪拜还是施礼,拱手,或者武将将右手放在胸前像欧洲的骑士那样行礼。

    “蔺养成在汀州府搞的怎么样了?”张强岔开话题问道。

    尤海波坐回黄花梨椅子上,抬起头,不亢不卑的回到:“大都督,这个蔺养成还真是管理俘虏的最佳人选,无论你是满清那些至高无上,傲慢的下巴到了额头的满洲宗亲,还是流里流气的汉军旗那些优越感十足的假满人,亦或是那些伤心绝望,眼神没有颜色的绿营兵将,一盖都被他训的服服帖帖的。

    干活什么的争先恐后,福建州的道路已经在三个月之内被修的四通八达,已经达到了华夏军核心地区几个府的道路标准,里程虽然还不多,但几条主道已经足够四匹马拉的大车对向行驶而不会拥挤。

    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道路已经全部硬化,传递消息的驿卒,能在三天之内将消息传递到主干道连接的各个末端,然后将消息汇集到汀州府,五天之内能传达到金华府,这种情况也只有大明开国的时候才会有。”

    (本章完)

第356章 汇报3() 
张强认真听着尤海波的汇报,等到尤海波说到学政这一块的时候,张强对尤海波道:“至于学政这一块,咱们还是延续原先大明读书人的那种先列,先让百姓的孩子去读私塾,三字经,千字文,孔孟论语等等课程,在小孩四岁到五岁的时候去让原先的读书人教他们。”

    尤海波认真听着,这些问题已经讨论过了,不需要再让张强解释什么。

    他不是那么迂腐的书生,需要论个儒家什么什么的,祖宗法制什么的,他在华夏军里面的时间不断了,已经全面接受了张强对于这些知识的灌输和他们思想的改造,能紧跟张强的脚步,不会闹腾什么的。

    对于这些东西,张强有一些东西不是太排斥,比如识字的时候让那些私塾的童生,秀才,甚至是监生,廪生等的大明读书人去教孩子,目的就是让孩子开始识字,开始学习汉家文化,受一些熏陶和影响。

    也给那些大明读书人,低级读书人一些念想,一口饭吃,让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平生所学,觉得自己在新朝还有一些用处。

    况且对于那些私塾的教师,华夏军还会补贴他们,给他们工资,家庭不富裕的还会照顾他们的生活。

    最大能力的去帮助和接受他们,这些人不像那些举人和进士们,已经深受儒家文化的毒害,而没有吸收儒家文化的优点,他们还是能通过后期改造,让他们既能生活,又能融入华夏军体系。

    不至于把他们全部赶到清军或者永历南明那一边去。

    相当于是把华夏军地盘上的小孩子交给他们,让他们开个幼儿园,学习知识。

    反正私塾的教书时间不定,也不长,让立志学习文化的孩子们在他们那里接受一些教育也没有神门。

    从村学,就开始交孩子们使用简体的文字了,村学不会考试,但能重新塑造那些六岁到八岁的孩子们的文化和人生。

    从乡学就开始新的学习了,他们将在这里接受的教育不是只是科举的那种死读书的教育了,孩子们从九岁开始到十一岁,真正开始接触华夏军的教育体系。

    他们将学习算学,学习了解大自然,学些了解农桑,加强学习简体字写作或者认识更多的字,习惯了华夏军的教育模式。

    乡学升县学,是需要考试的,从十二岁开始对他们进行做人和做事的教育,让他们决定他们人生的走向。

    底子好的,可以继续学习更加高深的只是,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知识,以及华夏军的一些思想教育,国家,民族的观念教育。

    也就是升入县学,底子不好的,就去给家里干农活,去打工,去各个店铺当学徒,小工,不能升入县学。

    县学学习到十五岁,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初中毕业了。

    初中毕业了以后,学习好的,各科成绩拔尖的,又主动选择的,进入相关的学校学习。

    县学上面有府学,相当于高中,继续深造各种知识,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简体字语文,繁体字古文写作等等基础知识。

    县学上面还有各种分类学校,比如商学初级,可以学习如何经商,学习到十七岁或者十八岁,正好可以出来去各家店铺,或者分配到各个县府的底层当个科员,办事员,处理有关商业方面的问题。

    可以学习各种营造,比如马车,火枪,道路辅修,勘测,城市修建,房屋修建,如何打铁,锻造,如何看管炼铁,炼钢炉,如何修造等等,一切使用的技术知识,可以进入各个官府开办的工厂当个工人,或者派往县府进入相关的部门工作。

    当然了,这时候也可以当兵吃粮,或者进入乡里,镇里,从事农桑,水利等的工作。

    府学相当于高中,前两年学好了更多的基础知识,然后可以分配到府衙里面做事,或者去府学更加高等的有如县学的两个分类的学校中去,不过这种学校更加高级,学制有四年,五年的。

    前两年学习县学里面学习的东西,后两年学习更加高深的东西。

    州学,只在各州州府设置一所,或者两所学校,学习更多的只是,比如学政,地理知识,如何进行分析和研究更多的东西,府学好学生,或者有一技之长的都会进入府衙,州学也一样,虽然进入州学以后也就是个科员,也只能从科员熬起,但他们起步毕竟比比人高了很多,眼界也宽了。

    这时候升入中枢学院,进行深造,深造第一年是学习各种理论知识,第二年就跟着各级主官开始从政了,但要花时间学习各种语言,或者实际的操作或者做人,做事的案例,培养各级的高级人才。

    这时候,他们已经相当于是国家公务员了。

    有品级了,品级不高,但已经有了从九品的资历了。

    也许这时候府学的那些同学们通过几年的做事,已经从一般的办事员,升为科员,从科员升为副科长了。

    品级比他们高了,但他们能进入中枢大学学习,在大明或者清朝他们就相当于是翰林学士了。

    这种优越感是他们那些同学比不了的。

    这些东西说来话长,但在已经有了几年华夏军经验的尤海波哪里,不需要多指点,就能明白,这些还有一些东西是他提出来,融合进张强所提出来的学政体系里面的。

    这样的好处就是既保留了原先的科举的意味,让读书人看到了希望,又保留了科举考试的残酷性和漫长性,或者这比科举考试十年寒窗苦读更加残酷。

    因为各级分流了那些不适合深造的人员,还给他们公务员身份,又能给华夏军培养一些底下的办事员,科员,科长,这些吏员,填补了华夏军的官员体制里面的人手不足的空白,又使得那些不适合读书的人尽快进入各个行业,去干他们利索能力的事情,起码能过他们能达到的生活水平。

    培养出来的人员既能做官,又能干实事。

    说完这些,尤海波又道:“大都督,民兵,守备,等地方部队的军饷,是否还是地方上出?”

    张强摸摸头,“目前来说,还得地方上出,不过守备部队的拨款,地方上只需要补贴三分之一就行了,民兵部队得地方上和军队协商一下,从军费里面拨出五分之一还是更多一点,来补贴地方上的民兵部队,这样的模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等基本上统一了全国,民兵部队就会裁撤绝大一部分,以后招兵,训练,都走军费,守备部队将不再麻烦地方上,民兵将不会存在,从中枢核心几个府开始,少量存在的民兵将并入守备部队,由军费发军饷,”

    尤海波点点头,“这我就放心了,差不多明年,除了核心州,浙江,福建和江西也将成为核心地区,到时候地方上的补贴开支将会减少很大一部分,地方上的钱财就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发展了。”

    “我将在明年开始,将浙江一省的民兵部队陆续的淘汰,训练,送入新兵营,回炉重造,出来以后,除了到了年限退伍的民兵,其他的都将变成更多的守备部队,进行地方守备,守备部队将会逐渐的编成正规军,我们的正规军,野战旅和近卫旅,将会越来越多,以后打仗和守备地方,清除敌人残余,将会是守备部队的事情。”

    敲敲额头,张强继续道:“但你们的两个省的民兵将会增多,因为会被陆续训练和协助守备部队派往新的地区进行清剿和看押俘虏,建造地方上的军事工事,你要做好准备。”

    “是,大都督,臣没有什么要说的了,臣这就告退。”尤海波合上桌子上的资料,端起武夷茶喝了一口,然后起身和张强告别。

    “好,你去吧,顶多明年过完,你就得调回内阁,继续当你的学政部长,你这样的人,我不能把你委屈的放在地方上去用。”

    说着,张强推开一边的窗户,站在窗户面前,对着总督府外面的花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政部才是华夏军的根基和主体,你要多做工作,一肩挑两付胆子。”

    “大都督英明神武,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大都督,建设我们新的大明。”

    尤海波临走的时候还派了张强的马屁,让张强十分的舒坦,笑着挥挥手,“去吧,通知米淳,让他下午来找我汇报工作,江西不比福建,那是前线,情况肯定更加复杂,事物更加繁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