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242章

大明领主-第242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牙人的武装商船差。

    哪怕是克拉克商船,也比不上广船的灵活和机动,甚至快速。

    更为可怕的是华夏军还有盖伦武装军舰,一百八十多吨的盖伦武装军舰,第四舰队拥有一百多艘,这样的战舰,即便是放在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哪里,也是能远航,返回他们祖国的战舰,只不过因为船小,续航力不够,抗击风浪方面不如其他的船,可也有人操作这样的战舰式帆船跟随大部队来到远东地区的大明。

    当然第四舰队不只是有这个级别的盖伦武装军舰,还有三百五十多吨的型号,拥有火炮三十六门,船头船尾还有十二磅火炮加强,华夏军的十二磅火炮可是比起泰西人的十二磅火炮厉害。

    泰西人包括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人,还有英国人,是大明对于西方人的简称。

    他们这些国家的火炮各有规制,质量层次不齐,火炮威力大小不一,可华夏军的火炮都是制式的,都是有统一标准的,重量更轻,炮弹打的更加远,威力更加大,有一点葡萄牙人不得不承认,华夏军的火炮打的更准。

    比起他们的十八磅炮来也不差,作战方面甚至对射的时候,有可能华夏军装备了十二磅炮的武装船只,哪怕是慢速的大福船上装备的十二磅炮都能先葡萄牙人的十八磅炮先打中敌船。

    这样的遭遇,葡萄牙从试图挑衅开始的时候,就被打脸,再打脸,损失惨重,第四舰队甚至冲进了港口,炮击了几座炮台,打坏了一座二十四磅炮炮台,受了点轻伤安然撤出,这让葡萄牙人很惊讶。

    以前的耀武扬威,西方人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这才偃旗息鼓,不在挑衅华夏军,封锁就封锁吧,但对于弱于华夏军很多的南明国,隆武南明就不那么客气了,屡次三番挑衅,本来还对他们心存一些忌惮,好感的南明国忍无可忍,在面对的对手,清军哪里压力不是很大,有冯双礼这个原先的大西国战将给把南面的压力分担了以后,隆武终于腾出手来想要对付葡萄牙人了。

    先是双方在边境线上的小股军队的摩擦厮杀。

    这是一些南明军中的乡勇级别的部队,同香山,壕门境附近的由葡萄牙组织起来的原先大明百姓和流浪在这些地方的越南人,马来人,日本浪人组织起来的巡逻队交战。

    乡勇级别的南明军当然打不过这些整天就是游手好闲,以武力危害社会的家伙们,后来是附近县城的南明县衙的团练青壮,这下打的是半斤八两,双方互有死伤。

    南明这一面感觉吃亏,上报,然后派来了驻扎当地的新编的南明军。

    葡萄牙人则也觉得吃亏,调动了更多的这些雇佣兵过来,领兵的是原先的南明将领,投靠了葡萄牙人,祖辈都在这里当着买办商人,同葡萄牙人交往密切,然后血统就不纯了,父亲娶了个不知道是葡萄牙人,还是那个西方国家的女人做媳妇,生下了他,后来他去这边的南明军队里面混了个把总当,以后沧桑变幻,南明势力复起复灭,他也不当这个南明将领了,回来投靠了葡萄牙人,当了壕门境的葡萄牙人的地方守备官。

    这下双方可有的打了。

    原先几十人的小摩擦,后来发展为几百人的小队伍互相厮杀,你来我往的,杀了好几个月。

    终于双方忍不住了,不断集结军队,不断的小股兵力厮杀,双方的战斗一触即发,双方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克制着,到张强有意加强抗清力量的时候,隆武终于忍不住了,派遣了黄斌卿领军前来,一定要给葡萄牙人一个好看。

    其实还不止如此,隆武南明和葡萄牙人的矛盾还在于葡萄牙人所在的地方太繁荣了,隆武朝廷的官员都看不下去了,他们想要把这里收回来,自己获得贸易的便利,增加隆武朝廷的收入。

    广东这地方,终明一朝都是十分莽荒的地方,开发不是很有利,产出不多,而且民众比较悍勇,野蛮,好斗,除了打斗,没有多少人爱读书,爱朝廷的,造反的苗子倒是不少,南明财政入不敷出,还要重兵剿匪,这些匪徒时常跑到葡萄牙人的地方上躲避,这让南明的有志于复国的大臣们感到不拔除这里,难以心安,这才有了对同葡萄牙人的摩擦不闻不问,想着让往大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南明,不像后来的清朝1840年以后的清人,对外国人毕恭毕敬,发自骨子里面的害怕,卑微,更何况一向是野心志疏的广东百姓呢,不对敢扛着锄头刨你家祖坟的二愣子们,他们才不怕什么葡萄牙人呢。

    这样的发展犹如潜藏在水底下的暗流,越来越汹涌,最后冒出了水面,双方动了真火。

    黄斌卿一来,就带人连续屠了对方的几个村寨,把凡是支持葡萄牙人的原先南明的百姓给杀了个鸡犬不留,那些流浪汉们,转身跑回了壕门境躲藏了。

    然后葡萄牙人派人带领大军回来找南明国麻烦,双方的战斗打响了。

    这时候苏观生领兵几万人,包围了壕门境,双方刀剑厮杀,火枪对轰,大炮对射。

    好不热闹。

    南明国经过张强的华夏军的几次支援,新募集的十几万军队,都是经过了正规训练的。

    南明的官员和武将并不傻,大明大地上都打成这样了,华夏军的神迹犹如耀眼的明星,就挂在天边,他们即便是不能达到华夏军的那么光辉,也知道如何训练新军,如何使用火枪了,火器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了南方各个势力的武将和当兵的骨子里面了。

    技战术有华夏军几次的教授,冷兵器和热兵器如何配合作战,南明的武将和南明士子官员稍微一琢磨就知道了。

    于是双方打了个半斤八两。

    (本章完)

第382章 驿道之便() 
双方打的火热。

    葡萄牙人毕竟是火器几十年的使用国,战法,战术得法,而且拥有那么多的投靠过去的各国通过商船来到这里讨生活的流浪的人,还有广东和他们瓜葛的南明商人的支持。

    从兵力上,不打不知道,这一打就出问题了。

    尽管南明国拥有两万多兵力,还是经历战火,通过再次整编类似华夏军模式的新军,可他们少了情报支援,或者说他们的情报支援方面稍微弱了一些。

    大明人就这点没有出息,他们不会为了一个国家怎么样而着急,会为了自己的生计,会为了自己的财富而着急,会为了自己生存下去而铤而走险,比如他们加入了葡萄牙人的阵营,为葡萄牙人卖命。

    因为他们要靠着葡萄牙人讨生活,同葡萄牙人做生意。

    打掉葡萄牙人对国家有利,对民族有利,可对他们不利。

    于是地方士族,商人大族,纷纷游走于南明各个官员门第,希望不要把战争进行下去。

    因为打一天对于他们是损失,打的时间长了对于他们是巨大的损失,打灭了葡萄牙人他们和谁做生意去啊?

    可现在南明国朝堂上面是上下一心,没有了党争,没有了妥协,就是要收复香山和壕门境,香山他们没有能力,在华夏军那边,当初张强流着香山也是为了和葡萄牙人交往做生意,就像后世一样,留个通向外面的窗口,不能光依靠郑成功他们做生意,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如今张强的华夏军对外的贸易商队多了,已经打通了南明国,广东,以及李定国部,云南,从云南可以到缅甸,越南,陆上商队可以带来同样的商业利益,海上有直达日本的商队,还有通过郑成功部同西班牙人的贸易,这里还可以通过江西一面,远走四川,或者同附近的湖广的永历朝廷做生意。

    华夏军的贸易来源多元化发展,葡萄牙人铁了心支持清军,张强当然要削弱清军的实力,就不能留着鸡肋一般,让张强心中始终有一根刺,那就是自己华夏的土地上始终有外国人占据,后来多么屈辱的才能收回,一根小小的葡萄牙,远在万里之外,居然能在堂堂华夏的土地上拥有一块致命地,这对于穿越者来说是很难受的,总有一种使命感想要收回来,不能让后来的子孙们再受此屈辱,那样会加深他们的自卑感的。

    面对南明国的照会,张强就一个回答,“我们支持你们,打,收回我们的领土,将葡萄牙人赶出去,歼灭也可以。”

    并且张强很大方的支持了来请求支援的南明官员一批火枪,原先剩余的一些缴获清军的火铳,还有华夏军以前生产出来存放在库房的金改1前面的火绳枪,这次这些低劣的火绳枪一次库存出尽,以后华夏军再也不会生产此种火绳枪了。

    连缴获清军和明军的火绳枪,火铳,鸟枪,三眼铳,在屡次支援郑成功,鲁国军队,隆武南明军队,这次的李定国部,还有各部反清起义军的支援行动中,也一起出尽,以后华夏军再也没有这些落后的枪械,连冷兵器,刀枪剑戟,也一并出尽了。

    这些东西是略次战役缴获的,多少次出卖,多少次支援,总算在这次全部出尽,而且这些东西不需要耗费资源,不需要耗费钱财,除了运输和仓储费用以外,为华夏军赚到了不少钱,不少的人情,和多少次让南明各个势力被坑,做出了有利于华夏军发展的事情。

    这些东西存在哪里耗费管理库房人员,还耗费金钱,需要保养维护,这次出去,华夏军得到的好处就是不用为这些东西再亏本保存了。

    张强的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

    而系统也很合时机的跳出来告诉张强,“你同南明国的关系从敌对,警惕,到成为友国,对方很感激你的支援。”

    “哈哈,哈,”张强听了以后仰头大笑,感觉自己好像还在玩骑马与砍杀这个游戏。

    只不过不知道是日暮西山版本还是其他版本。

    不错有几个友国总比有几个敌国这日子要过得舒坦些,张强也很惬意。

    既然要收回葡萄牙人占领的地方,那么留在那里的香山就不能留下了,彻底把葡萄牙人赶下海才是正道。

    张强叫来方以智,让他兵部下一道命令,让贺锦全面负责对香山的攻略,配合南明国剿灭葡萄牙人。

    剿灭葡萄牙人,张强觉得是得让陈函辉动一动了,他守卫台州府沿海有些年头了,一直没有动,这次让周粥发一道内阁的命令,调动他去漳州府,任知府,配合贺锦出兵剿灭香山的葡萄牙人。

    陈函辉是抗清老将了,当初对自己的发展可是起了积极作用,没有他带领台州府的那么多明军和起义军加入,或许自己面对范绍祖这个清军将领的进攻就有可能损失惨重,这几年也是在沿海兢兢业业的,张强觉得这次战役以后,应该把他提入中枢,入内阁享福了。

    大明的官员都有一种想要进入中枢的使命感,这次张强觉得应该奖励这种老将,让他家族变得显赫起来,入过中枢的官员和地方官的身份显然不同。

    出将入相那是多少古代官员的梦想,入阁了去了地方上养老,人家也会称一声,“阁老,”这是一种荣耀,比起张强设立的那些后世人才明白的军功章,勋章更胜一筹,大家就认这个。

    和来金华府述职的陈函辉一顿寒暄,忆往昔,君臣谈笑一番,张强暗杀几句,陈函辉感激涕零,张强笑着让他好好干,这次以后先去礼部担任个副部长,等定下来以后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