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686章

大明领主-第686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地方,西班牙人也很是热切的期望能拥有一片可以领他们驻扎的地方,因为他们要同华夏帝国贸易,但不可能再去海上抢夺华夏帝国的岛屿,见识过海上擦肩而过的华夏帝国庞大的蒸汽轮船,或者军舰,他们感到他们无法同华夏帝国抗衡,这么上去,无异以卵击石,不能偷盗和抢劫,也只能用普通的,文明的贸易来同华夏帝国打交道了。

    对于被华夏帝国驱赶出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西班牙人还是记忆犹新的,他们连续两次远征,加上前面两任总督都被华夏帝国打的遍体鳞伤,几乎全军覆灭,西班牙人不想再挑战华夏帝国了。

    有鉴于此,他们转到来到这里,其实他们是受到了华夏帝国安排的军情部情报人员,一个同他们打交道的商人的引导,来英国的印度殖民地,同这里的总督商量,看能不能分一部分殖民地给他们,哪怕是一个小港口,让他们可以驻扎下来,然后便于同英国殖民地印度做生意,或者同华夏帝国做生意。

    哪怕不成,他们也能取得一些主动,让印度总督降低一些税收,这是他们的考量。

    当然还有一层,作为在西方双方不和睦的关系,他们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看看能不能从英国手中抢一块殖民地下来。

    在加勒比海,他们同荷兰,同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意大利人打的不亦乐乎,双方都有盘踞的岛屿,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数度易手,不是被攻占,就是被转手卖给其他国家的殖民者,或者其他国家的国王,这种交易在西方很普遍。

    却不知道这是华夏帝国略施小计,让他们在东方再次争夺,消耗这些欧洲人的实力,从中渔利的心思昭然若揭,即便西班牙人看透又怎么样,他们的秉性是改不了的。

    华夏帝国已经全面取得陆地上对于英国的印度殖民地的优势,抢占了喜马拉雅山周围的山地,控制了印度从陆地上去往西方欧洲的出口。

    就是要让他们这些西方殖民者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杀的你来我往,让他们自顾不暇,发挥他们多余的精力,免得他们得陇望蜀,同华夏帝国做生意久了,故态复萌,想要抢占一两个岛屿,或者港口占领华夏帝国的市场。

    (本章完)

第1094章 英国人的懊恼() 
    英国人当然不可能让西班牙人上到印度岸上,他们同西班牙人一样都是海上的强盗,知道西班牙人什么德行,和他们一样,坐在人家家里就不会走了,还很有可能鸠占鹊巢,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就让自己的同行在自己殖民地里面落脚,如果是英国本土,让你占一会儿,未尝不可,西方大家都是一家,出门在外,如果你还相信咱们都是西方人老乡,帮扶一把,那么不是弱智,就是白痴。

    大家都是殖民者,说白了都是强盗,强盗还有理由可以诉说的吗?

    直接武力抢占,有理也需要刀把子强硬才行,东方大家谁的刀把子都不如华夏帝国人强硬,虽然英国人经营印度近一个世纪,可他们也不敢给西班牙人开这个口子。

    西班牙人可不惧,他们这次东来,可是带足了兵马,五千全副武装的士兵,虽然这些士兵其实都是招募国内那些因为连年战争动乱而流浪在外的散兵游勇,流民乡勇,其中不乏连年辗转在各西方国家里面讨食的雇佣兵,也有一些想要建功的家境比较殷实的西方王公贵族的次子,庶子们,或者一些有名望的冒险家。

    这些人的装备大半是自己准备,少半是西班牙王室或者王公贵族投资,而战舰则是西班牙王室的王室所有,西班牙这些年来王室欠账越来越多,借新债还旧债,入不敷出,为了偿还巨大的利息,不惜再借巨债打造武备,略次征战其他国家,想要通过战争获得偿还巨债。

    这次带来的战舰大都是三级战列舰差不多有二十八艘,还有五六艘的二级战列舰,一艘一级战列舰,以及十来艘横帆军舰,这一次可以看成是一次远征,当然他们也不是蠢货,知道华夏帝国强大,略次击败强敌,他们就是来寻找机会的,看看有没有机会同华夏帝国交战,获得一些利益,或者从其他人哪里获得一些利益。

    他们这次东来,顺道拔除了几个法国在大西洋上的殖民地据点,袭击了荷兰几艘战舰,获得了不少荷兰的商船和战舰,用来装运物资和人力。

    利用这些缴获的物资,加上他们兵船里面带来的贸易物资,在华夏广州府所获不少,但大多获得的是华夏元,华夏现在禁绝金银交易,人们在几十年内都已经习惯使用在这个时代无论如何也难以仿造的和后世差不多的精美绝伦,而且诸多防伪工艺打造的纸币,华夏元。

    这些纸币所用的材料,大都是张强和一些征召兵,以及他指点过的工匠们独特秘制的,然后由普通的工匠作坊制造出来,即便是那些人拿了这些材料,俘获一两个工匠也难以制造出一模一样,或者仿真度极高的华夏元纸币,因此这种纸币在现在看来是极具收藏价值,并且本身就既有价值和艺术性的东西,有了价值,就能充当货币的等价物。

    对于这些货币,西班牙人虽然不是第一次见,但也感到极为震撼和喜爱,同时也无奈的收下这些纸币,然后寻找地方购买他们需要的物资还有贩卖的商品。

    至于寻找机会在华夏帝国周围获得一个港口,逼迫华夏帝国承认他们,这种机会在他们在大海上航行数月之后,就打消了这种念头。

    别看华夏帝国海疆万里,即便有快船,速度在十七八节的飞剪船传信,陆地上有八百里加急,同时有着规模初成的电报系统主干网络,但还有有漏洞可钻的,问题是,他们惹不起时刻跟随在他们身后的速度比他们快的铁甲蒸汽风帆两用飞剪船,那根本不是他们能追上的。

    你能打下一个岛屿,但随后而来的,他们见识过的华夏帝国刚刚装备的实验性蒸汽机铁甲船舰队,却让他们感到压力和无可奈何。

    不仅速度上快他们四五节,而且船坚炮利,船上人员众多,船体虽然没有他们的大,吨位也没有他们的高,但拥有撞角,并且拥有后世那种开花弹的炮弹的战舰,不是他们能打败的。

    西班牙有次认识,就安分守己的在华夏国内畅游,华夏帝国核心区多个地区,有些繁荣地区也是不对外人开放的,就像清朝官府一样,或者明朝官府一样,华夏帝国对外人的开放也是有限的,设立通商港口,国内各地不说是西班牙,英国人这些外人,相貌异于汉人,就说西域等地后世中国的西部省份的人那种相貌异于中原汉人的人,也是不能畅通无阻的在核心区流窜的。

    汉人自然有自己的一些相貌特点,经过几十年的移民掺杂,华夏帝国的汉人面貌特征已经趋同,对于外人和汉人来说都是一目了然,你要想到达其他地方,不是核心区的汉人民众,你是不能畅通无阻的,有很多地方是不允许你轻易到达的,比如一些很重要地段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地方。

    哪里不仅驻有近卫军,卫戍军把持关口,甚至有野战军一部驻扎,普通的守备军这种现在的职能类似后世的警察,或者大明国的卫所军镇都不能随意接近这些地区,要穿行通过,普通民众还可以,军队,哪怕是一个连成建制通过都得先报备,沿途有卫戍军监察。

    而西班牙人这些外人就更加不能深入内地探查了,只能在沿海通商的港口地域之内游览,也能随意去金陵府,燕京,海参崴这些地方,但在想要深入,就不行了,通往西域,你得持有金陵府或者燕京府州府通行签押的手令,还有民情部和监察部盖章的手令,以及当地野战军和近卫军审查过后的手令,派遣守备军和卫戍军士兵跟随。

    所以西班牙人对于华夏帝国的了解,经过几个月时间,也是浮光掠影,一扫而过,然后率领舰队和商队踏上返航的旅程,但是在军情部的情报员的撺掇下,他们转向英国殖民地印度的港口,然后拜会英国总督,提出了购买一个港口或者一片地方驻扎的意思,英国当然不会同意。

    于是他们假装扫兴而归,行驶出很远之后,掉头回来,偷袭英国人的港口,他们在西方,比如加勒比海哪里长长这么干,各家都是如此。

    印度的海岸线也很长,随便一个小港口也不可能驻扎太多人手,加上英国人经过几十年华夏帝国的海上封锁,通过陆地过来一部分人之后,没有多余的人手来这里,驻扎在当地的都是印度土著士兵,面对西班牙人的强大海军和兵力,他们一触即溃。

    当消息在大半个月传到殖民地总督哪里以后,英国人暴跳如雷,也十分的郁闷,西方大家都是如此,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他们也毫无办法,他们也知道这支舰队的实力,关键是西班牙舰队的随船来的陆军士兵,五千人啊,和英国现在剩余的印度的英国士兵正好差不多。

    (本章完)

第1095章 倔强的西班牙人() 
    高傲自大的西班牙人冲进了孟加拉地区,这个地区是英国殖民地管理中的一块薄弱地区,在莫卧儿王朝时代就属于类似汉朝,清朝时候的南方一样,属于莽荒之地,属于麻烦之地,看似哪里属于王朝,但哪里的地理环境,人口信仰,种族环境,都让莫卧儿王朝感到头疼,英国人对这里的控制除了港口以外,那是根本就是放羊状态,这也使得西班牙人只要占领了港口城市,就等于是从英国人哪里抢到了孟加拉这块地皮了。

    三十多艘战舰,十来艘商船,哪怕是英国人停靠在印度沿岸的所有战舰来了,也没有可能同西班牙人在印度洋上打起来,因为这里属于华夏帝国管辖,没有华夏帝国的允许,随便在海域里面交战,那是要被惩罚的。

    曾经耀武扬威的英国海军什么时候也这样憋屈了,而且还不是一两天,是整整二十年时间,这些时间里面,英国人不是没有为了自己在海域里面的权利而奋战过,从大西洋一直打到印度洋,他们损失了太多的战舰和人员,通过多次的谈判,也只争取到可以在印度海岸拥有战舰,但不能太多,商业船只和战舰开头的十年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后来也是完全停靠在海岸的海港里面,出海一百海里都要受到整装待发的华夏水师舰队的攻击。

    西班牙人攻击是个意外,就连华夏帝国都没有收到消息,因为这是军情司策划的,军情司秉承这隐秘,隐蔽原则,按说军情司应该属于军情部,可他们的只能和军情部不一样,他们是独立并且是华夏帝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而且军情部虽然参与了,但攻击却没有参与,只是忽悠他们给英国人找麻烦,军情司的人却策划攻击整个殖民地,帮助西班牙人在哪里站稳脚跟。

    所以当英国人找到了外交部新任官员薛红抗议的时候,薛红作为内阁的外交官根本不知道枢密院的军情部是不是参与了这件事情,很多事情,军情部不会向内阁通报,很多爆出来的大事情或者必须要内阁参与的大事情,很多细节也只有首相知道,或者第一副首相知道,下面分管的副首相有时候根本不知道,或者在首相通报,或者枢密院通报的时候才知道。

    而且军情部作为枢密院的一个部门,但实际上权利很大,而且很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