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495章

大明领主-第495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阮进下令配合军情部和监察部人员,组成一个调查组对这次放葡萄牙人舰队进入宝岛南部海域的事件进行调查。

    如今华夏军水师掌权的已经是华夏军水师第二代了,很多老海盗,老水师兵都已经退休了,不是去水师军校教学,就是回家颐养天年了。

    这么多年来没有打战,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悠闲的生活了。

    张强要在战争到来之前把水师整顿一下。

    这些天来,华夏军军情部开始搜集泰西人的情报,葡萄牙人组成的舰队在经过几年以后重新满血复活,还比较强大了。

    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虽然有竞争,但那是在他们国家哪里,在这东方,作为商业对手也有竞争,可面对大明,面对大清,或者说汉人,他们还是很团结的,他们哪能忘了他们同华夏军的夺壕门境的仇恨。

    葡萄牙人在失败以后,退回了马六甲,在哪里经营他们的一亩三分地,荷兰人则退回了巴达维亚,西班牙人有吕宋马尼拉,英国人有果阿岛,以及印度。

    虽然印度哪里有法国人,英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很多据点,也很混乱,可大家一般还是相安无事,更由于华夏军的出现,使得他们更加和睦起来了,近几年都没有相互争夺地盘,大打出手的事情。

    这个时期的印度英国人还没有同荷兰人瓜分印度,还没有完全征服印度,也只是占据几个港口,征服几个土司而已。

    由于先前联盟的泰西军在壕门境惨败,这期间他们同华夏王国土地上的贸易几乎为零,损失不少利益,虽然还有南洋,印度的香料和茶叶,生丝可以进行贸易,可这相比从华夏取得的上好的生丝,茶叶,陶瓷,日本的金银,等等货物,那是重大的损失,几乎相当于把百分之九十的贸易份额丢了,每年近三千多万白银的贸易没有了。

    因此这次泰西人组织了强大的海军再次来远东,葡萄牙人的这支舰队是在几年的时间内积攒下来的,毕竟以他们的航海水平要从欧洲来远东,一次行程得走一年时间,几艘千吨战舰要走到远东,来到琉球王国,用了两年时间。

    虽然这些不是他们全部的战舰,可也是百分之八十的战舰了,其余的留在马六甲海峡守卫他们的殖民地。

    (本章完)

第771章 大清要来() 
张强在研究葡萄牙人的战舰,三王子在忙着开港赚钱,华夏王国在忙着稳定国内,彻底融合各民族,纯化汉族,杜歌在忙着积蓄实力向他的老东家张强发起攻击,泰西人忙着积蓄实力复仇,重新打开华夏王国的市场,锋无羽的兵团正在同尚可喜的大清游击队忙着抢占四山州的地盘。

    大清正忙着收拾大金国呢,这大金国的豪格要说人是一个猛人,要说打战,打了几十年了,也算是一个百战老将了,可他还真打不过大清,因为大清有康熙这个逆天的货。

    这货别看才十几岁,可现在他已经把大清收拾的差不多了,服服帖帖的,现在已经把几个王爷该杀的杀,该贬的贬,该抄家灭族的抄家灭族,收拾完了,而且重新启用大清汉人为官,把整个大清弄得政通人和了。

    丢失了大半个大明江山,人家把蒙古八年理顺了,几十万蒙古人还是人家的铁杆,后方辽东发展的也不错,还征服了朝鲜,从朝鲜弄来十来万奴才,战斗力还不错,不过他没有交给鳌拜,鳌拜还在前线打豪格呢,交给鳌拜的还是蒙古骑兵,汉军旗,绿营兵这些旧时代的冷兵器部队,自己手里掌握着十几万朝鲜火器兵,十来万蒙古兵,五六万清军八旗兵。

    鳌拜也没有前世那样因为功高震主而被康熙杀掉,而是委以重任,继续攻伐大金国,前些时候被华夏军支持的大金国打的败退百里地,后来又反攻回去了,又回到了汾阳地面上去了,豪格坐在并州城里面,守着那点地盘打打不赢,赶赶不走,却是也比较窝囊。

    双方的战争也快打了十年了,死伤二百多万人,现在有点打不动了,都有些偃旗息鼓的样子,不过实际上大清是越打越结实了,大金国是越打越弱了,虽然每年都有不少煤炭和石膏矿出口华夏王国,可也无法填补战争的无底洞,

    此时,索尼已经死了,辅政大臣已经只剩下了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三人,而新崛起的大清重臣索额图,纳兰明珠,周培公,姚启圣,熊赐履,施琅,张伯行,南怀仁,汤若望等等人物活跃在朝堂之上,本来还有李光地和李光熊,不过现在这两人在张强的华夏王国。

    还有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等汉奸,不过吴三桂如今正背萧飞兵团打的叫苦连天,要不是张强还顾着如果消灭了吴三桂,华夏军转到大金国背后,大金国会胆战心惊的跳起来,张强肯定命令萧飞兵团灭掉吴三桂那个大汉奸。

    尚可喜被锋无羽追的躲狗洞,爬山洞,狼狈异常,耿精忠早被黄韬的骑兵旅消灭了,孔有德被李定国灭了。

    总的来说,大清国是在战火中逐渐强大起来了,而大金国却越来越弱了。

    蒙古人是烂泥巴扶不上墙,早就没有了当年忽必烈的那种强悍作风,整天马上酗酒闹事,然后靠着祖辈的英雄光环,畅想当年。

    远处叶尔羌人灭了准葛尔人,准葛尔人远遁万里,不知道去俄罗斯那个荒郊野外当少数民族去了。叶尔羌汗国一路从青海到大草原,到贺兰山下,到祁连山下,到康定地区,雄赳赳齐洋洋不可一世,疆域万里。

    不过却没有张强想的那样同蒙古人发生什么摩擦,蒙古人经过两次被叶尔羌汗国侵扰之后,侥幸的这十来年没有再遇到叶尔羌汗国的侵扰,在草原上生活的还算不错,有一种风吹草低见牛羊幸福既视感。

    辽东大地上黑土千里,沃野千里,虽然只有一季的粮食收获季节,之后就是漫长的寒冷季节,可也出产了不少粮食,养活了不少还没有达到臃肿的大清皇室以及女真人,还有超过女真人数倍的汉人奴仆,准确的说,以张强的观点来说他们已经不是汉人了,他们是形似汉人的大清人了。

    实际上如果不从一些服装和民族习惯,以及仔细的考究来看,其实女真人和汉人真的无法分辨谁是谁了,如今就更加模糊了。

    笼统的来讲,大清的人口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五千万人口,加上朝鲜人两千五百万人,其人口已经接近了华夏王国的一半了。

    鳌拜不在朝堂,苏克萨哈和遏必隆,明珠,索额图,多隆,周培公等重臣在朝堂上同康熙商量着事情。

    康熙一脸稚嫩,绒毛没有退尽的嘴张开,对殿下的众人问道:“诸位爱卿,如今鲁国出兵抢占了高句丽的济州岛,也是我们大清的济州岛,你们认为该任何应对这件事情?”

    如今大清还是把琉球王国称作他们的叛徒洪承畴通过打劫抢来的鲁国,对于洪承畴三个儿子争位从而改变的各个王国并没有承认,三王子夺取琉球群岛之后已经改名鲁国为琉球王国,三王子就是不想顶着他老子抢来的国家的名头,他也想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苏克萨哈出列,颤颤巍巍的说道:“陛下,济州岛无所谓了,海外蛮夷之地,是原先的高句丽的土地,和我们没有任何的损失,倒也不必太在意。”

    周培公出列道:“陛下,高句丽现在被我国征服,算是我国的领土,济州岛也算是我国的领土,虽然先前一直是高句丽的士兵把守,可我们不能置之不理,高句丽国王已经三次上书请求上国派兵收复济州岛,他们的兵马无法攻上济州岛,哪里的鲁国士兵和鲁国水师太厉害了,高句丽的高屋船无法接近就被打的四散逃走,很多被击沉。”

    说这句话的时候周培公心里还是感叹一番,自从华夏王国崛起以后,越来越霸道了,而这跟着华夏王国的鲁国也霸道的厉害了,一句话不说,直接抢占了高句丽的济州岛,他算是看明白了,人家现在是留着大清耍猴呢,人家要推,只要有决心,一年之内这大清准完蛋,现在人家都不兴自己打你了,使唤小弟来打你,看看鲁国把日本打的,差点灭国了。

    要不是泰西人帮了一把,要不是我大清帮了一把,要不是鲁国突然内讧起来,这日本指不定早就被灭了。

    不过转眼看过来,周培公他们这些人还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天朝上国的德行,读书人最高的德行,他可是知道华夏王国是什么情况,哪里没有科举,也或者说科举就不是读书的,那是为了选官的,他认为选择的那些不是官,是官下面的小吏,不是正式的官,他感觉自己当个大清朝的大官天生高人一等。

    看不起华夏王国那些泥腿子们,感觉是一群造反起来的泥腿子,没有什么用,虽然知道这些人很强悍,也知道大清实力不能和人家比,可他还是觉得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我大清。

    说完这句话,他没等其他人发表意见,就说道:“老臣认为应该派水师去帮助高句丽夺回济州岛,济州岛位置重要,是我们支援日本的重要海上通道,如果被鲁国掐断了,那么以后日本灭亡了,对我们的后方高句丽是十分不利的。”

    (本章完)

第772章 大清出兵济州岛() 
“各位爱卿,你们认为呢?”康熙坐在宝座上环视群臣,看到了汉臣姚启圣,对他道:‘姚爱卿认为呢?’

    姚启圣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周大人说的有理,再怎么说那也是我国的地盘,高句丽已经属于我们,现在还让他们保留着一套王室的行头,只是我们不想激怒其他的高句丽人,但高句丽失地对我们也是一种损失,因此老臣认为周大人说的对,就应该派兵攻占济州岛,到时候在哪里驻扎我大清的兵马,帮助高句丽统辖哪里。”

    遏必隆站出来,“陛下,此事应该三思,鲁国如今可是同华夏王国狼狈为奸,如果我们出兵攻打济州岛,先不说我们的水师能不能打赢,就说到时候惹了华夏军来攻,我军未必能应付得了,如今鳌拜,熬大人可是同大金军没有决出胜负呢。”

    苏克萨哈也起身拱手道:“陛下,这件事情的确得三思而后行,大金国还拖着咱们的后退,辽东是咱们满人的大后方,如果没有辽东很可能大清就亡了,出兵济州岛可以让高句丽人看着咱们没有放弃他们,可如果华夏军硬要出兵的话,咱们后方的辽东很可能大乱。丢了这燕京咱们还有辽东,丢了辽东,咱们可是全完了,给陛下给满人一个退路吧。”

    康熙看着苏克萨哈和遏必隆,这两个是顺治的重臣,也是留给他的辅臣,不说为他着想吧,肯定是为大清满人着想,大清从原先的女真人到后来的大金,到现在的满人大清,这些个真正的满人还是从满人的利益着想的,而周培公他们是为大清国着想的,出发点不同。

    这点他看的的明白,身边那么多的饱学之士,那么多大儒教导,他又是一个有志的君王,肯定要比那些守成的君王要心里面明白大清的处境,即便不明白,这么多满人大臣他们可是为满人着想的,糊涂的人到了这个事情上肯定会明白过来,满人受到汉人的影响,受到以往宗族观念的影响,对于自己的根,那是保护的相当严密的,一旦触及到这个利益,他们能牺牲他们自己保存这个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