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282章

大明领主-第282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谁也知道,如果他顶不住敌人的八万兵力的进攻,敌人实在太多了,一时的占优,总有崩溃的时候,他的南明军也是第一次接战,第一次在兵力如此悬殊下同敌人进行了一场如此伤亡惨重的战斗,这在大明的历史上,也只有朱仙镇大顺军同大明打的那一场战斗才有如此惨重的伤亡。

    辽东战场就不说了,哪里简直就是过家家,强大的百万辽东兵竟然打不过人家十几万的清军。

    对抗了如此久,死伤几千人,打灭了一个野战旅,而敌人几乎就像是无穷无尽一样,打不完,越打越多,南明军此时的士气迅速滑落谷底,准确率迅速下降,敌人已经能冲到六十米距离射箭了,南明军的死伤在增大,不到一个时辰,又增加了两千伤亡,还不算已经几乎覆灭的两千阻挡敌人的骑兵。

    苏正清连忙把后方防守的骑兵也调过来阻挡敌人,两翼也被敌人打出了缺口,而手中,已经没有了预备队了,他不得不带着亲卫队冲上去,用龙骑兵阻挡敌人的骑兵进攻,龙骑兵最后打成了拼死突击的骑兵队伍,挥舞着马刀同敌人战斗。

    后防线上,敌人已经开始攀爬城墙了,阻挡的一个野战旅六成的兵力开始后退,敌人过江的兵力越来越多,他们也快顶不住了,苏正清的这三万多兵力终于成为被敌人包围在城外五里的孤军。

    初步估计敌人过江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万人,大约五万人在围攻县城,县城哪里打的也是火热,根本不可能给他派出援兵。

    苏正清在几名骑兵的环绕下,站在刚清理出的一段空地上,悲哀的看着这一切,难道,自己就要命丧在此地了吗?

    几百名剩余的新军和一百多名战兵迅速的向中线的大队人马靠拢过去,放弃了这一侧的防御,敌人的骑兵和步兵迅速压上,马上就能对他们形成绝对的包围了,还会打断他同后面阻止敌人过江袭击背后的还在两里地以外,边打边退的那一部分断后部队的会和。

    如果这样的目的达成,他就会彻底失败了。

    突然他听到喊声如潮,从江两边,涌现出很多明军服饰的援兵。

    援兵直接从一侧冲向岸边的桥边,渡口,然后直接撞入了过江或者过桥的清军部队,一支骑兵直接从后方冲过去,从桥上砍倒敌人,冲过了桥,冲进了攻击永福县城的清军队伍,在哪里大肆砍杀。

    另一边清军也是大乱,一支骑兵也从桥上冲过来,这一支队伍直接冲向攻击自己后防线的清军。

    两支骑兵拥有火绳枪,人未到,先打一排火枪,清军顿时大乱,惊慌失措。

    (本章完)

第440章 南明烽火22…逆转6() 
全力投入一搏的莽古尔泰停下了冲锋的脚步,他紧张的张望四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首先是正面,正面的敌人看似顽强,实际上是强弩之末,死伤据估计是一万人上下,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死亡的事情,清军已经成功的将他们逼迫到了死角,只要这样高强度的死伤兑换比,清军死五十个人,南明军死伤二三个人,继续下去,那么拥有八万之众的清军,还是能将现在只有一万出头的南明军耗死的。

    何况这样的死伤比例随着越来越靠近,清军的弓箭射的更准,而南明军的火绳枪越来越没有时间装填,陷入肉搏战的时候,死伤比例就可能调转过来,这他很有信心,即便是顽强一些的现在的南明军,他也能让他们崩溃。

    越过双方的战线,看到后面清军犹如潮水一般涌入半岛底部的永福县城附近,大半的人去攻击南明军的后防线,南明军被一分两半,只要清军的骑兵能将对方逼迫的放弃两翼,缩小防御圈,骑兵乘机突入对方的两者的结合部,一道两三里宽的空旷地带,那么就能分割包围敌人。

    或许敌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危险,正在调整,两军缓缓的后退,互相靠近着彼此,这道破绽正在迅速的被弥补。

    身后,看到了自己这一边大军压境,南明军独木难支,一些逃散的孔有德部清军也成队的加入进来,对敌人展开围剿。

    而更多的高志祥的部下们却头也不回的逃回了桂林府。

    远处,远处,他突然看到远处出现了一些有异于清军军服的军队,整齐的犹如从地平线上突然冒出来的阵列线,他的脑子一顿,然后一个意识告诉他,“敌人——援兵。”

    是的敌人援兵,犹如放大的瞳孔,敌人的援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地平上的丘陵地带,然后只不过经过了几息,就放大到了他能完全认出来的地步。

    左面是李字大旗,右边是王字大旗。

    两面大旗非常熟悉,因为他们都曾在博洛贝勒满清比较出名的宗亲大将账下效力,江阴屠杀的时候,李成栋和他的大军是主力,攻破了江阴县城。

    如今他的大旗出现在这里,却换了效忠的对象,不再是大清的黄色龙旗,而是隆武南明的碧蓝色龙旗。

    敌人的步兵很快淹没了兵力几乎被抽调一空的江两边的大营,然后一股分出来的人数众多的骑兵冲上了桥,桥上的清军正在过桥的士兵纷纷跳入江中,躲避敌人大军的袭击。

    过桥之后的大军直接席卷了攻击野战的这支南明军的清军后队。

    此时,江岸两边的清军拼死抵抗,敌人的军队势若破竹冲破抵抗,分割了江边的清军和江这边的清军。

    过江之后的敌人步兵又分成两股,一股袭击自己这边的清军,一股袭击攻击永福县城的清军,双方绞杀在一起,虽然马上看起来敌人只是占了上风,还没有完全击溃江岸两边的清军。

    毕竟这两边的清军加起来的兵力十二万有余,比自己这边的兵力还多,可他还是觉得敌人击溃他们只是迟早的事情。

    那边敌人占了上风,这边自己的士兵占了上风,很快就要分割敌军了。

    一支两千人的蒙古骑兵突入到南明军结合部的空地上,奋力绞杀敌人,敌人显然被搞乱了,拼命抽调骑兵去堵截这股清军,同时加快了两边的队伍会和的速度。

    还有机会,还有机会,再坚持一会儿,莽古尔泰对自己说。

    他把自己身边最后的机动力量投入到分割敌军的战斗中去。

    终于,经过半个时辰的战斗,莽古尔泰取得了进展,敌人在五百米距离上被分割了,双方都被兵力占优的清军包围。

    很多地方,两个被包围的集团已经没有了那种距离感,莽古尔泰看到南明军纷纷形成一个个圆形的防御阵型,几个大的圆形的防御阵型彼此间隔大约三十米距离,互相掩护,互相帮助,清军突入这些距离之间,用刀枪剑戟砍杀敌人。

    敌人呢?

    外围是清一色的握着两米长的火绳枪,枪头上插着一把短剑,竖起来,寒光闪闪,就像一个长枪兵方阵一样,让攻击的清军犹如遇到了一只刺猬,无从下口。

    上了短剑的南明军一个挨着一个,紧紧的依靠着对方,身后是拿着盾牌的冷兵器部队,用手中的长剑不断的刺杀着企图突破第一圈外围的敌人,同时用手上的盾牌帮助前排的同伴抵挡敌人的弓箭伤害。

    第三圈则是火绳枪兵,他们脚下好像踩着自己的队有,站的高高的,用火绳枪不断朝外射击,方阵外面都是清军,也不用瞄准,开一枪,就换一条枪,都不用自己装填的,自然有身后的队有个给装填。

    这时候的火绳枪兵都是自由射击,没有齐射,因为到处都是敌人。

    坐在高高的战马上,莽古尔泰能看到圆形阵中间的敌人的情况。

    最中间是伤员,鼓手,战马,骑兵,以及民夫,炮兵等服色的人。

    还有一些士兵闲着无事,帮着救护伤员,装填弹药,同时不断的从被打开的缺口处反击出去,然后接过队有递过来的武器,补上缺口,抗击清军。

    这是南明军吗?

    他以前认知的南明军的形象在他心中颠覆了个遍,如此坚韧,如此坚强,打战死伤到如此程度还不崩溃,他们在等什么?

    难道他们以为那边的南明军能救得了他们?

    他看到那边的南明军也陷入了苦战,因为毕竟清军的人数优势要明显的多,来救援的明军显然不会比自己的总兵力多。

    不过他刚刚这样想,就看远处又涌来不少的明军,这些明军也许没有先前的明军精锐,甚至衣衫褴褛,但他们依然冲入战场,同清军厮杀,看起来有督战队,可犹如一根压垮骆驼的稻草,敌我兵力达到了平衡。

    这对于已经厮杀很久,到现在死伤比例依然居高不下的清军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压。

    两边的江边大营的清军崩溃了,营地被夺了去。

    然后这些战斗力不强的明军渡江而来,加入到了对永福县城的清军的围剿中,那边清军很快就要崩溃了。

    这股明军很快有一少部分乘机涌入永福县城,爬上城头帮助加强了哪里的防守,然后重兵包围永福县城附近的清军,清军崩溃,如此狭小的地方,逃也没有地方逃,除了一些人拼死跳入江中,逃亡以外,很快大约一两万的清军被俘虏,然后哪里为之一空,敌人腾出了兵力,回军夹击围攻被分割的另一部分南明军。

    就在莽古尔泰以为敌人会凭着这股新加入的生力军以兵力优势取胜的时候,两边的江边响起苍凉的号角声,正在围攻进攻被分割的南明军的那股明军突然潮水一般退却而去,来到了永福县城下面整队。

    (本章完)

第441章 南明烽火23…逆转7() 
南明军援军的突然后撤让几方的人马感到不解,但张强从空中已经看出了形势。

    混战对于兵力少于敌人的南明军是很不利的,伤亡大不说,还无法发挥火器的威力,援兵领军的李成栋是个人物,他已经看到,或者他本来就没有想过通过一次的突击,让敌人全部崩溃,尽管从局面上看起来,敌人其实也已经很慌乱了,已经显现出崩溃的预兆。

    攻击永福县城的清军被打的四散逃跑,跳江的好几千人,拼命突击想要逃过去同敌人会和的也有好几千人,被俘虏的有上万人,他们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兵器,当俘虏,因为地方实在太小了,桥边,这边的战场上,连江边的渡船都被敌人控制了,江那边的大营已经被击破了,逃亡的士兵也更多,但那些士兵有跑的地方,而他们没有,面对四面八方围上来的敌人,他们只能投降。

    在明清的战斗中,双方失败的士兵互相投降并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经常投降习惯了老兵油子,也许投降了当俘虏的滋味不好,也许会被虐待或者毫无理由的杀掉,但总有大部分人能活下来,充当苦力,炮灰,但不必当下死,丢掉性命,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永福县城很快被一万多援兵占领,那些疲惫的守城士兵可以退下去休息一下了。

    李光地也从县衙里面出来,悄悄的整理了一下由于慌乱弄的散乱的衣冠,登上城头,和前来支援的南明军士兵领军将领寒暄一番,然后站在城头看着战局的发展。

    现在还不是能说出是谁胜,谁败的时候,他还没有摆脱丢地兵败的结果。

    那边,逃回桂林府的高志祥,也忐忑不安的登上城头,看着自己的部属陆续的逃回来,最新的结果,他带着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