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385章

大明领主-第385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先战斗的地方有四里宽度,前面有三里宽度,再前面有五六里宽度。

    于是田显命令这些民夫甚至一些士兵在五六里宽度开始就布置一些陷阱,陷马坑,埋伏少量的弩兵和火枪兵,挖掘战壕和挖断大道,在这里布置一到看似宽松的防线,使得蒙古骑兵只能沿着一条蜿蜒的道路前进,如果他们不想沿着蜿蜒的大路前进,就必须通过小的湖泊,树林,或者跃上山岭通过,这大大降低了敌人冲击的速度,以及冲击的兵力。

    在这里蒙古骑兵被分成一股沿着大路的大部队,以及五六股小部队的细流,在五六里地的宽面上承受埋伏的断后的田斌军的打击。

    后退一里地,这里更窄,只有四里宽度,这里将被挖的坑坑洼洼的,让骑兵冲不起来,然后被三段只有浅显的壕沟的天兵断后军的火枪兵和弩兵袭击。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比较高的山丘,山丘高三十米,山丘周围都是一些南方的矮树,以荆棘和橘子树为主。丘陵底下有不到三十米宽度的小树林,深度只有五六十米,这五六十米的树林前面,两个山丘中间有三四百米的坡地式的平地,火枪兵和弩兵只要守着这三个丘陵下面的树林和树林之间就行了。

    不过这里显得也太宽了,以田显的兵力根本无法照顾过来,只能说能抵挡一阵。

    田显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的兵力都放到第一线,然后打完一阵,赶紧把兵力撤下来,防御第二线,就是这里。

    在这里和敌人磨时间,投入兵力和敌人在这里周旋。

    当然也不能损兵折将,因为他们损耗不起,不过剩余一千六百的主力兵力,还有王动调集给他的一千骑兵,民夫两千来人,即便把周围乡村的百姓青壮加上,也不过总兵力八千人,实际上战斗力也不会超过三千人的战斗力,所以他觉得这里也守不了多久,也许还会损失大量的兵力。

    田显很是头疼啊。

    而此时,田斌率领两个以华夏军制式改编的新军,以及辎重,骑兵,总兵力两万八千来人缓缓靠近多隆的主力部队。

    多隆自从失去了五千骑兵以后,对于田斌部队的战斗力很是惊惧,不由的很是多疑,连续派出两千骑兵围着田斌的主力部队分为二十股进行侦查,监视,大队人马缓缓靠近敌人,走的不快,半天才走了十里路,离着田斌的部队还有二十里路。

    而田斌为了能尽快击败敌人摆脱后面的追捕,在田显的先锋军同攻击的清军蒙古骑兵交战的战场只是停留了一个小时就越过去,快速前进,中军甩下辎重让王动的部队照顾,王动又把辎重托付给田显,带领士兵跟随在他们后面五里处,两军迅速接近,田斌军的速度要快一些,半天时间赶了二十里路,双方最终在一处宽阔的大约十几里地湖泊一旁停了下来,双方隔着湖泊一侧的道路对峙,两军相隔五里左右。

    双方的骑兵迅速出击,碰撞厮杀,总体来说田斌这边的骑兵少,不过区区一千多骑兵,难以抵挡对方的几千骑兵,被杀的节节败退,无法侦查到对方的后方情况。

    这些骑兵比较疲惫,赶了几千里路,和蒙古骑兵交手无数次,身心疲惫,顶着叛军的名义千里逃遁,那些情报员还好,大家知道自己是华夏军的,也知道上头通知华夏军会派人来接应,而华夏军的威名和战绩,让他们感到自豪,知道这是回归,回家,人人比较激动,士气如虹,可很多骑兵都是北地汉人,有的甚至是抛家弃口跟着田斌的军队南下,身不由己,眼看离家越来越远,而他们作为小兵又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不由的黯然伤神,士气不高。

    所以尽管他们是猎骑兵,龙骑兵组合起来有些四不像的怎么说都比对方的军队先进一些的军队,可士气不高也打不出威名和战斗力来,因此被全面压制了。

    不过田斌可没有他们那么想,他安排士兵摆开阵势。

    大炮拉到两边的高地丘陵上,自然有跟随的炮兵工兵和民夫把地面挖平,挖出供大炮摆放的地方,放下大炮,用木楔子把大炮固定在地面上,然后由什长进行炮兵定位,测量。

    其他的护卫大炮的士兵在大炮两侧摆开阵型,把大炮保护起来,保护大炮的骑兵不多,游弋在大炮后面几十米远,慢慢的热身,等敌人骑兵冲过来以后,突然从后方冲上去,对付敌人袭击炮兵的骑兵活步兵。

    大炮架在高地上,射程提高了,而且大炮前出军阵一里地远,离敌人大约三里多地,接近四里地远,正是这种几千斤大炮威力体现的最佳射程。

    军阵摆好以后,田斌慢慢的命令中军开始推进,两个中军率领的新军镇改编以后的新军推进到大炮后方中间大约百米的距离列阵,不再前进等待军令。

    (本章完)

第598章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 
王动率领一个新军镇跟在中军后面,到达以后,马上派遣自己手中的骑兵突破到炮兵两翼进行保护,自己在中军后面列阵,此时,他前面有田斌的中军将领卫队,以及中军携带的一些少量的辎重部队,大约两百人的一个营的征召的乡勇,以及军中一百多的文职官员。

    将领卫队两侧是一个千人的长枪兵横队,一个千人的刀盾兵横队。

    将领卫队前面是两个新军镇部队,最前面一排是弩兵横队,大约两千人,一个新军镇一千人的弩兵部队。

    弩兵部队后面是刀盾手部队,也是千人,保护弩兵不被敌人的弩箭和步兵杀伤。

    弩兵部队后面是长枪兵两千人,,火枪兵四千人。

    一个新军镇一万两千人,前面已经列阵八千人,一个新军镇列阵八千人,两千人的炮兵部队,炮兵部队的重炮都放在了新军镇两侧高地上,千斤重的仿制华夏军的火炮,放在长枪兵横队前面的侧翼,小炮放在两个新军镇的中间前方弩兵和刀盾兵后方空开的空间内,意思就是一旦敌人用炮灰兵冲击,那么让弩兵和刀盾兵去对付,一旦敌人骑兵或者炮兵火枪兵或者满清步兵和骑兵冲击,那么这些弩兵和刀盾兵将撤回来,通过队列之间的空隙迅速转换到火枪兵后面待命。

    由火枪兵和炮兵去对方他们,等敌人杀到跟前,他们在跑上去和敌人近战,如果前面的部队都崩溃了,长矛兵和刀盾兵,以及将领卫队就迎战敌人,或者作出其他调整,而王动的部队纯粹是作为预备队和预防后面阵地被突破以后断后的。

    这时候田显那边纯粹就是被放弃的断后的炮灰兵。

    田斌,王动,田显都明白自己目前的处境,也知道各自的职责,因为他们都是华夏军训练出来的情报员,都知道做了这个行业,就别想活着回去,他们带领的这些兵就是给他们陪葬的。

    不过没有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他们显然不想就此死去,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也许他们知道不应该转道,可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要想通过千里敌人的地盘去和洪承畴会和,继续完成他们情报员的任务,显然是不可能了,目前打败多隆,并且甩脱敌人的蒙古追兵,回到河南府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当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时候,官府推出了三级资格认证,这些人就必须能说会道,并且能算会写了,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伙计,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业领先的人,他们有人被官府直接征用,给个办事员,这些办事员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官府上班的,称为官府的底层办事员。

    他们没有升为官府公务员的可能,但能辅助官府办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研发出好的东西,官府一旅高价马下他们的建议和研发的东西,这就是官府的政绩,上面的公务员想要升级为更高级别的科员就得依靠他们。

    第四级的往往是那些读过书,并且在行业内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们还有一颗当官的心,他们一般都会先安排为办事员,通过官府考试,成为官府办公吏员,吏员能升官,能升为书吏,文办,书簿等职位,相当于是乡长,镇长的辅助人员。

    这些即会读书,又会研究各行业的技巧的人最终会成为副乡长,副镇长,或者研究远,官员方面这就到头了,研究员就能被选入各个行业的官府研究机构,成为更高级的官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进入更高的研究机构。

    这是张强为自己手里没有多少聪明的科学人员培养人才。

    总不能老让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们需要帮手,靠他们培养一些学徒实在太慢,对华夏军的科技发展不好,所以张强要把华夏的那些民间人才找出来,送入他们的研究院,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对两个人进行帮助和启发,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